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开原市砚台村特产 开原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开原市砚台村特产 开原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12-01 00:07:21

一. 福建省 三明 梅列区 砚台

由于砚石成岩于二迭纪粉砂质泥岩,石质细腻,石色黝黑,松硬适度,呈片状,不易断裂,宜加工精琢。专家认为,其石质次于端州而优于歙县石砚。成品“龙池砚”外观乌黑莹亮,手感细腻润滑,磨墨发墨均匀,蘸墨不伤笔毫,盂池盛水,经久不涸。因之,驰名省内外
( 三明)

二. 海南省 儋州 光村沙虫

光村沙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光村沙虫 -又称”海肠子”,动物学名称为“方格星虫”,产于沿海滩涂泥沙之中,外观长两寸左右,状若芦芽。沙虫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儋州的光村滩涂资源丰富,盛产沙虫。出产的沙虫以个体适中、肉质肥厚脆嫩而闻名。据说当地渔民讲在大月亮的晚上,沙虫浮到浅海水面0时所捕捞的为最佳,特具补肾壮阳之效。光村的沙虫做法通常有两种,即爆炒和煮汤。其中“三色沙虫”已经成为海南的知名菜肴。

“三色沙虫”的做法——用料:鲜活沙虫(净)50克,青红菜椒各二个(约100克)蒜茸2克、姜丝1克、葱丝1克、麻油2克、胡椒粉1克、芡汤30克、湿粉10克、生油1000克(耗50克)精盐10克、味精10克、料酒20克。

制作:1、将芡汤、麻油、胡椒粉、湿粉调成碗芡(芡)沙虫整理长短一致,红、青辣椒切成粗丝,与沙虫一样长。2、中火热锅落油烧至七成热,将沙虫拉油至七成熟倒出滤油,原锅加热,倒入红、青椒丝炒至五成熟即起出。3、热锅加油,下料头,将沙虫、椒丝倒入锅中,赞酒,翻炒,下碗芡炒匀,加尾油上碟即成。

特点:红、青、白三色鲜明清雅,味鲜香浓,嫩滑脆爽,带有微辣味,口感甚佳。

光村沙虫 惟有光村镇海边浅海生长的沙虫品质最优。光村沙虫个肥味美,其蛋白质容易被人体吸收,是滋补的营养食品。沙虫可清蒸、鲜炒,也可新鲜下汤,沙虫汤味道鲜美,肉质爽脆.沙虫也可晒干加工, 沙虫干是送礼上品。海南特色菜肴。

三.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海堤村芹菜

青岛市即墨市金口镇海堤村共有169户,556人,耕地面积600亩。该村以发展特色芹菜产业为主,2010年芹菜种植面积42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70%,从事芹菜种植户数达到10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2%。全村农业总收入260万元,芹菜产业收入195万元,占农业总收入75%,芹菜亩纯收入达到1万余元,村庄人均纯收入10800元,高于全镇人均纯收入25%。

海堤村自古就有种植芹菜的传统,海堤村芹菜卓越的品质得益于村周边独特的海洋性地理位置和土壤、气候条件,这里生产的芹菜外观翠绿,植株傲岸挺立,实心脆梗,幼似翡翠,成如玉树,其味清爽四溢,沁人心脾,2010年被评为“青岛市名特优品牌”。随后海堤村以“金口玉芽”品牌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主线拓展基地规模,推动全村芹菜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该村成立了芹菜产业专业合作社,加入海堤芹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户数达12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1%。芹菜的生产由过去的一家一户经营发展到合作社及公司经营,由单一捆绑芹菜发展到分级加工包装成盒产品,辐射带动了周边14个村庄发展芹菜种植。在该村的带动下,目前金口镇已发展芹菜种植基地5000余亩。

同时市镇各级对海堤村发展“一村一品”芹菜产业给予了大力扶持,对芹菜基地建设实行了奖励政策。完善了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将水电送到种植户地头,对冬暖棚成方连片达到10个,每个大棚补助1万元,同时为大棚种植户提供贴息贷款,每个冬暖大棚提供2万元贷款。

四. 河南省 濮阳 南乐县 元村豆腐干

元村镇名产。元村豆腐干历史悠久,以上乘豆腐作原料精制而成,色呈乳白,咸淡相宜,味道可口,含水量适中,经久耐存,是酒席必备佳品。元村豆腐干市场信誉极高,每年春节供不应求,机关、饭店订购者络绎不绝。亲友间常做为礼品相互馈赠。建国初期。曾出口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五. 陕西省 西安 鄠邑区 同兴村大棚瓜菜

同兴村地处户县西南秦岭脚下,是当地有名的穷村子。2001年,该村部分村民上山东学习大棚种植技术,并从山东聘请来了技术员,开始种植大棚瓜菜。2002夏天,同兴的西瓜喜获丰收,当年西瓜收入每亩超过4000元,加上在大棚里种植了西红柿、黄瓜、辣椒、架豆等绿色疏菜,每亩大棚收入接近8000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同兴村的瓜菜大棚已由最初的150亩发展到现在的1250亩,由大田大棚发展到日光温室大棚;种植户也由50户增加到15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0%以上;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0070元。

同兴村的大棚西瓜是蒋村镇的明星产品,2008年和2010年先后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认定为“中华名果”和“中国十大名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2011年,陕西省户县蒋村镇同兴村(大棚瓜菜)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六. 北京市 门头沟区 太子墓村苹果

太子墓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中部,面积7.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亩,林地9395亩。全村有农户170户,475人。太子墓村坐拥永定河之美景,沿永定河一带就是本村的红富士苹果主产地慕川采摘园,果园占地500亩,依山傍水,景色十分优美。

太子墓村为门头沟区第一个果树专业村,主要为红富士苹果,年产量可达150万斤。苹果味甘甜,果渣少,色泽鲜艳,形状整齐,曾在远南运动会、党的十五大、1上被选为专用产品。

七. 江西省 南昌 湾里区 招贤村花卉苗木

招贤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郊,梅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东南山麓,背山面城,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有6个村小组,352户,共1658人;拥有土地总面积1.2万亩,以山地为主。自2002年开始通过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和专业带动,扬优借势,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业。规模由几户逐步发展到几十户、上百户直到现在全村户户种植花卉苗木,品种由几个发展到以各类盆景、大树桩、香樟等300多个,苗木基地面积也由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亩,与被辐射发展到的周边村形成连片基地达到10000多亩,亩平均年产值超万元,并且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生产、销售和园林设计施工“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全村现在家家户户都是花木专业户,并有专业从事营销的经纪人68人,创办了园林苗木公司19家,其中取得省二级以上园林建设资质的有3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全村2006年卉苗木业创产值1亿多元,占全村总产值的96%,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成为南昌市的小康示范村和市级文明村。

现在,他们正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组织村民由生产型、基地型向观光型和生态园林化转变,全面推进具有“一村一品”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八. 安徽省 宣城市 广德县 施村蜜枣

施村蜜枣是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邱村镇施村的。施村的蜜枣制作历史悠久,该蜜枣的枣面色泽金黄,无焦皮,晶莹透亮;枣面布满糖霜,干燥而互不相粘;刀纹均匀整齐,颗粒大小匀称;糖味纯正,甜性足,肉厚,入口松而不僵硬,深得蜜枣食客们的喜爱。

施村蜜枣的制作是以家庭为单位。一旦蜜枣上市,你只要走进施村,这些普通农民家庭,家家户户都在制作蜜枣。将自己的淳朴善良的心和雪白的砂糖揉为一体,注入那一颗颗“玛瑙”中去,为社会提供美好而甜蜜的蜜枣果子。

施村枣树很多,品种也多,有牛奶枣、红奶枣、水奶枣等等。其中牛奶枣具有个大、核小、肉质疏松、皮薄而韧、汁液较少的特性,是制作蜜枣原料的最佳选择。每年的阳历8月下旬,人们就开始采摘牛奶枣。剔除畸形枣、虫枣、过熟枣后,将枣果按在切枣机内,以进出口径的大小分等级。然后将经心挑选的枣果按等级投入切枣机的孔道进行切缝。深度要严格控制在果肉厚度的一半,如果切的过深容易破碎,过浅则糖液不易浸透。划缝的鲜枣在清水中洗净并沥干水分后,就开始煮枣。

煮枣都用锅灶,一般都是用专门为制作蜜枣而筑的大铁锅灶。煮枣时砂糖和鲜枣的配比依经验而定,但一般比例为1:2。枣的干湿、成熟度、煮的时间和火力均由自己把握,先在锅内放些清水,再把水和糖加热,溶成糖液,然后再倒入鲜枣与糖液搅拌,用旺火煮熬不断,翻拌并要捞除浮起来的糖沫。待枣熬至变软变黄时,就减缓火力,进行翻动。当糖色由白转黄时,减退火力,用纹火缓缓熬煮,煮枣时间一般要求达到50分钟左右即可。然后再将煮好的枣子连同糖液倒入冷锅静置,使糖液均匀地渗透入枣果,并隔一定时间翻拌,然后将糖枣倒入滤糖箩中滤去糖液。滤干糖液后的枣果要放在太阳下暴晒,如遇阴雨天气则需及时送入烘房焙烘,焙烘时火力先慢后快,焙烘的时间一般为一天。但不管是晒还是烘,都要每隔几小时翻动一下。

翻动过程中将枣果用压枣机或手工压成圆形扁平状,以促进干燥或改善外观。

暴晒后的蜜枣在显露糖霜后,放到屋内翻动阴干。烘焙的蜜枣则要进行干焙。火力应先急后缓,促使枣面显露糖霜,然后火力逐渐降低,及时翻动使枣果干燥均匀。检验时要用力挤压枣果不变形,枣色金黄、透亮、枣面透出枣霜即可。

收尾的工序就是将蜜枣分级,装入塑料薄膜的食品袋里,最后再进入市场。

九. 甘肃省 酒泉 玉门市 玉门砚台石

清泉乡:盛产砚台石、磨刀石。

十.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河西乡箐花村普米族传统文化

箐花村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面,全村334户,1595人,由5 个自然村组成。人均收入748元,人均有粮389公斤(2003年)。

村寨地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高寒山区,依山傍水,附近有罗古箐、大羊场等著名自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民居建筑中井干式木楞房占82%,保持了普米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村寨格局保持传统风貌。箐花村历史悠久,传统农牧业、服装服饰、饮食、民间歌舞、麻毛纺织工艺等保存情况良好,文化传承人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该区域传统村规民约与新的村规民约相结合,对村寨日常生产、生活,共同起着管理约束作用。

箐花普米族妇女服饰庄重艳丽,美观大方。穿麻布大襟衣,着毛线长裙,背披羊皮,胸前佩戴银链。各个年龄段的穿着有所不同,喜用宽大的红、绿、蓝、黄等各色彩带束腰,手戴镯圈和戒指,耳戴银环或玉坠,用五光十色的串珠作头饰和项链。包大头帕,喜用牦牛尾及丝线编入发辫中,盘于头顶,以发辫粗大为美。男子一般穿对襟麻布衣,着宽大长裤,披羊皮领褂,左衽像藏族穿戴。富有人家的男子穿氆氇和毛质大衣,膝下用布或毛毡裹腿,有的穿自制的半筒猪皮、牛皮鞋。

特色工艺主要有皮制品及毛制品。皮制品主要指羊皮披风,多用于探亲访友、婚丧年节时穿用,有装饰、御寒和作为姑娘嫁妆等功用。毛制品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后即形成毛料,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制作氆氇、毡、帽、鞋等。

普米族信奉自然神灵,祭祀活动较频繁,主要有祭天地、祭龙潭、祭山神、祭铁三脚、祭祖先、祭中柱等。主要传统节日为吾时节,要举行打枪、射弩比赛。每逢节日、婚庆和重大祭祀活动,本村人及周边亲友聚集在一起,唱古歌、跳舞蹈“搓蹉”。

普米族民歌多为前人传下的传统曲目,即兴创作较少。在形式上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婚俗类主要有求亲歌、迎客调、接亲歌、拦门歌、果碟调、聚谈调、顶梁柱调等;情歌主要有“铁打链环扣一生”、“除非秤砣水面漂”等;祭祀类民歌主要有祭三脚调、拜龙调、祭中柱等;丧礼中主要演唱指路歌;传统古歌类主要有吉典、马鹿调、黎明调、巴扎贤赞等。曲调多用五声音阶,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朗诵性与歌唱性紧密结合,旋律质朴清新,优美流畅。部分民歌音域较宽,可达到或接近两个八度。节奏平稳匀称,长短交错,明快活跃。歌词一般为奇数,三、五、七、九个音节不等。

四弦是普米族民间乐器,也是四弦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曲目较多,除舞步的12调外,还有部分古老的曲目,如四弦母调、雀上树等。四弦弹奏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在普米族地区传承和保护情况良好。“搓蹉”舞流传广泛,群众基础好,是节庆场合的主要民间舞,用羊皮、木碗、木筷、夹板为伴奏,领舞者右手拍击羊皮,伴舞者左手持碗,右手用数双筷子敲击,夹板系在舞者腰间,左右撞胯时发出声响。

普米族无文字,民间文学为口头传承,村民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互相交流,或在晚上围坐火塘,听老人讲述或演唱,更多的则是在新房落成、求亲结婚、节日庆典、丧葬、祭祀等场合进行讲述演唱。近年,普米族流传较广的民间文学被翻译成汉文,收录于《兰坪民间文学选集》、《普米族故事集成》、《普米族歌谣集成》、《兰坪民间故事集成》、《兰坪歌谣集成》等出版物中。

花村是普米族聚居大村,历史悠久,传统农业、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传承较好,有一批传承人,并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