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黑龙江漠河特产介绍视频 漠河特产哪里买最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黑龙江漠河特产介绍视频 漠河特产哪里买最便宜更新时间:2022-12-03 04:45:46

一. 黑龙江省 伊春 金山屯 鹿肉

鹿肉

金山屯区鹿场出产的鹿肉是高极野味,肉质细嫩、味道美、瘦肉多、结缔组织少,可烹制多种菜肴。鹿肉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糖和一定量的维生素,且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功效:鹿肉性温和,有补脾益气、温肾壮阴的功效。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鹿肉属于纯阳之物,补益肾气之功为所有肉类之首,故对于新婚夫妇和肾气日衰的老人,吃鹿肉是很好的补益食品,对那些经常手脚冰凉的人也有很好的温煦作用。鹿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胆固醇很低等特点,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二. 黑龙江省 哈尔滨 五常 黑龙江牛蒡子

黑龙江牛蒡子:又名关力子、大力子,古称恶实。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味苦、辛,性寒。具疏风散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痈肿疮毒等症。以五常、尚志、阿城为集中栽培区。

三. 黑龙江省 黑河 孙吴县 桔梗

桔梗

桔梗又称芽桔梗。为春季发芽时采集者。质次。以根条肥大,质坚体重、干燥,断面色白、味苦者为佳。桔梗、苦桔梗、白桔梗、炒桔梗、炙桔梗。处方中写桔梗、苦桔梗、白桔梗均指生桔梗。为原药净冼,刮去栓皮,晒干,切片入药者。炒桔梗为桔梗片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入药者。炙桔梗又称蜜炙桔梗。为桔梗片用炼蜜一起拌炒至蜜尽色黄,取出放凉入药者。

四. 黑龙江省 绥化 绥棱 绥棱森林鸡

绥棱县把家鸡赶上山,以野生状态饲养,让绿色食品森林鸡飞进了北京、上海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

绥棱山多,林地多。2003年绥棱县依托资源优势,由国有林场管理局牵头,成立了“绥森林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以股份投资,分户经营,统一销售的方式,引带职工饲养“森林鸡”。

“森林鸡”是用农家的笨鸡蛋孵化,然后将其撒在森林中,渴了喝露水,饿了吃蚂蚱,以野生状态饲养。公司高薪聘请专家入户对森林鸡进行统一防疫灭菌。入冬后公司统一收购,将“森林鸡”屠宰冷冻,贴上“绥森”牌商标,远销哈尔滨、北京、上海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的餐桌。

五. 黑龙江省 大庆 让胡路区 柴胡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对照以上本草所载产地、分布及植物形态,主要种类应为柴胡和狭叶柴胡。

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saikosapoins a、 b、 c、 d四种),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油(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此外,尚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山萘苷、葡萄糖、氨基酸等。

六.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漠河县 芟刀

芟刀外形似一把特大号的镰刀,刀头根部宽10厘米左右,平直自中部起形成内扣的漫圆,越向刀尖越窄,长约一米以上,片薄,刃锋,刀背上有一弧隆起。安装刀杆处为两个带有螺丝的铁箍,刀杆置于铁箍内,由螺丝拧紧固定。刀杆的中上部固定有一“v”型手柄,为柳木制成,手柄不是凿铆固定在刀杆上的,而是用新砍下的柳木,经水煮刀削,揻扣于刀杆之上,并于“V”型手柄上部以绳捆牢。

芟刀主要用于打草、收割庄稼等。为芟刀开刃自有一种独特的方法,不用磨石磨,而是采用掂锤的方式使刀锋利。掂锤芟刀时,将芟刀刃口置于一小铁砧子,用掂锤沿刀锋细密掂锤。这样掂出来的芟刀锋利无比,且刃口呈微圆齿状,切割草植,事半功倍。

七. 黑龙江省 鸡西 鸡东县 黑龙江大马哈鱼

黑龙江大马哈鱼产于中国黑龙江乌苏里江,大马哈鱼,又称“大麻哈鱼”,属鱼纲、鲑科。大马哈鱼属溯河洄游鱼类。它的习性很古怪,每年春天,幼鱼刚孵化出来,就从黑龙江、乌苏里江顺水而下进入大海,摄食生长。经三、五年成长之后,到九月初,成熟的大马哈鱼要产卵了,它便离开海洋进入江河,溯流而上,越过鄂霍次克海,回游到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它们凭着特异功能,寻找到自己四、五年前的出生的地方,进行产卵、孵化幼鱼。由于历经长途艰辛溯游,加之长期不吃食物和生殖期间体力消耗,大马哈鱼亲鱼在产卵后不久就死去。根据大马哈鱼的特殊习性,一般在每年九、十月为捕获旺季。

大马哈鱼肉味鲜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磷酸盐、钙质,维生素A、D,经加工后,即为海味中的“红鱼子”。

八.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双城 黑龙江马

【种质原产地】 黑龙江省 双城、克山、拜泉县

【主产区与分布】 主产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龙江流域,松嫩平原。分布于黑龙江省双城,克山和拜泉等县。

【形成历史】

黑龙江马是在本地马的基础上,采取多品种复杂杂交而育成的新品种。自1950年开始,先后引用大、小阿尔登马、苏维埃重挽马、富拉基米马、奥尔洛夫马、苏高血马、顿河马和卡巴金马等品种对本地马进行杂交改良。由于杂交区域较大,引用的改良品种多,杂交方式多种多样,杂交组合多达60多个。主要的杂交方式是以轻、重品种与本地马轮交,其次是用重种级进和轮交;采取轻种级进和轮交的很少。

1960年,在杂交改良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拟定了育种方案,进行有计划的横交。

1965年开始自群繁育。经过横交的后代,均保存本地马、轻种和重种的血液:本地马的血液一般都保留25%。轻种和重种的血液,因杂交程序不同,各保持25-50%。从而兼收了不同品种的优点。为巩固优秀公马的不同优点,保持品种的合理结构,从转入自群繁育开始,即开展了品系繁育,在品种形成的同时,已建立了8个品系。

1975年黑龙江省畜禽育种委员会组织了黑龙江马品种验收小组,对各系统有代表性的10个单位22个育种点的7605匹黑龙江马进行验收,合格率达99.4%,确认已达到育种指标要求,定为新品种。

九. 黑龙江省 黑河 爱辉区 黑河马

【种质原产地】 黑龙江省爱辉县

【主产区与分布】 产于黑龙江省北部黑龙江沿岸。主要分布在以黑河市,呼玛、爱辉、孙吴、逊克、嘉荫等县。

【形成历史】

黑河马是在索伦马和蒙古马的基础上,多次引入外来品种杂交,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兼用型新品种。据《龙沙纪要》和《爱辉县志》记载,早在十七世纪以前,黑河马产区为索伦人领地,养有大量索伦马。十七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为加强防御力量,曾多次调入骑兵,而带入大量蒙古马。1820年以后,由于屯垦和森林的采伐,特别是随着金矿的开采,又输入大量蒙古马。1937-1939年间,又由海拉尔和洮兰等地几次购入蒙古马,因而蒙古马是形成黑河马的主要基础。1908年以前,黑龙江东部的我国居民与俄国人杂居,马匹血统也有交流,产区居民经常用木拌子换取或购买俄国人的马匹。庚子之役帝俄骑兵入侵,战后将部分马匹卖给当地居民。1911-1930年,允许沿江中俄居民之间贸易,购入大量俄国马。十月革命时,很多苏联侨民迁入黑河地区沿江一带,带入一批质量很好的奥尔洛夫和少量重挽马,后来有些苏侨迁居哈尔滨等地,将马匹卖给当地正业主和居民。这些俄国马长期与当地马杂交,对黑河马的形成打下了基础。1937-1939年,由伪满克山种马场调入盎格鲁诺尔曼及其0公马,在爱辉县设四处配种站。1938年设立省立黑河种畜场,至1940年共有种公马16匹,其中盎格鲁阿拉伯2匹,盎格鲁诺曼4匹,盎格鲁诺尔曼0和贝尔修伦010匹,先后在爱辉、逊克和孙吴等地设配种站。这些马匹对黑河马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1950年在当地建立四处配种站,配备12匹当地优良公马,并在广大农村选留民间的种公马,开展黑河马的自群繁育工作。1955年建立黑河马繁育基地--北方马场,对黑河马进行有计划的选育工作,向农村推广大量优良种马。1963年黑龙江省和黑河地区组成联合调查组,对黑河马进行了全面调查,认为黑河马已到达品种标准要求,成为新品种。

【品种优缺点】 体型较大,役力较强,持久力好,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黑河马比较晚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