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茶叶特产市场在哪 中国的茶叶卖往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茶叶特产市场在哪 中国的茶叶卖往哪里更新时间:2022-12-04 13:43:13

一. 安徽省 安庆 岳西 岳西茶叶

岳西茶叶

--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岳西县农业委员会

岳西茶叶岳西县茶业协会

安徽良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二. 安徽省 合肥 巢湖市 都督茶叶

都督翠茗茶叶

都督山位于八百里巢湖南岸、居巢区坝镇境内,素以林深沟壑见闻,以盛产都督翠茗茶叶著称,相传吴国大都督周瑜曾在此厉兵秣马、品茶论兵,因此而得山名、茶名。近年来,该镇为打造生态家园和振兴传统产业,着力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不断推进茶叶无害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赋予了传统茶叶品牌新的内涵,使传统产业逆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目前,都督山两麓已发展形成一万亩生态茶园,年产茶9万公斤,产值1000多万元。都督山已成为当地山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全力打造出“现代版”的“都督翠茗”,并以其健康元素丰富、汤色清澈明亮、气味清香沁脾、滋味醇和鲜爽等特点,先后荣获“中茶杯”一等奖,、中国农博会“名牌产品”、省无公害农产品等称号。

三. 安徽省 安庆 桐城 桐城茶叶

桐城茶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桐城市农业委员会

桐城茶叶桐城市小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桐城市杨头有机茶专业合作社

四. 广东省 韶关 乳源 深洞茶叶

洛阳镇:“深洞茶叶”。

五. 广东省 梅州 五华县 五华茶叶

五华具有发展名优茶生产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全县种植茶叶面积达14744亩。

五华具有发展名优茶生产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充分利用五华原生态优势,逐步扩大绿茶种植面积,加大特色绿茶生产力度,同时,适度发展红茶、乌龙茶,以实现传统农业向精致高效农业转变,建成具有优质高效和生态保障功能的特色茶叶现代农业,以项目建设促特色农业发展。

目前,五华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4744亩,其中松岗嶂350亩绿色生态茶园和登云嶂400亩高山云雾茶园,获得"有机产品转换认证";"七畲径牌"红条茶和绿茶,分别获广东省第十届名优产品质量银奖和优质奖。

根据"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五华县重点扶持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选择种植面积大、具备发展潜力的松岗嶂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云溪圣峰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三家茶叶种植龙头企业为扶持对象。

六.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茶叶

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其自然生态环境适宜茶叶生产,该县共有茶园面积5万多亩,年产干茶2500吨以上,亩产值达3000多元。全县60多家茶叶加工厂生产的名优茶叶外销良好,农民人均茶叶单项纯收入达1200元。昭平县规模种植茶叶、产业化经营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一大产业。

昭平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森林面积达407.9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4.1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雾浓,甘泉四溢,土壤肥沃,无霜期长,为发展优质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昭平县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全力以赴建基地、抓质量、扶龙头、树品牌、拓市场、大力发展以“昭平红”、 “昭平绿”为品牌的生态农业。2013年,全县有茶园面积17万亩,年干茶产量7500多吨,总产值达8亿元。有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6万余人从事茶叶相关产业,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开发了绿茶、黑茶(六堡茶)、红茶等系列茶品种,打造了“昭平红”、“昭平绿”等昭平茶系列品牌,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格局,“昭平红”、“昭平绿”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其地理标志证明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2011年12月,以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亿健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创建的2.88万亩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自治区级验收, 2013年12月,“昭平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1月“昭平红”、“昭平绿”取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商标证明。昭平县先后荣获“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和“广西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等殊荣,茶产业正成为昭平新兴绿色支柱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七. 四川省 宜宾市 高县 林湖茶叶

林湖茶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八.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德茶叶

红茶、绿茶、苦丁茶、菊花茶

九.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茶叶

嵊州市素以产茶著名,千百年来,嵊州茶业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嵊州茶叶产量稳居全国第一,1996年3月嵊州市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市茶园多分布在红壤、黄壤、侵蚀性红壤,以及油质红黄壤,香灰土等土壤中。

嵊州茶业,起源汉晋时期,《异苑》有“剡县陈务妻”故事。唐时,茶圣陆羽曾来嵊州考察茶叶生产,他的好友皎然对嵊州所产“剡溪茶”作出高度评价,宋高似孙在《剡录》中还记录了剡地十种茶品,即瀑布茶、五龙茶、真如茶、紫岩茶、焙坑茶、大昆茶、小昆茶、鹿苑茶、细坑茶、焦坑茶。宋代,嵊州茶叶在日铸茶影响下,品质亦很优异,常充作日铸茶,“世之烹日铸者多剡茶也”。当时,朝廷还在嵊州设立了茶叶贸易的官方管理机构茶事官置司。

元、明、清三朝,嵊州均有茶叶进贡朝廷。清代至民国,嵊州茶叶作为平水珠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欧美及非洲国家,清同治年间,嵊州创制出“前冈辉白”,不久即驰名大江南北,成为全国名茶。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嵊州市曾有茶园10万亩,年产量曾达8万担,1936年,吴觉农在嵊州三界创办浙江省农林改良场茶场,引进良种及先进的机械设备,开展茶叶生产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日寇侵占后,嵊州茶叶一落千丈,茶园荒芜,面积降至3万亩,产量跌至17800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设立茶叶生产指导机构,引进优良品种,发展条栽专业茶园及密植茶雷锋,推广生产技术,引进和研制应用先进的制茶及茶园作业机械,建设了一批初精制茶厂,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嵊州市对珠茶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60年代中后期,嵊州人马传进、张德兴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师合作,研制成功珠茶炒干机,后获国家发明四等奖,这一成果是我国茶机行业最为成功的典型之一。据统计,1969年至1982年各珠茶产区共向嵊州市购置、移植、仿造珠茶炒干机达1.1万余台。嵊州市还对珠茶炒制工艺作了成功的改革,改烘二青为滚二青,对提高品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部分高山茶区还创立珠茶匀火制茶法。1971年和1980年,嵊州市茶叶产量接连跨上2500吨和5000吨两个台阶。1981年,天坛牌特级珠茶获国家银质奖,1984年,又获国际金奖,之后嵊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珠茶出口三个基地县之一,1989年茶园面积达15.6万亩,产量近万吨。 1975年起,嵊州市开始恢复历史名茶、1985年开始创制新名茶。先后恢复和创制了前冈辉白、金钟茶、桂岩雾尖、舜皇云尖、湖尚院龙井、麦饭石龙井等一批名优茶品,90年代后,嵊州市名优茶发展速度加快,1998年名优茶产量达4.9万担,产值超亿元。崇仁镇应桂岩村创出亩产名优茶300公斤的先进经验,成为省内外闻名的名优茶专业村。长乐镇乌埂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还长有一株珍稀的茶树白茶,此茶树春茶前期叶片呈白色,后期起恢复为绿色,制成的茶叶风格独特。

目前,嵊州市已形成从生产、初精制加工、销售到茶机制造等门类齐全的茶业体系,1999年嵊州市有茶园11万余亩,初制厂1100家,精制厂36家,名茶市场9个,其中三界茶厂是我国最大的珠茶精制厂。茶区拥有修剪机、采茶机、耕作机等茶园作业机械200余台,名优茶制作机械2100台,又制订了前冈辉白的综合技术标准。嵊州茶业正在沿着产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向前迈进。

十. 广西 百色 凌云县 凌云茶叶

凌云县大力培植壮大茶叶这一农业支柱产业,以创建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为重点,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努力改进加工工艺,茶叶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该县继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后,2004年底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