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无锡这个季节有什么特产 无锡旅游特产有哪些能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无锡这个季节有什么特产 无锡旅游特产有哪些能带走更新时间:2022-11-29 03:28:38

一. 江苏省 无锡市 惠山 无锡肉骨头

“无锡肉骨头”又称“酱排骨”,是无锡历史悠久的著名地方风味菜肴。它肉质酥烂,味香浓郁,肥而不腻,甜咸适口,色泽紫红,香气扑鼻。相传此菜始于宋朝,由无锡城里一家熟肉店在被其接济过的“济公活佛”的帮助下创制而成,“无锡肉骨头”便由此出名,历代相传。到了清朝,无锡南门的“莫兴盛”经营的酱肉排骨亦很出名。后来无锡三风桥附近的余慎肉食店,高薪聘请烧肉师傅,吸取别店的经验,在选料、调味、操作等方面加以改进,专门选无锡出产的细皮白肉猪的大排和方肉为原料,用纯黄豆制的酱油、上品老酒、糖等烹制,将方肉与排骨同煮,使汤汁更加浓醇和鲜美。这样烹制出来的排骨,不仅外浓味鲜,肉松骨酥,而且香味浓郁,异常入味。在清末时,三风桥肉骨头便和无锡清水油面筋、惠山泥阿福并列为无锡三大名产而驰名中外。( 无锡)

二. 江苏省 无锡市 梁溪区 无锡太湖银鱼

银鱼是太湖著名。晋代张华著《博物志》记载:“吴王江行,食脍有余,弃于中流,化为鱼,名吴王脍余”。因此,银鱼亦称脍残鱼或王余鱼。清康熙年间,与梅鲚鱼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银鱼形似玉簪,细嫩透明,柔若无骨,色泽似银,春秋时期太湖已盛产银鱼。品种有大银鱼、雷氏银鱼、太湖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等。平时栖于近海,春末夏初,成群上溯河川,产卵于芦荻和水草茎叶上。“恣看收网出银刀”(苏东坡),是捕捞银鱼的情景。银鱼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银鱼炒蛋、银鱼丸子、芙蓉银鱼和银鱼馄饨等是太湖名菜名点。太湖银鱼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

三. 江苏省 无锡 宜兴 紫沙陶器

宜兴紫砂陶器始于宋代,元朝时,紫砂陶器的烧制工艺逐渐成熟,已开始在器物上题词雕刻。明代中期,宜兴紫砂陶茶具极为盛行,被誉为各种茶具中的上品。清代时,宜兴紫砂陶工艺愈益精湛,开创了采用篆刻、书法和绘画作装饰的新风格。20世纪初,宜兴紫砂陶器的生产亦颇兴盛,有10多座龙窑常年生产,1932年产量高达220多万件。品种有茶壶、茶杯、花瓶、花盆、沙锅、人物雕塑等上千个品种,造型大方,色彩古雅。用紫砂茶壶泡菜不变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持握不烫手,使用年代越久,色泽越发光润。

宜兴紫砂陶是采用一种不同于红色黏土的天然五色陶土——紫砂泥。基本颜色有朱、紫、米黄三种。泥中含有石英、高岭土、云母、赤铁等矿物质和各种氧化物。在1200℃左右的高温中烧制时,随着温度的变化,砂泥的颜色也随着变化,呈现出黄如梨皮,褐如墨菊,绿如松柏,赤加红枫,紫如葡萄,以及白砂、海棠红、朱砂紫等色。

紫砂陶代表作《紫砂百寿瓶》在1984年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弦得金质奖。

四. 江苏省 无锡市 梁溪区 梅贡饼

梅贡饼,无锡传统名点,制于1932年。它选用精白面粉、熟猪油、水做成油酥面粉,将制好的鲜肉、豆沙、枣泥、椒盐、芝麻、玫瑰、葱油、南腿、开洋等各种馅心,分别包入油酥内,下火用大号炭几,上火提炉用白煤,上下夹烘将饼正、反各翻两次,锅面里外对调烘熟即成。梅贡饼呈金黄色,皮酥层薄,出炉热吃,味想可口。( 无锡)

五. 江苏省 无锡市 锡山区 无锡小笼包

一些本地人将无锡小笼包称作小笼馒头,并将其特点概括为“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无锡小笼包在做法上较为独特,其馒头皮是不经过发酵的,其馅料是带有汤汁的。蒸熟后皮薄而不破,有嚼劲,馅多卤足、鲜嫩味香。秋冬时,馅心中加入熬熟的蟹黄油,即为著名的“蟹粉小笼”。

取一小碟,倒入少许玫瑰香醋和嫩姜丝佐料,用筷子轻轻地夹起小笼包子移入浅碟,先在皮儿上咬一小口,然后慢慢地吮吸其中热烫的汁液,汤汁吸得差不多,再将整个包子吞入口中品味。直接大口咬,不仅容易烫到唇舌,更易引起汤汁四溢,场面十分尴尬。

六.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 宜兴毛笋

宜兴十八万亩毛竹,每年都要产几百万担毛笋。比起江西、福建的笋,宜兴毛笋更鲜嫩可口,且涩味少。毛笋含多种营养,且多纤维质,易消化,益肠胃。毛笋除鲜食外,还可晒成笋干,制成筒笋、罐头。

七. 江苏省 无锡市 锡山区 太湖石

太湖石指江苏太湖产的石头,多窟窿和褶皱纹理,可造假山,点缀园林庭院等人文景观

。古人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把我们引入这种千古名石营造的意境之中。

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

太湖古称震泽,又“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故,古代地质造地运动遗留下了丰富的石材。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而实际面积受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大大缩减,湖底潜出,因此石材料虽然丰富。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即使其石使用便捷,由于环保而适当限制开采。太湖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石料,或单独摆设,或叠为假山。太湖石原产苏州洞庭山太湖边,由于长年水浪冲击,产生许多窝孔、穿孔、道孔,形状奇特竣削,自古受造园家青睐。太湖石有三种:白太湖石、青黑太湖石、青灰色太湖石。采石工人携带工具潜水取石,用大绳捆绑,吊上大船运往工地造园。 明画家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

八. 江苏省 无锡市 梁溪区 清炒大玉

无锡太湖盛产的青壳大虾,有壳厚肉肥的特点,一九二零年聚丰园菜馆为适应游客需要,选出大只型鲜虾,挤出虾肉清炒,此菜列为高档炒菜,一般用于筵席。清炒大玉(又名清炒大虾仁),应选用鲜洁的青壳大虾二斤半,脱头去壳,挤出虾仁,洗净滤干水份。加精盐、蛋清、菱粉浆制,往油锅里熘熟,配以绍酒、味精、入锅炒之,起锅入盘稍加麻油,有些围上豆苗即成。其香味四溢,碧绿之中点点白,色、香、味、形、美不胜收。

九. 江苏省 无锡市 滨湖区 无锡酱烧肝

“无锡酱烧肝”历史悠久,滋味隽永。无锡地区都把它当作一种年菜食用。
原料配方:鲜猪小肠、猪肝5千克,香料包(大茴香、官桂、丁香)40克,姜40克,白糖125克,酱油400克,黄酒150克,硝水、生矾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猪小肠连花油割下,翻转清洗整理洁净,放入锅内,加硝水、生矾和清水用大火烧,同时用木棍不断地搅拌,直到小肠不腻,污垢去净,再用清水洗净,一条条倒套在铁钩上,抹干水分,切成小段。
2.将猪肝洗净,放入沸水中煮到四成熟,取出切成小块。然后用一段小肠绕一块猪肝(即用小肠打一个结把小块猪肝结在里面)。
3.用适量水,加黄酒、糖、姜、酱油和香料包,先用大火烧约2小时,再用小火焖0.5小时可熟,即可食用。大约5千克原料可出成品3千克。
产品特点:深红色,酥嫩可口,由于肝肠同吃,更有一种特殊风味。

十.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 宜兴贡茶

宜兴古称阳羡,汉代就植茶饮茶,是我国享有盛名的古茶区之一。阳羡紫笋茶是始于唐代的贡茶。

宜兴的南部丘陵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0%,属天目山余脉。丘陵山区土壤以黄棕壤、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种植。宜兴的气候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适合于茶树的生长。

阳羡茶为历代名人所称颂、宫廷皇室所赏识。唐肃宗年间(公元757—761),“茶叶祖师”陆羽饮品“阳羡紫笋茶”后大为赞赏,认为阳羡紫笋茶“芳香冠世产”,可以贡给皇帝。唐武宗年间,阳羡贡茶数量达到一万八千四百斤,第一批紫笋茶限清明前运到长安。隐居宜兴茗岭的唐代诗人卢仝曾作诗道:“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曾在宜兴居住的著名诗人杜牧在《题茶山》诗中,也写下了“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紫壁裁”的名句。

如今,宜兴是江苏最大的产茶县(市)。现有茶园3500余公倾,年产茶叶近5000吨。宜兴茶叶生产,已是山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茶叶是山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现在,全市由地方名茶四只: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宜兴有“茶的绿洲“之称,宜兴茶正以卓越的品质风格,享誉国内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