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解说员讲解蒲城特产 西安哪里有卖蒲城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解说员讲解蒲城特产 西安哪里有卖蒲城特产更新时间:2022-11-24 07:13:03

一. 广西 南宁 邕宁区 蒲城生榨米粉

生榨米粉是壮族地区的一种传统食物,其中又以广西的最为出名,总体来说有很多地方会做并且有很长的历史了:上林、武鸣、蒲庙、马山、都安、南宁、扶绥、崇左、百色、平果等等。生榨米粉在壮话里称为“粉拉馊”。

蒲庙镇是邕江河畔一个小小的古镇,位于 广西自治区 南宁市区东南面,这个小镇的生榨米粉是比较出名的生榨米粉的产区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和九月十五,是附近各壮族乡村的大节,各家各户除了准备大鱼大肉,大摆筵席外,做生榨粉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特点

一是生榨米粉够新鲜。所用米粉均为现榨现做,工人将发酵好的一大团膏状米浆通过压榨器压成一条条粉状,落入热汤滚滚的锅中,不出3分钟,白花花的米粉就能出锅。米粉细致,韧性足够,口感弹牙,是桂林米粉、螺蛳粉、老友粉采用的米粉厂配送的米粉所无法拥有的鲜味。

二是生榨米粉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酸味,并以味道越酸越地道。南宁市区内生榨米粉店通常将米浆发酵一晚后,次日使用,酸味薄弱;而蒲庙生榨米粉使用的米浆起码发酵两日三晚,第3天才开锅使用,那独特的酸溜溜味,远在10米之外都能闻到,吸引极了。

三是蒲庙的生榨米粉配料也有一大特色。多年未变的传统老三样“豆腐干、头菜碎、猪肉沫”均为生料。顾客点单了,才将生料、调料逐一配齐,放入不锈钢碗,漂浮在煮粉的滚滚热汤上。因此看蒲庙人煮粉很有意思。厨房里一个白气腾腾、热汤滚滚的大锅烧着旺火,汤里煮着粉,面上同时漂着四五个金属小碗,店家一人负责榨粉,一人负责观察米粉熟度,还有一人轮流搅拌小碗里的生料。大概一两分钟,粉煮好,生料也熟了,合入一大碗,淋一勺高汤,下一小撮葱,看起来油亮清爽,叫人眼馋。口感上,豆腐干的香、头菜碎的脆、猪肉沫的嫩配合得天衣无缝,增加了吃粉的乐趣。

二.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华山细辛

产于华山细辛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华山细辛根极而直,花深紫色,嚼之习习如椒,味辣可入药,对头痛疗效极佳。”因华山细辛颇名贵,陈抟老祖曾向宋太祖进贡过华山细辛。

三.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蒲城水盆羊肉

陕西的水盆羊肉以蒲城水盆羊肉最为有名,蒲城的水盆羊肉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称“六月鲜”。以剔骨“同羊”肉、骨头、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分原料处理、煮羊肉、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食用时用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则肉烂汤清,吃而不腻,清醇可口,别具风味。是关中人不可缺少的一份美味佳肴。

它是以剔骨鲜羊肉、羊骨加入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等数十种调味料,历经数小时焖煮而成。具体配方外人不得而知,属于商业秘密。食用之前把熟羊肉切成厚片,放进大碗里,浇入肉汤、加味精调味即成。

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对秦人的羊羹佳肴大为赞赏。而今,大多数蒲城人的一天正是从一碗水盆羊肉开始的,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六点,家家羊肉泡馍店前都排上了长队,人人都急切地盼望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这样一来,仅仅一个蒲城县就开了四五十家羊肉馆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蒲城水盆的故事,大概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蒲城自周时就有“周贾国”之称,目前县城还存有贾大夫城池和遗址。而蒲城水盆羊肉的渊源则具有周礼祭祀的基因。《周礼》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以牲郊祭,食味而贵气臭也。煮焖羊肉,以其汁为祭祀之大羹。大羹和贵,其质也。大羹亦作秦羹,孔其汁,须热,临食取之。”这种将肉与汤汁分离的技巧成为水盆羊肉最初的母体形态。秦汉时将其称为“羊肉臐”,唐宋时又叫“山煮羊”。《山家清供》一书中,记述了煮羊肉汤的技巧,指出:“羊作脔,置砂锅内,除葱椒外有一秘法,只用搥真杏仁数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烂。”

关于水盆羊肉,《宋书》中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南北朝时,战争不断,百姓遭殃,有个叫毛修之的人被俘之后,由于他有烹调手艺出色,便向宋武帝献羊肉汤,味道鲜美,由俘虏变为太官令,以至后来高升至南郡公。因为一道美食而改变命运的故事却无意中增添了食客们对这碗羊肉的兴趣。

大美为羊,浑身是宝。好的羊肉,要肥瘦相间,入口即化;好的羊汤,要清香淡雅,唇齿留香;好的饼子,要油黄酥软,百食不厌。而兼具这三个“好”的,蒲城水盆羊肉都做到了。其之所以好吃,一是羊肉实在,二是热汤暖胃,三是,麻香四溢。无论是选肉还是熬汤,蒲城水盆羊肉的制作都极其讲究。要将整羊卸为八大块,用水浸泡,使其肉中血渍完全浸出,再按部位放入锅中。

用大火煮沸后撇出浮油,经过一晚上的文火慢焖,此时,肉已脱骨,汤为骨肉之羹汤,清亮微典,其汁浓郁且清香。“水盆羊肉的羊杂中唯独没有羊血,这是因为牲血从周代开始,是作为供奉神灵的祭品,是古人‘血祭’之重品,所以,大羹中没有大食的牲血之物。这正是作为大羹的水盆羊肉正宗与独特的鉴别所在。”蒲城水盆羊肉制作技艺传承人蒙向宏解释道。

蒲城水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花椒出头。选用蒲城本地所产的“狗椒”,颗粒虽小但麻性强烈,配到水盆羊肉里特别提味。“六七月份,我们一般会选用刚刚成熟的青椒,新鲜且容易入味,吃起来非常过瘾。”罗德虎解释道。

除了汤和肉以外,月牙馍这个配角也是不可或缺的。所泡之馍选用关中小麦面粉,配以老酵头制成半发酵面团,将面团揉制后揪成小剂,擀成碗口大小的圆饼,一切两半呈月牙形,放入烤炉中烤制。据说,这种做法源于新疆的烤馕方法。这里还有一个关于“泡馍”的小故事。

据传,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军队与借来的大食军队从凉鄯而收两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乱”。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被获准驻兵长安。大食兵行军打仗时常携带一种叫“饦尔木”的类似“馕”的食品,行军打仗旷日持久,士兵携带的“饦尔木”常变干变硬难以下咽,他们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汤食用,这就是“泡馍”的雏形。后来,随着大食兵和当地人的交往日甚,“饦尔木”的制作方法也从军营传播到市井。

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传承难尴尬困局相比,蒲城水盆羊肉制作技艺的传承情况相对较好。文中的两位省级传承人几乎每年都会接收来自渭南各地的学徒,十几年下来,两人带出来的学徒加起来有四五十个,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已经自己开起了水盆羊肉馆。

“就拿我们店来说,每天卖出去3个羊不成问题,从早晨6点到中午12点,就这么一段时间能卖出去二三百碗,收益还是很可观的。我觉得这是吸引学徒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门技艺能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罗文海希望,他的学徒能把蒲城水盆羊肉馆开到各地,让爱好佳肴的食客们都尝尝蒲城味道。

和罗德虎一样,蒙向宏也有这样的憧憬,不过,他却对蒲城水盆“走出去”这个问题并不乐观。“蒲城水盆羊肉现在面临的局面比较尴尬,真正做得好的馆子,在县里生意就不错,在家门口都能赚钱,不愿意走出去,说到底,就是思想上转变不过来,前怕狼后怕虎,没有人不想把生意做大,但就是怕承担风险;而那些本来就做得一般的,就算想出去开拓市场,也没有能力。”蒙向宏前几年终于突破了自己,准备到西安去开家店,已经购置了门面,却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搁置了。不过,他并不担心羊肉馆的发展,蒲城近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批外来客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饮食的发展。

“手上掰着坨坨馍,嘴上谝的是闲传,大碗咥着羊肉泡,头上滚滚冒热汗,浑身里外忒舒坦,好像登上了云端。”或许,对蒲城人来说,从这碗羊肉汤里品尝到的不仅仅是鲜香的味道,还有对好日子的希冀和向往。2009年,蒲城水盆羊肉制作技艺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希望,带着周秦汉唐的遗韵,丝绸之路的风采,蒲城水盆能慰藉更多在外的蒲城人浓浓的乡愁,能成为蒲城吸引更多外地人的“活招牌”。

原料

以剔骨“同羊”肉、骨头、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分原料处理、煮羊肉、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

风味特点

以剔骨“同羊”肉、骨头、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分原料处理、煮羊肉、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食用时用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则肉烂汤清,吃而不腻,清醇可口,别具风味为食客们所追捧。

四.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蒲城土布

蒲城土布

民间老土布,又叫老粗布,是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完全的绿色环保无污染,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绝佳产品,含棉量度100%,它选用全优质棉花为原料,采用不上桨工艺,没有人为的污染,纯手工制作,用脚踏木制斜梁织布机(如下图)加工而成。

蒲城老粗布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汗、冬暖夏凉、不起静电、抗辐射的作用,与肌肤亲和力极强。又因其线条粗、纹理深、平整不起皱、不卷边,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自然按摩点,对人体皮肤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美肤作用,对皮肤无刺激,防螨止痒,调节新陈代谢,改善睡眠,有效防御紫外线。彩棉系列具有远红外功能,能够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促进睡眠。加上它花色独特,雅观大方,手感厚实,是居家和服装的首选面料,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

手织老粗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大小小七十八道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有十六道:轧花、弹花、整棉絮条、纺线、打线、染线、落线、整花型、整经做纬、闯杼、掏综、栓机、织布、了机、修布等,一件成品才算完工。

纯棉土粗布已有千余年生产历史,明清两代曾被作为贡品贡皇室。采用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手法生产的“梦特柔”系列床上用品,系绿化环保产品,保证100%纯棉,具有色泽美观、柔软舒适等特点,冬季贴身保暖,夏季吸湿沥汗,经常使用可保护皮肤,消除疲劳,强身健体,是人类最佳的床上用品。

古为今用,采用民间手工织布工艺,以传统老粗布的独特风格,顺应绿色纺织的潮流,采用天然棉、天然彩棉为原料,整个过程从种植到手织布制品,无污染,不经化学处理、漂白、印染等,无任何化学成分,是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实现了民间传统工艺,与自然原料相结合的千年畅想,使这一极具魅力的民间传统工艺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现在工艺的粗布在原有手工老粗布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是一种使用舒适,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最佳绿色产品,它朴实无华,淡泊悠然,抛去了刻意的华丽装饰,是现代繁华都市人之最爱,它处处散发着纯朴、简约,但又不失时尚,就像汩汩流淌的田园小诗,令人身体健康、心旷神怡。

五.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生姜(汆)丸子

生汆丸子是陕西的一道传统菜肴。蒲城人习惯称做生姜丸子。因为蒲城的生汆丸子是以生姜味出头的。人们食用过程中,除丸子鲜嫩酥软,汤味鲜美外,在味觉上占突出地位的是生姜。所以人们将其叫做生姜丸子。据说,有次在宴席上,当生汆丸子盆端上桌子后,生汆丸子汤盆0现的情景使人惊奇,像耍魔术一样:就是当汤盆刚一上桌,立即由盆底浮出八颗丸子。人们刚用调羹捞完之后,又从盆底飘上来八颗,如此,三十二颗丸子,由四次分批浮出汤面。这一奇景,可与又一村那人们一边动筷吃鱼肉,而鱼头鱼尾还在摆动的“活鱼活吃”的场景相媲美,这真使人大开眼界。这一烹调绝技,使人们不得不对中国菜肴烹调工艺的高超神奇而拍案叫绝。

对于这个生汆丸子分批由盆底跃出汤面的奇迹,在特级厨师梁岳安先生脸上,露出了内蕴中国烹调技术高奥博深的微笑。他解释菜肴上出现任何使人们惊奇的现象,都是在长期的烹制工艺中探索,不断研究,独运匠心,用艰苦的劳动,而创造出既让人们得到充分的美味口福,又让人们得到欢欣惊喜的精神享受。其实这道菜的制作并不复杂,只不过是遵照菜肴制作规律,稍作调整而已。就是将制作好的生汆丸子,按照成熟时间,先后分批入锅而已。就是这么简单。

生汆丸子是以生姜出头,这里就要说一下生姜。《中药大辞典》中说:生姜味辛、微温。入心,肺、脾、胃四经。有治风寒感冒、喘咳、止呕、除风湿、胀满、泄泻、开胃、胃寒等功效。老年人多吃生姜,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现代医学上研究,还把生姜作为一种美容佳品。

关于生姜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老婆婆捂着肚子翻滚呻吟,天宫神医吕纯阳让她吃了三粒仙丹。吃后不但病未治好,反而病情更加恶化。这时,一个姓姜的老头来了,摸了老婆婆脉,顺便从地头挖出一块生姜,洗净切片,放上红糖,熬成姜汤。老婆婆喝下姜汤后,周身出汗,腹痛消失。吕纯阳忌妒姜老头,将赤练蛇变成一只大鳖爬向姜老头。姜老头将其打死煮食。吕纯阳以为他中毒必死无疑。可姜老头不但没死,反而精神更好。原来,姜老头用三片姜黄解了蛇毒。由此,生姜不但作为美食的一种调料,而且还有医疗保健的功能。

生汆丸子的制做方法。是将选好的肥三瘦七的肉块,剁成肉泥,然后用筷子将肉泥顺一个方向徐徐搅动,同时将泡好的生姜水和一个蛋清,在搅动中分三四次浇入肉泥中。同时,再加入少许食盐。等肉泥中调料搅拌均匀后,再捏成丸子。

做汤。用姜味重的清汤,加少许盐、味精,做好后,将丸子分批入锅。等丸子一批批扑噜扑噜飘上来后,再在汤中加上香菜明油,即成鲜嫩、生姜味浓的生姜丸子了。

六.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八宝辣子

“油泼辣子一道菜”是关中民俗,蒲城人把它丰富了,油泼辣子之外,加入肉蔬,使这道菜更加名副其实。八宝辣子是蒲城最传统的一道菜。配料众多,故名“八宝”。其原料并非固定不变,可多可少。但有三样是不可少的,一是辣椒面,二是咸菜丁,三是大肉丁。其他可因季节不同,就地取材,再加入别的料。最终成品颜色红、绿、白、黄、黑,煞是热闹好看,口感也会“群星荟萃”。不过,一辣二咸三香仍是八宝辣子的根本。端上来一碗,别说吃,先是搭眼一看,就让人流口水。用筷子挑起来一尝,那香、那味,真陶醉得回不过神来。一顿饭吃完,人也精神了,红光满面,鼻头冒汗,浑身上下都感到舒坦。近年来,八宝肉辣子经不断改良,已不仅是蒲城人的绝活,更是陕西乃至全国人民向往的美味。

说到八宝辣子,就不得不提蒲城名声在外的椽头蒸馍。北方馒头千姿百态,唯有蒲城的做工最讲究,吃着最香甜,甚至被称为中国一绝,清代贡品。鲜红喷香的八宝辣子夹进雪白香甜的椽头蒸馍,咀嚼之后那可是浑身发热,满口生津啊!

蒲城人种辣椒、做辣椒、吃辣椒,是有其历史地理缘由的。早在唐代之前,关中地区就是富庶之地。千里沃野,土地平整,常年雨量充沛,适宜于各种农作物栽培,是最早的“天府之国”,所以辣椒的种植也就在其中了。因地处黄土高原地带,常年有西北风侵扰,为驱寒防冷,辣椒就成为一种极好的食品。它有辛热、御寒、健胃等功能,所以蒲城人将吃八宝辣子作为一种美妙的享受,离开了它,即使山珍海味,也觉得无趣没味。

七.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棒棒馍

棒棒馍是陕西蒲城,在椽头蒸馍的技术工艺上独家研制而成的新产品,其营养丰富,香酥可口,消食健胃,品味齐全,质优价廉,食用方便,是居家旅游首选食品之一。棒棒馍听名字就知道,是棒状的,一般长约大半个手掌,粗细大概和三四个手指合拢差不多,用马精都喜欢偷吃的优质面粉,加入小茴香芝麻为主的少量调料和盐,经过揉面,发酵,醒面,烘烤精制而成,为什么棒棒馍特别好吃呢?酥酥脆脆的小面棒,既有小麦粉淡淡的甜,又有茴香和芝麻特殊的香,还有食盐那飘缈的咸,后味醇正干香,特别耐咀嚼,对牙口是个考验。



棒棒馍还有个独特的功效就是养胃,有慢性胃炎的人,在肚子饥饿的时候会绞痛,这时候如果吃上点棒棒馍,马上会舒服许多。由于棒棒馍是烤出来的,水分很少,便于储存,很多人旅游都会带上它,既耐饥还可以作为零食垫垫肚子,我有朋友戏称它——咱老陕人的压缩饼干。

八.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蒲城宫廷花炮

蒲城宫廷花炮

陕西蒲城宫廷花炮,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唐代就有专门供皇室专用的御用花炮,即“宫廷焰火”,到宋元明时民间的焰火花炮已较普遍。至清道光年间,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蒲城已达鼎盛时期,清朝诗人张崇健在观赏蒲城焰火花炮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火树银花幻似真,元宵夜郎艳阳辰。飞红无限休和象,散作人间遍地春。”生动的描绘了燃放焰火花炮的壮美景观。

现在,焰火花炮已成为蒲城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蒲城宫廷花炮厂已成为这个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是陕西省公安厅批准的花炮生产企业,具有-燃放资质的焰火施放单位。现已形成小烟花。宫廷焰火(架子烟花),中空组合艺术烟花,高空礼花,庆典礼仪特制烟花,舞台专用烟花(安全,无烟,环保)等六大类生产线。拥有58名产品研发技术队伍。各种设备施放设施成百台套,能独立承担国内外各种大中小活动的烟花设计,制作,施放工作。

九.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蒲城椽头蒸馍

椽头蒸馍因其状如椽头而得名,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制作历史,为蒲城特有的传统食品而声名原扬。相传古代地方-多以椽头蒸馍用麻纸包裹装箱,作为上贡皇家及执政大员之礼品,也曾远销湖广各省。在制作方法上别具一格,蒸馍时不使碱,发酵程度要求严格,面团要反复盘揉,所以椽头蒸馍内酥外光,含水分少,不佐菜疏吃,则甘香满口,且便于携带,又耐久贮,成为宴会待客,馈赠亲友,外出旅游必备美食。

蒲城椽头蒸馍不仅历史悠久,口感香谄,表面似玉,长运不裂,久贮不霉,而且制作神秘,名称传奇,誉满三秦,名噪京华。的确是北方面食中的一朵奇葩。

蒲城蒸馍早在明朝时,就是当地群众每年六月六农忙后祭祀“后稷祠”的面食供品,时任蒲城县令的彭希武重修后稷祠后,以祠内房挑檐松木椽头定样,规定了以后供品蒸馍的式样,蒲城椽头蒸馍随之得名并流传至今。

蒲城椽头蒸馍声名远播。慈禧落难西逃途经蒲城永丰岔里村时,吃到了县令贡上的椽头馍,赞不绝口,并将其钦定为朝廷贡品。清道光名相王鼎在家乡也曾用椽头馍招待林则徐。爱国名将杨虎城常用家乡的椽头馍招待同僚,犒赏将士。椽头馍中更有着蒲城特具的人文底蕴。

蒲城椽头馍纯手工制作,工艺考究。以牲畜拉动的五齿石磨精磨出的优质小麦面粉为原料,(不加任何添加剂)佐以祖传秘方和五谷杂粮制成的酵面,和县城东岳庙内的优质井水,拌合、杠压、搓揉成型,以竹木蒸笼、旺火蒸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