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森林特产 陕西所有土特产名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森林特产 陕西所有土特产名单更新时间:2022-12-06 00:59:00

一.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布贴绣

布贴绣是西安地区农村流行的儿童玩具和日用品,至20世纪80年代,布贴绣已发展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布贴绣品常见的有布老虎、布麒麟、布大象等摆饰和玩具,也有童鞋、童帽等实用品,多以动物为题材,通过捆扎、剪贴、刺绣等方法,制作成不同的图案形象,在造型上富于夸张变化,在色彩上明快强烈,绣工粗细兼具,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是广大旅游者理想的纪念品。

信息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二.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陕西晋枣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今陕西一带)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它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有时为了各自的利益,两国国王又常常互相利用,甚至彼此通婚,结成亲家。晋国国王晋献公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秦穆公。结婚时,晋王以本国--枣树,作为女儿的嫁妆陪送到秦国。从此,晋国的枣树在秦国的彬县生根、发芽、结果。

晋枣色泽殷红,个大核小,皮薄肉厚,香脆干甜。最大的晋枣比鸡蛋还大,重达一两。它不仅是美味可口的果品,还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滋补品。鲜枣含糖量20.6%,干枣含糖量达70%多,含多种维生素14%,可食部分占果实的80-90%。

三. 陕西省 西安 碑林 碑林石榴

石榴相传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中国的,临潼石榴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产量居全国之首,是西安市一项传统出口产品,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久负盛名。石榴是水果中的佳品,临潼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皮、籽等还是很好的中药材。石榴花火红艳丽,芬芳宜人,被选为西安市花。每年的9—10月,是收获石榴的季节。临潼栽培石榴历史悠久。石榴分酸、甜两种。酸型汁多皮薄,籽粒肥大,可贮存较长时间。甜型味道香甜,有"冰糖石榴"之美称。不论是酸或是甜,临潼石榴均皮红个大,皮薄籽满,色泽鲜艳,味美可口。

四.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临潼甜瓜

甜瓜又称甘瓜或香瓜。甜瓜因味甜而得名,由于清香袭人故又名香瓜。甜瓜是夏令消暑瓜果,其营养价值可与西瓜媲美。据测定,甜瓜除了水分和蛋白质的含量低于西瓜外,其他营养成分均不少于西瓜,而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明显高于西瓜。多食甜瓜,有利于人体心脏和肝脏以及肠道系统的活动,促进内分泌和造血机能。祖国医学确认甜瓜具有“消暑热,解烦渴,利小便”的显著功效。
香瓜属葫芦科,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地区,大约在北魏时期随着西瓜一同传到中国,明朝开始广泛种植。现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果肉生食,止渴清燥,可消除口臭,但瓜蒂有毒,生食过量,即会中毒。据有关专家鉴定,各种香瓜均含有苹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甜菜茄、维生素C等丰富营养,对感染性高烧、口渴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性味:香瓜甘、寒、无毒;瓜蒂苦、寒、有毒。功效:香瓜清热解暑止渴;香瓜子清热解毒利尿主治:香瓜治暑热烦渴;
品种特性该品种单瓜重600-800克。果实圆球形,乳白色,果面光滑,无棱无沟,不易产生裂纹和污点,外观美丽。果肉白色,含糖15%-18%,特甜,个个保甜,肉质松脆,香味浓,风味正,品质极佳。果皮耐磨损,运输过程皮不变色,瓜不裂,不倒瓤,自然条件下可存放20-30天。


五.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椒

西安秦椒干、韩城大红袍、凤县大红袍花椒等都很有名。秦椒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称,是陕西一项大宗出口商品,畅销国际市场。西安辣椒呈细而长,深红发亮,味辣浓香,易干耐藏,被称为“辣中之王”。同时,它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辣红素,辣椒素,蛋白质,脂肪,磷,铁等成份。能调剂品味,增进食欲,帮助消助消化。凤县大红袍花椒是凤县的名优土品,粒大、色艳、味浓、肉厚、外鲜红、内淡黄,果柄有小瓣,形似双耳,是与其它产地花椒最大不同之处。既是优质的调味品,又是重要的中药,用于佐料,使肉菜鲜美,且又去腥、杀菌功能。用于中药,有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凤县栽植花椒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凤椒卓越的内在品质,被专家赞誉为"花椒之王",是凤县的名品。凤椒又名"大红袍"其色鲜红、粒大、肉厚、有双耳、麻味悠久、清香浓郁,素有"香飘十里"之美誉。

陕西省凤县地处秦岭腹地,气温差大,这里有适宜花椒生长独天特厚的优势。凤县产的大红袍花椒,栽培历史悠久,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凤县产的“凤椒大红袍”,色艳、粒大、肉厚、味香、气浓,麻味素和芳香油含量高,品质佳优。与其他地区产的花椒最大的区分是椒柄上有两小瓣,形似“双耳”,故以“双耳”别具一格,名声远扬,人们赞称 “花椒之王”,是市场上很受欢迎的调味品和馈赠佳品。

“凤椒大红袍”在凤县虽有千年历史,且久负盛名,但由于过去受小农经济的束缚,一直停留在小打小闹,提篮小卖的阶段,不能发挥“凤椒大红袍”的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凤县县委、县政府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把花椒确立为全县农业经济的特色产业的主导,大力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己累计发展花椒4000多万株,今年花椒总产量达175万公斤,仅此一项,可使农民人均增加收入780元。

政策支持,多方服务,各行各业支援,把“凤椒大红袍”产业作强作大,促使了凤县“凤椒”生产发展和创名牌的进展。 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做好花椒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是凤县发展“凤椒大红袍”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在凤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林业、农业等部门的积极参与,成立的陕西省大红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杨凌农业示范区的科技优势,采用“公司+农户+科技+基地”的运作模式,建立大红袍花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推广无公害化丰产栽培技术,实行定单产业。现销售网络遍及重庆、四川等10多个省、市。

打造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是凤县发展“凤椒大红袍”的重要举措。凤县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发生花椒生产中,要求栽种花椒达到百分之百的“凤椒大红袍”这一优质品种,对已往栽种的非优质品种,椒民们自觉进行更新,以保“凤椒大红袍”的声誉。近年来,“凤椒大红袍”频频出现在杨凌农高会、中国森林旅游览会等高规格的会展上,参与竞赛,角逐名牌,屡屡获得好评,连续三次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使“凤椒大红袍”名声远扬。为了保护“凤椒大红袍”优秀品牌,凤县成立了“凤椒大红袍原产地域保护委员会”, 取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和中国绿色食品AA级认定,这将进一步促进凤县做大做强花椒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使“凤椒”产业成为凤县特色经济的主导产业。

六. 陕西省 延安 吴起县 山杏

杏又名普通杏。属蔷薇科,李属,为多年生落叶乔木。见之文字记载的,首为《诗经》(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把杏列为五果之首,即杏、李、栗、枣、桃。此外,《黄帝内经.素问》、《齐民要术》、《王桢农书》等书中均有关于杏的记载。中国杏的栽培范围很广,东北,华北、西北各均有栽培,形成杏的三大商品基地,即东北苦杏仁生产基地、北方甜杏仁与制脯杏生产加工基地,西北制干杏加工基地。 吴旗及周围县市从建国后就已开始重视人工栽培,当时只是以食用杏肉和榨油为主,后来在群众收入中占的经重越来越大,被吴旗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群众喜爱地称杏为“不吃草的羊,不占地的粮,金豆豆,小银行”。 杏的食疗保健价值 杏仁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脂肪、糖类、磷、钙、铁、锌、铜、锰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杏仁中硒的含量最高,硒有明显的延缓细胞和机体衰老的功能。杏仁中所含的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是极其珍贵的药用物质,具有润肺、散寒、驱风、止泻、润燥之功能。许多古代中医学书中都载其有润肺、平喘止咳、祛痰消积、润肠通便的作用,民间也常用其治疗慢性气管炎、神经衰弱、小儿佝偻病等。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杏仁中含VB17,它能在人体内降解成苯甲醛具有很强的灭癌活性,可缓解癌症患者的痛苦。北京医科大学曾进行过一项“食用杏仁与中国人心血管健康关系”的试验,结果表明,甜杏仁可降低血脂。而在美国的另一项研究中显示,三粒至五粒甜杏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已能满足人体的日常需要。如今杏仁的营养及保健价值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杏的加工利用 杏通身是宝,从杏肉、壳到仁无不有用。鲜杏果肉加工制作的杏脯、杏酱是多年畅销市场的食品。杏仁可用于多种食品加工,除生产大宗的杏仁炒货、杏仁蛋糕、杏仁酪、杏仁饮料、口香糖、杏仁巧克力等多种糖果糕点外,也可用作华夫饼干,蔬菜色拉,焙制品上面的调味品,或肉禽、海产品色拉加味品等,还从中提取分离出多种单一组份,用于添加强化其它食品,制作高档营养食品,还用于面霜、面乳等多种化妆品;杏仁油用于制作香精、食用油或高级润滑剂。壳用于油漆、活性碳、肥皂等多种化工品。随着人们对自身保健和饮食结构的日益关注,杏产业将广泛受到众多商家的青睐,将进入寻常百姓家。( 吴旗)

七.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滦镇葡萄

滦镇葡萄

滦镇俗称陕西的“吐鲁番”,这里葡萄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全、果质最优。这里生长的葡萄口味纯正、晶莹透亮、营养丰富、含糖量高且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这里生长的葡萄种类繁多,既有传统的中国品种,又有欧美品种,目前已栽培了腾稔、红高峰、克伦生、波尔来特等30多个品种可供不同消费者选择。葡萄种植已成为滦镇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农业产业化新亮点。

信息来源:西安农业信息网

八. 陕西省 西安 蓝田 蓝田糍粑

将优质土豆冼净,蒸熟后云皮,放入石臼之中用木杵锤打,直至粘稠状,取一块入碗中,加入汤汁、酸菜等即可食用,目前已成为农家乐接待四方宾客的主打品种。

夏秋时节,蓝田人有自己的专属美食——糍粑。蓝田糍粑不同于南方地区的糍粑,它是用洋芋做的。

洋芋又称土豆,从夏天第一拨洋芋成熟,蓝田人便开始忙着做糍粑。洋芋糍粑的制作比较讲究,原料选用粗皮、个圆的洋芋,洗净放入锅内蒸熟,再剥去外皮,然后晾温至20℃~30℃,将晾温后的熟洋芋放入石窝内,用锥形石杵砸,现在一般用木制的槽和“T”字形木锤来代替石窝和石杵。把洋芋砸至有很好的粘性和弹性,能不沾附石窝或木槽时即可,砸的时间越长,食用时口感越好。洋芋砸好之后待用,这时用油炝一锅带有酸菜的酱水汤,在汤内放入适量的花椒粉、蒜泥、葱花、姜末、精盐等调料,然后将洋芋糍粑按食量多少放入汤内稍加温后连菜汤和洋芋糍粑盛入碗中,最后调上香菜、油泼辣椒。此时香味扑鼻,尤其是看到碗中的洋芋糍粑在红黄绿色调料的衬托下如同银色的鱼藏头露身、隐隐蠕动。其香味浓郁,食之润滑可口,别具风味。洋芋糍粑还可以配上花椒油、芝麻油、香醋、蒜泥等蘸着吃,或者蘸白糖、蜂蜜食之,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这时,放一块糍粑在嘴里,任其在舌尖上慢慢化开,如绸缎一样细腻,似丝帛一般爽滑,那感觉,美好得一塌糊涂……

九.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陕北洋芋

陕北洋芋好,美誉满三秦。陕北是著名的“洋芋之乡”,各县市都产洋芋,年产约20亿公斤。尤以榆林地区南部的佳县、清涧、绥德、子洲、横山、靖边等6县为多,品质较佳,驰名全国。全地区年产量在10亿公斤以上。此外,延安地区的子长等县也多,年种植9万多亩,年产1亿公斤以上。主要种植红皮和白皮两个品种,因其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外皮光洁,色泽艳雅,个大肉肥,质地细致,营养丰富,含淀粉较高,比其它产地高2%,耐贮耐运,品质优良,食用加工均宜,在全国洋芋品种中名列前茅,是深受洋芋产区欢迎的热门良种。

陕北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属暖、中温带,干旱草原性气候,年均气温10℃,年降水量450毫米,年日照2600小时,昼夜温差大,光合生产率高。无霜期150天左右,土壤为黄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为洋芋的正常生长和高产优质提供了有利条件。陕北洋芋,个大、肉沙、味美、营养丰富全面。它的块茎含淀粉约22%~26%,蛋白质3%,脂肪0.1%~1%,每公斤还含有维生素C160毫克,以及钙、磷、铁、钾、维生素B1、B2、B9和胡萝卜素等,含热量660~1130千卡。其矿物质的含量比一般谷类粮食高1~2倍。1个人若每天吃0.5公斤洋芋,便可获得足够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在工业上,洋芋的用途更为广泛。它可以加工淀粉、酒精、合成橡胶、电影胶片、人造丝、香水、葡萄糖、糊精、糖浆等数十种工业产品,因此有“万能作物”的称号。洋芋又是一种药物。早在古代,人们就用它来治疗肠胃不适,热咳等疾病。食之有和胃、调中、益气之功效。治疗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皮肤湿疹等都有明显的疗效。生洋芋捣泥外敷,治湿疹、腮腺炎、烫火伤;鲜洋芋汁,内服可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慢性胃痛、习惯性便秘、催吐解毒等作用。它又是“减肥食品”,具有保健作用。

十.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石子饼

制作方式古老,经久耐贮,携带方便。食用时油酥咸香,营养丰富。 主要原料:精面粉。 简要介绍:石子饼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又称干馍或砂子馍,唐代称“石傲饼”

其特点是:经久耐贮、携带方便。食用时油酥咸香、营养丰富。如今,石子饼已进入西安高级饭店,成为食用及馈赠佳品。

关中一农民有冤,地方不能伸,携此饼一袋,步行赴京告状。正值暑天,行路人干粮皆坏,见其饼不馊不腐,以为奇。至京,坐街食之,市民不识何物,农民便售饼雇人写状,终于冤案大白。农民感激涕零,送一饼为其明冤者存念。问:何饼?说:石子饼。其饼存之一年,完好无异样,遂京城哗然。这种面食的做法,西北之地多有传统,如乾县的锅盔,新疆的烤馕等等,贮之半月以上不坏,不为奇也。 此饼制作方法:上等白面,搓调料、油、盐,饼胚为铜钱厚薄。洗净的小鹅卵石在锅里加热,饼胚置石上,上再盖一层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云,油酥咸香。临潼人擅长此道,多家都有专用石子,长年使用,石子油黑铮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