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嘉善的特产有哪些小吃 嘉善必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嘉善的特产有哪些小吃 嘉善必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11-23 19:49:58

一.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六塔鳖

六塔鳖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的。六塔鳖属太湖水系中华鳖,背上有对称的黑色小圆花点,体色油绿,裙边宽厚,腹部有灰黑色块状花斑,俗称“江南花鳖”。

六塔鳖盛产于“浙江甲鱼之乡”嘉善县丁栅镇,2001年,丁栅镇(现已经并入姚庄镇)被浙江省海洋渔业局命名为“甲鱼之乡”,基地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浙江省优质高效水产养殖示范基地”。2001年,六塔鳖被评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3年,被评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

2011年,六塔鳖”获得中国渔业协会授予的“中国名鳖”称号,成为中国八大名鳖之一。

二. 云南省 丽江 玉龙县 丽江风味小吃

丽江风味小吃

三. 安徽省 合肥 蜀山区 合肥小吃

合肥小吃

四.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西塘黄酒

西塘人历来爱喝点黄酒,因此,在西塘历史上有过许多大大小小的黄酒作坊。黄酒酒性温和、酒味醇润、口感独特,成为现代人交流感情,馈赠亲友的佳品。

五. 台湾省 苗栗 西山庄鲡鱼小吃

位于监理站旁,向以鲡鱼生鱼片闻名,鲡鱼来自明德水库,无土腥味,肉质香甜松软,拥有丰富蛋白质,对伤口愈合具有奇效;即使食客满堂,仍坚持每餐只预宰5只,品质新鲜有保证。西山庄的毛蟹亦声名远播,无论是清蒸、干炒或醉蟹皆独具风味,其中醉蟹以米酒将活生生的毛蟹醉死,做出来的醉蟹蟹黄、蟹膏气味香浓,蟹汤鲜美而蟹肉愈嚼愈香;此外,梅干扣肉、客家小炒、紫苏炒鸭舌、半天笋炒福菜等都是招牌,再搭配传统的木桶饭,更是一绝。( 苗栗县)

六.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西塘八珍糕

产品名称:西塘八珍糕

产品产地:西塘

产品类别:糕点

产品特性:八珍糕色呈灰褐,清香开胃、甜性适度、松脆可口,具有健脾和胃,培元理气和中止泻、消食,无药味,对小儿和病后虚弱者更适用。

产品成份:山楂(炒)100克 麦芽(炒)20克 山扁豆(炒)20克 苡薏仁15克 芡实(炒)10克 山药10克 茯苓(炒)10克 莲子(去芯)10克 蔗糖3 360克 糯粉(炒)2 475克 粳粉(炒)1 650克

产品功效:消食和胃,健脾利湿,用于小儿体弱,面黄肌瘦,脾胃湿因,食少腹胀。

产品简介:八珍糕是西塘传统,既是药物,又是糕点,历史悠久,有口皆碑。是独特的糕中佳品。早在1920年有西塘老中医钟道生按“外科正宗”古方和自己临床经验首创制作。其制作方法是把八味中药粉碎成末过筛,把蔗糖加水适量,加热溶化成糖浆。按配方混匀后蒸熟,制成条状,然后切成薄片干燥即得。1956年前一直在钟介福堂中药店生产、销售,公私合营后,制糕工人和原配方都转到西塘食品厂,从此产量大幅度增长,产品也远销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的欢迎。

产品历史:清代光绪六年九月的一天,西太后慈禧由于嗜食油腻肥甘病倒宫中。她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闷闷不乐。太医们心急如焚。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去为“老佛爷”会诊。认为其病是脾胃虚弱所致。经过众医研讨都认为该给“老佛爷”补脾益胃,开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处方: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二两,共研细粉,加白糖七两,用水调合后做成糕点,并取名“健脾糕”。吃了此糕几天后,“老佛爷”的病状竟完全消失了,食量大增,周身亦有力了。“老佛爷”一高兴便将“健脾糕”改称“八珍糕”。从此,“八珍糕”竟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不管有病无病,总要让御膳房为她做“八珍糕”食用。

七. 重庆市 沙坪坝区 重庆小吃

重庆小吃

八.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扬州小吃

扬州小吃

九.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惠民蜜梨

惠民蜜梨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惠民街道的。惠民镇 “惠绿”牌蜜梨营养丰富,汁多味甜,质地脆嫩爽口,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具有益肺、顺气、止咳、解渴、消暑等保健医疗功能。

惠民街道蜜梨品种名为“翠冠”,属于早熟梨中的优良品种。“惠绿”牌蜜梨荣获省农博会金奖、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并通过农业部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种植面积达7000亩。

十.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联合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还包括各种巧妙的工具,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嘉兴是中国蚕桑丝织的发源地之一,蚕桑丝织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年的历史。四千多年来,人们因为蚕桑丝绸而有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在这种共同的文化圈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生产技艺,其中包括栽桑、养蚕、缫丝、剥丝绵、丝织机具、织物设计和织造。而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方式则有家族、师徒、群体等形式。当地蚕农把蚕从卵到蛹到蛾的变化与人从生到死,再到灵魂升天的过程相联系,从而对蚕产生崇拜心理,敬蚕育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蚕桑丝织特征的民俗活动,涉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语言文学和传统艺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嘉兴就有了原始的缫丝、织造技术。唐代中期所产的语儿巾名闻海内外。北宋时秀州绫已列为贡品。嘉兴又产锦,后人有诗赞曰:“宋锦由来出秀州。”至明清时,农村“桑林遍野”,集镇“蚕丝成市”,城乡“机轴之声不绝”,濮院绸“日产万匹”,王江泾被誉为“衣被天下”。丝绸贸易兴盛,万商云集,塞北、岭南、西陲以至琉球、吕宋,无不有嘉兴丝绸的行踪。在经济大流通中,嘉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丝绸之府”。

“清明轧蚕花”、“蚕花水会”、“乌镇香市”等众多的蚕桑生产民俗经久不衰。在民间,还普遍保存了剥清水丝绵、扯绵兜、缫土丝等传统手工技艺。如含山轧蚕花约起于南宋,历明、清而益盛。时间分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要闹上十来天。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时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谁就能把蚕花喜气带回家,便能得到蚕花“廿四分”(即双倍丰收之意)。因此,八方蚕农每年清明争相上含山。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盛装,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或别在发髻,或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檐,或插在甘蔗上,相互挤轧,热闹非凡。家庭的主人还身背蚕种包,意为沾蚕神仙气,求得蚕茧丰收。

嘉兴市是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传承社区和保护责任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生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为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蚕桑丝织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嘉兴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嘉兴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五年内将构建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体系、制度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