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湘西特产饰品 湘西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湘西特产饰品 湘西特产有哪些可带走更新时间:2022-11-21 13:59:07

一.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土家锦

土家锦是湘西土家族的一种传统工艺品和实用品,又叫"西兰卡普"。土家语,西兰即被子,卡普即花。湘西土家姑娘几乎个个都是织锦能手。它是沿袭古代针织加工法,用多种彩色丝线编织图案,多为菱形结构,产品有床罩、窗帘、坐垫、各种壁挂等120多种2900多个图案产品畅销中外。

二.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湘西血灌粑

如果我告诉你血灌粑是用血和肠子做的,你会不会觉得恐怖?一个上海的朋友回应我说:“血灌粑这个词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然后脊背发凉,恐怖极了,没想到你们湘西人还真是什么都敢吃。”当然,她这一番话可让我这个喜欢吃血灌粑的人,肚子笑疼了好久。把血灌粑与人血馒头相比较,也只能是没吃过血灌粑的人才会产生的丰富联想吧。

为了打消外地朋友的恐怖心理,我不得不引以为鉴,先把制作血灌粑所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说完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血当然是猪血,肠子也肯定是猪肠子,只是单单只用猪肠和猪血做出来的那叫猪血肠,我在郴州吃过,是用来招待贵客的食物,湘西没有猪血肠。郴州的猪血肠是把猪血灌在肠子里然后煮熟了吃的,一般都是连着汤水一起吃,肥肥的肠子被煮的白白的,肠子里面的血却是黑的,虽然煮猪血肠的汤水里添加了很多佐料,但我吃起来还是觉得有股血腥味,那倒真的是有点恐怖。

湘西的血灌粑虽然也用到了猪血和猪大肠,但因为要使其成为粑粑,所以主要的材料还是糯米,而且湘西血灌粑是用油炸焦了吃,所以与郴州的猪血肠就完全两样了,无论色、香、味都要略胜一筹,真正端上桌的血灌粑更是丝毫谈不上恐怖。

血灌粑除了要有血和肠子以外,还要加上糯米。具体的做法是,先将猪大肠洗干净备用,再把糯米洗干净,然后在糯米里加入新鲜的猪血和盐拌匀,讲究一些的还可以加入肉沫、胡椒粉、辣椒粉等,然后把混合了猪血的糯米像灌香肠一样装进猪大肠里。注意装的时候不能装的太满,要考虑到糯米煮熟会膨胀,一般只要装一半即可,再用棉线把猪大肠的两端缠紧,用针在肠子上扎一些小孔,以便透气。最后,把一节节装好了血糯米的猪大肠放在锅子里蒸熟就可以食用了。

一般来说,湘西人只会在过年杀猪的时候才做血灌粑,而且一做就是三、四十斤,这也与湘西的民俗有关。杀年猪怎么说都是家里的一件大事,要请亲戚朋友们一起好好吃一顿,而猪血和肠子都属于下脚料,拿不出手,只好主家自己留着,可一时半会也吃不完啊,所以才全部做成血灌粑。血灌粑做的太多,一时吃不完也没关系,等血灌粑晾凉后就会变硬,拿根绳子挂起来,与腊肉一起熏干,放多久都不会坏。吃的时候,只要用水重新蒸一下就和刚做出来的一样了。

血灌粑最好吃的做法就是切成薄片,然后用油炸香,再和干辣椒、花椒粉、大蒜一起炒,虽然炒好的血灌粑黑黑红红的不太鲜亮,但口却是麻、腊、香、软、辣,不腻不沾,令人唇齿留香,是最好的下酒菜。

据说血灌粑的来由还有个很生动的民间故事,说的是两军对垒,准备把糯米灌在肠子里当干粮,结果一个师傅不小心把一盆猪血撒在了糯米盆里,便只好将错就错的把有猪血的糯米灌在了肠子里。没想到,这样做出来的干粮更好吃了。后来,部队打了胜仗,这道血灌粑也就流传下来了。

三.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土家背篓

土家背篓为龙山县土家民族竹制手工艺,其编制精巧,造型美观而享誉省内外,并最具民族特色,上下沿口和中腰缀以黑、红、绿彩篾、上大下小,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尤以小背篓最为出名,已成为走俏的旅游纪念品、年销量在10万件以上。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白三七

又名竹根三七、竹节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色,茎单一,茎高40至60厘米,花梗高于叶柄数倍。果实球形,熟时鲜红色。根如铜钱斜叠成瓣,一年一叠,瓣 后有一胆。药用根与胆,性平,味苫甘,为因内热症引起虚弱的滋补良药,药用及经济价 值与人参齐多。喜生高山阴湿处,我县大安生有少许。( 龙山)

五. 湖南省 湘西州 泸溪 浦市灯芯子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一妇人得了病,需要用荸荠做药引,寒冷的冬天,男人从上街跑到下街,为了几粒荸荠一直在寒风中穿行,即便无果,也为那妇人感到高兴,尘世间走一遭能遇见一个不顾严寒也要为自己寻觅药引的人,当真是碰到了极关爱自己的人,那可真是十分幸运的事儿。我想,就算男人买不到荸荠,那妇人终归要离开人世,她也会含着笑,满脸幸福的。所以,每次街上看见有人卖荸荠,我就会不知不觉想到那个故事,想到故事中的那个男人,想象着他瑟缩脖子,搓着双手,在寒风中边跺脚边四处张望的样子。也想到那个妇人躺在病床上满面病容却依旧微笑的样子。有时候,我想若故事中的那对夫妻生活在我县该多好,起码想买荸荠的时候,拿了钱走去街上就能看见一个浦市人正挑了两箩筐的荸荠在沿街叫卖,也不用那样左右都寻不到了。许是有了荸荠做药引,妇人的病就全好了,这一对恩爱夫妻就可以举案齐眉白头偕老了。

小时候,我把荸荠叫做菩须子,也不知与菩提有没有什么联系,若说荸荠顿悟了真理,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怕也不是。估计常人还是以形起名的吧,因为荸荠上面的芽尖,便以为那是菩提子长出来的胡须,喜欢菩提这个词所蕴含的深意,所以才选择菩提里的菩字给荸荠命名,随便也抬高了荸荠的身价吧。上学后,虽然在看图识字的书里,知道了菩须子的学名应该是荸荠,但还是习惯用菩须子来称呼荸荠。直到某一天去市场买东西,才发现卖荸荠的人,清一色的把荸荠称之为灯芯子,听口音都是浦市人,较之我口中的菩须子,灯芯子似乎更为形象了,玲珑的外观恰似一盏小小的油灯,上面的芽尖与灯芯别无两样,浦市人给荸荠起的名字,甚好。

其实我县也并不是只有浦市才产荸荠,只是因为浦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生产出来的荸荠个大、皮红、肉质洁白、甘甜爽脆,那些种了荸荠的人,才都学着浦市人那样把荸荠叫做了灯芯子,以便卖个好价钱。只是,浦市话好学,拿不出与浦市荸荠品质一样的荸荠来也是枉然,单是外观就已经能区别是不是“山寨”了。浦市来的卖荸荠人,往往是赶早就挑了两个大箩筐来上街,而且两箩筐的荸荠也有区别,一头大一头小,两个价格,任人选择。这些卖荸荠的人也很有特点,每次来上街,都坚持自己买卖,绝不肯以批发价把那两大箩筐荸荠调给生意人,用浦市人的话来说,要我降-格调给那些生意人还不如自己卖,就算价格比市场价少点也没关系,买灯芯子的人可以多点实惠啊,我们种这点灯芯子也不容易,才不能便宜了只会倒买倒卖的生意人。看吧,浦市人就这样精明,知道批发与零售的区别,也知道薄利多销的好处,所以尽管每次浦市人挑的荸荠都有两大箩筐,却总会在不多时间里就全部卖完。

浦市是我县的一个大镇,也是湘西非常有名的三大古镇之一,《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就曾以浦市为中心,写过湘西文化苦旅的专题。过去的浦市曾被誉为小南京,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只因为悠悠沅水紧绕浦市,于是浦市就有了一个大码头,成了明清时期的货运港口。这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古镇,曾经修建了三条商贸古街、六座古戏楼、十三省会馆、二十多座货运码头、四十五条巷弄、五十多家封火墙窖字屋、七十二座寺庙道观、九十多个作坊,一直有着“小南京”的美誉。也因此,浦市人说到浦市时,会说“浦市就是一杯米酒,初来乍到,很难为之所动。但若长居,必会醉倒,醉透,醉得你就像踏着了前世的烟尘。”我想浦市的荸荠也是因为浦市这片热土,才拥有了如米酒般脆甜的本0,就好像莲藕、蜜桔一样,只要说是来自浦市,必定会有人围观、遭人哄抢。

谁都知道,荸荠是种在淤泥里的,整日与黑糊糊的烂泥为伴,但这些都不能阻挠人们对浦市荸荠的喜欢。周敦颐说他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要说的是,我爱荸荠深陷淤泥却洁身自好的品格。是的,就算浑身都被臭哄哄的淤泥包裹着又怎么样,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荸荠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洁白,为人类奉献着自己所有的甘甜,这不是比莲更伟大的品格吗?

荸荠的伟大,除了它是人间的美味,还是医家的良药。荸荠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生吃熟吃皆可,生的爽脆,熟的绵甜,各有风味。把排骨汆水洗去血水后与荸荠一起放进高压锅压20 分钟,再放盐和胡椒调味,就做成了口感清新的荸荠炖排骨,这也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滋补佳品。把甘蔗切段,用刀背拍散,胡萝卜洗净去皮用刀背拍碎,荸荠也洗净去皮用刀背拍碎,然后把三种食材一起放进锅,加水和冰糖煮一个小时,就成了可口的荸荠甜汤,而且这款甜汤还有活络气血、清热降火、减肥的功效。若是按医书上的记载,用荸荠汁加鲜藕汁、梨汁、鲜芦根汁、麦冬汁一起,做成“五汁饮”,还可降低血压。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对急性传染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而且回到文章开通的那个故事上,我们还可以知道,荸荠对妇科病也是有一定的疗效的,要不医家怎么会用荸荠做药引呢?

所以,趁着荸荠上市,浦市人挑着物廉价美的荸荠走街串巷时,你一定要叫住他们,拿着塑料口袋捡大个的选上一袋,也别讨价还价,勤劳善良的浦市人都会主动给你实惠,多出来的零头都会给你免了去。剩下的时光,你可以斜靠在沙发上,拿着买来的荸荠,认真想一想,到底是生吃呢还是熟吃?然后把一颗颗刚削完皮、状如白玉的荸荠放进嘴里,慢慢享受它那甜美新鲜的味道了。只是,荸荠虽好,却是生冷食物,脾肾虚寒的人可是没有这个口福了。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辣子菜

辣子即辣椒,是土家族人食不可少的家常菜。夏秋多食鲜辣椒。除作佐料外,单食的有将辣椒切细(或条)炒熟的炒辣,有裹食盐吃的生辣,有用火烤熟加盐擂红的烧辣,有用锅炒熟捣成糊的糊辣,有将个个辣椒炒熟不捣细的“鱼儿辣”等等。有加工成粉末后用油酥成的油炸辣,有用鲜辣子灌糯米后腌酸的糥米辣等。

土家族人喜吃辣子菜,是因高山气候条件所形成的习惯。有地方志记载:“丛岩遂谷间,山泉冷冽,岗痒郁蒸,非辣味不足以温胃健脾也。”道明了土家族人嘉吃辣子的习俗。土家族情歌中亦唱道:“要吃辣子不怕辣,要恋乖姐不怕杀;刀子搁在肩颈上,脑壳落地也经他!”反映了土家族人的强悍性格和吃辣子的顽强嗜好。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雪里见

又名半节烂、背蛇生、瞒天过海。九、十月发芽,雪天出土成长,故名雪里见。我县高山地区均有野生,尤以大安、洛塔等地较多。为南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叶柄纤细,长约与叶片相等,质状着生,托叶叶状,穿茎,圆形,直径三厘米左右。总 状花序,有少数花生于上部叶腋内,夏秋开放,花尊五裂,裂片长圆形,白色或青紫 色,雄蕊八枚。球形瘦果,直径约三毫米,熟时黑色,有光泽,包藏于肉质的花尊内。 味酸,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功能,治跌打损伤、蛇伤有特效( 龙山)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泸溪 黄金衣

小时候,每逢家里有喜事或者过年过节,母亲都会做一盘黄金衣,摆上桌的时候还要大声说“黄金衣来了。”然后我就会直接用手抓一片放进嘴里,母亲也不责怪,而是笑0的看着我把那片黄金衣吃下肚。我曾以为是因为蛋卷肉外面那一圈蛋皮是金黄色的,人们为了讨口彩才把蛋卷肉叫做黄金衣的。就好像母亲见我手抓黄金衣也不阻挠,可能是希望我有一天能出人头地,穿得起“黄金衣”吧。

有一天,在朋友母亲的寿宴上,我才从同桌的一位老浦市口里知道,原来黄金衣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六下江南,当时浦市是沅江的一个重要港口,也是乾隆下江南的必经之地。当乾隆下江南的船队,第三次经过浦市的时候,民间就有了乾隆是为寻访亲身母亲才下江南的说法。当时,浦市的生意人觉察到了商机,便在乾隆寻母这事上大做文章,一个酒楼就发明了用鸡蛋皮包裹肉馅的新菜式,用鸡蛋皮象征乾隆身上穿的黄金龙袍,内里的肉馅象征乾隆虽然贵为天子也不忘记自己是娘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并把这道菜取名孝心肉,一时在坊间大卖。后来有一读书人吃过孝心肉后,就对老板说,孝心肉味道鲜美,完全可以做成酒楼的招牌菜,只是取名孝心肉还是不太雅也不够响亮,应该重新取个名字才好。老板见读书人说的诚恳也很有道理,就叫读书人帮忙取一个名字。那读书人想了想说,此菜本来就是用蛋皮象征乾隆身上的黄金龙袍,不如就叫黄金衣吧。一来秉承了当初做孝心肉的初衷,二来也是对客人们的一个美好祝愿。酒楼老板听到黄金衣这个名字也非常满意,于是就把孝心肉改名为黄金衣。

后来,也不知是谁编了一首儿歌在浦市传唱,“乾隆帝,下江南,孝心一片感天地。黄金衣,味道好,明年金榜就及第。”浦市的居民受儿歌影响,也纷纷仿效制作黄金衣。经过岁月的沉淀,浦市的黄金衣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蛋皮薄而不破,肉馅又嫩又鲜。

要做一道好的黄金衣,首先得摊出又薄又大的蛋皮。鸡蛋磕进碗里只能顺一个方向搅拌,目的是让鸡蛋起劲才不容易破碎。摊蛋皮最后选择平底锅,先用大火把锅烧热,然后再改小火,锅里刷一层油,倒入蛋液后快速刷开,蛋液凝固后将蛋皮轻轻铲起。这里还要注意的是,铲蛋皮的铲子也要抹上油,避免被粘而弄破蛋皮。

蛋卷的肉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调,通常浦市的黄金衣是选择五花肉和虾仁、生姜一起剁碎,放虾仁的目的是使肉馅更加劲道,放姜则可以去腥提鲜。然后加适量的盐、少许玉米淀粉、鸡精搅拌均匀即可。

最后把蛋皮摊开,上面铺一层调好的肉馅,就可以开始卷蛋卷了。卷的时候从蛋皮的一头向中部卷起,卷至蛋皮尾部后压紧,做成圆柱形,注意一定要卷实卷紧,蒸的过程才不会出现疲沓的现象。一般隔水蒸25分钟左右就熟了,吃的时候可以切片直接吃,也可以再放进火锅里吃,还可以加点青菜在锅里炒一下。也有人用玉米皮把黄金衣一个个包裹起来蒸,可以避免汤汁的流失,吃起来还有玉米的清香,也算是别有风味了。

九.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湘西织花带

织花带是苗族纺织工艺中最复杂的一种。苗族织花带的历史悠久,从长沙出土的丝带已得到充分的应证。花带可分黑白花带(棉线花带)和彩色花带(丝线花带)两种。黑白花带朴素大方,一般是在家劳动时系用。彩色花带,色彩醒目柔软精致,一般是做客或赶场用。这两种花带都可采用相同的图案。花带一般宽为2-3厘米,长约5尺,但也有宽到3-4厘米的。

这种宽花带在禾库地区已经常可以看到,花带越宽,花纹图案就越复杂。花带用经纬线织成。花带的花纹图案,有简单菱形花和犬齿花,也有复杂的"双龙抢宝"、六耳格、各种花草及文字。织花带没有图样,工艺复杂,难度大。但苗族大多数妇女仍能掌握。

每年春节之后,苗家七八岁的小女孩就坐在花带木绷上,在长者的指导下学习织花带,到十五、六岁对织花带的技巧就掌握得很纯熟了。花带不仅是苗族的装饰品,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的联系纽带。

十.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 溪洲莓茶

溪洲莓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溪洲莓茶,俗称溪洲藤茶、霉茶,湖南省永顺县。是永顺县山区的珍贵 图1 莓茶

.野生藤本植物“显齿蛇葡萄”的藤条经加工制作成的饮品。因永顺县属古溪州地而得名.。富含可溶性糖、黄酮类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是集营养、医疗、保健为一身的新型绿色饮品。

永顺县野生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丰富,万坪等地有大量分布。在国家农业部及省农业厅的关心和扶持下,该县积极开展基地建设,到2010年已在毛坝、润雅、万坪、砂坝、官坝、塔卧、首车等10多个乡镇建有莓茶基地近10000亩,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溪洲牌”莓茶商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永顺县委、县0把莓茶开发作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计划重点发展。.2007年,仅毛坝乡莓茶成品茶产量达12.2吨,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大关。.

品质功效

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营养与食品生物研究所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每100克莓茶产品含水分9.4克,热量约为1218.3千焦,主要营养素为蛋白质20.4克、脂肪0.8克、胡萝卜素5.23毫克、维生素E6.32毫克、铁10.1毫克、锌1.58毫克、钙411.3毫克、铜0.67毫克、硒10.62微克,表层含有一层天然植物蛋白霜。其营养成分比较齐全,与绿茶、红茶和花茶相似。经测定,莓茶中总黄酮的含量达6%,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之高实属罕见。黄酮类是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生物活性相当高的物质,其最小抑菌及杀菌浓度相当于同等量的黄连素,且无任何副作用。总黄酮中以二氢杨梅素含量为最高,临床上用于消炎止咳、平喘、祛痰,对扩张冠状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具有良好效果。二氢杨素在解除醇中毒、抗高血压、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和体内血栓的形成,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提高SOD活性以及保肝护肝方面具有特殊功效。.其所含的可溶性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能生津止渴,临床上用于消炎止咳、祛痰、扩张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等,是一种集营养、医药、保健为一体的绿色药食饮品。常饮用能调节肾功能,对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类风湿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且对咽炎、口腔溃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具有抗高血压、止咳、祛痰、降脂、保肝等作用的双氢黄酮醇为野莓茶所独有。.

生产环境

永顺县地处云贵高原边缘、武陵山脉中段,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充足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侯特点和土质肥沃、山高谷深、森林茂密、常年云雾缭绕的山区地势特点,非常适宜莓茶生长,野生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丰富,永顺县万坪等地有大量分布。同时,该县有千年采用近似绿茶的加工方法加工莓茶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莓茶加工经验。
毛坝乡是溪洲莓茶的集中产区,因此在当地溪洲莓茶也称“毛坝莓茶”。毛坝乡位于永顺县东北部,辖18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平均海拔450米,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有三坡、亚东、范家、毛坝、柯溪、廖家等6个村盛产野生莓茶,年产量2000公斤,全乡适宜大面积人工栽培莓茶。.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溪洲莓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即2005年8月25日起对溪洲莓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5年第122号)。.

保护范围

溪洲莓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南省永顺县人民0《关于将溪洲莓茶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永政[2004]1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南省永顺县所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