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商洛特产小吃街 商洛小吃特色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商洛特产小吃街 商洛小吃特色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1-29 02:38:33

一.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丹凤核桃

丹凤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丹凤县陕西乃至全国林业大县和核桃主产区,是1958年1月毛泽东主席作出“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重要批示的发祥地,同年9月,国务院在该县召开了全国十六省(市)代表参加的核桃生产现场会,大大激发和鼓舞着丹凤30万人民一代又一代发展核桃产业的热情。多年来,该县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和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坚持良种建园和老树改造两手抓,全面推进核桃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核桃栽培面积达26.5万亩、536.5万株,其中良种栽培面积10.5万亩、315万株。核桃总产达到1.38万吨,产值达2.76亿元,已成为丹凤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全县农民收入的主要项目。

地域范围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秦岭东南麓,东经110°7′49″-110°49′33″,北纬33°21′32″-33°57′4″。南北相对高差1645.9米,海拔412米-2057.9米。丹凤核桃生产地在丹凤县境内东至桃坪大老林沟,西至棣花的雷家坡,南至竹林关的雷家洞,北至庾岭的陈家铺,涉及21个乡镇208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生产面积6710公顷,年总产量587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丹凤核桃生产地是土石山区,全境呈“掌状”地貌,北玉皇顶与南雷家洞(海拔412米)间最大相对高差1645.9米,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大体划分为河谷川塬、低山丘陵、中山三个农业地貌形态。垂直分布着水稻土、潮土、淤土、紫色土、褐土、黄棕壤、棕壤,pH值6.3-8.3,土壤容重1.03-1.75g/cm3,土壤孔隙度50-55%,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0.8-3.09%之间。

(2)水文情况:丹凤县境内主要河流有丹江、银花河、武关河、老君河、资峪河等14条,均属长江水系。总径流量12.28亿立方米,水库7座,塘池2座。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其次为山涧泉水。河流平时清澈见底,汛期水量猛增。地下水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又以泉水形式出露,排泄于河流,转化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g/L的重碳酸

盐型淡水,pH值7.4-8.9,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3)气候情况:丹凤县属凉亚热带半湿润和东部季风暖温带过度性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夏季东南季风直入、冬季西北季风活跃,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056小时,年总幅量122.7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687.4mm。年平均气温13.8℃,大于0℃积温5103.6℃,大于5℃积温4899.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217天,年有效生长期长。由于核桃是温带树种,丹凤的气候特点,对其生长发育非常有利。

(4)人文历史情况:核桃在丹凤栽培历史悠久,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先在京都长安试种,不适。后移植商洛山中,生长旺盛,挂果累累。唐代以后,丹凤核桃已有相当规模。清《直隶商州总志》载,“商洛果之最盛者无如核桃。”50年代后期核桃就成了丹凤的主导产业,且受到了国、省、市的赞誉,当时的商洛地委、行署为了推行丹凤的经验作出了“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决定,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尚,并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作了专门批示,号召全国推广。如今,核桃已成为丹凤的当家产品,2007年丹凤核桃被陕西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果品。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龙驹寨镇、棣花镇、商镇、资峪乡、月日乡、寺坪镇、庾岭镇、蔡川镇、峦庄镇、双槽乡、铁峪铺镇、武关镇、赵川乡、花园乡、东岭乡、竹林关镇、土门镇、留仙坪乡、桃坪乡、花瓶子乡、毛里岗乡、丹江社区、中街社区、凤麓社区、水泉社区等21个乡镇四个社区,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品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6)的要求。

(2)品种选择:选用经审定推广的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适于丹凤种植的核桃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丹凤核桃生产执行《丹凤县核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496-2000)等标准。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核桃必须达到完全成熟期才能采收。核桃完全成熟的特征:外果皮由青变黄,顶部出现裂缝,总苞自然开裂,容易剥离。核桃壳坚硬,呈黄白色或棕色。当全树80%的核桃成熟(约有1/5顶部出现裂缝)为最适采收期。果实采收后,拣出脱皮果,对未脱青皮的,用40%的乙烯利水剂浸醮或喷雾。堆沤3-5天后,及时脱皮。将脱皮果用水洗净后立即晾干或烘干。

(5)生产记录要求:丹凤核桃的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详细记录生产操作日期、农业投入品的种类、生产厂家、施用时间、施用量等,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丹凤核桃坚果方椭园形,横径35-55mm,外壳黄白色,壳面洁净,缝合线紧密,无露仁、虫蛀、霉变、异味、破损、空壳、黑斑和出油。无杂质、未经化学漂洗处理,坚果含水量≤8%,且取仁容易,种仁饱满,仁色黄白。平均果重大于10g,空粒果小于1%,破损果小于0.1%,黑斑果小于0.1%,出仁率大于50%。

(2)内在品质指标:丹凤核桃富含磷、钙、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及多种维生素。核桃仁含脂肪60-70%,粗蛋白在1.5%以上,糖在10%以上。

(3)安全要求:丹凤核桃执行《无公害食品落叶果树坚果》(NY5307-2005)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丹凤核桃采用的包装袋为麻袋或编织袋。包装袋上注明产品批号并加注“丹凤核桃”字样,并执行国家有关包装标识的标准和要求。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二. 云南省 丽江 玉龙县 丽江风味小吃

丽江风味小吃

三.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九泉豆腐

九泉豆腐是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三要镇九泉村的。洛南九泉豆腐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和糖,除了白嫩香鲜,还兼入口甘甜,软滑耐品,后味无穷。辅以佐料,凉拌热炒,油炸酱焖,均鲜嫩可口,香荃味美。

九泉村是三要镇(旧时称三要司)南边的一个行政村,旧时九泉南称解坪,北叫南湾。因九眼山泉而得名。据史料记载,1934年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率部长征途经三要司时,遭遇1陕军第四十二师二四八团第三营堵截。红军第二二五团三营八连在营长李学先和连长肖邦与的带领下,在村后的寨子梁上与敌进行激战,据说战斗一直进行到晚上,最后终于将敌打败,歼敌160余人,俘敌100余人。据传此役牺牲了九名红军战士。

人们传说这九眼清泉受了九位红军战士的英灵感化。所以九泉的水做出的豆腐格外鲜嫩,且绵细味香。

九泉豆腐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和糖,除了白嫩香鲜,还兼入口甘甜,软滑耐品,后味无穷。辅以佐料,凉拌热炒,油炸酱焖,均鲜嫩可口,香荃味美,可以做出各具特色的应时菜肴;没有点石膏的豆浆,鲜嫩甘甜,喝起来极为可口;没有压水的豆腐脑,烘软柔油,吃起来绵顺入味。用砂锅炖制的豆腐,愈熬愈嫩,越鲜越香,令人饱不休口。来洛南的外地游客,走时总不忘要带些三要九泉豆腐。尤其到了逢年过节时得专门提前几天预订。

九泉豆腐,远近闻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好”:(1)黄豆好。三要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土壤中含氮、磷、钾、钙、镁、硼、酸、锰等成分,故所产大豆颗大粒圆,含有20%脂肪和40%的蛋白。这种蛋白多为氨基酸组成,比谷类作物多3倍,比薯类多16倍,比猪、牛、羊肉高一倍,比鸡蛋高55%,易为人体所吸收,具有较高营养价值。(2)水质好。九泉境内泉水清澈甘甜,为豆腐加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适于制作豆腐之用。(3)工艺好。先用打浆机(七十年代多用石磨子)把豆黄子(先用石磨子把黄豆磨碎,再用井水浸泡4~5小时,最后捞出)磨成浆汁,然后用豆腐包过滤,再倒入滚烫的开水中,煞出豆沫煮熟,揭1~2张豆腐皮,再用2~2.5两(视黄豆多少而定)石膏水(以前用浆水)点之,使质水离析,40多分钟后舀出倒入豆腐包中,最后置于条框内压去水分即可。

九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豆腐村,九泉豆腐也成了洛南豆腐的金字招牌。

四. 云南省 文山州 富宁县 文山风味小吃

文山风味小吃

五.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烙花筷

烙花筷是陕西,以年轮合宜、树干粗壮的冬青木为原料。制作时将其解为细股,裁出筷胚,经刮削、车圆、打磨成木筷素身,然后烙花。烙花是加工的关键,执烙笔者以手施烙,用准确利落的腕、指力,烙出雅致的山花野草,高山流水等花纹。

山阳冬青木烙花筷,是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的“崖冬青木”为原料,经精细加工制成。其制作始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生产历史。冬青木又称“四季青”,俗称“万年枝”,是一种属冬青科多年生常绿乔木。中医以叶、籽入药,以木制筷,有清热解毒、凉血和胃、抗菌的作用,可治风火牙痛、口疮、止血,还可增进食欲,是制作筷子的珍贵原料。诗词中有不少诗文赞美它。唐代杜甫有“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的佳句。宋代杨万里也有“百子池边种最奇,无人识是万年枝。细花密叶青青子,尝得披香雨露滋”的《冬青诗》。古有“树叶民取食,枝干帝王户日”之说。可见,古时冬青木筷子之珍贵,仅限于帝王使用。

六.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杏醋

洛南人用杏做的醋颜色赫红,香味扑鼻,具有常食补胃,强身健骨诸功效。

做法:把成熟的杏子取出核,放进瓷瓮用木棍捣,捣烂后盖严。3个月后杏就变酸,这时取出和干净的麸皮拌在一起,捂上两天后倒在白布包里压实过滤,这时醋水就从布包里流了出来。过出的醋盛到坛里或者缸里,按50公斤醋加50克酒精的比例搅匀(白酒500克),然后盖严,放的时间越长,酸味越浓,而且不白花。

七.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镇安腊肉

腊肉又叫熏肉,是商洛镇安一带的,是镇安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每逢冬腊月,镇安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腊肉,鲜肉先用各种配料腌制,经过多道工序,最后用烟火慢慢熏烤。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镇安腊肉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而且有久放不坏的特点。

八.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岭南牛

岭南牛

黄牛的渊源历史已数千年之久。而岭南牛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畜牧科技人员和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科学实验中,由黄牛群中选育而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因此牛产于秦岭山系的鹘岭以南地区,故有“岭南牛”之称。

岭南牛适宜山地耕作,具有体健力大,旱地、水田兼用,役用性能良好的特点,加之性情温顺,行动灵敏,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有“山区拖拉机”之美称。

岭南牛又因其膘肥肉满,出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而驰名。用其卤的五香牛肉和炒牛肉以及五香牛肉干,都独具陕南风味;尤其用盐淹过盛在陶瓷罐里,倒些清油封盖保管,颜色鲜细,吃时用温水泡洗加以佐料煮食炒餐,鲜嫩不减,营养不变,属岭南一大名产。不仅如此,而且他的板皮厚、坚韧,为制革工业的最佳原料。

九.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烤烟

洛南县自1989年发展烤烟生产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不断学习借鉴毗邻地区烤烟生产先进经验,立足县情,不断完善烤烟生产激励机制,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种植、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三大一上一优”的烤烟发展战略(即发展大乡、大村、大组;烟田上塬;生产优质烟叶),使烤烟产业经过“九五”起步打基础,“十五”探索求发展,“十一五”步入快车道,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一大主导产业。十六年来,洛南全县累计种烟54.1万亩,产出烟叶103万担,烟农收入3.17亿元,实现烟税 6474万元。其中,2006年种植49557亩,预计可收烟叶14万担、产值6500万元,实现烟税1300万元。实践证明,烤烟生产已成为洛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时下,新一届洛南县委、县政府正在市委、市政府实现商洛突破发展的正确号召下,明晰思路,强化措施,带领46万洛南人民继续壮大烤烟产业,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十.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小吃

泉州小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