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铜陵地方特产介绍 铜陵能带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铜陵地方特产介绍 铜陵能带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11-19 06:24:18

一.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铜陵生姜

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而闻名。铜陵生姜的营养丰富。据化验,含蛋白质1.4%,糖为8%,脂肪为0.7%。此外,还含人体必需的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抗黄素、尼克酸、抗坏白酸和无机盐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姜有除湿、去寒、发汗、增温等功效。用铜陵姜加工成的糖姜、醋姜、干姜等一直是畅销品。尤其是糖冰姜,为铜陵外贸产品之一

( 铜陵)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子列,披钍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平滑无毛,有抱茎的叶鞘;无柄。花茎直立,被以覆瓦状疏离的鳞片;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长约5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卵形,淡绿色;花稠密,长编印2.5厘米,先端锐尖;萼短筒状;花冠3裂,裂片披针形,黄色,唇瓣较短,长圆状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黄白色斑点,下部两面三刀侧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丝状,淡紫色,柱头放射状。蒴果长圆形胀约2.5厘米。花期6-8月。 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而闻

名。铜陵生姜的营养丰富。据化验,含蛋白质1.4%,糖为8%,脂肪为0.7%。此外还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老姜具有健胃、止血、顺气去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等功能。铜陵人喜食生姜,并视生姜为良药,铜陵有民谣:“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 用铜陵姜加工成的糖姜、醋姜、干姜等一直是畅销品。尤其是糖冰姜,为铜陵外贸产品之一。 铜陵生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铜陵产姜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生姜著名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清.赵锦风〈俗篇.新城记〉)。清顺治13年(1656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 至民国年间,年产量约720吨左右。时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有6家,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象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等。建国初,生姜仍以私商经营。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粮食生产,生姜种植面积受到影响,生产量亦减。80年代,在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面积与产量均不断增长,生姜除供销社收购一部分外,大都为酱园长直接至产地收购,或姜农运至市场自销。1964~1990年,供销部门收购量最大的为1966年,计收购60800公斤,最少为1978年,仅收购350公斤。 在70年代年种植面积徘徊在200亩左右,年产生姜一般为150吨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姜种植发展较快,1980年种姜315亩,总产324.3吨;1985年种姜945亩,总产1122.6吨;1990年种姜1362亩,单产1113公斤,总产量1516吨。随着生姜产业化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姜农种姜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生姜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总产量达到1万多吨。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产品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铜官乐”牌开胃姜、富硒铜陵白姜,“和平”糖醋姜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大院”牌糖醋姜获安徽特色农产品称号。姜制品销售范围为周边县市、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欧盟等市场。。铜陵姜,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郁”等特点而闻名全国。铜陵姜,可食药两用,且营养丰富。化验表明,其含蛋白质1.4%、糖8%、脂肪0.7%。此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在医药上,铜陵姜有健胃止吐、顺气祛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等功效。 铜陵姜阁既可用于催芽,亦可用于贮姜,独具特色,其优点是在孵种期间,经过加温脱水,姜皮干燥皱缩,减少了姜块中的游离水,提高了姜块内温度,促进酶的活动,使养分不断转化,并杀死种姜表皮附着的一部分病菌及纯化姜块中的病毒,减轻病害的发生,另外贮藏和催芽一次成功,且姜阁贮藏姜种量较大,一个姜阁一次可贮藏催芽种姜达8000-10 000kg。

二.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野雀舌”茶叶

五松山茶声位于铜官山东侧,四面环山,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冬暖夏凉,非常适宜茶树生长。“铜陵野雀舌”茶叶闻名省内,享淮全国。“野雀舌”茶叶,系我市传统佳品。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我市就盛产“雀舌:茶。传说中,乾隆皇帝品尝后,誉为“江南佳品,野雀舌”。1995年4月,野雀舌参加全省第四届名优茶评审会,进行复评,选送参加10 月份由家业部主办的第二届农业博鉴会,并荣获金奖。经此工艺制作出来的“野雀舌”茶,外形微扁,形似雀舌,色泽翠绿,滋味嫩爽,汤色浅绿明亮。此茶具有清心明目、降压、消炎、解毒、帮助消化等功能。常饮此茶,沁泣肺腑,回味无穷。

铜陵野雀舌,铜陵野雀舌茶简称野雀舌,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乾隆饮后誉为“江南佳茗”。

三. 安徽省 铜陵 郊区 大通藤编

大通藤编,具有工艺精湛、造型古朴、质地柔韧、经济实惠等特色,常由朝九华的香客带往港澳地区。藤编:一种传统实用工艺品,是利用山藤编织的各种器皿和家具。

四. 安徽省 铜陵 枞阳 雪木雕塑

雪木雕塑为中华一绝,该工艺品是用去皮的向日葵杆为原料,以花鸟虫鱼、楼台亭阁为内容,经艺术家手工制作而成的立体画。作品晶莹剔透、富丽高雅、情趣盎然、还不变色,为收藏、馈赠之高档工艺品。现在雪木雕塑还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庆市人民政府的外事礼品。


五.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铜陵白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铜陵白姜是稀有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性、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使用价值,是铜陵“八宝”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它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的特色闻名海内外,食后有“隔夜留香”的感觉。铜陵白姜属食、药两用型而堪称“中华白姜”。

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铜陵县天门镇、顺安镇、东联乡、西联乡、钟鸣镇等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铜陵生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生姜著名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清.赵锦风〈俗篇.新城记〉)。清顺治13年(1656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 至民国年间,年产量约720吨左右。时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有6家,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象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等。建国初,生姜仍以私商经营。50年代末60 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粮食生产,生姜种植面积受到影响,生产量亦减。80年代,在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面积与产量均不断增长,生姜除供销社收购一部分外,大都为酱园长直接至产地收购,或姜农运至市场自销。1964~1990年,供销部门收购量最大的为1966年,计收购60800公斤,最少为 1978年,仅收购350公斤。 在70年代年种植面积徘徊在200亩左右,年产生姜一般为150吨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姜种植发展较快,1980年种姜315亩,总产324.3吨;1985年种姜945亩,总产1122.6吨;1990年种姜1362亩,单产1113公斤,总产量1516吨。随着生姜产业化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姜农种姜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生姜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总产量达到1万多吨。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产品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铜官乐”牌开胃姜、富硒铜陵白姜,“和平”糖醋姜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大院”牌糖醋姜获安徽特色农产品称号。姜制品销售范围为周边县市、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欧盟等市场。

铜陵白姜是稀有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性、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使用价值,是铜陵“八宝”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它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的特色闻名海内外,食后有“隔夜留香”的感觉。铜陵白姜属食、药两用型而堪称“中华白姜”。

铜陵生姜的营养十分丰富。据化验资料分析,生姜除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以外,还含有蛋白质1.4%、糖8%、脂肪0.7%。此外还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老姜具有健胃、止血、顺气去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等功能。铜陵人喜食生姜,并视生姜为良药,铜陵有民谣:“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

六. 安徽省 铜陵 义安区 铜陵顺安酥糖

铜陵顺安酥糖是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顺安镇的。顺安酥糖始制于唐代末年。采用优质面粉、精细白糖、纯黑芝麻,配以适量的桂花、青梅、金桔饼等精制而成。特点是松柔甜润、成条不散。是铜陵地区的传统风味食品之一。

铜陵酥糖别名“顺安酥糖”铜陵顺安酥糖是铜陵待客少不了的佳品。铜陵酥糖有的抹不去的香甜回忆。提起铜陵顺安酥糖时,人们总是喜欢说:“成块不散,入口即融化,这是顺安酥糖独特的好处,别的地方产的酥糖是做不到这样好的。”有名的地方土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铜陵县地方志》等有关历史资料记载:早在自唐代顺安设立“临津驿”开始,铜陵“顺安酥糖”即声名远扬,畅销铜陵本县及周边地区。芝麻、面粉、白糖,这3样是酥糖的主要成份,4块酥糖装成一包,这种纸包装是那样的简单朴素但是却有的抹不去的香甜回忆。有的上千年的历史铜陵顺安酥糖,虽然经历千载岁月,顺安酥糖的传统制作工艺仍然代代沿袭相传。到新中国成立后,顺安酥糖全部由顺安供销社负责生产和销售,供销社有自己的作坊,基本上是手工制作。业。精通传统制作工艺的师傅们一丝不苟地指导着,使顺安酥糖始终保持着其原有的风味和上乘质量。1984年,顺安酥糖获得安徽省供销社系统甲级产品称号。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顺安酥糖的年产量基本稳定在120吨以上成为安徽省甲级酥糖生产基地。

七. 安徽省 铜陵 郊区 椒盐猪手

椒盐猪手是大通风味小吃之一。蹄掌部的肉筋油润发亮,一根大骨头横亘在肥腴柔软的肉中,皮是焦焦脆脆的,所有的调料都预先腌进去了,连后期需要加的黑胡椒粒也在上桌前帮你洒好。这猪手咬上去非常筋道,牙齿与肉筋零距离接触,能感觉到有弹性的“拉扯感”,味道“周到”地全部渗入。面对这么好吃的美味,我保证,两个人能在短时间内把几整只消灭。

八. 安徽省 铜陵 枞阳 枞阳中华绒毛蟹

中华绒毛蟹。

义津镇:毛蟹、金针菜。

浮山镇:毛蟹、金针菜。

陈瑶湖乡:野鸭、蒿鸡、芡实。

陈瑶湖乡苎镇口:蒿鸡,昔为贡品。

九. 安徽省 铜陵 义安区 野雀舌茶

野雀舌茶是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的。铜陵野雀舌茶外形微扁、形似矛、嫩香、滋味鲜爽、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明亮,深得人们的青睐。

铜陵野雀舌茶简称野雀舌,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野雀舌在明未至清未年间就有生产,民国十一年(1922年)记载:(安徽省六十县产业调查表)野雀舌,产铜官山和东乡、西乡等山区。制茶方法:以生叶用火烘焙,茶叶质量:质浓而味清香,惟所产甚少,年产百担,每担百元,销售芜湖顺安。┉┉但以后野雀舌工艺失传。

野雀舌茶由五松茶林场组织生产。1987年高级农艺师解子桂女士创意策划了名优茶开发项目,提出新的制茶工艺设计,对历史名茶野雀舌进行恢复和研制。1992年2月28日市农经委邀请了省内外茶叶专家对开发名优茶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1992年4月22日及1993年4月20日野雀舌样二次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示中心鉴评,认定为名茶评语:外形微扁、形似矛、嫩香、滋味鲜爽、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明亮。生化及卫生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1993年松兰茶也鉴评为名优绿茶。

野雀舌1997年注册为五松山牌,1999年2月茶名又进行注册。野雀舌茶及松兰茶1992年、1995年两次获得省级名茶并授予优质农产品称号;1992年获铜陵科技一等奖;1993年获安徽省星火四等奖;1994年荣获首届“中茶杯”一等奖;1995年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2001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农产品。松兰茶1995年获铜陵科技进步三等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