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特产专卖店地址福州市 四川特产门店卖的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特产专卖店地址福州市 四川特产门店卖的啥更新时间:2022-11-24 17:39:36

一. 四川省 达州市 大竹 东柳鱼头

东柳鱼头是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的特色美食。大竹县的“东柳鱼头”为广大游客熟知和喜爱,并被评为“达州市首届十大名特菜品”之一。

东柳鱼头是大竹县的一款特色鱼肴,此鱼肴从表面看与剁椒鱼头相似,不过在制作时加了东柳醪糟和山胡椒末调味,风味十分特别,其味自成一派、神奇清香、麻酸适中。该菜肴于2006年荣获“达州市首届十大名特菜品”称号。

大竹东柳鱼头的做法:

原料:花鲢鱼头1个(约1500克) 剁椒200克 大竹东柳醪糟100克 山胡椒末25克 蚝油40克 鲜汤120克 料酒80克 葱花、泡姜末、精盐、鸡精、味精各适量混合油150克。

制法:

1.花鲢鱼头治净,剖成两半,用料酒、精盐、山胡椒末、蚝油码味;剁椒纳碗,加入东柳醪糟、泡姜末、精盐、味精、鸡精、鲜汤和混合油(100克)调匀。

2.取一大窝盘,将鱼头摆入盘中,淋上调好味的剁椒,入笼蒸至鱼头熟透后,撒上葱花,最后浇热油激香,即成。

二. 台湾省 云林县 鼠肉专卖店

人们避之不及的老鼠,居然有人以此为美味!这里烹调的可是生长于山林野地的田鼠,运动量足,吃的又是野果野味,不但肠胃清洁,且皮嫩肉滑,质感不输任何山珍,田鼠的烹调以三杯风味最佳,首先将姜、辣椒、蒜头爆香,再放入鼠肉热炒,起锅前再加入些香菜,便成为一道可口的“三杯田鼠”,而喜欢清淡口味的食客,也可选择“鼠肉面线”。( 云林县)

三. 四川省 泸州市 纳溪区 纳溪特早茶

纳溪特早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纳溪特早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纳溪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纳溪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丘陵与低山区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3℃,年降雨量1184毫米,年日照时数1172小时,农业气候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尤其是在早春1—3月平均气温高于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和东部,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区域。纳溪是最适合发展特早名优茶的区域。

据史考,在陆羽《茶经》中记有 “剑南下列八个州都属产茶区:即彭州、锦州、蜀州、邛州、眉州、雅州、泸州、汉州……”,并记有“纳溪梅岭产茶”之句。

挖掘特有的地理和气候优势,纳溪区近年来以 “优势优先”的思路打造茶产业,引进福选9号、福鼎大白茶、乌牛早、平阳特早等一批名优品种,建立起名优茶生产基地和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截至2011年,纳溪茶叶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量达到4188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4.5亿元。全区茶叶加工企业增至40家,拥有国家级名牌产品泸州凤羽和省级名优农产品瀚源有机茶等知名茶叶品牌。纳溪区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是泸州市第一位。特早茶产业已成为了纳溪最具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和支柱产业。2011年12月,纳溪特早茶地理标志保护通过农业部评审,进一步提高了纳溪特早茶的档次和身价。

纳溪特早茶

地域范围

纳溪特早茶产地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纳溪区大渡口、护国、打古、上马、合面、丰乐、白节、天仙、棉花坡、新乐、渠坝、龙车等12个镇的176个村,东连合江县,南接叙永县,西接江安县,北邻泸州市江阳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9′-105°37′,北纬28°02′14″-28°26′53″,东西宽41千米,南北长46千米。保护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纳溪特早茶外形扁平挺直,黄绿隐毫、匀净,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栗香浓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黄绿匀亮。 (2)内在品质指标:水浸出物≥42%,茶多酚≥16%,还有丰富的氨基酸。 (3)安全要求:纳溪特早茶执行《无公害食品茶叶》(NY5244-2004)标准。 茶叶销售包装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标明产品名称、级别、净含量、生产单位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编号。 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异气味,不影响茶叶品质,包装应牢固、防潮、整洁,能保护茶叶品质。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潮、防雨、防暴晒;装卸时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产品应贮于清洁、干燥、阴凉、无异气味的专用仓库中,仓库周围应无异气污染。

四. 四川省 达州市 万源 万源旧院黑鸡蛋

万源旧院黑鸡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万源旧院黑鸡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万源市旧院镇、白羊乡、固军乡、井溪乡、蜂桶乡、堰塘乡、铁矿乡、八台乡、白沙镇、石塘乡

特定品质

旧院黑鸡以黑羽带翠绿光泽、乌皮、产青壳蛋而闻名于世,年产蛋150枚左右,蛋均重54.61g。旧院黑鸡蛋营养丰富,富硒,具有滋补、美容、延缓细胞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健等特殊功效。

文化典故

旧院黑鸡于1963年被中国科学院西南综合考察组发现,主产于万源市旧院及周边等10个乡镇,故命名为“旧院黑鸡”,1982年被定为四川省家畜家禽优良品种。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洋芋

洋芋,又名土豆、山药蛋,学名马铃薯。原产于南美,17世纪中叶由荷兰传入中国,故称"洋芋",也称"荷兰薯"。

简介 洋芋,又名土豆、山药蛋,学名马铃薯。原产于南美,17世纪中叶由荷兰传入中国,故称"洋芋",也称"荷兰薯"。

彭州种植洋芋已有百年的历史。据调查,彭州洋芋最初是由法国 天主教传教士引进,并首先在白鹿乡下书院种植,然后才传入民间,品种主要有小白洋芋、大乌洋芋和水红洋芋等。彭州洋芋以"彭县黄洋芋"和白鹿乡优良的种薯闻名全川。民国元年,白鹿乡天主教华人传教士从广元引入"大白洋芋",该品种块茎大,结薯多,抗病力强,产量高,兼之生长期短,适应性广,且食用起来口感好,又沙又面,深受群众欢迎,很快就在彭县推广开了,并扩至邻近县市,因这种洋芋额色黄白,又盛产于彭县,当时人们就称之"彭县黄洋芋"。民国二十九年,省农改所将"彭县黄洋芋"与当时省内另9个品种的洋芋作对比试验,结果"彭县黄洋芋"品种优势明显,被公认为"全省之冠",得到广泛推广,仅彭县城内.洋芋种植面积即由当年的500亩扩大到民国三十一年的3万余亩。民国三十二年,白鹿乡塘坝子洋芋又被发现认定为优良无病品种,当年,即被农林部四川推广繁殖站全部收购,并特约当地农家继续繁殖,由此白鹿乡塘坝子洋芋以作为优质种薯声名大振,成为四川省洋芋种子基地。解放后,彭州洋芋生产发展很快,从坝区到丘陵山区均有种植,主要产于白鹿、大宝、通济、磁峰、新兴等乡镇,常年种植春洋芋和秋洋芋等十余万亩,每年向省内外提供薯种两千万公斤以上,洋芋这一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已成为彭州山区主要农作物之一。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莴笋

彭州莴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彭州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建县设郡已有2000多年,是古蜀国建都立业的核心地区,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之美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彭州莴笋种植历史悠久,清嘉庆年间既有少量种植,据《彭县县志》(1911-1985)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彭州开始引种、发展地方蔬菜品种,莴笋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彭州莴笋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四川“大地蔬菜”的代表。 彭州莴笋生产方式独特,采用“莴笋—稻—莴笋”的种植模式,体现了生态循环的经济价值。彭州莴笋营养丰富,口感优异,含有钾、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且四季种植、周年供应,当北方还是冰天雪地之时,彭州莴笋仍能自然种植并大量供应,有效补给了全国其他地区莴笋生产的淡季,被专家和消费者形象地称为“大地莴笋”,2003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986年,彭州被列为四川省“外销蔬菜超亿斤商品蔬菜基地”,1988年被列为“全国商品蔬菜生产基地”,2001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蔬菜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实施市,2001年6月年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市)县”,2001年彭州市三界镇被命名为“四川省莴笋之乡”。 彭州莴笋产业近代发展迅猛。建国初期,全市莴笋种植面积仅1万余亩,1964年,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贯彻执行,促进了彭州莴笋产业发展,70年代,彭州莴笋种植面积逐年增加,80年代后期成为彭州蔬菜的代表之一。彭州莴笋与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增产增收、文娱活动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冬、春季节农民80%的收入都来自于莴笋,是当地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2011年底,彭州市三界镇组织了以莴笋为主的农业技能大赛,当地农户纷纷踊跃参赛。近年来,彭州莴笋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逐步提高,产品60%用于鲜销,其余主要用于泡菜、腌渍菜、脱水莴笋产业,已形成粗、精加工和深加工产业链条。彭州市三界镇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外向型莴笋加工基地,产品主要销往外资企业及出口海外,客户包括美国百胜餐饮集团等。目前,彭州莴笋常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达到4.8亿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彭州莴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三届镇、濛阳镇、九尺镇、升平镇、隆丰镇、丽春镇、致和镇、天彭镇、军乐镇等9个镇,180个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0°54′-31°26′、东经103°41′-104°10′之间,东邻什邡市,南邻新都区,西接郫县,北靠彭州市桂花镇、丹景山镇、葛仙山镇、敖平镇。保护面积6667公顷,年产量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彭州莴笋长35-40厘米,茎干笔直、基部无裂口、无明显纤维木质化状、呈鲜绿或略带紫红;叶色鲜绿,紧裹茎干,顶端无抽薹;皮薄肉厚,肉色鲜绿、质脆、清香味浓。 (2)内在品质指标: 彭州莴笋干物质≥6.0%,维生素C≥7.0mg/100g,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硒、钾元素。 (3)安全要求:彭州莴笋执行《无公害农产品 莴笋》(DB51/ 335)标准。

七. 四川省 达州市 渠县 涌兴卢板鸭

涌兴卢板鸭是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涌兴镇的。涌兴卢板鸭色泽金黄,肉质酥松,香脆酥嫩,口感舒适,香味回荡,是下酒、佐餐的上等佳品。

涌兴山美,水美,草也美,鸭更美。涌兴卢板鸭是以涌兴麻鸭作原料,经宰杀、烙烧、烘烤、卤料配制、卤煮等十余道工序精心加工而形成的纯天然卤制板鸭,在100多年的家庭制作历史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完备的民间传统食品制作技艺,色泽金黄,肉质酥松,香脆酥嫩,口感舒适,香味回荡,是下酒、佐餐的上等佳品,在卤食品中且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餐饮文化。

八. 四川省 达州市 达川区 达川安仁柚

达川安仁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安仁柚是川东达州独特的地方品种,源于梁平柚而优于梁平柚,地方名柚,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具有味甜汁多、脆嫩化渣、籽少香浓等特点,驰名省内外。

达川安仁柚

所在地域:

四川

申请人:

达州市达川区茶果站

所在地域:

2016年

地域范围

达川安仁柚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包括达州市达川区安仁乡、葫芦乡、大滩乡、花红乡、檀木镇、麻柳镇、万家镇等7个乡(镇),9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3′~107°44′,北纬31°1′~31°2′。保护面积6493公顷,年产量6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达川安仁柚果实中型,扁圆形;果顶广平,柱点凹;果基部稍窄,有放射状浅沟;果皮较薄、黄色、光滑,油胞中大、微凸,香气浓郁;海绵层白色,中心柱中大、充实;囊瓣肾形,不整齐,囊衣白色;果肉蜜黄色,汁胞较短、紧密、细嫩多汁,味甜较浓,尾味略带轻微苦麻味。品质优良。2、内在品质指标:达川安仁柚可溶性固形物≥10.0%,总糖≥7.0g/100g,维生素C≥65.0mg/100g。3、安全要求:达川安仁柚生产标准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要求。

九. 四川省 泸州市 叙永县 金钩青菜心

金钩青菜心

原料:

青菜心500克。

大金钩30克。料酒15克、胡椒粉2克、猪化油50克、葱、姜各10克、鸡汤300克、盐2克、味精1克、豆粉10克、鸡化油10克。

制法:

青菜心去皮筋,洗净沥干,入沸水锅汆至断生,捞出入凉水内漂凉后,捞出轻轻挤出水分,改成牙瓣。金钩洗净,放入碗内加汤、料酒、胡椒粉上笼蒸至软透取出。炒锅置旺火上,下猪化油烧热(约100℃),下葱节、姜片稍炒,掺鸡汤烧沸后,拣去姜、葱,下盐、胡椒粉、料酒、味精。金钩、青菜心烧至熟透入味时,先捞起菜心整齐地摆于盘内,再将金钩捞起放在上面。锅内下水豆粉勾二流芡,放鸡化油和匀,起锅淋于菜心上即成。

特点:

色润翠绿,咸鲜清香,质嫩爽口。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隆丰蒜苔

隆丰蒜苔色鲜嫩脆,蒜味浓纯,远销10多个省区,全镇每年蒜种植面积达2万亩左右,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成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

简介 隆丰蒜苔隆丰蒜苔,是四川省彭州市隆丰镇蔬菜基地之一。大蒜、蒜苔盛销西北、东北各省,享誉全国,素有“中国大蒜、蒜台第一乡”之称。 隆丰蒜苔色鲜嫩脆,蒜味浓纯,远销10多个省区,全镇每年蒜种植面积达2万亩左右,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成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

地理位置 隆丰镇地处彭州市北部距,彭州市3公里,距成都市44公里,属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镇政府驻地隆丰场距成都市 44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这里,物华天宝,交通方便,经济、文化发达,享有“川剧之乡”,“兰花之乡”和“大蒜之乡”的美称,被市委,市政府列为优先发展经济“一条线”乡镇,被列为市首批加快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连续两年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地区,并被推荐为全国文化模范乡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