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霞浦好吃的特产 霞浦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霞浦好吃的特产 霞浦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11-17 20:01:49

一. 福建省 宁德 霞浦 阿七糊汤

阿七糊汤

用米粉拌入淀粉,佐以虾米、肉片、尤鱼片等,加入特级鱼露而成。今摆在南门头的汉光糊汤摊尚有余韵。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三. 福建省 宁德 霞浦 霞浦榨菜

霞浦榨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霞浦是全国三大榨菜基地之一,霞浦的气候、土壤都十分适合种植榨菜,出产的榨菜个大、肉质好,最大的可达3.5斤,许多回来探亲的华侨都喜欢吃本地榨菜。霞浦县把榨菜作为霞浦三大品牌之一来抓,全力争创“霞浦榨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

“霞浦的气候、土壤都十分适合种植榨菜,出产的榨菜个大、肉质好,最大的可达3.5斤,许多回来探亲的华侨都喜欢吃本地榨菜。”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胡志强说。为推动榨菜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今年,这个县把榨菜作为霞浦三大品牌之一来抓,全力争创“霞浦榨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时,农业部门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在生产关键时节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生产,并引导种植大户组建专业营销队伍,成立霞浦古县鑫农榨菜专业合作社,稳定榨菜价格,及时解决种植户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出现的问题。

在去年秋收过后,霞浦农业部门就积极引导农民把水田放干、挖沟整田,种植榨菜,并为农民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看好榨菜行情的孙笃存也信心满满,给我们算一笔经济账:按经济价值算,种榨菜比种油菜、水稻等其他作物经济价值就要好得多,每亩都要增加1000元钱;按时间来推算,榨菜更方便于大春生产,可在当年11月至第二年3月这段冬闲时间种植,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冬闲田”就变成了“挣钱田”了。

据了解,目前,全县榨菜种植面积达2.6万亩,经农业部门进行的田间测产,榨菜亩产量达到了2250公斤,全县榨菜产量可望达到5.85万吨以上,带动农民增收5500多万元。

霞浦是全国三大榨菜基地之一,农民种植榨菜已有40多年的历史。由于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榨菜有时是农民的“发财菜”,有时又成为农民的“伤心菜”。近两年,霞浦县为此一直致力引进兴建大型加工厂、推进榨菜产业化。今年7月底,县里独立跨省举办温州招商会,榨菜加工项目再次被摆上重点推介的位置。思源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次招商会上被霞浦县相中而引进的项目。这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东,与河南中源集团有着10多年合作经销“三菜”业务的关系。双方在商业运作中已经建立起良好的信用。中源集团允诺为“思源”提供加工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思源”产品可通过中源集团遍布全国的网点的运作,全面走进各地大型超市货架。霞浦县对“思源”公司格外看重,县委谢书记亲自挂钩这个项目。11月,“思源”用600多万元,买下原福宁烤鳗厂,随后就投产。

据公司介绍,2002年,“思源”公司将引进日本全套生产线,聘请上海食品研究所专家教授开展榨菜配方研究,争取当年加工榨菜1500吨,并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城郊、沙江等榨菜主产区,建立榨菜生产基地1.5万亩。同时,在现有空地上,投资600万元建设集加工、批发等于一体的综合交易中心,并在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榨菜、紫菜和海带交易会,以扩大霞浦“三菜”的知名度。

目前,公司投入扶持资金300万元,已在城郊、沙江扶持菜农建立榨菜生产基地5000亩,与数百户菜农签订了收购榨菜的合同。他们还赶在榨菜加工前的这段时间,派员分别在广东东皖市、陕西西安市、河南郑州市和北京市,设立了小包装榨菜营销连锁网点,在国家工商局顺利抢注了“福宁牌”商标。加上与“思源”同时引进的“三菜”味业食品有限公司已在加紧厂房的建设,明年霞浦榨菜有望通过加工而全面走进各地大超市,大大激发了广大菜农种菜的积极性。全县今冬共利用冬闲田,种植榨菜2万亩。仅沙江一个镇就种榨菜7500亩。古县村农民郑德雄去年种菜仅10亩,今年却种了50亩,其中,在本村自留地种3亩,到城郊租地种了47亩。

霞浦榨菜

地域范围

霞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台湾海峡西北岸,北纬26°25′-27°07′,东经119°46′-120°28′之间,东濒东海,西接福安,北邻福鼎、柘荣县,西南与宁德、罗源两江隔海相望。全县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均列为地域覆盖范围。保护面积分布在松城街道、松港街道、长春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三沙镇、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柏洋乡、北壁乡20万亩适宜耕地。现有榨菜面积3.05万亩,年产8万多吨鲜菜。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霞浦榨菜与川、浙菜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个大,平均纵径14.5cm、横径12.4cm,平均单茎瘤重550g,茎瘤近纺缍形或莲花形,皮色浅绿,肉瘤较大而钝圆、间沟较深,茎瘤质地脆嫩、个大、形状美观,其加工品鲜、爽、嫩、脆、香气足。 2、内在品质指标:蛋白质≥0.15%,粗纤维≥0.70%。 3、安全要求:严格执行NY 5299-2005无公害食品芥菜类蔬菜标准。

四.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五. 福建省 宁德 霞浦 宁德芋头丸

芋头1000克

辅料

鸡蛋150克虾米50克

调料

花生油80克盐3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花椒粉1克香油15克大葱15克淀粉(豌豆)50克各适量

1.虾米泡发切成末;

2.葱白切成花;

3.芋头削去皮并洗净,上笼蒸熟,取出后放在砧板上,用刀压成泥;

4.加入鸡蛋、虾米末、葱花、盐、味精、胡椒粉和干淀粉搅匀;

5.将芋头泥挤成直径3厘米大的丸子,下入烧沸的花生油油锅,炸至焦酥呈金黄色;

6.滗去油,加入花椒粉和香油,装入盘内即成。

六.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七. 福建省 宁德 霞浦 霞浦晚熟荔枝

霞浦晚熟荔枝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霞浦晚熟荔枝属我国最北缘经济产区荔枝品种,具有迟熟、醮核率高、优质等特点。近年来,在县科技局指导扶持下,改良品种、科学管理,产量不断增加,年均采摘量800多吨,产值400多万元,为果农增加了收入。

霞浦种植荔枝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据县志记载,宋末文天祥参军谢翱诗《故园秋日曲》一句“食尽满园绿荔枝”表明当时霞浦栽培荔枝已相当广泛。县志记载,明代以前从福州传入元红品种,植于东吾洋沿岸地区。明代列为贡品,年纳贡140公斤以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参加全国荔枝科研协作组,承担荔枝丰产、稳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1991年在北京参加“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获银奖。制订的《霞浦晚熟荔枝》地方标准已由省质监局2001年9月发布。2003年再次被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福建省优势果类发展规划(2004-2010年)列为荔枝生长优势产区,2006年被定为农业部南亚热作名优基地。是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特色果品荔枝优势区域。霞浦晚熟荔枝主栽品种为“元红”,荔枝分布的东吾洋内海湾,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同纬度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宜于荔枝生长发育,荔枝在域内表现大果、迟熟、质优、醮核、无霜冻等特点,多次经省农业厅、农大、农科院荔枝专家论证,霞浦荔枝地缘晚熟优势明显,为全国最北的荔枝经济栽培产区。果实心形,果顶渐尖,顶端钝圆,果肩微凸,果面鲜红色,龟裂片隆起小刺;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肉质细滑,汁多化渣,甜酸适口,香气浓醇;可溶性固形物17-23%,单果重20-25g,醮核率80%以上。

地域范围

霞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台湾海峡西北岸,北纬26°25′-27°09′,东经119°46′-120°26′之间,东濒东海,西接福安,北邻福鼎、柘荣县,西南与宁德、罗源两江隔海相望。全县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其中适宜种植荔枝的有9个乡镇、街道,约130多个村,面积600多平方公里,均列为地域覆盖范围。保护面积5万亩,分布在松港街道、长春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三沙镇、盐田畲族乡、北壁乡环东吾洋、官井洋沿岸适宜栽培区。现有晚熟荔枝面积7500亩,年产1000多吨鲜果。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霞浦依山面海,森林覆盖率56.8%,受东吾洋、官井洋“小气候”调节,形成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同纬度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宜于荔枝生长发育,荔枝在域内表现迟熟、质优、醮核、无霜冻等特点。霞浦晚熟荔枝果实心形,果顶渐尖,顶端钝圆,果肩微凸,果面鲜红色,龟裂片隆起小刺;肉厚色白,半透明,肉质细滑,汁多化渣,甜酸适口,香气浓醇;可溶性固形物17-23%,单果重20-25g,醮核率80%以上。明代列为贡品,年纳贡140kg以上(霞浦县志)。受东吾洋“小气候”调节,成熟期7月底至8月上旬,相同品种比两广主产区迟熟1个月以上,具有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为我国沿海最北缘荔枝经济栽培区。 霞浦晚熟荔枝质量符合《霞浦晚熟荔枝》地方标准(DB/T146-2001,2001年9月由省质监局发布)标准。

八. 福建省 宁德 霞浦 宁德大黄鱼

宁德大黄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宁德大黄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体黄唇红、肉质鲜美的大黄鱼素有“国鱼”之美誉,而宁德素有“大黄鱼之乡”的美称,是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源地与最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年养殖大黄鱼近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0%。以大黄鱼为主打品牌的水产业成为闽东地区的产业支柱,并引领宁德渔业产业走向规范与兴盛。

九.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十.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