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乐清零食特产是什么品牌 浙江乐清有什么特产零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乐清零食特产是什么品牌 浙江乐清有什么特产零食更新时间:2022-12-05 13:57:53

一.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青石斑鱼

产品名称:青石斑鱼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肉质鲜美爽口、品质上乘

产品简介: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Temmimck ep Sohkgel)生产栖息在水清、流激、水质优良的海底岩礁处。我县南麂海域是我国青石斑鱼主要产区,年产达100多吨,并以其肉质鲜美爽口、品质上乘享誉国内外市场。体呈长椭圆形,稍侧扁,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重350—750克。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鳃盖骨有两个扁平棘。体被细栉鳞,例线与背缘平行。休背棕褐色,腹侧浅色, 全身均散布着橙黄色斑点,休侧有5条暗褐色横带,l和2带紧相连、3和4带位于背鳍鳍条部与臀鳍鳍条部之间、5带位于尾柄上。背鳍鳍条强硬;臀鳍位于背鳍鳍条部下方;腹鳍胸位;尾鳍圆形。各鳍均为灰褐色,背鳍鳍条部边缘及尾鳍后缘黄色。

产品历史: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及东海南部、其中南海较多,常年均可捕获,以春、夏季为渔获旺季。

二.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乐清牡蛎

乐清牡蛎是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清江镇的。清江镇东临乐清湾,牡蛎养殖条件得天独厚。乐清市清江镇是“中国牡蛎之乡”。

清江镇海洋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牡蛎养殖历史,是国家的牡蛎试点养殖基地。1979年,我国首次从日本引进的太平洋牡蛎种在清江海区试养成功,同时引进的棚架式等新的立体养殖模式比传统养殖模式优势明显,使得牡蛎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并向沿海各省推广。同时在清江成功开发了牡蛎全人工育苗技术和具有当地特色的抗风浪延绳垂下养殖技术,养殖区域向清江外海区极大扩展,牡蛎种群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个体大、产量高的太平洋牡蛎已成为乐清湾的优势品种。清江镇围绕牡蛎产品,成立了牡蛎养殖协会,建立起了集苗种生产、加工冷藏、产品储运、科技研究、品牌宣传、行业协会管理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键。2004年该镇牡蛎养殖面积1.05万亩,年产量1.9万吨,产值3500万元,占全镇渔业总产值的52% 。

三.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白象香糕

公久牌香糕,系乐清县白象镇公久南北货商号所创,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它以糯米粉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饼为辅料,经蒸炊而成,其特点是色白味甜、柔酥松。

四.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雁荡毛峰茶

雁荡毛峰茶是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雁荡山的。雁荡毛峰茶其品质特点是,外形秀长紧结,茶质细嫩,色泽翠绿,汤色浅绿明净,香气高雅,滋味甘醇,有一饮加“三闻”之说。

“雁荡毛峰”又名“雁荡云雾”。是一种烘青绿茶,必须在清明谷雨之间采摘。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三叶的初展肥嫩芽叶制作而成。色泽翠绿,香气扑鼻,味道清醇。明代开始列为“雁山五珍’之一。《瓯江逸志》曾说:“瓯地茶,雁山为第一”这并非过誉。雁茗在宋、明、清三代皆列为贡品;1954年被选为国家名茶;可谓载誉全国。

雁荡毛峰产于雁荡山的龙湫背、斗蟀室洞以及雁湖岗等海拔800米的高山上,其中尤以龙湫背所产者为佳。龙湫背为南北向的山谷,北面有高山屏障,山谷两岸多为冲积灰壤,土层深厚肥沃,茶树终年在云雾阴蔽下生长,承受云雾滋润,芽叶肥壮,长势甚好,另有一些茶树,生长在悬岩隙缝之间,相传古代有山僧训练猿猴攀登绝壁采茶,所采茶叶称为“猴茶”。

雁荡毛峰除鲜叶品质优越以外,加工特点有三:一是讲究鲜叶原料;二是加工精细;三是成茶贮存保藏得法。茶叶在清明、谷雨间采摘,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采回后,先经摊放,再在平锅内用双手杀青,投叶量约0.5公斤,当锅中有水汽蒸腾时,一人从旁用扇子扇去;杀青至适度后,移入大圆匾中轻轻搓揉,然后初烘,初烘叶要经过摊凉,最后复烘干燥。烘干后,去除片末,及时装箱密封,不使走气失色。其品质特点是,外形秀长紧结,茶质细嫩,色泽翠绿,芽毫隐藏;汤色浅绿明净;香气高雅;滋味甘醇;叶底嫩匀成朵。在品饮时,一闻浓香扑鼻,再闻香气芬芳,三闻茶香犹存;滋味头泡浓郁,二泡醇爽,三泡仍有感人茶韵。

雁荡山茶佳,水亦佳,“雁荡茶,龙湫泉”自古闻名,清代陈朝鄷曾用龙湫水沏雁荡茶,顿觉其味无穷,旋即赋诗一首,其诗曰:“雁山峰顶露芽鲜;合与龙湫水共煎,相国当年饶雅兴,愿从此处种茶田”。不负诗人雅意,这里现在已发展新茶园数百亩,其中斗室洞、龙湫背等产区,已广种茶树,香飘满山。

五.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黄鲷鱼

产品名称:黄鲷鱼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清爽可口, 肉质坚韧


产品简介:黄鲷鱼生活在清净海域, 以海藻类为食, 金黄的底色上覆盖着微红的鱼鳞,肉质鲜美, 具有各种鱼类共有的腥味, 清爽可口, 肉质坚韧, 体形侧偏且身体较厚, 眼睛较大且两眼之间向前隆起, 眼睛前的鄂骨较宽。 双鼻孔, 嘴大且稍倾斜, 上鄂后侧稍微超过眼睛前线。

黄鲷鱼属於定居性鱼种, 夏天栖息於浅海, 冬天潜於深海。 身长约35厘米, 寿命一般为8-9年,第三年(身长15厘米)时开始产卵, 产卵期为每年的六月和十一月。

六.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乐清泥蚶

乐清泥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乐清湾是国内泥蚶生产区,乐清湾泥蚶以其独特品质著称,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乐清泥蚶产业基础雄厚,生产规模国内领先,全市拥有泥蚶育苗厂家94家,年出苗量500亿颗,养殖总面积4.3万亩,年产量2.0万吨,养殖及苗种年产值6.1亿元,占乐清市渔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该市现已建成省级泥蚶良种场1家,中苗培育基地3000亩,无公害泥蚶养殖基地共计5000亩,泥蚶养殖示范园区近10家,并已建成国内首家泥蚶净化中心。同时,乐清泥蚶产业技术成熟,总体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拥有一支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研和农民技术队伍,随着金蚶工程的全面实施,乐清泥蚶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总之,乐清现已成为国内泥蚶产业的苗种中心、养殖中心、技术中心和市场及信息中心,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泥蚶之乡”。

七.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美国红鱼

产品名称:美国红鱼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肉质细嫩,少刺多汁,味道鲜美

产品简介:美国红鱼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在正常养殖密度情况下,饲养10—12个月,体重一般都能达到1公斤商品鱼规格,最重者可达到3公斤,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收入上万元,经济价值可观。目前欧美市场价每磅8美元,在国际市场上为抢手货。其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该鱼肉厚结实肉质细嫩,少刺多汁,味道鲜美,且色泽鲜艳,外观、口感惧佳。据测定,其蛋白质含量比大黄鱼高,但脂肪含量低,属于上等的保健海味珍品。

产品历史:美国红鱼原产于北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湾,因其肉质优良,适宜于人工养殖,成为迄今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鱼种之一,也是国际上高档的热销水产品中的一员。美国红鱼,又名红姑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外形与我国出产的大黄鱼较为相似,但体色徽红,故名“红鱼”。其尾鳍基部上方,因有一明显的黑色斑点,又有斑点尾鲈之称。

八.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花岗岩

产品名称:花岗岩

产品产地: 温州

产品特性: 质地优良,耐酸、耐腐、耐磨损

产品简介:花岗岩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建筑材料。瓯海花岗石资源蕴藏丰富、分布广、品种多,有白、绿、黑、青、紫红、青花、芝麻花等。民间传统用花岗石建筑房屋、道路、桥梁。据勘测,瓯海东南部的大罗山,范围约109平方公里,花岗石蕴藏达100多亿立方米。经技术鉴定,含石英量高,铁质极少,其结晶结合非常紧固,质地优良,耐酸、耐腐、耐磨损,是一种优质耐腐蚀材料,可用于化工、冶金、酿造、印染、国防设施等方面。

产品历史: 花岗岩属火成岩,由地下岩浆喷出和侵入冷却结晶,以及花岗质的变质岩等形成。具有可见的晶体结构和纹理。它由长石(通常是钾长石和奥长石)和石英组成,搀杂少量的云母(黑云母或白云母)和微量矿物质,譬如:锆石、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和榍石等等。花岗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含量约为65%—85%。花岗石的化学性质呈弱酸性。通常情况下,花岗岩略带白色或灰色,由于混有深色的水晶,外观带有斑点,钾长石的加入使得其呈红色或肉色。花岗岩由岩浆慢慢冷却结晶形成,深埋于地表以下,当冷却速度异常缓慢时,它就形成一种纹理非常粗糙的花岗岩,人们称之为结晶花岗岩。花岗岩以及其它的结晶岩构成了大陆板块的基础,它也是暴露在地球表面最为常见的侵入岩。

尽管花岗岩被认为是由融化的物质或者岩浆形成的火成岩,但是有大量证据表明某些花岗岩的形成是局部变形或者先前岩石的产物,它们未经过液态或者融化过程而重新排列和重结晶。

九.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梅花鹿茸

产品名称: 梅花鹿茸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较高药用价植,补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

产品简介: 鹿茸为雄性的梅花鹿或马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鹿茸为贵重补药。功用:补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为良好的全身强壮剂,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和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有改善睡眠和食饮,降低肌肉疲劳,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血液循环及伤口愈合等作用。

产品历史: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野生数量极少,现人工养殖种群已达数十万只。

十.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黄杨木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木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与温州隔江相望。乐清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一种观赏性的圆雕艺术,主要流行于乐清市的翁洋镇南街村、象阳镇后横村、柳市镇、乐城镇一带,传播至温州、永嘉、杭州、上海等地。

乐清的黄杨木雕起于何时不能确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元至正年款的《铁拐李像》为迄今纪年最久的黄杨木雕,但乐清黄杨木雕的出现较迟,应在此雕像之后。乐清地处瓯江口岸,常遇洪水,当地有做“龙档”消灾避邪的习俗。“龙档”以樟木制作,上有人物雕刻,正是这种民间工艺孕育了乐清黄杨木雕。1876年,温州辟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活跃,许多乐清黄杨木雕为国内外商人所收藏,原来从事“龙档”雕刻和佛像雕刻的民间艺人纷纷转事黄杨木雕业。1909年,温州人朱子常的黄杨木雕作品《济癫和尚》参加南洋劝业会获优秀奖,

1915年其作品《捉迷藏》又在国际巴拿马赛会上获二等奖。朱子常之外,黄杨木雕行业中还出现了叶阜如、王凤祚、叶一舟等名家。现在的传承人主要有高公博、虞金顺、王笃纯、虞定良、王笃芳等。

乐清黄杨木雕有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的造型理念、技艺及程序都不一样。一是传统类,以单一的人物造型为主,亦有群雕或拼雕;二是根雕类,以天然黄杨木根块为材料,利用树根造型;三是劈雕类,将无法用作人物雕刻的木块劈开,取其劈裂后的自然纹理立意雕刻,一切顺乎自然,不作精雕细刻。传统类的雕刻有人物范型,材型要与之相适合,故有泥塑构稿、选材取料、敲坯定型、实坯定格等程序;而根雕则随机应变,构思的灵活性很大,无需泥塑构稿,而必须注意保持树根特有的造型意味,劈雕则将注意力转移到纹理的造型基础上。

黄杨木是珍贵树材,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生长周期慢,有“千年黄杨难成柏”之说。其乐清黄杨木雕刻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等等。黄杨木雕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难以比拟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时至今日,乐清黄杨木雕的材料来源出现危机,同时专业人员流失严重,新人难以为继,且个体作坊分散,难以产生影响。这些状况都影响着黄杨木雕技艺的发展,迫切需要有关方面制订方案对这一特色技艺加以抢救、保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