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余姚的特产以及旅游景点图片 余姚最值得玩的地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余姚的特产以及旅游景点图片 余姚最值得玩的地方更新时间:2022-12-03 08:33:11

一.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蜜梨

余姚蜜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余姚蜜梨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1987年以来发展很快,现基本形成以姚北平原小曹娥、泗门、低塘、朗霞等乡镇为主栽区,早中晚品种熟期配套的生产格局。全市栽培面积2.5万亩,产量2.61万吨,早熟蜜梨以翠冠、脆绿为主,中熟蜜梨以清香、黄花为主,其中早熟蜜梨面积达到1.5万亩左右,成为目前浙江省最大的早熟蜜梨产地。近年来全市梨果销势看好,市场已拓展到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广州等省内外城市,特别是早熟蜜梨因其果形美观,色泽佳,成熟早,质量好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套袋栽培梨果更成为市场宠儿,现行价为2.5元/公斤左右。梨果于7月20日左右开始大量上市,持续到8月底左右结束,供应期约1个半月。全市生产的鲜果具有个大、均匀、汁多、外观漂亮,含糖量高、品质好的优点。"舜水牌"、嫦娥牌"、等蜜梨品牌多次在浙江省、宁波市评比中获奖,成为省、宁波市优质农产品,其中"舜水牌"蜜梨夺得2000年浙江省精品水果展示会一等奖。全市拥有宁波市专业特色村--小曹娥镇曹一村,低塘镇果木园等一大批优质、高效梨生产基地和低塘早熟蜜梨种苗基地。( 余姚)

二.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三.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陆埠豆酥糖

【陆埠豆酥糖】陆埠豆酥糖,是余姚传统名牌食品,它的色、香、味俱居上乘,与“三北藕丝糖”齐名,畅销各地,闻名四方。在100多年前,陆埠镇上有一爿“乾丰”南货店聘请了一个宁波人做阿大(经理),人称殷先生。此人善于经商,制作糕点手艺高明,又善于动脑。在乾丰南货店,他试制了一种新的糕点豆酥糖。他选用在8、9月份登场的花勾黄豆为原料。这种黄豆粒大、粉发浓、色纯。他对原料的要求极严,要粒粒饱满、无烂无蛀。将黄豆炒熟以后,去壳、钻成粉,用绢筛打过。另外再用从英国进口的5号白糖、严州产黑芝麻和饴糖做成馅子。严州产的黑芝麻壳粉,肉厚、油份足、香味深馥,优于其他地方产的芝麻。饴糖的用料也很讲究,用的是洁白晶莹的隔年陈糯米。经过精工制作后,再用纸包装得四方棱角分明,厚薄均匀,封底不用浆糊,免得豆酥糖受潮。豆酥糖松脆可口,香留齿颊,回味无穷,老少皆宜。上市以后,大受顾客欢迎,京沪等地俱来订货,从此声誉鹊起,驰名遐迩。

四.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名茶

余姚,地处浙江宁绍平原中部,素有“鱼米之乡”、“文献名邦”之称。七千年河姆渡文化孕育了我市悠久的产茶历史,九十年代以来,在调整茶叶产业结构上,大力开发名优茶,至1996年名优茶成为我市茶叶生产的半壁江山,并开发了七只名茶产品,主要分布于以四明山所辖的四明山镇、大岚镇、梁弄镇等山区半山区乡镇,全市目前名优茶产量已达350余吨。“余姚瀑布仙茗”是本市主要名茶,该名首见于晋《神异记》,后载于唐朝陆羽《茶经》,并在唐朝问世,名扬四海,是全国最古老的历史名茶之一。( 余姚)

五.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葡萄

余姚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姚是浙江省葡萄的重点产区之一,已有20余年栽培历史,栽培面积0.8万亩,投产面积0.75万亩,年产量1.68万吨。栽培区域集中分布在姚西北临山、黄家埠两个乡镇,主栽品种已有过去的“金皇后”、“巨峰”调整到“藤稔”、“美国提子”等优良品种。全市葡萄生产具有以下特点:栽培集中,规模大,拥有新庵、甘大舍等多个面积在世1500亩左右,常年产量达因3500吨左右的专业特色村;二、品种新、质量好,产地栽培品种均为当前市场最受欢迎的优良品种,如红提、青提、黑提等均具有味甜、色艳、粒大、耐贮的特点;三管理科技含量高,大都采用大棚、遮雨等设施栽培确保葡萄品质。余姚葡萄于7月中旬开始上市,供应期长达1个月,产地现行平均价在1.4?/FONT>2.0元/公斤之间,因其质量好,价格合理,深受消费者欢迎。每当葡萄上市时季,外地客商纷涌而来上门收购。全市葡萄主要销往杭州、宁波、温州、上海等大中城市。特别是“仙农”牌余姚葡萄,因其高规格的质量和精美的包装成为人们送礼的佳品。( 余姚)

六.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七.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大隐石雕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隐石雕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余姚大隐石雕由石岩开凿取石,进行石制品加工,相传始于唐代(亦有说始于汉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

最初大隐石岩业主要是以取石板为主,后逐渐随着石板业的发展而拓展为建筑业,建筑业的开拓,拓宽了石产品的用途,同时随着人们对产品要求的提升,石雕工艺应运而生,用于门楼等处的装饰、墓穴的装饰等,就此开始进入了艺术的装饰阶段,随着历史的渐进,石雕艺术的工艺和需要有了很大的进步,雕刻的产品和种类也有极大的发展,而且自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石雕艺术。古代石雕主要有:坟墓叫子中的仙鹤、寿星、八仙过海、花鸟禽兽、石人、石马、门头摆设、石擂鼓、石库门档、民居石窗、桥梁扶栏、植物石雕等作品。

大隐的石雕历史悠久,工艺精细,神形逼真,古今石雕工艺优秀,产品远销海内外。石雕艺术已进入人类装点社会山河美景、美化社会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好的享受。

八.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朗霞佛手酒

朋友,你到过朗霞吗?你品尝过朗霞的佛手酒吗?

佛手又名五指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他四季青黄、形态奇特、状若佛手、清香醉人,素有“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的美称。因果实特殊,形状似手而得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品种。

佛手谐音“福寿”,就其一个“佛”字,也给人一种吉祥之感,融入民俗文化,常常被作为吉祥物加以描述。朗霞佛手基地是西墟村重度残疾人吕张芳先生于2002年创建成立的。

在提倡绿色环保、推崇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的今天,吕张芳先生人残心不残,他的经营团队生产的“世奇缘”佛手酒,根据药食同源及药物相克的理论及原理,聚多种名贵中药,用先进配套设备,集精湛工艺技术研制而成。该酒以佛手为主要原料,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既保持了佛手的清香淡雅,又不失陈酿老酒的独特品位。据《本草纲目》记载:佛手酒具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增强免疫、延年益寿等医药功效,对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普通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胀闷效果更加明显。该酒的最大特点是:香气溢人、甘纯味美、微苦不涩、韵味无穷,饮用后提神舒心,不上头,不口干,是目前世界上稀有的绿色珍品。

佛手作为一种珍奇荚果,可谓身价百倍,深受历代关注,在民俗文化中根深蒂固。它,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人见人爱;气味香浓,数月不竭,置身居室,满屋生香;养生保健,灵丹妙方,药食兼用,给人健康;谐音“福寿”,吉祥之物……

朋友,欢迎你来朗霞,欢迎你来品尝朗霞佛手酒!

九. 黑龙江省 黑河 五大连池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新西兰独资黑龙江新鹤王乳业有限公司是由新西兰洪洋集团独资创建的外商独资企业,新西兰洪洋集团是一家以投资房地产、畜牧养殖(牧场)、皮革加工、国际贸易、乳品研发等多元化的投资集团,2003年底投资并购原五大连池鹤王乳业集团,进军中国乳品制造业。

鹤王品牌曾是中国乳品十大品牌,鹤王商标获得“黑龙江省著名商标”,曾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出口的乳品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在海内外获得过良好声誉,生产基地位于刚刚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连池市,该地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工业污染,水草肥美,矿物质丰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冷矿泉产地之一。该地区又地处北纬48度,是优良高产黑白花奶牛的理想饲养地带,由该地区饲养奶牛所生产的新鲜牛奶既无污染又富含丰富的天然矿物质元素。是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生产基地。

十.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海头泥螺

海头泥螺

泥螺,余姚俗称“吐铁”,是贝壳类软体动物,壳甚薄,体表有粘液,大小如螺蛳。泥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大众化海产品。

余姚海岸线长达百余里,杭州湾沿海有大片低潮海涂,不但面积大而且土壤肥沃,海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以北部临山、泗门、小曹娥镇一带所产的黄泥螺最为著名。泗门、小曹娥所产黄泥螺,头长、体黄、脂厚、味道特别鲜美,在上海颇有影响。

姚北黄泥螺,早在宋代就有采食记载。据余姚旧志记载,姚北黄泥螺,以桃花盛开时所产的质量最佳,此时泥螺刚刚长发,体内无泥,且无菌,味道也特别鲜美。中秋时节所产的“桂花泥螺”,虽然比不上农历三月时的“桃花泥螺”,但也粒大脂丰,极其鲜美。

泥螺的吃法各异,各有特色。一般煮熟下饭当然非常合适,但当地人更喜欢用酒渍腌食。其具体的制作方法是:挑选个大且鲜活的黄泥螺,筛去泥螺表层的粘液,洗净,去掉水份,放入容器内,加盐、黄酒若干,然后将容器口封住,腌制一星期左右。到时取出,异香扑鼻。

由于泥螺体表粘液及内脏中含有一种毒素,个别对此种毒素过敏的人吃了泥螺(特别是腌泥螺)后可能会产生面部浮肿、足趾僵硬的症状,因此需加倍小心。另外,泥螺养份丰富,一旦沾染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吃了此种不洁泥螺容易引起腹泻,亦需慎之。吃泥螺时最好加米醋等调料,既可杀菌,又能增加美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