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平顶山特产果蔬有哪些 平顶山都有啥特产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平顶山特产果蔬有哪些 平顶山都有啥特产吃的更新时间:2022-11-23 19:43:54

一. 四川省 雅安 名山区 蒙顶山黄芽

蒙顶山黄芽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代道人炼丹时以铅华为黄芽,故铅外黑,内怀金华,金华即黄芽,乃铅之精英,茶之黄芽茶乃茶之精英,为蒙顶茶中的极品。黄芽色泽黄亮,芽成金黄色,香纯青,味浓鲜,汤色清黄明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

石花---由来是古人以茶名命“石”,即“石髓香粘绝品花”之石花。其银芽扁直而秀丽,翠绿鲜润,汤色黄碧,香气纯鲜,味甘而永。

蒙顶山黄芽雅安市名山区茶业协会

二. 河南省 平顶山市 石龙区 火腿肉粽

火腿肉粽用料:配制好的糯米绿豆瓣750克火腿丁50克冬菇或香菇25克猪肉末50克精制淀粉10克麻油5克猪油25克葱末、姜末、精盐适量白糖1汤匙竹叶、马莲。

制法:用猪油将葱末、姜末炒黄,除去葱姜末后,依次放放火腿肉丁、猪肉末、冬菇丁白糖、盐炒30秒钟,勾芡,淋上麻油,即成馅料待用。

取2片泡好的粽叶,折成斗状,填进糯米绿豆瓣,把馅料夹在糯米中间,上面盖好糯米,包成五角方底锥形,扎紧后上蒸锅,码紧,放冷水,没过粽子为便。煮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即好。若用压力锅,煮25分钟,离火再焖5分钟即好。

三. 河南省 平顶山 郏县 郏县大尾寒羊

郏县大尾寒羊是生长于我省的古老而稀有的优良家畜品种,其主产区就在我市。它的早熟、生长发育快、肉质好、耐粗饲、繁殖率高、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早已为国内外专家所注意。只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它的存量已经不多,1989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濒临灭绝家畜品种。 郏县是河南省大尾寒羊的主要养殖区和品种保护地,全县共存栏8.7万只。(2002年9月17日河南大尾寒羊郏县赛羊会上,2500只大尾寒羊同时亮相“选美”。20多位国家、省、市、县羊品种鉴定专家、教授莅临评选。)

四. 河南省 平顶山 宝丰 宝丰酒

宝丰酒是选用优质高梁为主要原料,以小麦、大麦、豌豆混合制曲,采取地缸发酵,清蒸清烧,陶缸贮陈,科学勾兑而成。整个酿造工艺从“清”字入手,以“净”字收尾。具有酒液无色透明、清香芬芳、甘润爽口、回香悠长的特点。1956年被评为河南省名酒。1979年,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优质酒。1984年在全国第四届评酒会上,再次被评为国家优质酒。1984 年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金杯奖。

宝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西依伏牛,东瞰平原,沙河润其南,汝水藩其北,菽麦盈野,地涌甘泉,为中州灵秀之地。追溯宝丰的酿酒起源,有历史根据的是仪狄造酒。仪狄,是我国的造酒鼻祖。在史籍中,有多处仪狄造酒的记载。《战国策·魏策》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酒经》载:仪狄作酒醪。因此,是夏禹时期的仪狄酿造了酒,距今有4100多年的历史。《吕氏春秋》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于汝海之南,应邑之野。古时汝河流经汝州的一段称之为汝海,汝海之南就是汝河之南,宝丰在汝河的南岸。宝丰商周时为应国属地,古应国遗址现在宝丰县城东南十公里处, 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古应国遗址上先后发掘墓葬100余个,出土文物万余件,其中酒具酒器就有三千多件。从质地上分有:铜、石、陶、玉、骨、玛瑙、绿松石等;从用途上分有:杯、盅、壶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组是:“提梁卣”、“蟠龙纹香”、“耳环”、“铜方 壶”、“应伯壶”和“铜爵”等。从爵内的大篆铭文上可以看出宝丰酒业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综上所述,“汝河之南,应邑之野”就是现在的宝丰地区。

宝丰酒:

该酒选用本地优质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大麦、豌豆制成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清蒸二次清工艺,经续渣操作,水泥池地窖发酵,甑桶蒸馏,量质摘酒,长贮陈酿,精心勾兑等工序而酿成。

宝丰酒历史

宝丰酒历史源远流长。据史志记载,中国酿酒鼻祖仪狄造酒就在宝丰,距今已有4100多年的历史。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到处是“万家立灶,千村飘香”;“烟囱如林,酒旗似蓑”的景象。

隋唐时,宝丰酒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历史上就有“唐兴宋盛”的说法。大唐王朝还把宝丰酒定为贡酒,通过当时的东都洛阳送到长安。

据(宝丰县志)记载:北宋时,汝州有十酒务,仅宝丰就有商酒务、封家庄、父城、曹村、守稠桑、宋村等七酒务。酒务是宋朝官方专门经营酒的地方, 年收税万贯以上。当时宝丰“万家立灶,千村飘香”、“烟囱如林,酒旗似蓑”。宝丰酒业繁荣昌盛惊动朝廷,宋神宗钦派大理学家程颢监酒宝丰。治所双酒务,并广传宝丰酒法受益于天下,双酒务在宝丰县城西北二十五里的地方,现更名为商酒镇。

金时,宝丰酒业兴盛不衰,资产万贯以上的作坊100余家,贩粮售酒者如流,监酒官有镇国上将军、忠校尉、忠显昭信尉等16人,官高三品。据《宝丰县志》记载:金朝正大之年,收酒税四万五千贯,居全国各县之首。

荣誉

1956年被命名为河南省名酒;

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

1979年、1984年荣获全国第三、四届评酒会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

1988年在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

1992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第30届世界优质精品主选会获金奖。

宝丰酒文化

宝丰古称龙兴、龙山属汝州辖,酿酒历史悠久。这里出土的大量陶制酿酒器、饮酒器,系商周时期应国遗物。战国时秦魏两次会盟于此地。唐代李白游龙兴赋诗曰:“元子合逸趣,而我饮清芳。”宋代酒业,呈现“万家立灶,千村飘香,烟囱如林,酒旗似蓑”的繁荣景象,据《宝丰县志》载,宋神宗时,著名的道学家程明道曾监酒于宝丰,并留下了“酒务春风”的佳话。元代诗人元好问写下了“春风着人不觉醉,快卷还需三百杯”的诗句,盛赞宝丰美酒。“大金正大元年(1224),每年酒税四万五千贯”,居当时河南之首。1948年在民间作坊基础上建成宝丰酒厂,沿用传统工艺继续生产此酒。

历史名人的推崇,是宝丰酒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酒这种产品与其它产品不同,它具有极浓的文化色彩。某种酒的兴旺与否与名人的是否推崇关系极为密切。宝丰酒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上乘的质量,赢得了历代名人的赞誉。

唐代著名诗人刘希夷是汝州人,上元年间他登进士后,与宋之问、沈伦期结伴游三峡,归至故园,以家乡汝州龙兴美酒(宝丰酒的前身)盛情款待友人,赋诗《故园置酒》,畅言“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诗人劝朋友畅饮龙兴美酒,以缓解百年忧愁,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家乡美酒的赞誉。

唐宋时代,洛阳长期处于陪都的重要地位。汝州是洛阳的南部门户,属京畿之地,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名人游历求官的胜地。凡是在汝州游历和任职者无不对宝丰酒喜爱有加,留下美好的回忆。唐代号称“酒仙”的李白,二十五岁出川以后,曾数度游经汝州龙兴县(即宝丰县)。他在《夏日诸从弟登龙兴阁序》(龙兴阁在宝丰西北龙兴寺,有吴道子壁画)中称:“当挥尔凤藻、挹予霞觞,与白去老史,俱莫负古人也”。“霞觞”,就是诗人对龙兴佳酿的美称。在他遍饮天下名酒写成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的千古绝唱中就饱含着对龙兴佳酿的美好感受。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在畅饮宝丰酒后写下了“春风着人不觉醉,快卷更须三百杯”的佳句,赞美宝丰酒。

建国后,宝丰酒倍受各界名人的推崇。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著名书法艺术家溥杰作诗赞宝丰酒云:“每爱衔杯醉宝丰,香飞白堕绍遗风。开往继来传佳酿,誉溢旗帘到处同”。

历代名人的推崇,不断扩大宝丰酒的知名度。宝丰酒知名度的扩大,既吸引更多的知名人士喜爱宝丰酒,又促进宝丰酒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1947年11月,宝丰解放。驻宝某部队排长陈宏达和县城仓巷街的教师傅惠中,在仓巷街逃亡地主宋乃修私人酒馆的基础上,筹办建立了“第五军分区酒局”。1948年6月,宝丰第二次解放。县人民政府再次恢复历史名酒宝丰酒的生产,起名为地方国营宝丰县裕昌源酒厂,成为河南省建厂最早的白酒厂家。1973年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洛阳参观访问,在所设国宴上,周总理提出“喝河南的名酒宝丰大曲嘛!

五. 河南省 平顶山市 郏县 郏县饸饹面

郏县饸饹面是一道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历史的风味小吃,简称郏县饸饹。郏县饸饹是一种圆形条状面制食品,初以荞麦面为面料,其加入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羊肉,辅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葱花、枸杞等十余种佐料,吃起来不仅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阴壮阳,保健防病的功能。清末,始以小麦面替代荞麦面,口感营养更胜一筹。《中华风味饮食总》一书称郏县饸饹“舒脾艰胃,养生至宝”。

饸饹面,古称"河漏",又称"活络".为北方及西北地区风行的面食,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先人就用牛角钻6-7个小孔,孔如粗麻线大小,面糊放入牛角内,落入沸水锅中煮成面条。

六. 河南省 平顶山市 鲁山 鲁山猴头

系稀有山珍。个大、肉厚,菜肴佳品。制成猴头菌片,还可作预防胃癌、食道癌。产于鲁山县。

七. 河南省 平顶山 鲁山 梁洼陶瓷

造型美观、色彩光亮、质优耐用。畅销省内外。产于鲁山县。

八. 河南省 平顶山市 汝州 丁记羊汤

丁记羊汤采用密制调料、特殊配方熬制而成,汤鲜味美、味道纯正,“老丁,给俺来一碗羊杂汤,少放点辣椒”,这还没走进门,丁记羊汤馆的常客老杨头就吆喝起来。“好来,老哥,你先找个位坐下,一会就好”,老丁边说边掀起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锅。

提起汝州市陵头乡丁记羊肉馆,方圆百里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笔者慕名到丁记羊肉馆采访,老丁头热情好客、为人豪爽,一碗羊肉汤很快就端上来,入鼻的是葱香与地道的丝丝汤香,色白如奶,尝一口肥而不腻,汤味鲜美,一碗下肚,全身通泰,风采烁然。正在喝羊杂汤的陵头村3组村民杨留拽,吃得满头大汉,边吃边说:“这汤喝着爽口、得劲、有味”。

丁记羊汤:采用密制调料、特殊配方精心熬制而成,味道鲜美、口香浓郁、回味悠长,深受顾客喜爱。

丁记羊汤馆自开张以来,已有30余年,老板丁现伟于19岁到陕西省宝鸡市从师于赵常海。赵常海世代以杀羊卖羊汤为业,到赵常海已经是第三代,因此赵家在杀羊、熬汤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技巧和方法。三年后,丁现伟学成归来,在汝州市陵头乡开了一家丁记羊汤馆,他一边做生意,一边研究探索制作羊汤的方法,30余年下来,丁现伟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创新,集各门派之长,终于创出了老丁家四季羊汤的配方。他选用各种名贵药材和上等的山羊肉经过独特的熬制,再配以赵家祖传秘方配料,使汤味鲜美十足。

丁记羊汤馆凭借着独特的配制方法,熬制出色、香、味俱佳的羊汤,每天前来吃羊汤的人络绎不绝,周边骑岭、夏店、大峪、庙下等乡镇及鲁山、登封、宝丰、平顶山等方圆百里的食客前来品尝,被顾客们誉为“汝北第一家羊肉馆”。

虽然,每天到丁记羊汤馆喝羊汤的人络绎不绝,但老板丁现伟每天只杀一只羊,羊杂和羊肉卖完后,不管早晚马上关门,绝不再杀羊,这是丁记羊汤馆的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远方的顾客想到此尝鲜,可要早一点来,否则就要多等一天了。

九. 河南省 平顶山 郏县 郏县红牛

郏县红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于河南郏县。其体型匀称,肌肉丰满,体高约130厘米左右,头方耳大,颈长适中,肩峰隆起,胸深背宽,尻稍斜,侧观呈长方形,尾根稍高,尾细长,蹄圆大而质坚实。母牛乳房发育良好,腹部充实,但体偏低。公牛颈稍短,?甲宽厚有雄相。毛色有红、浅红、紫红三色,纯净无杂毛,富光泽,红、浅红牛有暗红色背线及深色尾帚。角型不一,偏短而质密,呈红或蜡黄色,角尖为紫红色,富光泽。肉脂香美,皮质坚韧,致密柔软,富有弹性,制革经久耐用。

十. 河南省 平顶山市 新华区 三郎庙牛肉

三郎庙牛肉,始于宋、盛于清,是康熙年间著名的老字号贡品牛肉,选用我国八大优良品种牛之一的郏县红牛,采用天然植物香料与“玉泉”水腌制而成,色红肉嫩,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老少皆宜,是上乘绿色保健食品,被誉为“牛肉之王”。

姚庄回族乡茶食文化积淀深厚,以三郎庙村为中心的饮食服务业源远流长。郏县三绝:“牛肉、茶水、饸饹面”,这里就占了“牛肉、茶水”二绝。这里加工的清真牛肉、烧鸡、烧兔风味独特,远近闻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