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常德市特产鱼 常德市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常德市特产鱼 常德市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1-23 04:49:59

一.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米儿糖

临澧的米儿糖是传统的零食食品,很有名气。以前,每逢春节,每家每户或制作,或购买些米儿糖,既可给家里的小孩当零食,又可招待走亲访友的客人。现在,食品加工厂生产出来的米儿糖一年四季都可在商店买到。
米儿糖的主要原料是白糖或红糖、糯米。其制作程序:先将糯米煮熟、晒干、爆炒;然后将白糖或红糖放在锅中,用温火溶化成稠状;再把炒好的糯米放进锅中搅拌均匀;捞出放在木框中,上加盖木板压缩冷却,最后切成长条型的糖块。有的还在米儿糖中放上些桔皮、狗杞子、花生、芝麻之类的佐食,再在上面撒些香喷喷的糯米粉,又美观又香甜。

二. 湖南省 常德市 武陵 武陵柑橘

武陵区丹洲乡是主产柑橘乡,武陵柑橘主要品种是无核蜜橘和椪柑等系列名特优品种,产品辐射到湘、黔、鄂、赣、浙等地。杂柑系列、特早熟蜜桔系列、椪柑系列等名特优十多个品种被广泛推广种植。

信息来源:武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三.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羊蹄火锅

临澧产山羊,且历史悠久。羊全身是宝,《汉元嘉刀铭》:“宜侯王,大吉羊”,故在民间“吉祥”多作“吉羊”。羊脂为油酸、棕桐  酸和硬脂的主要原料,还可食用。羊乳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也比牛乳多。羊毛羊皮则是上好的御寒衣服原料。对于羊肉,其鲜美的味道则令人更忘不了。
羊蹄火锅是临澧的一道时尚火锅,大小餐馆,随堂可点。其做法精制,味道鲜美,麻辣兼备,营养丰富,价格优惠,可谓是羊蹄美酒,快乐似仙,广受食客们的青睐。
羊肉火锅采用鲜羊蹄用旺火烧毛刮洗干净,将羊蹄剖成二  半,用温火加水清煮熟透后捞出,再加油升温放以八角、桂皮、花椒、姜、蒜等佐料,闻香后即把羊蹄回入锅中,加上原汁羊汤焖煮即成。其色:橙黄碧透;其味:爽口宜人;其香:惹人欲醉。

四. 湖南省 常德市 鼎城区 常德米粉

常德米粉是湖南全省闻名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常德生产米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光绪年间,常德就有了生产米粉的店坊,生产的米粉又细又长。长期以来,常德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食用米粉;外地来的客人,也以能品尝常德米粉为一大乐事。

常德米粉之所以倍受青睐,一者米粉洁白,圆而细长,形如龙须,象征吉祥。逢年过节,吃食米粉,以示往后岁月,一家人有如米粉一样团团圆圆;过日子,有如米粉一样,细水流长。二者米粉食用方便,经济实惠,把米粉买回去后,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加工简单,清洁卫生;饮食店销售的米粉,油码多样,经济实惠,味鲜可口。 常德饮食店的米粉,有免码娄与油码粉两种。米粉油码分汉、回两大类:汉族油码主要有肉丝、肉片、红绕、红油、三鲜、炸酱、菌油、酸辣、卤汁、酱汁、蹄花、排骨、鸡丁、鳝鱼等10多种。回族油码更为丰富,主要有牛肉丝、牛杂、羊肉片、卤蛋、羊肚片、鸡丝、鸭条、卤汁、三鲜、炖牛肉、牛排、牛筋、红烧牛肉等10多种。米粉烫好装碗后,调以各种佐料,再盖上油码,餐食时,味美可口,独具风味。

历来,常德以三种牛肉油码最为有名:一是大西门百年老店——回族黄宪记粉馆的小它牛肉粉;一是东门回族黄珍记的清炖牛肉粉;一是高山街清真第一春的五香红烧牛肉粉,其中尤以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更为著名。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选用上等半瘦半肥牛肉,漂清血水,切成小方块,放在钵中,同时在钵内放入公丁、母丁、山柰、花椒、桂皮等10多种香料配制的香料包,用小火烧煮,这样烧煮出来的牛肉油码,既保持了牛肉的原汁原味,又增添了各种香味,与米粉一起食用,香气四溢,回味悠长

五. 湖南省 常德市 安乡 安乡湘莲

安乡县位于洞庭湖西北部,盛产优质湘莲,湘莲生产已有400多年历史。现有湘莲种植面积2万多亩,年产量可达6000多吨,尚有8万亩低湖田有待开发利用,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安乡投资,开发生产、加工水生作物。地址:安乡县农业局电话:0736-4312051( 安乡)

六. 湖南省 常德市 桃源 九溪木棉

每到秋天,棉桃炸裂开来,千里万里,一片银色的海洋。处处棉花共一色,唯独源九溪乡孙家河坪一块八亩五分地的棉花与众不同:每株炸开的棉花上,朵朵都有一些小红点。这种现象一直延续了千百余年。人们感到奇怪,便把这块地里的棉苗移栽到远处或相邻的地里,又把远处或相邻地里的棉苗移栽到这块地里,等到棉花吐絮时再来观看,移往他处的棉花红点消失,而移进这块地里的棉花,朵朵絮棉又出现了许多的小红点。人们便把这种棉称为“红棉”。
九溪红棉以其色白和纤维长而著称,又以其间的许多小红点而独为人们所钟爱。这些红点是怎样形成的呢?九溪乡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在唐代,九溪孙家河有一个管姓人屋场。屋场里居住的多是穷苦人家,真正的大户人家只有一户,人称管罗汉。管罗汉掌管着周围数百亩田土山林,屋场院里的穷苦人家都是他的佃户。
那时候管罗汉家有一个叫娥儿的童养媳。这娥儿生得十分乖巧,也长得格外伶俐。但管罗汉夫妇处处看不顺眼,对她百般虐待。
娥儿最苦的工夫就是捡棉花。管罗汉家屋后河边的八斗五升棉花地,棉花炸出来的时候一片雪白,这些棉花由娥儿一个人捡。管罗汉还规定一不许棉花沾露水,二不许捡芝麻棉(指棉花上沾有碎叶杂草),三不许棉花被雨淋湿,四不许棉花被鸟儿衔走。不许捡芝麻棉,捡棉花时就得十分小心,不能将碎叶杂草粘到棉花上;不许棉花被雨淋湿就得加快手里的动作,特别是变天之前更是急死人......总之娥儿的工夫十繁重,一个人要对付这八斗五升地的棉花,怎样捡也忙手脚不赢。娥儿每天露水一干就下地,捡到快上露水时才回家,捡到前面,后面的棉花变成一片白茫茫;捡到后面,前面又是一片白花花。她吃在地里,捡在地里,一日三,三日九,娥儿就被这八斗五升地的棉花累出一场大病。
娥儿病了也被逼着下地。娥儿捡着捡着两眼一黑,一头栽倒在地里。恰恰几位穷苦百姓从地边路过,看着这情景忙扶起娥儿。娥儿醒过来便哭,大家便你一句我一句地道起了管罗汉的狠毒,娥儿听了更是泪水涟涟。百姓们离开后,娥儿又挣扎起来捡棉花。捡着捡着娥儿又两眼一黑栽倒在地里。娥儿醒来便想,与其这样受折磨不如一死,死后一切才得安静。想到死,娥儿又想,也不能这样无声无息地去死,死了也要给百姓留下个凭证,晓得我娥儿是被管罗汉折磨死的。于是,娥儿咬破自己的手指,让鲜血滴到每朵棉花上。
娥儿死了,穷苦百姓就指着棉花上的鲜血与管罗汉论理。管罗汉论不过大家,便烧掉了这八斗五升地里的棉花。
偏偏第二年开春,老棉蔸上又发了新芽,秋后棉花炸开,每朵絮棉上仍有许多血红的斑点。
从此以后,年年如此,九溪红棉也就出了名。


七. 湖南省 常德市 津市 野生葛粉

野生葛粉

八. 湖南省 常德市 武陵 麻竦菽肉

麻竦菽肉

“麻竦菽肉”,简称“麻竦肉”,是常德地区有名的,有名的小吃食品。它并不是一种“肉”类食品,而是由优质的黄豆经高温膨化后为植物蛋白肉(也就是豆腐皮),经油炸并调味制作而成。味辣鲜美,口感独特。

北堤麻竦菽肉由优质黄豆精制而成,黄豆经高温膨化为植物蛋白肉,又经油炸并调味而成。味麻竦鲜美,深受本地老百姓的喜爱。本品也可以拌入粉面中,味佳。麻辣肉是常德的,名字带个“肉”字,却是一种豆腐皮制品。过去常德有很多牌子的麻辣肉,而唯独北堤麻辣肉口感独特、余味无穷,风行常德数十年仍然很受男女老少的喜爱。有机会到常德旅游的朋友一定要尝尝,否则算是白去。

九. 湖南省 常德市 澧县 澧县葡萄

澧县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澧县葡萄,又名澧州葡萄,湖南省澧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澧县率先引种优质欧亚种葡萄并获得成功,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栽培的理念,被誉为“南方的吐鲁番”。先进的种植科技和严格的标准生产管理,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品质优良,倍受消费者青睐。

澧县古为澧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县历史悠久。澧县以其独特的 图1 澧县葡萄种植基地

[1]中华古老的灵气造就了社会对澧县葡萄的青睐,其优质葡萄在中国南方被人们当素有“北有吐鲁番、南有澧县葡萄”,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澧县葡萄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品种以巨峰葡萄为主,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产面积达到5000亩。[2]20世纪90年代末,在湖南农大的支持下,常德澧县率先引种优质欧亚种葡萄并获得成功,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栽培的理念,形成了澧县一大新兴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澧县因此被誉为“南方的吐鲁番”。截止2009年,澧县已拥有涔源、农康、黄河三家葡萄专业合作社,社员3100多名,涵盖了全县所有葡萄种植户和经营户;优质葡萄面积达到1.7万亩,其中欧亚种葡萄1.2万亩、酿酒(刺)葡萄5000亩;拥有年生产50万株优质种苗的繁育基地1个、年加工3000吨的葡萄酒厂一座、库容200立方米的预冷库2座,面积500亩的葡萄休闲庄园2个;同时,有11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3]主要分布在澧阳、张公庙、大堰当、小渡口等15个乡镇,2003年,湖南农业大学、澧县人民政府、澧县农康公司共同研究“葡萄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澧县建立了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008年7月,澧县神州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完成了“刺葡萄酒系列产品研发”项目,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鉴定。

澧县葡萄主要有红地球、美人指、红宝石无核、维多利亚、粉红亚都蜜等品种,并以果形优美、果色鲜艳、果味香甜、无公害和无激素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销到广东、广西、福建、湖北等10多个省市。[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专家对澧县葡萄(澧州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自2011年2月21日起批准松花石、松花砚(松花石砚)、仓桥水晶梨、汉寿甲鱼、澧县葡萄(澧州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各地质检机构实施保护(总局2011年第22号公告)。

产地范围

澧县葡萄(澧州葡萄)产地范围为湖南省澧县澧阳镇、张公庙镇、澧澹乡、澧南镇、澧东乡、涔南乡、大坪乡、道河乡、小渡口镇、九垸乡、官垸乡、永丰乡、如东乡、梦溪镇、雷公塔镇、大堰当镇、车溪乡、中武乡、金罗镇、王家厂镇20个乡镇。

专用标志使用

澧县葡萄(澧州葡萄)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南省澧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澧县葡萄(澧州葡萄)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十. 湖南省 常德市 武陵 钵子菜

常德钵子菜产生的历史,到目前虽然我们还无法考证,但一种饮食文化及其风味特色,却是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和文化传承的产物。

常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湿、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在古代,这里属于蛮荒之地。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早在8000年前,原始人群就在常德的山川之间生聚,这些原始部落属三苗部落,至夏商、西周为濮人的活动区域。

常德地区的开发经历了中原地区三次大的移民,第一次在春秋时期,约在楚武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国势力最先由枝江、江陵一带越长江经松滋、公安进入洞庭湖西部的澧水、沅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春秋末期(公元前447年),楚灭蔡以后把蔡国(今河南上蔡一带)大量移民迁徙到高蔡(今武陵区一带);第二次移民在东晋永嘉之乱之后,中原民众又-南迁,河南义阳郡(今河南信阳地区)大批民众迁至今安乡、澧县之地、侨立南义阳郡;第三次移民热潮是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迁,中原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本地的开发,同时也带来了中原的饮食文化。

由于古代常德地区相对闭塞,以及常德的气候环境,人们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被一些著名的学者认为已经消失的古代百菜之王“葵菜”(即冬苋菜),还在常德种植;在中原地区已经消亡的古代普遍流行的“鲊”这种烹调方法,常德还在使用。这就不难理解,常德钵子菜这种古老鼎食文化的遗风,与土著文化相融合发展形成的饮食方式,还能得以长期地流传下来。

常德民谣曰:“不愿朝中为附马,只要炖钵炉子咕咕嘎。”常德人为何对钵子菜如此痴迷呢?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常德地处湘北,北方是辽阔的江汉平原,对于北方南下的寒流毫无屏障,可长驱直入,冬春寒冷潮湿,滴水成冰;而又地处洞庭湖区,地势低洼,夏秋湿热,炎热时达38摄氏度以上。钵子菜正好能驱寒去湿,增进食欲。其二,这种古老的烹食方式,是一种多汤菜肴,主料酥烂、鲜嫩,能够较好地保持菜肴的色、香、味,汁浓味鲜。而且常德人素来喜爱热食,有“一滚当三鲜”之说,从味觉的最佳温度是70摄氏度左右这点来看,钵子菜满足了人们的品味要求。其三,制作的原料都取材于本地所产的水鲜、畜禽、时蔬等,原料广泛且易获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