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汉网红特产有哪些 武汉十大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汉网红特产有哪些 武汉十大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1-26 01:39:21

一. 湖北省 武汉 洪山区 吉祥馄饨

他家的馄饨,个头是迄今见过最大的;品种丰富,馅儿实在,一碗下去顶很长时间;味道也对得起价格(只是皮有点小厚)。而且可以送外卖,挺方便。中午不想吃米饭时,这儿是个备选。

馄饨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源于中国北方。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

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二.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武汉欢喜坨

欢喜坨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

武汉传统小吃“欢喜坨”,现在在三镇不少大中型酒店同样有售,不同的是,它有个更雅的名字“1元”。为啥改名?因为两年前,它就是以这个名称入选“中国名点”。

不过,除了饮食圈内人士,两年来,武汉市民并不知道欢喜坨走了“上层路线”。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荆州江陵等地的传统风味小吃。为何叫欢喜团呢?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

虽然众多老武汉对欢喜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但随着人们饮食口味上对油重、量大食品的冷落,欢喜坨正在退出武汉“主流早点”行列。

欢喜坨

改良后的欢喜坨,面粉和芝麻的选料更讲究,“个头”增加了一倍,且由实心变成了空心,看着大气,吃着精致,且酥糯爽口。

2004年,武汉明星花园酒店就是以这种“1元”申报“中国名点”,获得成功。

记者了解到,如今,1元在江城大、中型酒店还很是得宠,其价格由过去早点摊上的每个5角,变成了每份(12个)14元左右。

精于面点制作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中国烹饪大师”方元法说,欢喜坨“老树发新枝”说明,只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文化积淀深厚的武汉小吃仍有自己的市场空间。比如,近日,在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上,武汉四季美的西红柿汤包、开洋烧麦也被中国饭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点”。它们的经历,与欢喜坨一样。

这种食物在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如在重庆地区被俗称为“麻圆”

三.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袁林封肉

位于武汉市东北部、大别山余脉南端的新洲区旧街街新集,有一享誉全市乃至鄂东地区的名优——袁林封肉。 1996年,封肉创始人袁林将其祖传秘方加以改进,配以枸杞、陈皮等中草药18余种,发明出美味的袁林封肉!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袁林不断改进创新封肉的制作方法。2001年,袁林封肉被新洲电视台以专题的形式加以报道推广,随后,《武汉晚报》以”饮罢汪集汤 再尝新集肉“的标题对袁林封肉的发展过程、制作方法、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品种:封五花肉、封排骨、封甲鱼、封蹄花、封踺子肉等

特点:色香味俱全、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又称”美容肉“。

四.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卷饼

卷饼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有包制。  

卷饼的制作材料:

主料:小麦面粉250克,猪肋条肉(五花肉)350克
调料:大葱80克,色拉油30克,白砂糖10克,盐3克,姜3克,酱油20克,料酒20克

卷饼的做法:

1. 五花肉洗净后放入冷水锅中大火烧开;
2. 烧沸后略煮一会儿(将血水浮沫去除干净)捞出,再用冷水洗净;
3. 把烫过且洗净的肉切成小块沥干;
4. 用大火将锅烧热入油,放入姜片爆香;
5. 放下肉块,煸炒肉块至出油;
6. 加入料酒翻炒;
7. 加酱油炒匀肉块;
8. 加水至肉块刚淹没;
9. 加锅盖,用大火将水煮沸;
10. 加糖,用勺炒匀;
11. 转小火锅盖焖烧;
12. 15分钟掀盖翻炒后,再焖烧;
13. 约15分钟左右肉已转色,再加糖炒匀后继续焖烧;
14. 约10分钟后肉汁呈粘稠状;
15. 转大火用勺不断翻炒至收汁至肉汁粘稠肉块红润即可;
16. 取面250克掺水和成面团;
17. 将面团裁成小圆团后擀成薄面皮待用;
18. 大葱洗净,净水浸泡后剖开切成丝备用;
19. 将面皮放入锅中蒸热取出,将红烧肉与葱段包入(也可放黄瓜段)即可。

神童过元宵:
据传清朝光绪年间,长汀有一位神童段林雪,他10岁能诗,13岁考取秀才。由于家贫,母亲为其做了一件既长又宽的蓝长衫,以供今后数年穿着。当他穿着这件新衣去拜谒考官谢恩时,考官看他衣不合身,便口出上联曰:“小童生蓝衣坠地”。段林雪仰望考官,见其头戴官帽,帽顶缀有红珠,即答曰:“大文宗红顶朝天”。考官点头称赞。段林雪童年时家贫交不起学费,只好由母亲胡氏亲授功课,他不出远门,也不知市面的繁荣景象。有一年元宵节,他上街看到油炸卷饼,香气扑鼻,回家问母亲那是什么菜。胡氏暗自伤心,便买了几张卷饼皮,以腌菜、葱蒜包卷,将就着给林雪解馋。林雪吃后又问:“这是什么菜?”胡氏随口回答:“手帕子包‘拉杂’。”后来,段林雪考中拔贡,家境已佳,想起往事,便赋诗道:“家家团聚过元宵,户户齐把春卷包,忆我龆龄穷苦日,笑问手帕何物包。”后来被人们用简介的话名概括为“卷饼”。

五.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臭干子

觉得武汉的臭干子,最好吃的是那个辣椒酱,跟别的地方的不一样,简直是臭干子的绝配呀。

臭干子在武汉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美食了,虽然各地都有臭干子,都是武汉的臭干子很特别。

先用黄豆等制成豆腐片(白豆腐),再酝酿制卤水,用黑豆豉煮沸,冷却后加香菇、冬笋、白酒等佐料,浸泡15分钟。炸要炸透,表面炸焦,里面却是白白嫩嫩的。淋辣椒浆吃。

原料及配方:

黄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酱油500g 卤水15kg、粗盐100g 、熟石膏300g
生产工艺:

(1)制豆腐 将黄豆用水泡发,泡好后用清水洗净,换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与稀糊同样多的温水拌匀,装入布袋内,用力把浆汁挤出,再在豆渣内对入沸水拌匀后再挤,如此连续豆渣不沾手,豆浆已挤完时,撇去泡沫,将浆汁入锅用大火烧开,倒入缸内,加进石膏汁,边加边用木棍搅动,约搅15~20转后,可滴上少许水,如与浆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够,须再加进一些石膏汁再搅。如所滴入的水没有同浆混合,约过20min后即成为豆腐脑。将豆腐脑舀入木盒内,盖上木板,压上重石块,压去水分,即成豆腐。

(2)油炸臭豆腐 将青矾放入桶内,倒入沸水用棍子搅开,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捞出豆腐冷却。然后将豆腐放入卤水内浸泡,春、秋季约需3~5个h,夏季约浸泡2h左右,冬季约需6~10个h,泡好后取出,用冷开水略洗,沥干水分,再将茶油全部倒入锅内烧红,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约5min,一待焦黄,即捞出放入盘内,用筷子在豆腐中间钻一个洞,将辣椒油、酱油、麻油倒在一起调匀,放在豆腐洞里即成。

(3)卤水制法 以用豆豉2.5kg为标准计算,须加清水15kg烧开,过滤后,在汁水内加碱1500g浸泡半个月左右,每天搅动1次,发酵后即成卤水。


产品特点:  

色焦黄,外焦里嫩,鲜而香辣。

六.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手工糍粑

黄陂手工糍粑

黄陂糍粑是黄陂当地备年货时的必备美食。黄陂糍粑以糯米为主料,清洗浸泡后澡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切成小块儿,放入不同的模具制作成可大可小,文案各异的糍粑块,整齐摆放阴干即可。阴干后可浸泡在水中,能长时期保存。

黄陂糍粑食用方法:

1,可油煎,切大小适中糍粑块,放入少许油,慢火细煎,当两面煎至松软金黄时,撒上白糖即可起锅食用!

2,可水煮,切块与黄陂豆丝,面条同锅煮松软,也可下火锅煮熟。

3,可火烤,切块于火上烧烤,膨胀松软后即可食用。还可用微波炉加热。

七.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黄焖甲鱼

黄焖甲鱼是楚乡名菜。湖北人吃甲鱼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招魂》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腑鳖炮羔,有拓浆些;酸鹄膊凫,煎鸿鸽些,露鸡懦端,历而不爽些。"意思是:文炖甲鱼,烧烤羔羊,调昧有甘蔗的甜浆;醋烹天鹅,红烧野鸭,鸿雁灰鹤煎得酥黄,蒸凤鸡,焖肥龟,香味浓烈而又吃不伤
甲鱼也叫团鱼、元鱼、雷、鳖,俗称王八。营养丰富,有滋阴补肾的功能,其甲其肉均可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视为药物。武汉大中华、老大兴园和云鹤等酒楼将甲鱼黄焖,配上香菇、鸡汤等调料,鲜美香糯。如与八宝饭合吃,可除口中胶汁。( 武汉)

八.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木兰玉液

“木兰玉液”者,黄陂千年名酒也。此酒系花木兰将军替父从军,征战十二载荣归故里时,当朝天子汉文帝为其表功,特御赐原黄陂贡酒“盘龙糟坊”为“木兰玉液”。

九.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黄牛

黄陂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陂黄牛为湖北省地方良种之一。早在1982年9月,全国畜禽品种志编委会就对大别山地区的黄陂黄牛进行了考察,并把分布在大别山及其周围地区的黄牛列为同一品种,定名为大别山西南麓大型黄陂黄牛。

黄陂黄牛是我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畜力,也是市场黄牛肉供应的重要来源。黄陂黄牛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为了保种,区畜牧部门,十分重视黄陂黄牛的保种选育工作,在选种上,要求公牛年龄为“四六牙、叫昂昂”,左右1大小一致;母牛则要求母性强,0大,奶头长,分布均匀。长期重视对黄陂黄牛的饲养管理和选种,是黄陂黄牛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黄陂黄牛中心产地为武汉市黄陂区西部、北部、东部的泡桐、石门、蔡店、长岭、姚集、木兰、长堰、蔡柘等低山丘陵地带。产区附近的大悟、红安、黄冈、新洲等地亦有分布。2011年,全区牛存栏10.52万头。出栏4.65万头,其中黄陂黄牛存栏4.8万头,出栏2.4万头。

黄陂黄牛主产于湖北省黄陂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产区属大别山南麓,位于东经114°9′~114°37′,北纬30°40′~31°22′。黄陂黄牛的中心产地海拔高度一般在52~623.9米,少数山峰高达700~800米。境内山脉逶迤起伏,山高坡陡,溪谷交错,水田分布于冲垄,多系坡田和小块梯田。土壤为砂泥土,质地松,易板结。旱地面积更小,俗称“牛眼睛地”,为麻骨土和砂土,土层瘠薄。由于田块小,所以多饲养黄牛作耕牛,并逐渐形成为黄牛的集中产区和黄陂黄牛体型中等、行动敏捷、适于小块田和水、旱兼作的特性。产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6~16.4℃之间,极端最低温度为-10.9℃,极端最高温度为39.6℃。全年降水量为1000~1200毫米,雨量充沛,无霜期244~247天。耕地面积为全境面积的26.4%,农作物以稻、麦和油菜为主,其次为甘薯、花生、豆类等。境内千亩以上的草山草陂13处。牧草覆盖面积均在80%以上。由于气候条件好,水热资源丰富,农作物产量高,农副产品与牧草多种多样,为黄陂黄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饲养条件。

地理分布 黄陂黄牛分布于湖北省的黄陂、大悟、英山、罗田、红安、麻城等县。

品种特征 黄陂黄牛体格较矮小,骨骼粗壮,发育匀称,公牛头方额宽,颈粗而短,垂皮,肩峰发达,腰背平直,胸深广,肋骨拱起,腹部圆大,无垂腹、草腹。母牛头部狭长而清秀,颈较薄长,垂皮长,宽鬐甲较低而薄,肷部充实,后躯宽平,尾毛细长蓬松,乳房发育尚好,0较长粗,分布均匀。四肢强健,筋腱明显,蹄圆大而结实。毛色以棕黄、枣红居多,占80%左右。皮肤较薄,有弹性。

品种性能 黄陂黄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14.9厘米,成年母牛113.0厘米,体重分别为292.6公斤、271.0公斤。黄陂黄牛主要用于犁田、耙田、耖田、打场,集中于每年的春秋两季,全年使役时间约100天左右。黄陂黄牛也有较强的挽力,最大挽力为296.4公斤,占体重的138.6%,母牛为220公斤,占体重的113.8%。黄陂黄牛是我国大别山黄牛中之大型,耐粗耐劳,适于水、旱田耕作。但由于劳役负担重,所以繁殖成活率不高,生少死多。

黄陂黄牛

武汉市黄陂区畜牧服务中心

10479864

黄牛

十.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桂花米酒汤圆

好黏的,汤圆很软很软,非常好吃,其实武汉人吃的讲究一点也不比四川人差,也是非常有钻研精神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