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浙江嘉兴杭州有什么特产 嘉兴有什么特产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浙江嘉兴杭州有什么特产 嘉兴有什么特产值得买更新时间:2022-12-08 17:18:25

一. 浙江省 嘉兴 南湖区 新篁檇李

新篁——檇李的故乡

人们只要一谈起珍稀名果檇李,一谈起美女西施入吴时经嘉兴品尝檇李的故事,便都眉飞色舞,兴奋异常,似乎全都亲眼看到美女用她晶莹如玉的指甲掐破果皮,贪婪地将一颗颗又香又甜的檇李浆液一吮而尽的场景。美果、美女,千年佳话,深深地印在历史的记忆中,印在嘉禾大地上,让人回味品尝,话说千年。

但檇李的原产地在哪里?人们一直众说纷纭。其实,檇李的原产地就在嘉兴市南湖区新篁集镇的乡间。当年,中国古代第一美女西施吃檇李的地方,就在新篁集镇北仅两里之地的李仁桥畔。

西施把吃存的檇李核顺手抛地了一块菜地里,不久便长出了许多棵檇李树苗。奇怪的是这些成熟的果子都在离果柄很近的地方有一个指甲痕。这是原来檇李所没有的,人们突然明白这是因西施掐过而成的。凡有指甲痕的果子,又比别的果子更鲜美。从此,这种果子便被称为“西施檇李”,成为最名贵的品种。

后来“西施檇李”被净相寺僧人种栽于寺内,名果被来寺的高僧带往全国各地,于是净相檇李便名扬海内,让人神望。

大约到了嘉庆年间,官府一到檇李成熟季节,便三天二头派人到净湘寺索取佳果,当地富豪劣绅、地丕流氓也频频来寺索讨果子,弄得和尚们十分烦恼。为了保住寺院的清净,和尚们愤怒地砍断了珍贵的檇李老树。

当时新篁栖柽名医李泉石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赶往寺内,幸好还有几棵小树没被砍掉。李泉石与寺中住持是要好的朋友,便向住持说明要将几株小树讨去栽种在龙湖边,住持满口答应。就这样,净相寺名种檇李被保存了下来,移种在新篁栖柽村的龙湖之畔。

经过李氏家三代人的精心培育,龙湖檇李已发展到有二百多株大树的一座树园。檇李树形状差,枝干苍劲如千年老梅,每当四月花开,一片晶莹洁白,并溢出淡淡的芳香,引得蜂飞蝶舞,禾城的文人墨客应邀前来赏花,常会诗兴大发,竞作诗词咏叹永。特别是到了果熟时节,人们更是蜂涌而至,纷纷品果吟诗,绘图纪事,并刻印了一本《龙湖檇李词》,广为传诵。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李泉石的曾孙李焕章续刻《龙湖檇李词》,当时的名士俞樾也欣然为此题诗,诗中有“买从僧寺几无价,移到君家信有情”的诗句,盛赞李氏家族为保住净相檇李名种而作出的功劳。“龙湖檇李”名噪杭嘉湖,俞樾一定是品尝了名果之后,被它的美味所陶醉了,才写出了多情的诗句。

抗战时期,不幸发生了,栖柽龙湖檇李园的二百多株檇李树被汪伪军砍伐做取暖煮饭的柴火,这是继净湘寺檇李被和尚们忍痛砍伐之后的又一次大劫,两千余年的名果胜地,几乎被断绝了命脉。幸好李氏的一个亲戚曾经偷偷地从果园里剪去了几个枝条,已培育了十几株小树,才算意外地保留着了这一名果真种。后来这十几株小树散种在新篁乡间,几乎不为人知了。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檇李名果又显生机,竹林、新篁一带又培植了一批檇李树。最近,凤桥三星村果农陆建民经过十年的培育,终于初获成功,其“陆园檇李”品味绝佳,名声已露,极有可能继栖柽“龙湖檇李”之后,又一次让檇李这一嘉兴名果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二.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斜桥榨菜

产品名称:斜桥榨菜

产品产地:浙江省嘉兴市斜桥

产品特性:质地脆嫩,色泽鲜艳, 咸辣适度,味鲜爽口。

产品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 灰分,钙,磷,铁。

产品功效:清心开胃,健肤美容的功效。

产品简介:菜头经盐腌后压榨,除去一部分水分。榨菜即因此得名。然后加盐和十多种香料及调料(干辣椒粉、花椒、茴香、砂仁、胡椒、山柰、甘草、肉桂、白酒等),装坛,封口,在阴凉处存放。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坛里的榨菜先经酒精发酵,后经乳酸发酵,产生特殊酸味与香味,就成为榨菜了。中国榨菜、欧洲酸菜和日本酱菜,被誉为国际三大名腌菜,以海宁“斜桥”牌为代表的浙式榨菜与川式榨菜齐名列为中国名榨菜之最,斜桥榨菜以其色香味俱佳、入口脆嫩而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

产品历史:榨菜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邱寿安,清光绪年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早年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多种腌菜业务,家中雇有资中人邓炳成负责干腌菜的采办整理和运输。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下邱家院一带的青菜头丰收。邓看到菜多难于加工,与邱家妇女们商量,试着仿照大头菜的全形腌制法,将青菜头全部制成腌菜。制好后,邓顺便捎带两坛到宜昌供邱尝新。邱又用它待客,亲友及同行一致觉得鲜香可口,为其他酱腌菜所不及。邱顿生谋利之念,决定将它投入市场,次年(1899年)正月,邱赶回老家,以邓炳成为技师安排大量制造青菜头腌菜。初腌后,用压豆腐的木箱榨除盐水。邱把这种用木箱除盐水后制成的新的腌菜制品取名为“榨菜”。当年生产80坛(每坛折合25公斤),全部运销宜昌,获利十分可观。邱于是严令家人及长工保密加工方法,连年扩大生产和销路。光绪三十四年(1908),邱寿安之弟邱翰章因经商顺便捎运80坛试销上海。当时无人问津,邱在报上登广告,又以切细的小包榨菜在公共场所分送行人,并附上食用说明书,产品渐为消费者接受。

三.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榨菜

榨菜是桐乡市重要的大宗之一,是茎用芥菜的加工成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糖、磷、钙、铁等物质。桐乡榨菜具有鲜、香、嫩、脆的独特风味,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港澳地区、东南亚和西欧诸国。作为全国榨菜的重点产区,常年种植面积达6万亩以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国榨菜生产发展迅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市不断改良榨菜品种,探索高产栽培技术,改进加工工艺,推广小包装,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现桐乡乡榨菜约占浙江省榨菜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桐乡)

四. 浙江省 嘉兴 海盐 藕粉饺

藕粉饺

盛夏的江南,圩区水乡的湖面密密匝匝铺满了翠碧的荷叶,微风拂过,婆娑起舞,而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也在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每到这时,藕农们总会挖出新藕,洗净后,放在专用的石头上磨擦,以让大量的藕浆流进缸里。藕浆过滤后,放入一陶瓷盛器内沉淀,舀出上面的清水,取出沉淀下来的粉团,晾干即成藕粉。用藕粉作为饺皮的主料,包入豆沙馅,上笼蒸熟即成藕粉饺。藕粉饺具有入口滑爽、香甜细腻之特点,是消夏之佳品。

藕粉饺的制法是:

藕粉放入盆内,掺清水和成糊状,再加入适量的糯米粉、白砂糖调匀,随后放入烧热的芝麻油锅中,用锅铲不停地炒动,炒至水分略干时,出锅倒在案板上晾凉,再揉成藕粉团,下成约10克重的剂子后,擀成一张张饺皮,包上豆沙馅即成藕粉饺生坯,最后上笼蒸约4分钟熟透,取出装盘即成。

五.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嘉兴粽子

嘉兴鲜肉粽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亦称五芳斋粽子。嘉兴传统名点。1939年由冯昌年开设的“五芳斋”创制。现品种较多,尤以鲜肉粽著称。先将糯米淘净,拌入优质酱油;鲜肉切成块,加食盐、味精、白糖等调料搓匀;再用漂洗干净的粽叶作外包皮,把糯米和肉块包扎成长三角生坯,放入锅内旺火煮1小时后用文火煮熟即成。特点是,粽香浓郁,糯而不烂,油润鲜美。是沪杭线上久负盛名的方便食品和馈赠亲友的礼品。1989年荣获商业部饮食业优质产品金鼎奖。( 嘉兴)

嘉兴鲜肉粽子的制作材料:

糯米1000克,去骨猪腿肉600克,白酒5克,红酱油50克,白糖28克,精盐25克,粽叶100克,水草10根,味精少许。

嘉兴鲜肉粽子的特色:

软糯不烂,肥而不腻,肉嫩鲜香。

教您嘉兴鲜肉粽子怎么做,如何做嘉兴鲜肉粽子

1.将粽叶放在开水锅内煮3-5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理直沥干水分。

2.将糯米放入淘箩内,在清水中淘洗5分钟,连箩静置15分钟,沥干水分,倒入盆内,依次加入20克白糖和15克精盐及红酱油拌匀。

3.猪腿肉按横丝分别切成肥、瘦长方块,放入另一盆内,加入余下的白糖、精盐及味精少许、白酒,反复搓擦肉块,使调料渗入肉内,直至泛出白沫时为止。

4.左手持粽叶两张,毛面朝下,宽度交叉1/5相叠,右手拿另一张粽叶,毛面亦朝下,交叉1/3叠接在左手粽叶尾部,然后用右手在粽叶总长的2/5处折转,两边相平叠上近3厘米,成漏斗状,用左手拿住,右手放入米4O克、肉块两瘦一肥,再盖上6克米,包盖肉块,最后将长出部分的粽叶折转,盖住米,包出四角,成矮壮长方形。将水草头朝下,在成形的粽子上绕6圈,再将水草头尾拿在一起转3转塞入草圈内。

5.粽子放入沸水锅内,加水高出粽子5厘米,上面用竹架石块压实,2小时后改小火煮1小时即熟。

嘉兴鲜肉粽子的制作要领:

1.肉块要切成长6厘米、宽3厘米、厚1.6厘米的块;

2.粽子放入沸水锅中要用旺火煮,煮时要加几次水,使水没过粽子,以免夹生。

六.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三白酒

乌镇三白酒是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的。乌镇三白酒以其香气浓郁、酒味醇厚、入口柔绵、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数百年来一直风靡江南一带,经久不衰,曾被列为皇室贡品,被誉为乌镇人的美酒。

旧时乌镇酿酒业十分发达,明时有酿酒作坊20余家,尤以高公生、顺兴、永盛三家最为著名。现仅存高公生糟坊,原名高公生酱园,始建于明朝初年。

乌镇牌米酒目前有三个产品,分别为55℃的三白酒、12℃的白糯米酒、以及4℃的甜白酒。这三种酒都是采用传统工艺,经手工酿制而成的。 《乌青镇志》上说:“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此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饮用。以往农村过春节,就用它来招待客人,在乌镇民间,此酒还有一个别名叫“杜搭酒”。民间有谣“猫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

三白酒以本地自产的大米为主要原料,首先将大米用大蒸茏蒸煮成饭,盛在淘箩里用冷水淋凉。然后把酒药,拌入饭中,并搅拌均匀,再倒入大酒缸,捋平,在中央挖一个小潭,放上竹蒌然后将酒缸加盖密封,并用稻草盖在大缸四周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几天后,酒缸中间的小潭内的竹蒌已积满酒酿,此时就将凉开水倒入缸中,淹没饭料,再把酒缸盖严。一周后就可开盖,取出放入蒸桶进行蒸馏,从蒸桶出来的蒸汽经冷却,流出来的就是三白酒了,至些三白酒便酿成了。

七.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桐乡槜李

桐乡槜李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品名称:桐乡槜李

产品产地:浙江嘉兴

产品特性: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槜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

产品成分:水,蛋白质,维生素,钙

产品季节:3 月下旬至4 月初开花,4 月上旬萌芽出叶,5月中旬核硬化,7月旬成熟。

产品功能:解毒,健胃,消食、活血、化淤、防癌抗癌

产品历史:槜李为李中珍品,它是桐乡著名的土。古代常作进贡帝王之“贡果”,闻名遐迩,槜李原产于古槜李城附近。《春秋》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西南有槜李城,其地产佳李故名。”据说,古槜李城就在桐乡百桃乡境内。如今古城已无踪影,但槜李仍有出产。百桃乡桃园村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槜李园。附近农家也都栽有槜李。这里出产的槜李,果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槜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据传,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记。

产品简介:槜李为李中珍品,它是桐乡著名的土。古代常作进贡帝王之“贡果”,闻名遐迩,槜李原产于古槜李城附近。《春秋》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西南有槜李城,其地产佳李故名。”据说,古槜李城就在桐乡百桃乡境内。如今古城已无踪影,但槜李仍有出产。百桃乡桃园村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槜李园。附近农家也都栽有槜李。这里出产的槜李,果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槜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据传,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记。

桐乡槜李

地域范围

桐乡槜李又名醉李,为境内传统名果。据史料记载,原产地在浙江省桐乡市梧桐街道桃园村一带,相传在“春秋”时期已有种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李属品种的珍稀品种。桐乡槜李主要分布在梧桐、屠甸、龙翔等街道(镇),主要集中在梧桐街道桃园村核心基地及其周边各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7′40″~120°39′45″,北纬30°28′18″~30°47′48″。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桐乡槜李果形扁圆,成熟后果面为紫红色,密缀果点,外披果粉,果顶部常有一条指甲刻状裂痕;桐乡槜李果肉呈蜜黄色,汁液丰富,味甘甜,成熟后将果放在手心轻轻揉搓,果肉即可化浆,可以剥一小口吸食或用吸管吸食汁液,丰味浓蜜,有酒香味,品质极佳。 桐乡槜李的产地环境符合NY 5113-2002 《无公害食品 桃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按NY 5114-2002 《无公害食品 桃生产技术规程》和桐乡市地方农业标准DB330483/T 005-2009 《无公害食品 桐乡槜李》,桐乡槜李产品质量符合符合NY 5112-2002 《无公害食品 桃》相关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

八. 浙江省 嘉兴 南湖区 嘉兴南湖菱

嘉兴南湖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名和尚菱、馄饨菱。菱科,一年生水草本。水上叶呈棱形、绿色,叶柄上有浮囊。夏季开花。单生于叶腋;受精后,没入水中,长成果实。大暑前后成熟。呈半圆形,无角,一侧较平,一侧较凸。皮薄易剥,淡绿或黄白色。嫩菱质脆,汁多微甜,作水果鲜食。老菱除供食用外,还可制淀粉。( 嘉兴)

九. 浙江省 嘉兴 南湖区 新丰生姜

新丰生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湖区新丰镇新坊牌生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已开始种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近几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左右。年产生姜3000至4000 吨,销往江浙沪一带,是嘉兴的一个传统产品。

新丰生姜辣度高、纤维多、耐贮藏,全身是宝。嫩姜质脆嫩,味鲜美;老姜质坚实、辣味足、香气浓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烹调鱼虾时放些鲜姜,不仅味道香美可口还可去腥。此外,嫩姜还可加工成紫姜小包装、糖水姜、干姜、姜粉冲剂及盐渍、糖渍副食品。生姜又能入药,姜性温,味辣,能入肺、脾、胃三经,有祛寒、发汗、镇呕、驱风、化痰等功效。

地域范围

年产生姜3000至4000 吨,销往江浙沪一带,是嘉兴的一个传统产品。

特定品质

新丰生姜辣度高、纤维多、耐贮藏,全身是宝。嫩姜质脆嫩,味鲜美;老姜质坚实、辣味足、香气浓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烹调鱼虾时放些鲜姜,不仅味道香美可口还可去腥。

文化典故

南湖区新丰镇新坊牌生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已开始种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近几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左右。

生姜是嘉兴新丰镇的传统,旧时是新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在栽培过程中格外讲究,逐渐形成了生产习俗。

谷雨前种的姜出窖时,姜农要立即做“春角”,即在屋角置一催芽灶,每天早晚各生一次火,从灶门添柴加温,进行烘姜催芽。并利用热烟加温保湿,使灶内“只准有温度,不能有亮火”。经二十天左右停火,把姜内多余水分蒸发出。这既能杀灭病菌,又利于出芽,民间说法是把“僵气”赶走。

催芽后,还要根据姜块大小、芽头多少,进行掰姜,这叫“掰发掰发”,图的是吉利。掰好后就去栽种,姜农忌讳“姜”与“僵”同音,管这叫“排辣货”。记得父亲会在种姜的田横头栽上几棵胡葱,期望“无冲”,即不会有邪晦之气来冲撞。到六月上旬,姜苗高四五寸时,人们在姜田里用竹竿搭起一米高的平架,上铺一层麦柴,使棚下有光但不强烈。搭好的棚怕被风卷走,便在棚顶的东南角放一个旧马桶盖或破夜壶,据说这样可吓跑龙卷风。

在姜田干活,最累的是“抄姜沟”。大暑节气后,姜农要“抄姜沟”,目的是为排水通畅,要求将沟搞深、刮净碎泥、拍平垄面。那时,父亲往往还帮别的姜农家干活,因活计累,故待遇也高。旧时新丰有句“五酒三饭四六八”的顺口溜,说的就是姜农一天喝五次酒,吃三餐饭,早上三个菜,中午六个菜,晚上八个菜,而且工钿加倍算。

在姜的苗叶发出四五片时,如果将种姜挖出,这就叫“偷娘姜”。娘姜老辣,去腥臊的性能特强,人们常说“三斤青姜不如一斤老姜”,指的就是娘姜。

不管丰年歉年,新丰的姜农总会留一部分姜作种姜用。种姜须及时窖藏。村上常几户人家合藏一窖。入窖前,会举行“做社”仪式,以敬谢土地神,保佑种姜平安过冬。待到来年开春,窖姜出坛,姜农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做“春角”了。

十.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杭白菊

杭白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桐乡素有杭白菊之乡的美誉,其所产杭白菊占全国饮用菊总量的9/10,还畅销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国,是我国传统出口名品。 早在20世纪20年代,桐乡白菊花就以其色、香、味、形“四绝"成为饮用菊之佳品,目前市场上优质的盒装杭白菊,冲泡后不散心、不落瓣,花形完整,素净馨香。饮用杭白菊能清热解渴,润喉生津,平肝明目,品尝时还能尽观赏之雅兴。其色、香、味、形堪于西湖龙井相媲美。 近年来,杭白菊袋泡茶、菊花晶、菊花露、菊花白酒以及各种以杭白菊为添加成分的滋补品和护肤品纷纷上市,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 嘉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