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丽江必买特产188 丽江必买的土特产有哪些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丽江必买特产188 丽江必买的土特产有哪些图片更新时间:2022-11-25 01:48:19

一.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糯米血肠

糯米血肠是纳西族普遍喜爱的食品,纳西语称为“麻补”。其做法是把蒸到半熟的大米或糯米趁热拌上鲜猪血或蛋清以及各种香料,紧紧灌入洗干净的猪大肠内封好口蒸熟即成。因制作的方法不同,用鲜血的叫黑麻补,用蛋清的叫白麻补。食用时需切成圆片,或用油煎炸,或用甑蒸热,色泽油亮,异香扑鼻,脍炙人口。

每年冬季杀年猪,几乎每户纳西人家都要做一些麻补招待亲友。如果家人在外学习或工作,还要想方设法请人将自家制的麻补捎去。如今,还有人常年加工制作麻补上市出售。

二.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永胜瓷器

永胜瓷器,早在同治八年(1869)年就能批量生产。《新篡云南通志》载:“永北所产瓷土较皖、赣优良。近来永北瓷器与江西争胜,迤西各属皆有之。”民国时期,开始引进江西景德镇的制陶工艺,使永胜瓷器有了瓷质晶莹明澈、绘图明丽古雅特色。如今,永胜建有地、县两个瓷厂,其产品不仅畅销省内外,还远销东南来各国永胜瓷器用高岭土为原料烧制而成。高岭土是各种结晶岩破坏后的产物,产于永胜县城东南20公里的关照山一带,储量500万吨以上,大部分可露天开采,土质洁白细腻,耐火性强,是上等造瓷料。具体制法因品种不同而展异,一般都要经过备料、制坯、绘图填色、焙烧等四个阶段。装饰方法有青花、粉彩、釉下五彩、喷花、印花、浅浮雕、颜色釉等多种。现已形成了配套的机械化生产,品种近百个,年产量3000多万件。1960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赠缅瓷器便是永胜瓷厂之产品,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青花茶具、云南艺术剧院艺术杯及昆明部分星级宾馆皆用永胜瓷器。除餐具、茶具、酒具外,还有艺术陈设瓷花瓶、台灯、西代乐女、红楼人物、唐女、阿诗玛、傣女及各种动物等。此外,还有镂空花瓶、笔筒、笔架等文房之宝。其产品获云南省优秀轻工产品金象奖,全国首届“瓷都景德镇杯”创作设计奖,大批日用瓷器通过边境贸易出口。v( 丽江)

三.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烧玉米

烧玉米,黄色的比白色的好吃,糊了也没关系,不影响口味,还有助消化,当然也可能有助于长癌。这种炭火直接烧出来的玉米到处都有,不加任何作料,绿色而古朴的食品,一块钱一大包,五毛钱一小包,越老的越香。在宁蒗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买到。

四.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坨坨肉

彝族人吃坨坨肉的历史几乎和彝族文化本身一样古老。坨坨肉可说是彝族人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坨坨肉顾名思意,就是把肉砍成坨坨煮着吃。凡猪、牛、羊、鸡都可以做成坨坨肉。各种坨坨肉中,以崽猪坨坨肉最负盛名。

坨坨肉要用强火,切忌文火。等坨坨肉一熟,立即捞出。放进大盆内趁热加盐、辣椒、木姜子、花椒及蒜末,并将其翻动均匀。要做一顿好的崽猪坨坨肉,在用料、宰杀、火候各方面都特别讲究。传统的做法是:选用20、30斤左右重的崽猪,宰杀放血后俯卧于干净处;用清水浇透崽猪全身,再用晒干的厥鸡草覆盖,然后点燃。适当时用木滚去掉草灰,用刮片或刀刮猪身。皮毛湿透又经烧烤后,猪身一刮能去掉猪毛和污垢。然后用厥鸡草烧烤全身,使其呈焦黄色脆皮并再刮洗干净,然后剖开砍成2寸见方的肉快,最后用冷水下锅煮。这样,坨坨肉就做好了。另外,彝族讲究主食肉食搭配。如猪肉配米饭,羊肉配荞饭,鸡肉配燕麦等等。

五.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 其功能为补血和血, 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是治疗血虚头痛腰痛、虚痨寒热、大便枯结、屡痹、金疮瘀血、痛疽肿痛及妇女血症的要药。归头用以炖鸡、炖肉等,为温性强壮药,有补虚养血之效。

当归主产于丽江地区的高寒山区,现多为工人栽培。其品质以身干,根头肥大,结实,有油气,味芳香,肉白者为佳。畅销国内,远销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

六.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松茸

学名松口蘑,别名大花菌、松茸、剥皮菌,纳西语称“裕茂萝”,是丽江地产菌类中的山珍,产品主要由丽江空运出口,有鲜货和盐渍两种。 松茸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PP等元素,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益肠胃、理气化痰、驱虫及对糖尿病有独特疗效等功能,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七.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木鱼铃

东巴木雕的变形,完美的将中国结、东巴文化、手工雕刻相结合,将木雕变为了木铃。是不可多得的装饰品。

八.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彝族转转酒

彝族转转酒

彝族嗜酒,无论男女老少皆能饮酒,且酒以烈为贵。彝家待客“有酒便是宴”,而对菜肴则不甚在意。主人斟酒,客人必须双手接饮,哪怕只是用嘴0一下,主人也会露出满意的微笑。他们饮酒时,常见把酒倒进大碗里,你喝一口递给我,我饮一口传给他,大家依次轮流喝着这碗酒。于是,人称彝家这种喝酒方式为“转转酒”。关于“转转酒”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山里住着汉、藏、彝三个民族,他们和睦相处,结为兄弟。一年,彝族兄弟所种的燕麦丰收,邀请汉、藏两兄弟来吃饭。谁知燕麦饭煮得太多,第一天没吃完,第二天再热着吃时,燕麦饭变成了浓烈溢香的酒水。他们舀进大碗里,却彼此谦让,一碗酒在三人手里转来转去,半天也没喝多少。这时,突然从天上飞来一位仙人对他们说:“喝吧,只要勤劳耕种,喝完了还会有新的酒出来。”兄弟三人听后,个个开怀畅饮起来。奇怪的是,直到他们全都喝醉了,那碗酒还是满满的。从此以后,彝家便有了喝“转转酒”的习惯。

九.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米灌肠

米灌肠是丽江特有的一种风味食品。它是由猪血、米饭及各种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块儿,然后灌入加工过的猪肠子而制成的米饭肠。加工制作米灌肠是纳西族的传统习惯。第到杀年猪时,几乎每户纳西人家都要做一些米灌肠。如果家人在外学习或工作,还要想方设法请人到家制的米灌肠捎去。

米灌肠在食用时需切成圆片,或用热油煎炸,或用蒸锅蒸热。米灌肠色泽古朴油亮,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是补血,补气之佳品。

丽江小吃米灌肠是纳西族的传统食品。米灌肠分为黑米灌肠和白米灌肠两种。黑米灌肠是将蒸到九成熟的糯米,加上猪血浆、盐巴、茴香籽和花椒等几种佐料搅拌均匀后,灌到猪肠子里,用蒸锅蒸熟;而白米灌肠则是将猪血浆换成鸡蛋清,蒸熟后就是白米灌肠了。米灌肠蒸熟后,可以切成片就热吃,也可以放凉后用油煎着吃。不论怎么吃,都很爽口,是纳西族请客时必不可少的食品。据说有一次纳西族人招待一位外地来的客人,就用米灌肠作为主食。这位客人吃到嘴里觉得味道非常美,就询问这种米灌肠是怎么做的?纳西主人是个诙谐好打趣的人,就说:“用糯米喂猪,等猪长大了杀猪取猪肠子,再蒸熟就可以了。说得大家笑得肚子痛,不过谁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只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

纳西族人在过年宰猪时,家家户户都做米灌肠。他们将做好的米灌肠一串串挂在菜架上,看来油光肥大、黑糊糊的,一点也不能引起食欲。可是一旦吃到嘴里可就顾不得黑米灌肠的外观了。纳西人经常食用这种米灌肠,不单是因为它好吃,还因为它是一种能够补血、补气的营养食品。

十.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苗家百褶裙

听说很久以前,一只孔雀在深山密木里,看见一个苗族姑娘,它不仅不飞走,还展翅开屏与苗族姑娘的百褶花裙比美,结果比不过,就嫉妒地飞走了。

神奇的传说,是人们对苗家姑娘辛勤劳动的赞美。因为苗族姑娘往往把绣得最漂亮的衣裙,看作勤劳、能干的象征。她们对自己裙子花色图案的构思、设计和刺绣,总是花尽心血的。如果你仔细看过她们的花裙,就会发现那一根根色线,通过灵巧的双手,把那山间各种花卉,集中到花裙上了。苗族妇女花裙上的图案整齐而对称,色彩复杂而鲜艳夺目。苗家没有不会绣花的姑娘。做母亲的从生下姑娘的那天起,就注意教她认识山间的各种花卉,识别各种花卉的颜色。待到姑娘会使用针线了,就教她绣花织锦,因为不会绣花或者绣得不好的姑娘,就是长得再漂亮,也是不会引起小伙子注目的。

每年,当花山节到来的时候,就是姑娘们百褶裙争艳的日子。姑娘们行走在野花盛开的山道路上,就象彩色蝴蝶在飞舞。这时候,如果哪个姑娘的衣裙绣得最漂亮,年老的人会赞不绝口,年轻的小伙子就会象蜜蜂彩花一样,围在她的身旁,把爱情的第一支歌对着她唱。

彝、苗、侗等族妇女的一种裙子。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明代该裙常用青面作成,褶多至20余幅,腹下有五彩桃花,现代的裙子皱褶多而密,裙有长有短,长的曳地,短的及膝。侗族的百褶裙由前后两片构成。穿时小腿裹绑腿或穿袜筒。不论寒暑、节日或外出余额都穿。四川大小凉山和云南宁蒗彝族地区,一般用三种不同彩色的布缝缀而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