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曲水县水果特产 河曲的水果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曲水县水果特产 河曲的水果特产更新时间:2022-12-17 03:21:18

一. 重庆市 彭水县 彭水苗家土鸡

彭水苗家土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饿吃山果,渴饮山泉,生在深山,长于老林——这并非哪位高人隐居,而是彭水苗家土鸡的生长方式。彭水,地处重庆东南,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北接湖北省,南连贵州省,少数民族聚集。当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所产彭水苗家土鸡,便是该县著名的生态名片。

彭水苗家土鸡,鸡苗选用神秘鸡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使其脂肪含量低,肉质鲜嫩爽口,鸡汤回甜,营养价值极高。而土鸡蛋,则蛋壳粉白或呈绿色,蛋黄大颜色深,蛋香浓郁,又是孕产妇的最佳补品。

“彭水苗家土鸡”饿吃山果,渴饮山泉,生在深山,长于老林,其特殊的生活方式,使其脂肪含量低,肉质鲜嫩爽口,鸡汤回甜,营养价值极高。蛋香浓郁,是孕产妇的最佳补品。

彭水苗家土鸡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9654977

二.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烧三鲜

沁水县名菜。三鲜为猴头、木耳、黄花菜,皆是沁水境内。经名厨精细加工,配以佐料,勾兑成汤,即保留了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又使味道更加鲜美。

三. 山东省 济宁 泗水县 泗水黄牛

泗水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泗水黄牛

泗水县圣水山畜牧养殖协会

黄牛是中国固有的普通牛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用来耕地或拉车,肉供食用,皮可以制革。其在中国的饲养头数在大家畜中或牛类中均居首位,饲养地区几乎遍布全国。在农区主要作役用,半农半牧区役乳兼用,牧区则乳肉兼用。其体形和性能上因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可分为3大类型,北方黄牛、中原黄牛和南方黄牛。黄牛被毛以黄色为最多,品种可能因此而得名、但也有红棕色和黑色等。头部略粗重,角形不一,角根圆形。体质粗壮,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蹄质坚实。

四. 北京市 昌平 昌平水果型苤蓝

昌平水果型苤蓝--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昌平水果型苤蓝球茎表皮为淡绿色,肉色白净,呈半透明状。水果型苤蓝以生食为主,口感脆嫩爽口,略带清香,也可凉拌、做沙拉等美味。

果苤蓝是20世纪90年代末从欧洲引进的特菜新品种。克沙克水果苤蓝晚熟,抗性强,产量高且不易糠心,可长期贮藏。一般心叶不再生长时就要及时采收,避免采收过晚,茎皮变厚变硬,茎肉纤维老化而影响品质。采收时连根拔除,用刀削去根部和大多数叶片,顶部留3~4个嫩叶,就可以包装出售了。另外,储存时应放入塑料袋及保鲜袋中,放入冰箱冷藏室,储藏适宜温度为3℃。若温度过高则会影响品质。

五. 河北省 保定 涞水县 开口杏仁

开口笑杏核采用我县优质大杏扁为原料,经传统工艺精制成成,本产品配料考究,风味独特,富含蛋白质及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具有止咳、润肺、养颜,生津、促发育、抗衰老的功效,经常食用有益于冠心病的防治和增强人体免疫力。

六. 河北省 沧州 肃宁县 肃宁县无公害水果

肃宁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400亩拥职工150人,技术人员5人。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运作。年可产水果1000吨以优良的品质取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七. 重庆市 彭水县 彭水小米花生

彭水小米花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彭水小米花生是重庆市彭水县的。彭水小米花生是具有“粒小、色艳、果香、肉脆”的特色花生品种。彭水小米花生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小米花生民间又称“植物肉”,原产美洲,湖广填四川传入彭水种植,经过当地苗民350余年的筛选,培育出了“粒小、色艳、果香、肉脆”的特色花生品种。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须的18种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

彭水小米花生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小米花生协会

12422868

小米花生(花生)

八. 重庆市 彭水县 彭水西瓜

彭水西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彭水西瓜是重庆市彭水县的。彭水县西瓜供不应求,销售到市内外各大市场,善感西瓜以优良的质量,赢得了大众喜爱。彭水西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芦塘乡鞍子岭村的土质以砂土为主,适合西瓜的生长,而且昼夜温差较大,种出来的西瓜糖份高。2012年,该乡栽种西瓜1200亩,2013年栽种面积增加到1400亩。

而在彭水县善感乡,西瓜更是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该乡发展3500亩优质西瓜,实现亩产3000公斤,总产量10000吨,总产值1500万元,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西瓜供不应求,销售到市内外各大市场,善感西瓜以优良的质量,赢得了大众喜爱,群众得到丰厚的回报。

2013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瓜协会申报的“彭水西瓜”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422865。

九.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天水地毯

地毯,古称“地衣”、“氍毹”,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麻织地毯,最早的地毯是从西北牧区开始的。到了唐代,地毯的生产和应用更为广泛,制作工艺也有所提高,并出现了“丝彩绒绒香拂拂,绒软花虚不脱物,美人踩上歌舞来,罗丝绣鞋随步设”的红地毯。

自古以来,甘肃地处丝绸之路之要冲,又有着得天独厚的羊毛资源,远在唐代就有地毯生产。相传,乾隆皇帝在北京设立的“地毯传习所”就是从甘肃请的艺人传授技艺的。始于民国的天水地毯,亦成为富有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之一,所制作的产品尤以仿古地毯著称中外,被国际市场誉为“象锦锻一样光彩夺目的软浮雕”。如今,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正面临困境,需要受到世人的关注。

甘肃省天水市地毯厂生产的“飞天牌”地毯,图案新颖,织工精细,经平、洗加工,毯面色泽鲜艳,如绸缎,似剪花精雕细琢,花纹富有立体感,号称“软浮雕”。

10多年来,该厂产品质量一直保持出口正品率在90%以上,是甘肃省地毯生产重点厂家之一,1985年获全省地毯生产优质奖。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中东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传统工艺的悠久历史

天水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其深厚的古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远古时代就为地毯手工业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基础与物质基础。

天水地毯生产始于民国。民国5年(1916年)成立的陇南第一工艺厂,曾举办栽绒生产,采用土法染线,图案单调,工序单一,产品多为马褥子、独立褥子、坐垫等,旋兴旋废,未形成工业生产能力。1973年,原天水市综合加工厂,因产品滞销,而转产地毯。面对初期技术水平低的现状,1986年该厂组织技术人员下大力气研制开发新产品。并先后试制成功了100道艺术挂毯和90道、100道、140道机拉洗地毯,使产品上了一个新档次。并于1988年12月,改称天水市地毯总厂。

随后,该厂通过近十年培训技术力量,改进设备,又进一步提高了地毯质量,并开辟了外贸途径,使企业逐步具有规模生产能力,成为生产出口地毯的专业化厂家。80年代初,该厂开始向农村扩散栽毯工序,并采用城乡互助的形式下设110个加工网点,将劳动密集的织毯工序分散在省内各地进行织作生产,地毯产量迅速扩大。

到了80年代后期,已形成了跨地区的扩散联合生产网络,地毯年产量达到两万平方米,在甘肃省地毯行业中占有较大份额,成为秦州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中90道机抽洗和100道机拉洗地毯获得甘肃省优质产品称号和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荣获中国轻工部出口产品“银质奖”和首届轻工博览会“金奖”。该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甘肃厅研制生产的特大型地毯获省人民政府“技艺精湛、信誉一流”的赞誉。产品远销欧美、中东、日本及东南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