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林芝什么特产 林芝有什么土特产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林芝什么特产 林芝有什么土特产好吃更新时间:2022-11-21 07:07:51

一. 西藏 林芝 朗县 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顾名思义就是用奶渣做馅,奶渣是什么呢?那要从牛奶的提炼说起了,新鲜的牦牛奶煮沸以后被藏族人用传统而独特的方式分解,最贵重最精华的是酥油,其次就是奶渣了,也就是提炼了酥油以后剩下的渣。新鲜的奶渣酸酸的,白白的,可以用来做馅,奶渣包子由此而来。奶渣晒干以后,藏族人把它当零食吃,也放在粥或者汤里面做佐料,干奶渣汉族人不太吃的惯,不过奶渣包子到是藏汉、老少皆宜。

二. 西藏 林芝 巴宜区 林芝苹果

林芝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林芝苹果个头不大,皮厚肉脆,水分大。

地域范围

林芝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南邻米林县,东接墨脱县,西部和西北部与工布江达县交界,北部和东北部与波密县相连。县境内山峦起伏,地势险峻,森林广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县境东北部和西北部为藏东南山地河谷地貌,西南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貌。尼洋河横贯县境,并在境内汇入雅鲁藏布江。林芝县南部为冈底斯山余脉,北部属念青唐古拉山支脉高山地段。全县平均海拔3000米,相对高差2200-4700米。全县国土面积102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主要种植青稞、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以及苹果、桃、李、核桃等经济林木;草地总面积378.1818万亩,森林面积798万亩。林芝苹果地域保护范围:林芝县所属的八一镇、百巴镇、林芝镇、布久乡、米瑞乡、更章乡6个乡镇所辖的6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93°27′00″—94°41′00″,北纬29°21′00″—29°56′00″。保护规模10000亩,年产量约2.5万吨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林芝苹果主要为红富士、元帅系列品种,是在林芝县特殊气候条件下种植形成独特风味的水果产品。林芝苹果果型端正,色泽光亮艳丽,果面光滑、细腻,香味独特、浓郁,酸甜适口、酥脆化渣,品质优良。保护区内生产的红富士苹果果核部分糖分堆积成透明状,形成了独特的“糖心”;元帅系列果型高庄,色泽艳丽,品质上乘,堪比美国蛇果。2、内在品质指标:经检测,保护区生产的苹果每100g鲜果含总糖10.81g—11.01g和维生素C0.45mg—0.65 mg,硬度为10.5—12.5平方厘米每千克,总酸(以苹果酸计)达到0.345%—0.745%,可溶性固形物占11.4%—15.4%,是一种营养丰富、低热量保健型水果。3、安全要求:要求生产、销售严格执行NY/T5012-2002《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等国家、地方标准。

三. 西藏 林芝 察隅县 珠峰圣茶

珠峰圣茶产于西藏察隅县察隅乡易贡茶场,分为极品、特级和精选一级、二级。属毛峰型绿茶名茶。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细紧有锋苗,露毫,色深绿光润,香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回甘,叶底嫩匀,显示出高原茶叶天然优异内质。

四. 西藏 林芝 墨脱县 墨脱石锅

墨脱石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墨脱石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墨脱县旁辛乡(波密县至墨脱县108公里处爬山步行32公里即到)是著名的墨脱石锅原产地,当地人将出自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位于雅江大峡谷内侧,是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藏语意为“雪电如火燃烧”,又意为“直刺天空的长矛)悬崖上的“皂石”,用原始的刀具雕凿成锅。

神奇之处

墨脱石甚是传奇,在当地用钢刀削石,可以削石如泥,一旦离开墨脱,石头便坚似钢铁,墨脱石为何具有如此特性不得而知。
墨脱石锅原料为世界上稀有的天然皂石,质地绵软,石锅以灰褐色、灰巴色为主色调,形状为桶形,厚2-3厘米,规格大小不等,大锅直径大约30厘左右,中等的直径20厘米左右,小的直径10厘米左右,锅底有平底和弧形两类。墨脱石锅可耐2000℃高温,具有传热快、不粘锅、不变色等优点,汤汁香浓可口、后味醇厚、持久。常食石锅炖煮的食物对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具有明显的食疗保健作用,是用来火锅、汤锅、煮饭、炖肉、煮菜的极佳器具。
由于气候原因,每年仅七八两个月才能上山采制。上山前需备足两个月的食品和柴火,由于不通公路,制成后用牦牛和马驮下山,放入雅鲁藏布江江水中浸泡30天左右才能使用。石锅含有人体所需的锌、铁、钙、镁等16种微量元素,用的越久对人体越有益。
西-史上对石锅烹食特别偏爱,现在布达拉宫还完整保存着松赞干布使用过的石锅。据说历史上-及贵族都有自己专门使用的石锅,著名藏药七十二味珍珠丸核心工艺必须使用此锅熬制(此工艺已经获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功效

墨脱石锅的制作及运输极其不易,石锅具有较好的保温功效,含各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当地人用此锅炖出的土鸡及各种山野味等食品营养丰富,异香扑鼻。

五. 西藏 林芝 朗县 麻森

麻森

在盘子里放上适量的糌粑、酥油、碎奶渣及碎红糖,搅混揉合,盛入一方形小木盒内,用手塞满、压实,既可制成麻森方形糕,其味香甜可口。

六. 西藏 林芝 巴宜区 大花黄牡丹

大花黄牡丹

大花黄牡丹为毛莨科芍药落叶灌木。叶为2回3出复叶,带有美丽的青铜色。花(2)3~4朵生枝顶或叶腋,花瓣、花丝与花药均为黄色;开花期在5月份,结果期约在8~9月份。

喜光,喜温暖,不耐瘠薄,畏炎热。西藏特有植物。仅产于米林、林芝(目前尚不能确定产于察隅、波密、隆子的类群是否为该种),生于海拔约2900~3200m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及山坡林缘。它以植株高大、花朵硕大而显露、心皮数较少区别于滇牡丹P.delavayi,是极珍贵的牡丹观赏、育种材料。西藏林芝还产红蕊黄牡丹P.delavayi

f.superba,与本种区别为植株矮小、花丝红色、心皮(3~5),不如大花黄牡丹常见。

七. 西藏 林芝 朗县 藏帽

藏帽

由于西藏日照强,气候多变,还有风沙大的缘故,西藏群众都比较喜欢戴顶帽子。又根据不同的身分、性别和地区,戴不同形式的帽子,所以西藏的帽子种类繁多,式样各异。

这里只介绍一种最常见,藏语称之“霞冒加赛”。“霞冒”即帽子之意,“加”是汉、汉地,“赛”是丝的借音。总的意思是“汉地金丝帽”。这种帽子里子用毡帽坯,帽顶复以金丝缎,边沿镶以丝带,帽沿有四,前后沿大,左右沿小,帽沿上缝以毛皮。因其质地优良,保暖性能好,所以男女均喜欢戴,只是戴的形式不同。女的一般把两个大帽沿折进帽内,只留前一个大帽沿,下雪天戴时,四个帽沿均在外。老人通常把四个帽沿都露在外面,适应性如此之强,实为别的帽子无法比拟。

藏帽除有着如同藏族服饰的华丽富贵与用料考究,作工精细,经久耐用等特点外,更能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小宠物竟能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地域特色、职业以及更加细致的社会地位、富裕程度、宗教流派等,真可谓藏族帽子是藏族文化的一个浓缩点。

八. 西藏 林芝 巴宜区 林芝灵芝

林芝灵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林芝灵芝是西藏林芝的。

林芝灵芝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墨脱县共7个县现辖行政区域

《林芝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划定林芝灵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林行发〔2014〕18号

林芝地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实施林芝灵芝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的通知》,林地科字〔2013〕50号

九. 西藏 林芝 巴宜区 石锅

是原始的器具,现代人称之为“古代高压锅”,在锅中做出的饭菜不沾锅,味纯美。

十. 西藏 林芝 工布江达县 错高藏香猪

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错高镇错高村位于西藏林芝“巴松措”湖东北端,背倚雄奇陡峻的雪山,面临温润如碧的“巴松措”湖水。藏香猪是错高村所在的林芝地区的,因放养在山林之中,常年食用丰富的野生植物和藏药材,所以体型娇小,营养价值高,而且肉质鲜美,不油腻,市场上广受欢迎,供不应求。由于长期在高海拔的野外放养,藏香猪的体格健壮,嘴尖头长,蹄细骨硬,善于奔跑,心肺功能特别发达,具有极强抗病力和抗寒力,成年藏香猪大都自然生长两年以上。藏香猪的品质上有“六个最”即: 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猪肠最长,猪皮最薄,鬃毛最长,是西藏的传统民族美食;被称为“高原之珍”。

藏香猪作为西藏特有的一种古老畜种资源,其烹饪方法已被列入西藏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并已申报第二批西藏自治区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藏香猪正成为藏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品牌。据介绍,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错高乡的藏香猪质量最为上乘。作为藏香猪最集中的地方,在2012年去西藏拉萨、林芝等地酒店、饭馆吃饭的客人,大都会点一道叫“藏好”藏香猪的菜肴,其鲜美的口感常常让食客赞不绝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