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抚顺都有哪些土特产 辽宁省抚顺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抚顺都有哪些土特产 辽宁省抚顺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1-24 22:48:55

一. 辽宁省 抚顺 顺城区 满族八碟八碗

八碟八碗,为原满族饮食习惯,“八大碗”即八样菜,四凉四热,四凉里两荤两素,四热里也是两荤两素。

“八大碗”与满人的豪爽相匹配的,便是饭桌上的八碟八碗。碟是实实在在的大碟,碗是深深大大的高碗,当这高高大大的一齐落满桌,不由得你不举碗痛饮,畅快淋漓。

清朝乾隆期间,正值鼎盛时期。乾隆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其中以“满汉全席”称雄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八大碗”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满族地方风味也应运而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八大碗”深受民间欢迎,《满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

“八大碗”菜名:雪菜炒小豆腐

、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

、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

。其中“阿玛尊肉”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此菜最为代表性,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流传下来的。《满族简史》记载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后建“堂子”,立竿祭天,凡用兵及大事必祭。《竹叶亭杂记》载,祭用必选择其毛纯黑无一杂色者其牲即于神前割之、烹之。

二. 辽宁省 抚顺 抚顺县 抚顺特产香菇

抚顺具有北温带山区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空气湿润,非常适于生产香菇。抚顺地区从事香茹生产已有三十余年,经历了木段菇、块菇、袋菇、棚(室)茹、地菇等发展过程,现年香菇鲜品生产能力稳定在五万吨以上,并形成了一批香菇烘干、保鲜、小食品等系列加工生产线,成为东北香菇生产第一市。

三. 辽宁省 抚顺市 顺城区 豆面卷子

饽饽蘸豆面。满族有一传统面食叫豆面卷子,亦称豆面饽饽。祭神时多以此为供品。豆面卷子的作法:将黄米以水浸泡后磨成面,合匀,擀成薄片,入锅蒸熟,再将黄豆炒熟磨成面,均匀撒于其上,卷起后以刀切成1-2寸长的卷子,其色金黄,食之粘且香。豆面卷子的作法来源于饽饽蘸豆面的吃法。而满族人吃饽饽蘸豆面之俗,则有一段佳话。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满族人的祖先都住在黑龙江以北地区,那里天寒地冻,不长五谷,人们都以打猎为生,吃兽肉,穿兽皮,生活极其艰难。有的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但又不知到哪里去寻找幸福,就问部落里年龄最大的老人。老人告诉他们:我只听我的爷爷说过,要想好向南走,南边有个长白山,那里不仅森林茂密,野兽成群,山下还能种庄稼,到了那里,生活就能好起来,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很受鼓舞,便带着少量生活用具和干肉,开始了南下长白山的部落迁移。一路上大家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不知趟过多少条大河,越过多少座大山,历尽千辛万苦。这年秋天,大家终于来到了长白山脚下,抬头望去,只见山高林密,半山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密而肃穆的感觉。当时大家又累又饿,带的干肉已经吃完了,因为不知大山的根细,拖着疲惫饥饿的身子是很难上山去打猎的。大家正在发悉时,一个老人指着不远处的两片庄稼说:“那是什么,说不定可以吃呢!”大家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只见一片火红火红的,一片是金黄金黄的。大家找来当地人一打听,才知道火红的叫“苏苏步达”,金黄的叫“突粒”,是非常好吃的。于是他们就按照当地人的说法,把“苏苏步达”。磨成面,做成饽饽,又把“突粒”炒熟后也压成面,大家忙了一整夜。第二天,正在农历的十月初一,大家以“苏苏步达”饽饽当饭,以“突粒”当菜,当时没有桌子,大家都蹲在地上用手拿着饽饽蘸着“突粒”面吃。因为是第一次吃五谷杂粮,所以吃得特别香。为了纪念他们第一次吃五谷,满族中就留下了每年夏历十月初一不放桌子,不吃菜,不用筷子,手拿着饽饽蘸豆面吃的习俗。

四. 辽宁省 抚顺市 新宾满族自治县 抚顺林下参

抚顺林下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地处长白山余脉的辽宁抚顺,有一种人工种植的人参,形态与野山参及其相似,它就是独具魅力的抚顺林下参。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0年第109号公告,正式批准对抚顺林下参实施国家地理标态产品保护。

抚顺林下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抚顺县马圈子乡、后安镇、汤图乡、上马乡、救兵乡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五. 辽宁省 抚顺 新宾满族自治县 麻辣拌

麻辣拌:主要有土豆、 海带结、豆皮、 丸子、 鱼丸、甘蓝、宽粉、茼蒿、白菜、闷子、豆泡、蟹棒、蘑菇等原料组成(09年开始 附加面饼或米线) 跟麻辣烫原料相似,不过是在煮过后沥干水分,加盐,陈醋,糖,花生碎,辣椒,孜然,麻油等拌匀后食用,是抚顺人在引入的麻辣烫基础上发明的,非常受欢迎,有甜酸口味,麻辣口味等等,而且口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进行调配,还有九叶粉之类的,现在辽宁周边也有相应的麻辣拌出现。是抚顺儿女出门在外最思念之物。

比较有名的麻辣拌,主要集中在几所学校周围,抚顺一中、二中、十中、十二中和六中、二十三中,这些学校附近的麻辣拌都是麻辣拌中的极品,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相当受欢迎。

六. 辽宁省 抚顺市 新宾满族自治县 新宾辽细辛

新宾辽细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宾辽细辛

辽细辛为著名的东北道地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需求刚性强,原为野生,目前以家种为主。由于生长周期比较长,历史上又出现过百元的超高价位,所以关注的药商比较多,关注力较强。按照以前的统计,华细辛和辽细辛在八十年代的总用量在700吨,其中华细辛占60%,目前市场以辽细辛销售为主,新药典要求以根入药,当前,辽细辛根的年需要量大约在500吨左右。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肾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宜忌: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功用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药材

地域范围

地理位置:新宾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新宾县),地处辽宁省东部长白山支脉龙岗山余脉。新宾辽细辛人工栽培的核心区域位于新宾县中东部。所辖村镇:北四平乡、红庙子乡、旺清门镇、响水河子乡、红升乡、新宾镇、永陵镇、木奇镇、榆树乡9个乡镇,120个行政村。地理经纬度:东经124°15′56〞至124°25′3〞,北纬41°14′10〞至41°28′50〞之间。海拔高度:平均海拔498m,最低海拔123.8m,最高海拔1346.7m。区域边界:东至响水河子乡大秃顶子岗,与吉林省通化县搭界;西至木奇镇大房子村,与抚顺县相接;南至榆树乡嘎叭寨双顶子山,与桓仁县接壤;北至北四平乡老龙岗山,与清原县毗邻。

七. 辽宁省 抚顺市 望花区 冻秋子梨

辞旧迎新之际,我国东北地区最受欢迎的水果大概莫过于冻秋子梨。广义的秋子梨乃兰南星梨,香水梨,花盖梨、尖把梨、京白梨等的统称,但通常见于东北市场上的冻子梨主要是由花盖梨和安梨冻制而成。秋子梨树体高大,通常可达10米以上,生长旺盛,抗寒力强。零下37度的低温也莫奈之何。这种梨非常泼辣,能在土层较薄,甚至相当干旱的土地上生长、结果。人们常说辽宁的冻秋子梨已经成为东北人不可缺少的年货之一,那是的确不错的。

八. 辽宁省 抚顺 抚顺县 小香肠

  原料配方:新鲜猪肉(精肉占50%以上)100千克精盐3.5千克亚硝50克白糖5千克绍兴酒10千克香油4千克五香面(用白籽、豆蔻、陈皮、肉桂、山柰、丁香、砂仁、花椒、大料等配制而成)500克
    制作方法:
    1.把精肉和肥肉按比例切成小块,用绞肉机绞成肉末,加入调料,用力搅拌均匀,制成肉馅,并稍加腌制。

    2.腌制好后,用漏斗把肉馅灌入整理好的肠衣中,用针扎一些孔,排除肠中的空气,用麻绳打结扎成小段,放在阳光下曝晒至半干,悬挂在竹竿上,置于通风处晾挂,20天左右,取下进行蒸制。

    3.将晒干的小香肠放入蒸锅内蒸制,大约30分钟后,取出冷却即为成品。

    4.贮存小香肠时要采用悬挂的形式进行,场地要干燥,温度较低,防止日晒,可贮存1年多,其质不变。

    产品特点:品质鲜美,食用方便。

九. 辽宁省 抚顺市 东洲区 吃包儿饭

吃包儿饭

菜包,又称“吃包儿饭”、“吃乏克”、“吃菜团子”。其作法:将白菜、酸菜等叶子放在手掌上,再把已煮熟的米饭(过去以小米饭为主)、炒菜和小葱、大酱放在上面,用双手将菜叶合上,或包成长卷形,以手握而食之;或包成团型,双手捧而食之。其所用菜叶、饭及菜等常因季节变化而有选择。

关于吃菜包的来历有种传说是,当年老罕王努尔哈赤带八旗兵出老城去攻打抚顺,将抚顺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一围就是好几天。堡子里的老百姓天天给他们做饭吃。等到打了胜仗,拿下了抚顺城,老罕王没有下令休息,而是指挥八旗兵乘胜追击明军。说来也巧,大兵开拔时,老百姓刚刚做好饭。军令如山倒,眼看做好的饭,想吃也不敢吃,只得出发了。可是有一家媳妇看到饿着肚子的士兵就要走,急中生智,对住在她家的几个兵说:“有办法了,你们可以把饭带上,在路上吃”。那时候,哪有带饭的工具,这几个当兵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意思是说:“你这个小媳妇尽说瞎话,这饭我们怎么带呢?”那家媳妇见当兵的不信,也没说话。只见她把屋外一些刚晒蔫巴的白菜叶子用水洗一下,铺平,把已经做熟的带有肉菜的饭盛上一勺子,用菜叶一包,做成大菜团子,交给这几个士兵每人一个。士兵们以惊喜感谢的目光看了一眼这位聪明的小媳妇,就匆匆忙忙上路了。

老罕王为了追击明军,没让士兵吃饭,他自己也没吃饭。等到他领兵追出几十里路之后,又遇上了一场大雨。这时候,老罕王和他的队伍已是人困马乏,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老罕王便命令休息做饭。然而大雨刚过,地是湿的,些是湿的,根本无法做饭。这时的老罕王是又急又饿又没有办法。那几个带着菜团子的士兵见到老罕王的样子,纷纷将自己怀里的菜团子献给老罕王。老罕王双手捧着菜协和子大口吃起来,俗话说:饥时糠如蜜,饱时蜜不甜。老罕王在饥饿难忍的时候,吃上这菜团子,别提有多香了。他吃饱以后,问这菜团子是哪来的。这几个士兵如实向他做了汇报。老罕王听了以后,一拍大腿说:这媳妇真聪明,今后咱们打扰时就不会挨饿了。

从那以后,凡遇行军打仗,老罕王就让老百姓做菜团子给士兵带上。这一作法慢慢变成了民间的习俗,形成了满族的一种独特的食品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