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黄山市特产有哪些小吃 安徽省黄山市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黄山市特产有哪些小吃 安徽省黄山市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2-02 04:35:58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瓷土

祁门瓷土

瓷土是制造瓷器的原料,为祁门之一,自古就很有名。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载:“景德镇从古至今为烧器地,然不产白土,出土婺源、祁门两山”。清代《续文献通考》说:“陶土之种类极多,最纯粹者,西人称高岭土。高岭土虽多供输出,用者多来自祁门,祁门南乡龙风壁,西乡伊坑,产量均高,即景德镇所用之上等原料,亦多取于此。”《陶冶图》中“采石制泥”一节中说:“石产江南徽州祁门县平里、郭口两山,距窑厂二百里,开窑取之。”

祁门瓷矿资源丰富,全县总蕴藏量当在500万吨以上,东路双溪流、南路平里、西路伊坑、茅棚店等地均有出产,而质量最优的为东乡上程、下程、胡坑和庄岭一带。祁门瓷土开采,历史悠久,古代有专营瓷土生意的商人,是名闻一时的徽商中最独特的一支。尤以清朝时最为兴盛,南路瓷土经营者众多,其中最出名的瓷土商人为贵溪人胡元龙,生产的瓷土牌号名为“胡培春”。清同治4年(1865),他在祁东庄岭村,发现了太和坑瓷矿。

太和坑出产的瓷土洁白、细腻、质硬性粘、耐烧。适逢此时,景德镇御窑接受了为宫庭烧制御用瓷床的任务。因瓷床器大,试用了多处瓷土均未达到质量要求,正在为难之时,采用太和坑瓷土后一举成功,得到清皇朝嘉赏,祁门瓷土更加声誉鹊起。此后景德镇御窑瓷器,均以太和坑瓷土为主原料,太和坑瓷土厂就被定为御用专矿,不准一般民窑购用。因当年从祁门运输瓷土往景德镇均走水路,御窑厂特意颁给胡元龙一面小黄旗,插在运输太和坑瓷土的船头,经过关卡不须查看,显示了作为御用专矿的特权荣耀。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九制黄精

黄精在祁门民间又叫作老虎姜、鸡头参等,古称黄芝,意为象灵芝一样的灵丹妙药。黄精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横生根状茎,肉质肥大。地上茎长而较柔弱,一枝多叶轮生,叶短似竹,线状披针形,先端卷曲而缠绕它物,无柄。夏季开花,花梗下垂,花白色钟状,浆果球形,熟时黑色。

中医学上以黄精根状茎入药,性平而味甘,有补脾润肺、益气养阴、安五脏、强筋骨、止寒热、填精髓的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消渴等症,是一味疗效很好的中药。杜甫诗云:“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久服黄精令人神清气爽,延年益寿,相传明代高僧海玉大师在九华山百岁宫山洞内苦修,不进米饭,只食黄精,活了110岁。

黄精喜阴湿,性耐寒,野生山坡林下。每年晚秋至早春萌发前,为最佳采收期,根茎挖取后洗净,放在蒸笼内蒸至透心,取出边晒边揉,干后即为成品。祁门黄精资源丰富,蕴藏量在20吨以上。且利用很早,据史载,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有九华山僧人特地来祁,在四乡收购黄精,经九蒸九晒,精心制作,名曰“九制黄精”,油润气香味甜,品质上佳,深受上九华山朝圣和旅游的人青睐,供不应求。从此,祁门黄精名声远扬,至今仍深受欢迎。(摘自《祁门风物》)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问政山笋

问政山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问政山笋是安徽省徽州地区传统名菜,用歙县问政山所出产的竹笋炖烧而成。

传统烧法中,一般都用腊肉和竹笋一起炖烧,故又称为腊香问政笋;后来该菜因加上香肠、香菇等增香,故称为两香问政山笋。

问政山笋箨红肉白,质嫩味鲜,加之在烹饪过程中加佐料提味,成菜后,脆嫩可口,笋味微甜,如同鲜笋一样,吊人胃口。

菜品历史

相传,南宋年间,徽商崛起,在杭城经商的歙人,思乡情浓,常托人捎去问政山竹笋尝新,以解思乡之情、怀故之梦。

家人起早将破土的春笋挖出,在新安江行舟时,剥尽笋壳切后入沙锅,加江水,以炭火清炖,至杭州时打开沙锅,笋味香脆可口,宛如在家吃鲜笋一样美味。地道民间徽菜从此便成为了与徽商有关的思乡美食。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屯溪 甜酒酿

甜酒酿系用上等糯米酿制而成,在黄山市城区或集镇的街头巷尾,常可以看见有人挑担子叫卖。担子两头是两只石鼓形的竹篮,竹篮上的盖子中间镶着玻璃,玻璃下面放着一碗碗米酒酿。那米酒酿中间还有一个凹坑,里面溢满了甜酒汁。

甜酒酿的做法很讲究,吃法也分为两种。凉吃:在炎炎夏日吃上一碗,自是五腑透凉;热吃:则在冬天将酒酿与金丝琥珀蜜枣或鸡蛋一起煮沸,吃起来又香又甜,令人寒意顿消.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小容香榧

香榧系红豆杉科榧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香榧树全身是宝,具有果用、油用、药用、绿化、观赏等多种用途。香榧富含蛋白质、脂肪、糖份和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不仅营养极为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香榧具有“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痔恶毒”,“疗寸白虫,消古,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治咳嗽白浊,助阳道”等功效,经常食用,对清肺、润肠、化痰、止咳、驱虫、消痔都有显著效果。香榧从开花到结果需三年时间,同一株树上可三代见面,俗称“千年香榧三代果”。香榧生长对土壤、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要求严格,适宜生长在山高岭峻,云雾缭绕,温湿凉爽的地方,难以大面积发展,造成近年来香榧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我国的香榧品种多样,主要有细榧、长榧、芝麻榧、米榧、茄榧、蛋榧、大圆榧、圆榧、小圆榧等,因其产地不同而品质差别很大,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也相差甚多,我国以浙江诸暨香榧品质最好,产量也高,长期以来以其果实壳薄、肉满、质脆、味香而著称。据调查,2008年每斤诸暨香榧香榧市场价已达160元以上。

容溪村小容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成土母岩为千枚岩,土壤酸性,多为黄红壤。小容群山环绕、层峦叠翠,常年云雾弥漫,生态环境极佳。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使小容村栽培历史十分悠久,香榧资源十分丰富,百年以上的老香榧树随处可见,现香榧分布面积超过5000亩,是黄山市著名的香榧之村。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灵山西瓜

灵山村位于呈坎镇东郊,辖7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537户, 1832人,灵山村农业资源相当丰富,有水田1200亩,旱地1500亩,林地6750亩,竹林3150亩,是宜农、宜林的综合发展地区。

灵山村因地理位置的特性,西瓜种植一直是该村传统产业之一,加上土质及小气候影响,灵山西瓜因其上市晚、品质佳、瓜味甜等特点,颇受顾客亲睐,也是当地群众主要收入之一。

为大力发展西瓜经济,灵山村党总支积极发动村民种植西瓜,改良西瓜品种,2006年在区科技局及农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种植了优质高产的夏延西瓜良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年成立灵山西瓜协会。2007年灵山村通过示范引导、科技扶持、协会参与等手段,有利的促进灵山夏延西瓜基地的发展,共发展夏延西瓜面积1500余亩。今年村党支部将利用村企联谊、城乡互帮互促等工作机制,大力发挥协会及协会党小组作用,实施西瓜品牌战略,注册“灵山西瓜”商标,发动农户发展夏延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将灵山西瓜打造成灵山的特色农副产品经济。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黄山名茶

黄山名茶主要有驰名中外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黄山绿牡丹等名茶。茶叶优劣要先靠色、香、味、形来识别( 黄山)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黟县 泗溪香榧

黄山香榧是我国的珍稀干果,早已驰名中外,黄山市黟县泗溪乡是全国闻名正宗香榧产地。它早就以壳薄、肉满、味美、香脆可口,品质特佳、深受消费者欢迎。早在明朝时期被精选为皇宫“贡榧”,黄山香榧除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外,还远销日本、港澳及东南亚各国。泗溪乡深处高山密林,土地肥沃,云雾缭绕,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越,最适宜榧树的生长,栽培香榧树已有千年历史,素有“千年榧树三代果”之称。
香榧仁肉有丰实的脂肪、蛋白质、糖份及碳水化合物,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食用后对化痰、止咳、润肺、通便、驱虫、强身,都有奇特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珍果。
黄山香榧是精选泗溪产地的优质榧仁,配以合理的各种上等辅料,用科学的方法加工而成,具有色香味俱佳,品质特优。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枕头粽

黄山民间小吃名品。米粽全国各地都有。但黄山地区的粽子却独具风味,在包法、形状、内容上都与众不同。“徽州裹粽”大多是“枕头粽”。长大肥硕,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其品种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枣栗粽、豆沙粽、红豆粽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灰汁粽,先用草木灰滤水拌糯米裹制而成,因碱性重,粘性强,吃起来特别可口绵软,又便于短期存放,所以深受食客青睐。

“徽州裹粽”是一种营养丰富、卫生方便、风味可口的旅游食品。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大方茶

大方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歙县志》(1995)记载:“五代十国,大方茶已产两浙(浙东和浙西,唐朝歙州属浙西),并作贡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浙江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曾任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胡坪等专家在《龙井茶的历史》和《龙井茶的起源》中阐述:“大方茶产于安徽省歙县及浙江淳安、临安等地,原产歙县老竹岭半山中,传说因系大方和尚创制而得名。龙井茶很可能是在明未清初产生的,距今约有三百至四百年历史,很可能龙井茶是在吸取大方炒制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由王镇恒、王广智主编的《中国名茶志》(1999)、李大椿主编《西湖龙井》(1992)也记载:“扁形龙井茶很可能是吸取大方茶炒制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现时西湖龙井远比大方茶名声大,为中国名茶之佼佼者,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徽州府志》记载:明朝隆庆年间,黄山云谷寺大方和尚赴杭州灵隐寺拜会师兄,路经徽州歙南清凉峰脚下的老竹岭时,这里山势险峻,云雾萦绕,涧水溪流,清澈见底,盛世仙境使大方和尚在老竹岭下的古庙中居住了下来。他把云谷寺采收的茶树种子在这里种植,为了招待烧香拜佛的客人,他自制茶叶供来人饮用,大方茶因此而得名。因大方茶系云谷寺大方和尚创制于歙县老竹岭,亦称云谷大方、老竹大方。195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1986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食品,1988年于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银质奖。2012年云谷大方茶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并发布。

云谷大方茶主产于天目山山脉西侧清凉峰(主峰高1787米)歙县所辖的三阳乡、杞梓里镇、金川乡等重点产茶乡镇高山峡谷中,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年平均温度16℃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机质多,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近年来,我公司加大了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专门聘请了国家茶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廖万有、副所长丁勇、制茶研究室主任黄建琴等专家团队,对云谷大方茶传统工艺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并利用现代加工设备对云谷大方茶加工工艺和产品包装进行了全面改进提高,在保持大方茶传统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云谷大方茶的色、香、味、形,产品深受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青睐。

【工艺流程】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做形(压扁)→摊凉→辉干

【品质特点】扁平厚实、形似宝剑、匀齐完整、色泽绿润略显毫、汤色明亮、栗香中透花香、香高长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绿成朵。

大方茶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歙县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