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省凉山彝族特产有哪些 凉山的土特产有哪些呢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省凉山彝族特产有哪些 凉山的土特产有哪些呢更新时间:2022-12-23 12:32:57

一. 四川省 凉山 西昌 布谷觉

收苞谷季节,把嫩苞谷抹出来煮熟,晒干,

打成面面.

舀两碗苞谷面在簸簸里,洒水,搅拌均匀,其水量标准:用手抓苞谷面一捏后松手,苞谷面可散开.

放入锅里蒸透气.再次舀在簸簸里,洒水,搅拌均匀,其水量标准:用手抓苞谷面一捏后松手,苞谷面捏成一坨.但要在簸簸里自然冷却十分钟,让苞谷面充分吸水再把热气挥发掉一部分,再次放入锅里蒸透气后,即可使用!

特点:一股清香味迎面扑来,令你吃了一口还想吃第二口,直到吃的你站不起来!

二. 四川省 凉山 宁南县 荞饼

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甜、咸、麻、怪等味,色泽油黄,清香爽口。

宁南荞饼以海拔2000米以上高原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苦荞加上优质的蜂蜜、上等精粉,经过精心研究、技术革新调制配制而成,苦荞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的功能,对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有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被誉为“长寿食品”。宁南荞饼口感柔和,油而不腻,多年来深受当地老百姓的青睐,是绿色的保健佳品。

三. 四川省 凉山 西昌 西昌大白胡豆

又名蚕豆,属豆科蝶形花亚科蚕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暧而温润,发芽期适宜温度22—25度,生长最适宜温度15—22度,喜生长于保水,排灌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西昌大白胡豆荚果大而肥厚,粒大,单株产量14克以上,百粒重为120—124克,亩均产量150—230公斤。西昌大白胡豆主要分面上于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冕宁等县市,现种植面积15—20万亩,年总产量体3500万公斤左右。历年来,西昌大白胡豆以其粒大质优的特点,一直出口外销十多个国家。用西昌大白胡豆加工的各类食品独具特色,如航天牌“玉带胡豆”以其润滑可口,酥脆香甜,味美等独特风味,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西昌)

四. 四川省 凉山 德昌 德昌花椒

花椒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调味原料,也是油料树种。果皮含有芳香,提取精制造处理后,可作熏衣早型香精的原料,花椒含油量20-25%。

花椒是县少数民族地方主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在农民收入中占据一定比例,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2500米的区域,农民房前屋后也零星分布。花椒具有生长快,结果早,收益大,用途广栽培管理简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等特点。

德昌县发展的花椒品种主要是大红袍、小红袍、青椒、大花椒等。花椒平均每株产量可达5-10公斤。每3-4公斤鲜椒可收干皮1公斤和。鲜花椒每公斤价格6-8元。我县花椒有250万株左右。其中100万已投产见效。

五. 四川省 凉山 德昌 德昌板栗

德昌板栗,栽培历史悠久,长达百年以上。近六年来,县委、政府将其列入“154发展”战略规划,并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到2002年,栽培面积达300万亩,投产面积为1.5万亩,年产量大约80余万斤,由于德昌独特的光热资源及昼夜温差大等气候优势,德昌板栗果大、味甜,耐贮存,淀粉含量和含水量适中,含糖量达20%,成熟果的各种可在7月下旬上市,大量上市时间在8--9月,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六. 四川省 凉山 美姑县 紫参

紫参属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高寒山区,营养价值极高,是消除人体高山反应的最佳药物。

别名 石见穿。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四棱形,全体密被倒生的短柔毛或长柔毛。叶全体为单叶,卵形至披针形,长1.3~7cm,宽0.8~4.5cm,边缘有圆锯齿或近全缘,两面均有短柔毛。轮伞花序有花6左右,集成多轮顶生或腋生的假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有脉纹11条,上唇紫色,全绿;花冠紫色,外面有长柔毛;发育雄蕊1对,着生于下唇的基部,花丝短,花药l室;花柱着生于子房底。小坚果椭圆状卵形,褐色;光滑。花期7~10月,果9~11日。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路边,溪谷两旁草丛中,疏林下裸岩旁以及郊野水沟边。本县磨心山、秀山有分布。

药用部分 干燥的地上部分。

性味功能 苦,辛,平。清热解毒,利湿,活血,镇痛。

主治 黄疸型肝炎,湿热带下,菌痢,痛经;外治面神经麻痹,乳腺炎,疖肿,跌打损伤。

应用参考 1.急性黄疸型肝炎:石见穿,糯稻根各60克,水煎,分2次服。2.

七.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彝族腌菜

彝族腌菜

云南鹤庆山区的彝族善于用山茅野菜腌制咸菜,不仅花色品种繁多,味美可口;而且,每道菜食就是一剂治病疗疾的良药。每进农历十月,是人们采挖和腌制菜食的“黄金时期”。是时,满山遍野是采挖山菜的人,笑语欢歌遍山野,宛若赶庙会。世代沿袭,人们称作腌菜节。

十月十日,是腌菜节的热潮。这天,人们要在山上聚会。集体举办“唱菜”和“吃奇”活动。“唱菜”,就是对唱山歌,以对歌的形式,一问一答,介绍山菜的品目、制作腌制方法、色味特点及保健、药用价值……“唱菜”完毕,各户任选一种“菜品”现场腌制,作为献给众人品尝的节日菜食。

“吃奇”,即集体会餐,共同品尝各户腌制的奇菜美味。其间“春菜”和“八宝”饭,是必不可少的“节食”。“春菜”即将洗净的鱼腥菜、花椒尖、山韭菜根、萝卜丝、山楂果片、葛根片、橄榄、石花菜、嫩蕨菜、青辣椒、姜丝、木爪片等加食盐在木臼中用杵棒捣细,蘸麻油、核桃仙茸、杨梅酱兑木爪醋的蘸水吃。其味鲜香无比,吃后有清热、解毒、消肿、健胃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扁桃腺炎、肺炎、肝炎及美容的药效。“八宝”饭是糯米、苞谷粒、燕麦、荞面配松籽仁、大枣、板栗混焖的饭,拌蜂蜜而食。这道饭食由八种食物组合,不仅风味独特,而且有安神、补气、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故称“八宝”饭。

八. 四川省 凉山州 宁南县 彝族挽歌

“彝族挽歌”系指逝者亲属以吟、唱的方式哭述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歌,彝称“俄”,意为“哭丧歌”。

这种歌在彝族人民中千百年来业已存在,彝族谚语说:“亲戚再疏远,听到哭声就赶来”。它是彝族丧事过程中必然的组成部分,大凡有彝族居住、聚居的地方就有“俄”。

彝族挽歌发生于特定的时空环境,悲伤的歌唱内容,痛苦的音乐情绪。彝族挽歌为民俗学等社会人文科学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资料,具有永不泯灭的人性价值。

【产生年代】

彝族挽歌“俄”,如果从其本质意义“哭丧”溯源,应是人性的真实表现、真情渲泄,正如文献所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那么,“俄”是与彝族人民的生息繁衍历史与生俱来的。

作为丧事活动过程和仪式性程序性的组成部分,应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出现,伴随其形成后,特别是到了父系制时代兴起的“兴礼仪”“立典章”“燕尔宾客”,形成丧事礼仪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追溯,彝族挽歌“俄”是产生于原始时代,形成于彝族母系制到父系制确立的时代,渊源可达几千年之久。

【分布区域】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北距西昌129公里,南临金沙江与云南省隔江相望,距昆明市400公里,辖6个镇,19个乡级行政区,面积1666.6平方公里,总人口18.3万人,共有9个民族在县域居住,少数民族主要以彝族、布依族为主。分布在县城四周山区乡镇,彝族占据了8个半民族乡,仍保留着古老而优秀的许多民族民风民俗、音乐、文化等。

宁南县长年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全年降水充足,四季温差不大,典型的亚热带气候使宁南成为优质农作物生产基地,金沙江畔的明珠。

彝族挽歌流传在宁南县的彝族聚居区和周边的普格、布拖、会东、会理以及云南省巧家县,尤其以宁南县骑骡沟乡最完整。

【基本内容】

彝族挽歌包括曲调和歌词两个部分。曲调因地方而异,按各地习俗可自由发挥,但都是发自内心的悲凉音调,节奏缓慢、节拍灵活、情绪悲切、发声凄婉,哭声、抽泣声与唱词相伴。

哭唱的时候,非常讲究称谓,就是根据哭唱者与死者的族谱关系、亲疏关系、长幼老小关系等,站在哭唱者的特定立场,呼唤着死者的特定称谓进行哭唱,哭唱者开始发音哭唱的时候,首先发出的唱词往往是对死者的特定称谓。如果死者是哭唱者的妈妈、0姐妹、0属辈姐妹、舅舅、舅舅的弟兄、舅舅的属辈弟兄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嫫”;如果死者是哭唱者的爸爸、叔叔、爸爸的属辈弟兄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达”;如果死者是哭唱者的哥哥、姐姐、哥嫂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武扎”;如果死者是哭唱者的弟弟、妹妹、属辈弟弟、属辈妹妹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里扎”;如果哭唱者是女的,且死者是哥哥、弟弟、属辈哥哥、属辈弟弟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姆惹”;如果哭唱者是男的,且死者属于姐姐、妹妹、属辈姐姐、属辈妹妹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里嫫”或“呢扎”;如果哭唱者是岳母,且死者是儿媳、属辈儿媳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波普”;如果哭唱者是姑姑,且死者是外侄子、属辈外侄子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波吉”;如果哭唱者是舅舅,且死者是儿媳、外侄女、属辈儿媳、属辈外侄女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嫫里”;如果哭唱者是舅舅,且死者是外侄子、属辈外侄子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嫫惹”;如果哭唱者是爷爷、奶奶,且死者是孙子、孙女、属辈孙子、属辈孙女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尔”;如果哭唱者是叔叔、姨妈、属辈叔叔、属辈姨妈,且死者是侄儿、侄女、属辈侄儿、属辈侄女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依”;如果哭唱者是表兄弟,且死者是表姐妹、属辈表姐妹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咪”或“阿苒”;如果哭唱者是表姐妹,且死者是表兄弟、属辈表兄弟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波惹”。因为在彝族的传统习俗中,“地地永相连,人人皆是亲”,人与人之间总能理出一条亲戚脉络,所以哭唱者对死者的称谓,即使不是近亲,也可按照“属辈”对号入座而称之。

唱词内容主要包括:痛失亲人的痛苦,述说死者疾病与死亡情况与过程,追忆死者生平、持家与抚育后代的辛劳和业绩,缅怀与寄托庇佑等等。如一首《哭阿妈》唱道:“山上你载的树子已成林了,你撒的元根已做成了酸菜,阿妈啊,你的儿女从此成了孤儿,你的儿女哭碎了心。你已化成了云,化成了风;风吹冷飕飕,云堆暗沉沉。”这是一首有现场录音的“俄”(已编入《凉山民歌集成》中),其间还不时夹有断断续续的哭声、抽泣声。由此可见一斑。

“俄”的内容十分丰富,还有针对不同对象,如父母、长辈、兄弟姐妹、老人、儿童等与哭者的亲疏关系情感的因素也有不同的内容。

【基本特征】

一、特定的时空环境及演唱主体

彝族挽歌只能在失去亲人的时候哭唱,在亲人停止呼吸后到安葬火化前这一段时间里,由死者亲人和前来的生前亲朋好友哭唱。

二、特定的歌唱内容

所唱出的歌词意思,都是与死亡相关的引人哀伤的吊唁性内容。

三、歌词即兴成分高

彝族挽歌即兴成分很高,在基本腔调、传统哭唱词、特定称谓等框架基础上,因哭唱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即兴口头创作水平而异,普通哭唱者只能借用传统哭唱词来哭唱,而智慧较高者常常围绕死亡的悲伤而即兴发挥,闻者常常鸦雀无声却潸然泪下。

四、哀伤哭述的音乐价值

唱出的歌声其音调凄婉、低沉、缓慢,自由的节奏和拖腔,时常带着哭喊、呜咽、哭述等。

【基本价值】

1、彝族挽歌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价值。

彝族挽歌“俄”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所依存的时空、人文背景和环境,所唱的内容等,对于上述社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和研究价值。

2、彝族挽歌是民众性的人生真实记录

生生死死是自然法则,也是每一个人和每个民族的生息繁衍必然的过程,“俄”的一首歌唱一个对象,千百年来的“俄”就是一个民族“人生”的真实记录。

3、彝族挽歌具有永不泯灭的人性价值。

真、善、美的人性永恒,“俄”的内容、内涵就不会消失。

九. 贵州省 毕节 赫章县 彝族绣花布鞋

鞋是服装配套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并不因为它居于人体下端,就看作末节而轻视它,如果一双鞋不能和服装整体和谐配套,那么服装的整体风格就是有缺陷的,直苴彝族的服饰也是如此。

彝族纳的鞋底,一般是用多层的旧布叠缀一起,用自制的麻线上蜂蜡纳缝而成,它让人走起路来轻便起脚,使脚底感觉舒服。鞋面也称鞋脸,造型有圆口、方口和尖口之分。鞋面布的颜色黑、红、绿、蓝都有,鞋帮和鞋面上绣满了各色的花朵植物。走路时,脚面上的花朵在绿色的田埂上跳跃,脚停下不动时,就象地上开出了朵朵野花。

彝族妇女穿绣花布鞋,一是和服装搭配和谐,二是取材(衣、裤角边料)方便不用花钱,还与生活的地理环境相适合。崎岖的山路地面少平路,丘陵山区草株并不茂盛,穿上布鞋上山干活方便轻快,同时因为云南山区气候适宜,冬天不寒冷,布质的绣鞋已足以御寒,相比藏族人穿靴,是为了适应高原寒冷地带的保暖功能和保护腿不会被草割伤。直苴彝族的绣花鞋是轻便实用的,也是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

十. 云南省 曲靖 罗平 彝族箍箍帽

居住在罗平县白腊山一带的彝族自称为戈仆彝,他们服饰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箍箍帽。戈仆彝的箍箍帽红艳夺目,独特绚丽,高约5寸。制作时先用竹篾织成圆桶形,再用黑色硬布壳里外粘牢后缝合。内层中部用2寸宽的黑布缝牢后当顶带;外层用红金绒或红灯芯绒套缝上一层,再钉上一条3寸左右宽、能拖至膝部的刺绣条帕,条帕除结婚时解开外,平时是系在箍箍帽上的。箍箍帽上下沿均钉满尖角排钉,下沿边钉红色帽髯,中间缀满了红绿毛线扎成的大大小小的缨花,独具特色。在罗平县环城乡中和村公所宜卡考寨,79岁的田云彩歌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古的时候,一个叫阿黑的小伙和一个叫阿香的姑娘相好。二人在村后幽会时,忽然天下暴雨,眨眼间地下已成一片1。二人手拉手往山上跑,洪水也随着他俩的脚步往上涨。跑到山顶时,洪水也涨到山顶。他俩钻进一棵空心树,空心树就倒在洪涛中顺水飘流。也不知飘了几天几夜,这空心树被一个石崖挂住了。阿黑钻出树洞观看,头晕跌入水中。水退后,阿香醒来,不见了阿黑。阿香拼命呼唤,终于听到对面山上阿黑的回音。阿香顺着回音的方向边跑边喊,下了谷底,准备越过小溪,不幸失足跃进溪中,顺溪水淌了一阵才抓住岸边的一根竹子,从水中爬出就晕倒了。醒来时,浑身瘫软,四肢无力。远远传来阿黑的呼唤声,阿香张口回应,发觉声音沙哑,只有自己才能听见。阿黑的呼唤声,渐渐地远了又近,近了又远。阿香心里明白,但回不了声,心里一急,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拾起一根竹子,编成一个大圆圈,把扎在头上的红帕解下来,铺在竹圈上,顶在头顶。但风一来,红的就从圈上吹落。阿香又扯了几根藤子,拴上几个小石头,吊在红帕的四周,再把竹圈顶在头顶,慢慢爬上山坡一块高大的石头上站立起来。阿黑望见阿香的红帕,终于找到了阿香。阿黑和阿香结婚时,阿香做了一顶箍箍帽戴在头上,阿黑摘来鲜花把箍箍帽插满。戴着箍箍帽的阿香,美得赛过天边的彩霞。后来,这箍箍帽就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为了长久保存,箍箍帽作了一些改变。竹子改成了竹篾,鲜花改成了红绿毛线扎的绒花,小石头改成了小泡珠,藤条改成了精心挑上花的条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