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南充的特产血皮 南充市十大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南充的特产血皮 南充市十大特产排行榜更新时间:2022-11-20 23:19:12

一. 四川省 南充市 高坪区 青林柑橘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永安镇青林村,位于南充市高坪区城南,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50亩,非耕地面积370亩。

青林村以优质柑橘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规模大,种植面积达2300亩,其中标准化示范园面积1100亩,柑橘种植严格按照专业化管理,并实行了套袋、 错季、嫁接枝等多种植技术,拥有爱媛38号、青见、不知火、南良2号等多个品种;柑橘色润味美,属无公害、绿色生态水果。此外,青林村积极举办橙花节、橙果节等节庆盛会,极大地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青林村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文明村、南充市特色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南充市产业人才开发示范村、新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十强村等荣誉称号。2011年,青树村(柑橘)获得农业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二. 四川省 南充 仪陇 文氏篆刻药印

仪陇县文体局党组副-、副局长、-故里业余篆刻学校校长文维义,继承祖父医道,研制出一种集艺术、医药于一体的能祛病健身的“文氏篆刻药印”获四川省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其发明专利(93111813.1)编入《中华优秀专利技术精选》。这种篆刻药印的印面丰富多彩, 有健身名言警句, 亦有姓名、别号、肖形等,它既可用于书画、藏书及鉴赏,又可用于自我保健和为他人解疾。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教授题词称赞“文氏篆刻药印”曰:“篆刻药石,点石导引,陶性养性,祛病健身。”卫生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授予文维义中国特技名医称号。篆刻药印曾应邀赴广州参加“1993年首届巴蜀风韵”文化交流活动。( 仪陇县)

三.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牛肉水饺

牛肉水饺

回民马春山制作,因他乳名叫神童子,所以大家又称“神童子水饺”。作法是将酥牛肉、葱、姜和冬菜剁细,再用自擀的面皮包成小饺子。

他的饺子之所以特别好吃,是因为还加一种鲜美的馅子汤,那是将做馅子剩下的筋筋牛肉切小加调料煨熟,再用嫩笋、杂菌等作成馅子汤,煮好的水饺盛在碗里后,加上佐料再冒上这种馅子汤,这水饺便浓香满口。

四.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蓬安回锅肉

“回锅肉”为四川首创传统名菜。此菜味浓而香,与青蒜合炒,红绿相间,色味俱佳,颇受食家欢迎。

【原料】

猪后腿肉600克,永川豆豉6克,甜酱8克,豆瓣辣酱25克,红酱油15克,青蒜60克,生油130克,黄酒20克。

【制法】

(一)猪后腿肉洗净,入汤锅内煮20分钟,以煮至肉皮软时为适宜,捞出稍晾,切成0.4厘米厚、4厘米宽、5厘米长肥瘦相连的片。豆瓣酱、豆豉均剁成细茸。青蒜多用蒜头部分,留少许青叶,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

(二)铁锅内放入生油烧热,下肉片,炒至吐油时,将豆瓣、豆豉、黄酒、甜酱、红酱油放入一起炒透,再把青蒜段加入焖熟,即可起锅装盆。

五.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奉皇老玉米

奉皇老玉米是老观山区原生态自产的金黄玉米,等玉米苗自然枯黄后,折下玉米棒,干燥,掰下完整玉米粒,经微粉技术加工,保留了玉米粒营养成分的完整性。老玉米是相对于鲜玉米而言,与普通玉米相比,含有更多粗纤维和较少可溶性粮份。

老玉米科学检测证实,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钙,几乎与乳制品中所含的钙一致。老玉米中的植物纤维素能加速致癌物质和其他毒物的排出;天然维生素E则有促进细胞0、延缓衰老、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老玉米含有的黄体素、玉米黄质可以对抗眼睛老化,刺激大脑细胞,增强人的脑力和记忆力。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5-10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等也非常丰富,常食玉米粉可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

动物实验证明,玉米胚榨出的玉米油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占60%,可清除血液中有害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硬化。玉米胚尖所含的营养物质有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据科学调查,非洲从事农业劳动的妇女以玉米为主食,她们患肠癌的几率很低,可见玉米有防癌的作用。另外,玉米含胡萝卜素的量是大豆的5倍多,对致癌物也有抑制作用。玉米含有赖氨酸、微量元素硒,有预防肿瘤的作用。老玉米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烟酸等,对保护神经传导和胃肠功能,预防脚气病、心肌炎,维护皮肤健美是有效的。

六.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阆中丝绸

阆中丝绸,久负盛名。唐代即为宫廷贡品。《唐书》载:“阆中郡岁贡绫、绢、索殳(hu,有绔纹的丝)等。”《明实录》也载:“当年山西潞安州织进贡绸缎,要采用间丝。”用这种丝织造的保宁水丝花素大绸远近驰名。

建国后,间中蚕桑丝绸发展迅速。先后建立大型丝绸企业阆中丝绸厂、间中绸厂,市属丝绸企业6家,生产绸、缎、绫、罗、绉、纱以及乔其、丝绒等织花、印花、刺绣真丝面料及丝毯,花色品种一千多个,创省级以上优秀产品三十余个,占四川丝绸总产值三分之一强。桑蚕丝绸实物质量1983年已名列全国第一。出口产品54个,销往美国、日本、加拿大、苏联、西欧、瑞士、西德、非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阆中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制丝、丝织、丝绸服装、炼丝、丝毯、丝绸工艺品、纺织机械制造、汽车营运修理等多种管理于一体。生产七种规格的白厂丝、9大类60余个不同规格的丝制品和各类丝绸服装及附属品。梅花牌D4白厂丝连续22年稳定3A级以上,蝉联部、省双优。94年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在日本誉为“质量信得过”产品。12102双绘、12799时新绉、12798春香缎、13255双宫绸、13257霓裳绸、12011桑乐绉、们103乔其纱、11206电力纺等多个省、部优产品,在港、澳市场有“万能坯绸”美称。翠云牌真丝系列服装,卓尚牌丝毯,在94年四川省名特优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

阆中绸厂为上海内迁厂,国家二级企业,年产丝织品45o万米,印染能力1000万米,砂洗能力100万件以上。除生产军工特品外,生产仿真丝系列,真丝交织及化纤类产品,还生产方巾,刺绣丝织工艺品及以泼染砂洗服装等深加工产品。

出口产品有纺类、绘类、缎类,尤以提花织物著称。已创“省优”26个,“部优”27个,“国优”3个。其中“彩虹”牌软缎被面连续三年获国家丝绸行业最高银质奖章。1994年,该产品又与14370花绉缎双获首届“中国、大西南名牌产品博展会”金奖;14013和14475花绉出口率达98.5%,绦沦仿真丝系列产品获中纺部最佳效果和最佳花色品种奖。1998年又获部级质量管理奖。该厂连续三次获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七.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千佛竹根姜

千佛竹根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千佛竹根姜

阆中生姜种植已有180多年的悠久种植历史,据《保宁府志》记载,阆中千佛古镇自清代起就盛产生姜,每年秋天新姜收获后,都要用车拉船载到成都、重庆、巴中、汉中等地销售,目前主要集中在千佛、老观、方山等十几个老基地乡镇,面积上万亩。

阆中当地人民将千佛生姜作为招待客人和普遍食用的香辛调味品,有“菜中之祖”之称,可作蔬菜炒食,也用来腌成咸菜下饭。烹调蔬菜时,生姜可使菜味清香可口,烧炖鱼肉时能去腥膻,增鲜添香。如今,阆中还把生姜加工制成姜片、姜粉、姜油、糖姜、醋姜、糟姜、酱姜、盐姜、泡姜等,并把生姜作化工提取香精的原料,产品远销省内外各大商场酒店。

四川

阆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阆中市所辖千佛镇、金子乡、望垭镇、鹤峰乡、三庙乡、峰占乡、龙泉镇、西山乡、老观镇、方山乡、石滩镇共11个乡镇122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6′~106°24′,北纬31°38′~31°51′

八. 四川省 南充市 嘉陵区 金凤白酒

金凤白酒创建以来,在金凤人不断的努力下,由原来的乡间默默无闻的小作坊,到今天南充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再到南充人民心中的[南充的五粮液、小茅台]与众不同的品质和金凤人优质服务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

金凤镇地处金鸡沟,凤凰山而得名。金凤场又称流溪寺,唐代开跃元年(681)在这里建过县城、名为流溪县,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建立金凤乡,1986年拆乡建立金凤镇,悠久的历史传承,孕育了金凤镇丰富多元文化、酒文化也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金凤白酒从自酿自饮到作坊式生产再到美名远播,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风霜,沉积了200多年的风月精华。

金凤白酒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工艺,解放后,曾组建了南充县金凤酒厂,改革开放后,是金凤白酒的兴盛时期,国营金凤白酒厂改制,掌握了金凤白酒技术的师傅们独立门户,开始了百家争鸣的金凤白酒时代,后在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我厂将散落在民间的金凤老厂的烤酒师、品酒师、杂工重新组建,注册厂名为南充市嘉陵区世纪金凤白酒厂。2004年为了适应企业发展,让产品走向城市,在嘉陵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下,选址风景秀丽的文峰镇二龙村,建立基地。以此作为对接城市的窗口,建厂之前我厂先将文峰的地下泉水送省权威部门检测,所检测的结果是水质与金凤镇老厂水质完全一样,得知这一结果,我厂更有信心将金凤这一品牌做大做强;2009年在当地工商部门的帮助下成功注册金凤商标,如今我厂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有信心让这只金凤飞出南充,飞出四川,飞向全国。南充在外务工的优秀儿女,已将金凤白酒带往北京、深圳、上海、天津等城市作为接待朋友的家乡酒,在南充已成为老百姓宴席上的首选品牌,走亲访友的最佳馈赠品,以此成就了老百姓口啤相传的一句话:金凤白酒——南充人自己的酒。

信息来源:嘉陵区门户网

九. 四川省 南充市 西充 腊肉火锅

“喜逢嘉客火锅烧,也喜鸡豚味最饶;借问平日糊口计,可怜顿顿是红苕。”这首《竹技诗》,是1862年(同治元年),西充训导刘洪典赞美西充人民勤苦好客,所作的八首《竹技词》的第一首。开头的两句,就是赞美西充的腊肉火锅。

西充的火锅和全国的火锅一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开始于黄帝时期,发展于汉唐时期,而又精于宋代,盛于清代。

西充的腊肉火锅,腊肉是其特点。西充的腊肉,别具一格,一是制作考究,可以久存不坏;二是色泽金黄,干爽结实;三是香气扑鼻,味美不腻。相传从汉至今,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一般在“冬至”前后,即杀猪醃制。杀猪叫“杀过年猪”,醃制叫“醃过年腊肉”。腌制的方法,备猪肉十斤,用花盐一斤,花椒五钱,混合炒热,抹在当天所杀的猪肉上,装入瓦缸压紧,腌七至十天,中间翻腌一次,上下对调,然后取出,用温开水洗净,挂于通风之处,晾干即成。

西充腊肉,分“大刀”(重四斤左右)和“小刀”(重一斤左右)。大刀又叫“大块腊肉”,小刀又叫“小块腊肉”,特别讲究腊头蹄、腊尾肚、腊心舌、腊肝腰、腊背流、腊排骨、腊香肠,这些叫做“盘子菜”,主要用来待客佐酒。此外,还讲究腊大肠、腊边油、腊肘子、腊刀菜。腊大肠和腊边油,一般多是自己一家人吃,腊肘子和腊刀菜,一般多用于送人。在杀过年猪做这些的同时,还要做腊鸡、腊兔、腊鱼、腊牛肉和血皮、血糕等。

西充的腊肉火锅,就是用以上种种腊肉,加上新鲜蔬菜和适量的肉汤配合而成。因此有荤有素,有菜有汤,既可配整桌筵席,又可单独成席;既可饮酒当菜,又可吃饭当菜。在配整桌宴席上,有“四碗火锅”、“七碗火锅”和“九碗火锅”。四碗火锅,四菜是配菜,荤素各半,和火锅一道上席,七碗火锅和九碗火锅,火锅是和最后的四碗上席。单独火锅席,是地地道道的腊肉火锅席,多是招待至亲好友。火锅分三层:上层是腊香肠、腊心舌等“盘子菜”;中层是腊肉,以半肥半瘦为佳,一般每人三块,也有不分块数,截成“骨牌形”,要吃几块,各人自便。底层是新鲜蔬菜和活豆腐、血皮、粉皮等。三层均可兼吃,但一般是上层吃酒,中层和底层吃饭。无论是单独火锅、四碗火锅、七碗火锅还是九碗火锅,吃到后来,都是边吃吃边往火锅内添汤或把席上有的菜倾入火锅内煮,形成大杂烩,味尤鲜美。这时男女主人,也从厨房出来“劝饭”多谓:“有好客,没有好酒好菜,饭请吃饱。”宾主之情,此时达于高峰。这种风情,至今在广大城乡,多尤存在。

西充的腊肉火锅,与我国北方的“涮羊肉火锅”、南方的“三鲜火锅”以及东北的“白肉片火锅”、上海的“菊花生片火锅”、广东的“海味火锅”、重庆的“毛肚火锅”、广元的“牛羊肉火锅”,丰富了人类的烹饪内容和生活内容,一直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今天,西充的腊肉火锅,有集全国火锅大成的趋势,仅县城一地的大、小餐馆,就有西充饭店等近十家打出了“山城火锅”的招牌,把重庆的“毛肚火锅”与我国南北方火锅以及各种生片涮肉火锅,结成姊妹花,真是千姿百态,风味更佳。

十.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保宁松花皮蛋

阆中的松花皮蛋采用传统的天然原料配方,故不含铅,也无其它有害物质,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酸钠,呈弱碱近中性。皮蛋透明,松花清晰,富有弹性;蛋黄油润,略带溏心,桔红透亮;味道纯正鲜美,不含碱味。可用刀任意切割,做成各种式样的工艺菜,晶莹美观,宛若五彩缤纷的盆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