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秋林镇的特产 老秋林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秋林镇的特产 老秋林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12-03 19:31:33

一. 湖北省 襄阳市 枣阳 平林镇大米

平林镇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林镇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平林镇”牌大米以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爽口,兼具营养保健功能,成为湖北省枣阳市名牌产品,现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并获得省有关部门颁发的认证证书。

由于独特的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加之良种良法栽培,平林镇盛产优质大米,素有“鱼米之乡”和“枣阳粮仓”的美誉。

“平林镇”牌大米获得认证,成为枣阳历史上第一个以地方名字命名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平林镇大米

地域范围

枣阳市平林镇大米产于枣阳市平林镇平林村、余咀村、方湾村、新庄村、杜湾村、台子湾村、高冲村、北棚村、宋集村、柴家湾村、清水店村、范湾村、吴集村、包畈村、胡湾村、新集村、雷山村、杨集村等18个村。平林镇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2′,北纬31°40′-32°40′之间。全境无高山,海拔高度达125-400米。平林镇位于枣阳市南45公里处的枣阳、钟祥、宜城、随州四市结合部,东邻枣阳市吴店镇玉皇村朝王庙4.5公里,西接宜城市板桥镇东湾村大马山21公里,北与吴店镇易仓村6.5公里交界,南与随州双河镇解放村相邻。生产面积4000公顷,年产量5.5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枣阳市平林镇土壤大体可分为白山土、油沙土、黄沙土、黄浆泥土、红土等5类,以黄浆泥土和红泥土居多,其它土类只有零星分布。土壤pH值在5.4-7.7之间。土壤肥力状况中等,有机质含量0.8-1.5%之间。平林镇地质结构属大洪山余脉的一部分。全镇属丘陵地区,四周群山起伏环绕,中间为丘陵盆地。

(2)水文情况:平林镇境内主要河流有婴河、熊河,还有中小型水库23座,镇内年平均地表径流1.17亿m3。平林镇地下水资源丰富,总贮量达3000

万m3/年,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3)气候情况:枣阳市平林镇四季分明,属于严热带季风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升温较快,蒸发量大;夏季炎热,雨量集中,湿度大;秋季冷凉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多雪,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557-1200mm,年总降水量7500万m3。年平均日照时数2100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136.7kcal/cm2。全年盛行西北风和南风,年平均风速为4.3m/s。初霜平均在10月中旬,终霜平均在4月上旬,平均无霜期230天。平林镇作物生长季节日照充沛,雨量适中,热量条件可满足平林镇大米生长。

(4)人文历史情况:平林镇历史悠久,境内有多处古遗址。抗日战争中平林镇曾是著名的四井岗战役的主要战场。平林镇大米种植的历史悠远,为了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镇委、镇政府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把发展大米作为全镇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直接与镇、村领导班子的政绩挂钩。全镇每年定期召开生产技术交流现场会,注重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加强种植户的培训,使平林镇大米成为当地的名优。2006年平林镇大米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平林镇的平林村、余咀村、方湾村、新庄村、杜湾村、台子湾村、高冲村、北棚村、宋集村、柴家湾村、清水店村、范湾村、吴集村、包畈村、胡湾村、新集村、雷山村、杨集村等18个村,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T/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平林镇大米选用经审订推广的,生育期适宜的,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2002年从湖北农学院引进两优六号、Q六号、丰优香占等进行试种,2003年在全镇各村进行推广。

(3)生产过程管理:平林镇大米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平林镇大米生产操作规程》操作。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T/T393-2000)和《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平林镇大米人工和机械收获在穗黄、叶落时,成熟度达到85%-90%时进行;要求不同品种单独收割、单独运输、单独脱粒、单独贮藏、单独加工、单独包装,防止与普通大米混杂。收割时,割茬要低,一般距地面5cm-6cm,以不留荚为准。收割时做到不丢枝、不炸荚,损失率小于1%。割后晒5-7d,要及时打场脱粒。脱粒后,进行扬场或机械清选。要求统一分级过筛,清除杂质和瘪稻,达到粒度均一,破碎率小于2%,杂质小于1%,虫蚀率小于1%。清选后籽粒晾晒数日,以降低含水量,含水量小于12.5%。

(5)生产记录要求:平林镇大米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平林镇大米颗粒饱满,晶莹透亮,表皮黄色,脱皮后呈白色,质地松软,口感适宜。

(2)内在品质指标:平林镇大米含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平林镇”大米中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含量达6.8%,在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中,平林镇大米就含有7种。

(3)安全要求:平林镇大米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NY/T5116-2002)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平林镇大米按饱满程度和品种分为三级:特等、优等、一等。采用的包装袋为编织袋或真空包装。包装袋上注明产品批号并加注平林镇大米字样。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二. 台湾省 基隆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完全是手工自制,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谓的“酒酿”,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酿制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酿,在香醇的酒味中还掺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尝起来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馅元宵,就是一碗热乎乎的甜酒酿,此外,也可买生元宵回家自煮,惟冬至、元宵时节,可得事先预订,否则一颗难求。( 基隆)

三.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四.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五.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六.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七.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九.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