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商洛最出名的特产是啥子 商洛土特产有哪些品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商洛最出名的特产是啥子 商洛土特产有哪些品牌更新时间:2022-11-25 11:24:28

一.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杏醋

洛南人用杏做的醋颜色赫红,香味扑鼻,具有常食补胃,强身健骨诸功效。

做法:把成熟的杏子取出核,放进瓷瓮用木棍捣,捣烂后盖严。3个月后杏就变酸,这时取出和干净的麸皮拌在一起,捂上两天后倒在白布包里压实过滤,这时醋水就从布包里流了出来。过出的醋盛到坛里或者缸里,按50公斤醋加50克酒精的比例搅匀(白酒500克),然后盖严,放的时间越长,酸味越浓,而且不白花。

二.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象园雾芽

象园雾芽是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的。象园雾芽茶以其色泽墨绿、栗香浓郁、甘味悠长、形态优美而著称。茶叶色泽嫩绿光润,香气怡人,滋味甘醇、造形美观,扁平挺直。冲泡时,汤色清澈黄亮,散发出浓郁的板栗香,回甘持久。

象园雾芽是陕南著名绿茶,产于最美秦岭南麓镇安县。象园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其色泽墨绿、栗香浓郁、甘味悠长、形态优美而著称。象园雾芽最早产于镇安县象园村,因为产地在象园故称象园茶,后来从江苏潥阳请来的炒茶师看到这里山青水秀,云雾缭绕,触景生情,便为象园茶定名“象园雾芽”。据《镇安县志》记载:“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达仁河刘姓从安徽迁移时带茶种在象园种植,即今‘象园茶’”。究竟这刘姓是何氏人也,《镇安县志》记载:“刘正民,安徽省和州彭城镇人。于清顺治元年(1644),迁来镇安象元(园)沟。来时带有茶种,当年播种,翌年出土,生长四兜。不数年,茶苗增至十五亩。民国16年(1927年),紫阳茶贩彭传清路过象园,见茶苗长势茂盛,指点制作方法。该彭随即迁来狮子口(今象园新丰村)定居,栽培茶树,制作茶叶。象园茶,从此兴起。象园茶因具有清香、味浓、耐冲泡等特点,名气日盛。”镇安县最早为蜀地,秦时属汉中郡,战国时归旬阳。古梁州、金州是唐代茶圣陆羽划分的全国八大茶区之一。在镇安庙沟发现了距今500年以上的野生茶树,说明镇安在很早以前就有了种茶的历史。但由于战乱、灾荒诸多原因,镇安茶叶兴衰枯荣,跌宕起伏,曾有一度几乎灭绝。从刘氏顺治元年开始种茶发展到现在的盛华时代,已经走过了300余年的风雨历程。象园,作为一种符号,象园雾芽成为全县茶叶统一品牌,产地辐射到周边7个茶叶基地镇,茶园面积达6万余亩。镇安县盛华茶叶公司生产经营的象园雾芽引领时代新潮。象园雾芽,品味至尊,馈赠嘉宾,给力健康人生。

秦岭腹地镇安,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象园雾芽与众不同的内在品质特点。象园雾芽以其色泽墨绿、栗香浓郁、甘味悠长、形态优美而著称。茶叶色泽嫩绿光润,香气怡人,滋味甘醇、造形美观,扁平挺直。冲泡时,汤色清澈黄亮,散发出浓郁的板栗香,回甘持久。茶在杯中如雨后春笋,给人美的享受。

象园茶是绿茶,水温一般在85-90℃为宜,水温过高容易烫熟嫩芽,破坏茶中的营养成分,过低泡不出茶的真味。切不可用反复煮沸的开水,水质太硬泡出来的茶淡而无味。用具“壶为茶之父”。泡什么茶用什么茶具,这也挺有讲究的。瓷器和陶瓷(紫砂)固然是质地比较高的茶具,但对于象园绿茶,一般还是选用玻璃茶具。便于欣赏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极品象园雾芽,最好选白瓷半透明茶杯。但见朵朵茶芽在杯中整齐向上,轻雾飘渺、澄清碧绿,美轮美奂。更能充分体现极品象园雾芽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

三.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香苜蓿及香苜蓿粉蒸肉

丹风县城古称龙驹寨,曾是繁华的水旱码头。这里人种植一种特殊的苜蓿,叫做香苜蓿。不是主要用作牲畜饲草的那种。那也叫苜蓿,却无香味,不冠香字。香苜蓿是主要当作调料用的,像花椒、桂皮、草果;还可与禽、肉、鱼、蔬菜一起蒸、炒、煮食。苜蓿的嫩芽也能供人们食用,但不能做调料。龙驹寨人把普通苜蓿叫做野苜蓿,而把他们的香苜蓿叫做家苜蓿。两种苜蓿形状几乎完全一样,但气味、质地和用途却有很大不同。在许多辞书上,查不出“香苜蓿”这个词来。《辞海》有“香芹”条,说亦称“洋芜荽”,鲜叶作香辛料,不知与香苜蓿有无关系。商洛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商洛》一书,对香苜蓿有一些有趣的记述。说香苜蓿主产地有一东水泉,泉水冬暖夏凉,清澈晶莹。一年四季都有大姑娘小媳妇云集泉畔洗衣。好事者戏呼东水泉为“赛花池”。从而有了赛花池胭脂水长出香苜蓿的趣谈。其实用东水泉浇灌的香苜蓿只有几亩,但却恰是香苜蓿中的佼佼者。摆在龙驹寨商店或菜摊上出售的香苜蓿,多以草纸包成长方锭,并用毛笔楷书“龙驹寨东水泉香苜蓿”字样,作为招徕顾主的商标。自古以来,龙驹寨人向外地亲朋敬献土仪时,多有馈赠香苜蓿的。总之,这香苗蓿是很有些趣味的。

用香苜蓿制作的粉蒸肉,我在丹凤县品尝过。厨师告诉我,制作方法与普通粉蒸肉略同。将凉干的香苜蓿洗净、煮软、切段。小麦面粉炒熟。二者相拌,加猪油,加糖,加适量调料。肥猪肉去皮煮半熟后切片。像粉蒸肉一样,装碗上笼蒸制。扣人盘中时,上边是排列整齐的肉片,下边是如柔软铺垫的香苜蓿。吃时内染苜蓿香气,苜蓿之香又与肉之香相混合,别是一番香味。

四.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孝义湾柿饼

孝义湾柿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孝义湾”原为“孝爷湾”。相传,有位聪明贤慧又孝顺的媳妇,为让老人能常年吃到柿子,自制了美味的柿饼,不嚼即化,味赛蜜饯,且久放不坏。当地家家户户也都效仿她做柿饼孝敬老人,此地便有了“孝爷湾”的美名。明祟帧年间,商州知府带孝爷湾柿饼进贡。祟帧食后,顿觉“甘甜顺喉下,爽气溢双目”,连连称赞,问:“此品何名出自何地”答:“此乃柿饼!系臣辖地商州孝爷湾所产”。祟帧曰:“‘爷’焉能乱用?联念此地百姓孝道仁义,改名孝义湾吧!”从此,“孝爷湾”改名“孝义湾”,一直沿用至今,孝义湾柿饼随之也更加有名。

将捏果晒干后的柿饼放入笼或大缸中堆捂,每1~2天翻动一次,以防柿饼粘在一起。翻动时结合检查柿饼是否全部干燥以及理正果形,不够干的要补晒,果形不正的要理正。将柿饼放在木板上用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的木板在柿蒂上面旋转压平,蒂歪的要移正,然后将柿饼翻转压平,使之端正美观,呈饼状。这些经整形的柿饼,放于竹筛内晒一天,然后全部柿饼装入容器中起霜。

柿饼起霜的多少与堆捂时的干湿度有关。柿饼过干不易回软、出霜薄而少;柿饼过湿亦不易起霜,即使起霜也易受感染。干湿度适中的柿饼,起霜快而多。上霜时析出的白色结晶,其主要成分是甘露醇和葡萄糖,能润肺止痰。各地上霜方法不一,一般方法是用陶瓷缸,将缸置于阴凉处,两饼相合,1层柿皮、l层柿饼置于缸内,装满后上面盖l层柿皮,然后封缸,约经30天即可出霜。

成品柿饼装在密封、防虫、防鼠、防潮的陶瓷容器里,为了防止因柿饼水分大,互相接触溶化柿霜,影响美观,也将一些较干的柿子皮随柿饼混合装入,将容器置于低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贮存。

孝义湾的传说

说起孝义湾的柿饼,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孝义湾村里有位聪明贤慧的媳妇,为使她的老人常年能吃到鲜柿子,便试着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放在外面让太阳晒,晒软了再用手捏捏了又晒,反复多次后,收藏在缸内。次年春上,打开缸盖,只见捏过的柿子上长了层白花花的柿霜。便顺手模出一个掰开,那色泽红润似牛肉扯一片搭嘴一尝,不嚼即化,味赛蜜饯,且久放不坏。由于经过这家媳妇的削、捏、晒、捂后的柿子似饼状所以人们称之为“柿饼”。从此,家家户户也都仿照做柿饼孝敬老人。因这里孝敬老人出名以后人们便给这个地方起了个“孝爷湾”的美名。明朝祟帧年间.商州有位姓黄的知府曾特意带了“孝爷湾”的柿饼进京朝贡皇上,皇上将柿饼放进口中嚼时,顿觉“甘甜顺喉下,爽气溢双目”,

便连连称赞,忙问:“此品何名?出自何地?”黄知府回答道:“此乃柿饼也!系臣辖地商州孝爷湾所产”。“啊!”皇上惊曰:“食品倒是极好,只是这个地名有点……”黄知府遂将此地的风土人情详告皇上,皇上说:“‘爷’焉能乱用,岂不知寡人乃天下最大的爷。朕念此地百姓孝道仁义,改名孝义湾吧!”从此,“孝爷湾”就改名为“孝义湾”,一直沿用至今,孝义湾柿饼随之就更加出名了。

地域范围

孝义湾柿饼产地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孝义镇,东经110°07ˊ20〞-110°10ˊ46〞,北纬33°39ˊ36〞-33°47ˊ34〞。辖12个行政村:刘一、刘二、老山沟、甘河、青岗坪、白草岭、张碾子、张村、陈巷、吕涧、代街、李河滩。东临丹凤县棣花镇;南接山阳两岭乡;西、北与夜村镇接壤。区域面积为60平方公里,年总生产规模1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色泽:表面潮霜均匀、色白;果肉为豆沙色发亮 滋味:品质甜软、耐嚼可口,有柿饼特有的滋味和品质 组织形态:大小均匀、果肉细腻、无核、无肉眼可见之杂质 2、内在品质指标:柿饼中除含丰富的蛋白质、果糖、脂肪、钙、磷、胡萝卜素及热量外,还含有较高的镁、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等成分,有止咳、袪痰、润肺、止血之功效。碳水化合物平均含量43.78%,高出对照9.71%。 3、安全要求: GB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农产品环境要求。NY5241—2004无公害食品柿,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五.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北瓜揽饭

北瓜揽饭

龙驹寨人把“南瓜”叫做“北瓜”,尽管名差南北,却是一样的东西,据说这是如今治糖尿病的最佳食疗瓜类。当地人以它为主料做出的“北瓜揽饭”,在龙驹寨流传了数千年,有民谣为证:“死不在赵徐二沟扛活,北瓜豇豆吃死,红薯芋头救活”(赵沟和徐沟是龙驹寨的两条座北向南的小山沟,因光照充足,土壤红粘盛产瓜果而闻名)。

北瓜揽饭的烹制方法是:取一北瓜洗净剖开,掏出瓜瓤后切成寸许方块。绿豆淘净备用。锅内放油加热后放入葱段、姜末、蒜粒煸炒,出香味后放入瓜块一道翻炒,然后撒上盐、五香粉等调味品,把淘净的绿豆覆盖其上,加入清水,以浸过绿豆瓜块平面为度。盖上锅盖,文火慢蒸约半小时即成。“北瓜揽饭”中的瓜块香甜糯柔,绿豆开花沙软,色泽黄绿相间,易消化富营养,即可当饭吃,又可佐餐搭配饼馍、米饭、稀饭等,实为老幼皆宜的特色佳肴。

六.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搅团

柞水搅团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色小吃。柞水搅团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将包谷面均匀地搅拌于滚开的锅中,边撒面粉边搅拌,直到把面搅作一团,将做熟的搅团用勺子盛在碗里,浇以热汤酸菜,即可食用。

搅团,名不见经传,真正的民间食品。以陕西而言,关中和陕南的贫苦农民,几乎家家都吃,吃了不知几百几千年。先前没听说有谁称赞过它,现在提起时,还会有人觉得寒碜,感到凄凉。公社化期间,在柞水县,常听人把搅团叫做“哄上坡”,意思是说,尽管填饱了肚皮,下地干活时,刚爬上坡,就饿得肠肠肚肚咕咕叫,不顶用的东西。

然而搅团似也不可小看。既然老百姓吃了许多年,便属有功之物。既吃之,即便在穷苦时,不得已,却也不会没有一定的发展与提高。尤其是不会没有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风民俗渗透其间。而且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与条件的改善,搅团也如其他许多特色食品一样,可能变得身价百倍。搅团的制作方法,可以说很简单。但也不易做得很地道。做搅团有许多讲究,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大多为玉米面、万不能用小麦面,否则,就会做成浆糊,将包谷面均匀地搅拌于滚开的锅中,边撒面粉边搅拌,直到把面搅作一团,不沾锅底为适中,同时要谨防面团藏在其中,要搅得十分地均匀,无一点疙瘩方好。俗话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这是形容,其实何止七十二搅?总要成百成千方好。搅团搅团,要害就在这一搅之上。均匀之后再倒入适量的开水,盖上锅盖,用温火慢慢闷 烧,让面全部熟透,再行搅拌,令其柔韧,至此,搅团就算做成了成品大约可以形容为较稠的糨糊。

搅团时也有若干不同的吃法。最普通的吃法是:将做熟的搅团用勺子盛在碗里,浇以热汤酸菜,即可食用。若要变换花样,还可用一种特制的漏勺,将热的搅团盛入,漏进凉开水盆中,成蝌蚪状,这叫做鱼鱼,或者粉鱼,或者1骨斗,可浇热汤吃,可凉调吃,也可炒了吃。还有一法,将搅团趁热倒入盆碗之中,待凉透后,慢慢地倒出来,切成条块,烩了酸菜浆水吃、炒了吃、凉调了吃,皆可。在贫穷的过去,人们只要稍有可能,总也常常变换方式来吃搅团。而如今搅团作为商洛的特色餐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烩搅团块时,用了酸香扑鼻的浆水菜,而又加以上好的油泼辣子,再调点香菜末和葱花,滴几滴香油,这是很好吃的,至少应该归类于粗粮细作。还有一点,商洛人吃搅团,大多要调辣子,调得碗里红如血,吃罢嘴角一片红,耍的就是这个辣劲儿。

七.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丹凤天麻

丹凤天麻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丹凤天麻个肥色佳,表面皱纹紧密,皮细肉厚,质地坚实,断面白色,半透明,无空心,是天麻中的上品。

丹凤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沛,独特的地域和气候是天麻的最佳适生地。

丹凤天麻主要品种以红杆天麻为主,主产于陕西省丹凤县北赵川镇,因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丹凤天麻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国内市场的大量需求与好评。天麻有性繁殖技术自1999年在丹凤成功种植,带动了更多农民朋友掌握了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天麻种植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产业得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位于武关河流域上游的北赵川镇栗子坪村在2014年实现了每家每户都积极参与了天麻的种植。以蟒岭山脉桃坪、峦庄、庾岭、蔡川、北赵川等乡镇为主,初步建成陕西商洛全国最大的天麻产业基地。

丹凤天麻以野生天然箭麻为种麻,通过人工杂交授粉、培菌,扩繁出一代优质种麻,再通过无性栽培生产商品天麻。这种生产方法使丹凤天麻既保留了野生天麻的特有药性,又具备了有性繁殖的抗种性退化、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

“丹凤天麻”已入编《中国土特名产年鉴》。“丹凤天麻”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

八.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

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工具。外国人誉为“东方的文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招待。宴会刚刚结束,加拿大一位驻京记者,立即走到宴会桌前,顺手牵羊将尼克松使用过的这双筷子揣人怀中。消息传到美国后,收藏家们纷纷出重金想得到这双筷子。有人竟出价2000美元,但这位记者却不为之动心。据说后来这双筷子竟要卖5000美

元呢!小小筷子,竟成了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产于陕西省商洛地区的商南、山阳、镇安等县,为陕西的一项著名,它与杭州天竺筷、福州漆筷并列为全国三大著名筷子。作为一种地方名优,已载入《中国土》和《秦巴山区土特名产》等书。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是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的“崖冬青木”为原料,经精细加工制成。其制作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余年的生产历史。冬青木又称“四季青”,俗称“万年枝”,是一种属冬青科多年生常绿乔木。中医以叶、籽入药,以木制筷,有清热解毒、凉血和胃、抗菌的作用,可治风火牙痛、口疮、止血,还可增进食欲,是制作筷子的珍贵原料。诗词中有不少诗文赞美它。唐代杜甫有“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的佳句。宋代杨万里也有“百子池边种最奇,无人识是万年枝。细花密叶青青子,尝得披香雨露滋”的《冬青诗》。古有“树叶民取食,枝干帝王户日”之说。可见,古时冬青木筷子之珍贵,仅限于帝王使用。

商洛地区位于陕西东南部。全区山高沟深,冬,青木生长葱郁茂密,极为罕见,木质坚韧,纹理细致,色泽洁净,呈乳白色,气味芳香,木性挺直。制筷时,先将所伐干枝,解为细条,截出筷坯,经刮削、车圆、打磨做成木筷素身。最后烙花,用电热钢火笔,温度为300~500℃。烙花艺人,一手操筷,一手施烙,以准确利落的腕力、指力控制烙笔的轻重缓急,筷转笔运,顺勾逆划,绘出明快雅致的绣色花纹。筷面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历史典故、名胜古迹、书法艺术等5大类、30多种花色品种。山水类有华山奇峰、秦岭之秀、黄河之水、太湖之春、苏州园林、西子湖光、临潼温泉、太白积雪等;人物类有天女散花、麻姑献寿、鸳鸯听琴、嫦娥奔月、湘云醉酒、贵妃出浴等;花鸟类有丹风朝阳、喜鹊探梅、春燕穿柳、孔雀开屏、松鹤延年等;名胜古迹类

有万里长城、钟楼、鼓楼、雁塔、延安宝塔、人民大会堂等。画面笔力浑厚,图案清新,润色自如,栩栩如生,古朴清雅,美观大方,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艺人手法娴熟,虽烙制多件,如出一辙,并无异样。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一种精巧的手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1982年以来,多次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每年专销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1935年,还参加美国在明尼苏达州举办的工艺品展销会,并出口东南亚一些国家,供不应求,是陕西和商洛地区一宗传统出口商品。

九.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三尖杉

三尖杉属灌木或乔木,成树高达12米,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呈薄片状脱落,叶线形或螺旋状排列,基部扭转成2列,两面中脉通常隆起,背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4月开花,次年10月成熟。种子核果状,陷扁,卵圆形、椭圆状卵形或例卵形。三尖杉属阳性树,较喜温暖,喜生于富含有机质土壤之内,抗虫害能力强,生长缓慢,但有较强的萌芽力,耐修剪,不耐移植,有一定耐寒力。

三尖杉树皮可全年采收,晒干可生用。秋季采摘种子,可生用或炒熟用。其木材优良,硬度大,真心性强,是制作家具和雕刻艺术的高级用材。树叶、树皮、树根可提取红杉醇,是癌症的克星;三尖杉酯碱对治疗食道癌、胃癌、直肠癌、肺癌、淋巴网状细胞癌、淋巴肉瘤以及杀灭幼稚白细胞疗效显著。目前,国际市场十分走俏,大力发展三尖杉利国利民大有可为。

十.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寺坡橡子凉粉

在洛南县,寺坡的橡子凉粉历史悠久。寺坡乡南山盛产橡树,人们把成熟的橡子打回来,去外壳,晾晒干,然后打成淀粉,再用淀粉做凉粉,每公斤橡子可以做2公斤凉粉。橡子凉粉制作工艺较复杂,尤其是对水的要求十分严格,寺坡群众多用本地南山里流出的无污染的泉水,凉粉吃起来爽滑、筋道,十分可口。

高塬村八组的李天民做橡子凉粉,已有8年的时间,最初只是在寺坡乡及附近的几个集镇上卖,后来逐渐打开了销路,他与商州洛南的一些饭店签下合同,需要时按时送货,平均每天出售40多公斤,价格4元1公斤,他靠卖橡子凉粉年收入1.5万余元,供出了两个大学生。今年西安、渭南的一些饭店又与他签了供货合同。在高塬村,已有30多户农民靠卖橡子凉粉脱了贫。

据了解,为了做大橡子凉粉这一风味,寺坡乡当地政府已多方协调,准备修建橡子凉粉加工厂,将寺坡橡子凉粉销往更多的地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