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竹溪特产美食图片大全 竹溪县十大名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竹溪特产美食图片大全 竹溪县十大名小吃更新时间:2022-11-28 02:44:11

一.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美食

顺德民丰物阜,县人自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加以外出经商、作官人多,不断传入外地的制作经验,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饮食习俗。早在清代,就有“凤城食谱”的名目,菜式烹饪成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人称道“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梁介香《凤城梦游录》)。及至近世,“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说法,得到外界公认;广州、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粤人聚居地的酒楼餐馆,多喜标榜“凤城(大良)名厨”以广招徕。顺德厨师特别擅长清蒸河鲜(海鲜),小炒菜式也很到家,充分体现鲜、嫩、爽、滑、香的特色。招牌菜式如“水鱼(甲鱼)三味”:甲裙加杞子、桂圆、冬菇、瘦猪肉清炖,头、尾和爪红烧,肉切薄片配冬笋或菜胆生炒。一只甲鱼因应不同部位可制作出多样的风味。“炒水蛇片”:水蛇剥皮起去骨后切片。配鲜笋、碗豆等菜料生炒。极其鲜美爽滑。“野鸡卷”:肥、瘦猪肉分别切片,拌生粉及其他佐料,卷成圆筒形蒸熟后切成棋子状。再油炸成金黄色上碟,以汁淮盐蘸吃,甘香可口而无肥腻之感,是佐酒的上等菜式;“大良炒牛奶”将鲜牛奶混和鸡蛋清,加入蟹肉、虾仁、鸡肝粒之类炒制而成,鲜嫩软滑,浓郁可口。是中国烹饪技术中软炒法的典型菜例。其他如褪骨大鳝、六味烩长鱼、乐从鱼腐、均安鱼饼、龙江米沙肉、虾饼、大内田鸡、凤城酿节瓜、酥炸春花肉等,都制作精细,独具特色

在吃法上,地方特色鲜明又大众化的,为淡水鱼的烹饪,方式主要有全食、块食、片食、拆食、剁食、酿食、生食和腌食八种

全食是制作时去除内脏、鳞、腮而保留鱼的全形,制法又可分蒸、煎、炸三种。加姜丝、葱丝、料酒、食盐蒸熟再淋豉油熟油(经煮沸的花生油),名“清蒸”,以鲩(草)、鲮、鲫鱼为主。煎炸则各种家鱼均可,一般在煎、炸后加酒、豉油及少许调料再蒸或炆,可免燥热上火,又别具滋味。先炸后炆称“红烧”,与“清蒸”并为两种常见的制法。如将抹盐蒸熟的鱼(以鲩鱼和鳙鱼为主)配上酸荞头丝、酸姜丝及酸甜芡法汁,则为“五柳鱼”,也很常见块食是将鱼带骨切成骨牌大小,调味后以生粉拌匀,放进沸汤锅内浸熟,蘸豉油熟油和姜丝、葱丝吃,香滑可口,俗称“浸滑鱼”

片食是将鲩鱼或大头鱼(鳙鱼)的脊肉起出,切片,以筷子夹持在沸汤锅内灼片刻,再蘸豉、熟油和姜丝、葱丝吃,俗名“鱼片打边炉”,是最方便的一种吃法。若拌蛋清等配料猛火炒之,名“炒鱼片”;若将鱼片拌少许姜丝、葱丝加入白粥稍烫片刻,名“鱼片粥”

拆食是将大头鱼的鱼头稍煎之后,放进沸汤中浸熟,取出去骨,放汤加配料制成羹,名“鱼云羹”。将整条大鱼浸熟后去骨拆肉煮粥,名“鱼蓉粥”。

剁食是将鲮鱼(鲩鱼、大头鱼亦可)的脊肉剁至糜状,加配料和挞至起胶,再捏成丸状,名“鱼球”,蒸熟或沸汤浸熟均可,又可配其他佐料煎、炆、炒、炸、皆成美食

酿食是将整条鲮鱼连头带皮完整剥出,取其肉剁糜,掺上猪肉料、冬菇粒、虾米等配料,调味后酿回皮囊内,回复原型,煎或炸熟后略炆即成

生食俗称"食鱼生",取鲩鱼(鲤鱼亦可)脊肉去皮及皮下红肉,抹干后以快刀切成蝉翼般薄片,再加入姜丝、葱丝、炸榄仁(或炸花生、炸粉丝)、酸荞头丝、蔬果(雪梨、莲藕之类)丝、熟盐末、花生油和芝麻油,拌匀生吃,味道鲜美爽滑。但由于容易感染寄生虫病,近年已不如过去盛行

腌食实为制作鱼干,将扁鱼(鲢鱼)、鲮鱼去除内脏和鳃、鳞,以适量食盐腌一夜后吊起吹至半干,里外再匀涂一层乌酱晒干,蒸熟佐膳。味道甘香,耐嚼醒胃,比之鲜食,别具风味

此外,有几种传统点心小食也名闻遐迩:一是金榜牛乳,为雪白圆状薄片的咸乳酪,以水牛奶制成,创始于明代,味略咸而甘香,佐粥下饭有坠火功效;二是大良双皮奶,始制于清代,为甜炖水牛奶,碗面覆盖一层鲜奶煮制时形成的薄膜,食味清甜嫩滑,乳香浓郁;三是大良的嘣炒,为面粉拌猪油、南乳、白糖等配料油炸而成的食品,始制于清代,形似金黄色的蝴蝶,过去广东人称蝴蝶为嘣炒,故名;四是凤城鱼皮角,始制于清代,鲜鲮肉刮青加入精面粉搓匀擀薄作皮,鲜瘦肉松、虾仁、韭黄等作馅,包成小巧玲珑的饺子状,宜汤煮、宜干蒸;五是伦教糕,始制于明代,糕体雪白晶莹,爽软滑润而有弹性,食味清甜透凉;六是龙江煎堆,始制于明代,为糯米粉掺和大米粉作皮、爆谷花与炸花生仁加糖浆作馅的球状油炸年宵食品。( 顺德)

二.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竹溪有机绿茶

在2004年10月下旬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化节上,竹溪县被命名为“中国有机绿茶之乡”。十堰市又添一块“绿色”金字招牌。竹溪县自然条件适宜种植有机绿茶。竹溪先后引进“福鼎”、“乌牛草”等优良茶种9个,新建8万多亩有机茶园,年产有机茶叶140多万公斤。

全县茶场普遍推行无公害管理和清洁化生产:种植前消毒,生长期不施化肥,不喷农药,进行生物防治,重施农家肥;生产车间不准吸烟、喝酒、化妆。经中国茶叶质量监测中心检测,竹溪茶叶有害化学物质残留量只有国家标准许可量的二十分之一。3个品牌的绿茶获得绿色食品质量体系认证。经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检测,龙王垭茶叶符合欧盟有机农产品标准,3年半前就获准向欧盟出口。

三.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绣球素梅花虾球

绣球素梅花虾球

原料:魔芋素梅花1袋、中虾肉150克,青红椒适量、鱼茸200克、五彩丝适量。

调料:精盐、味精、白胡椒粉、上汤、生粉、精油。

制作:1将鱼茸调味上劲挤成圆形,滚上五彩丝、制成绣球上蒸笼蒸熟,放入盘边。2将素梅花氽水,与划好油的虾肉、青红椒放入调好味的锅内颠翻、出锅,倒入围好的绣球中即成。

特点:色彩鲜艳、爽滑可口、咸鲜适中。

四.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竹溪黄连

竹溪黄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北省竹溪县是最早受到国家表彰的“黄连之乡”。风雨五十年,弹指一挥间,黄连之乡的基地已由建国初期的不足1000亩发展到7000多亩,以黄连为主的小药材己达7万多亩,药农建设药花飘香的生态文明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正在书写连乡新的辉煌。

竹溪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腹地,与陕西、重庆毗邻,是著名的“秦归川连”主要产地之一。早在1956年,竹溪县委县政府选派黄连种植能手——桃源乡柳树坪村一位四川籍农民当代表,出席全国群英会,1总理亲手将书写有“黄连之乡”4个金光闪闪大字的锦旗授给竹溪代表,半个世纪以来激励连乡人民建设生态家园黄连之乡,积极提供生物制药原料商品,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秦巴山区竹溪县, 经植物普查, 境内植物多达2200余种, 其中药用植物1200多种, 故有“竹溪草木半是药”之说。竹溪南部大山区5个乡镇,平均海拔千米以上,不仅盛产上千种药材,草木药材地道,药性也特别好。这里所产的味连、川连、佛手连等黄连,医药界俗称北岸连,外观金黄色,截面菊花形,小檗碱含量高,经药检机构认定,质量居国内8种黄连之首,被医药专家列为正品。早在明清年间,竹溪黄连就出口东南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竹溪黄连作为外贸出口的重要有机农产品,出口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的1978年, 竹溪收购黄连34300公斤,出口3万公斤,为历史最高纪录。

为给“黄连之乡”锦旗添光彩,竹溪县委县政府向药农灌输市场经济讲求质量效益,品牌效益和诚信经营的思想理念,引导农民摸索市场规律,对有发展前景的黄连等安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做到逢俏不撵,逢疲不丢,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用调节生长周期和待价而沽的方式,打好市场时间、价格差,掌握少赔多赚主动权。药农在黄连价格低潮谷底期反其道而行之,让进入成熟期的黄连留棚延期起挖,并扩大黄连种子育苗规模,待到黄连市场价格东山再起时,药农及时起挖5至7年足期生长的优质黄连烘炕出售,优质优价,被商家厂家争相购买,“黄连之乡”名优黄连名声雀起。同时,黄连采收迹地更新有了充足大规格的秧苗移栽,还将剩余黄连秧苗批量供应秦巴山区连农,卖上了好价钱。无论市场风云怎样变幻,竹溪的黄连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常年6000亩左右。

竹溪是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在精心实施生态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县药材产业办公室和涉农科技部门、医药企业、药技协会、黄连研究会等机构及民间药协组织,积极探索解决林连矛盾,捕捉黄连市场商机,引导好、维护好、发展好药农利益和生物药材生产积极性。黄连主产地乡镇政府的干部和药农、药商当“市场诸葛”,到禹州、亳州、樟树等大药都药市考察行情,请相关专家教授献计献策当高参,走精品名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药材富民强县之路。

竹溪黄连产地范围为湖北省竹溪县丰溪镇、泉溪镇、天宝乡、桃源乡、向坝乡、杨家扒综合农场、源茂林场共7个乡镇农林场现辖行政区域。

五.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竹溪碗糕

竹溪碗糕色泽雪白、口感软糯、味甜而不腻,据说有保胃健肠之功效。碗糕是竹溪县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风味小吃,据考证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从明朝年间开始,竹溪人入川挑盐,下武昌贩布或外出求学,在临行前都要吃一碗碗糕,以示出门吉利,办事圆满。据说竹溪碗糕以蒋家堰镇梅书英碗糕最著名。梅家碗糕形美味香、洁白松软、香甜糯口,深受食客的欢迎,日蒸300碗,半天售完。

竹溪碗糕做工精细,选用优质白米,掺入1/15的优质黄豆一起浸泡,待泡胀后用小石磨推碾成浆,然后将米豆浆发酵,再将发酵好的米豆浆舀起1/30放入锅中煎炒,待六成熟时出锅,再倒入浆盆中拌匀待蒸。蒸糕前先把本地制的土陶碗洗净摆入笼屉中蒸热,待碗蒸热后放入米豆浆,蒸20分钟即熟。

竹溪碗糕的吃法非常讲究,有热吃和冷吃两种。如热吃的话有专用的工具——篾片(薄竹片),用篾片将碗糕切成若干小块,吃时根据自己的口味蘸蜂蜜或辣椒酱一同吃,味道更佳。如要带走冷吃,店主便用篾片在碗边轻轻一旋,一个完整的碗形米糕便呈现在你面前,可打包带走。

六.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竹溪八大碗

八大碗是竹溪红白喜事常用的席面。何为八大碗?八大碗有些什么菜品?关于八大碗又有哪些传说?请看对竹溪饮食文化颇有研究的人士为你一一解读。

竹溪八大碗来源于哪里?

八大碗一直流传于竹溪民间,常常有人问起八大碗指哪八碗菜?吃八大碗有哪些讲究?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其实,竹溪八大碗来源于陕西八大碗或本省黄州八大碗,现在西安市就有长安八大碗有限公司,黄州也有八大碗专卖店。有学者倾向于陕西传入说,因为竹溪建县时“陕西流民有五”。

再往前追溯,我国的八大碗起源于满族八大碗。满族八大碗是满族同胞的特有菜种。它由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等八种菜组成。

八大碗做法有粗细之分,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清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

八大碗往往用于宴请宾客之际,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清朝乾隆期间,正值鼎盛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其中以“满汉全席”称雄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八大碗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满族地方风味也应运而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满族八大碗深受民间欢迎,吃过八大碗的人都知道,八大碗味美,吃起来过瘾,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满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其中阿玛尊肉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最有代表性。此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流传下来的。《满族简史》记载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后建“堂子”,立竿祭天,凡用兵及大事必祭。《竹叶亭杂记》记载:祭用,必选择其毛纯黑无一杂色者,其牲即于神前割之、烹之。

竹溪八大碗有哪些美丽传说?

关于八大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蓝采和、曹国舅、韩湘子、钟离汉“八仙”云游四海时,驾祥云一路从北向南,经过竹溪时,见竹溪河谷地绿意盎然,云烟氤氲,植物茂盛,一改西北之荒凉,便按下云头,遂化作百姓走进茅屋草舍。八仙见百姓生活清苦单调,饮食极为粗劣,于是分工在四周山上采来可食的椿芽、木耳、香菇等山珍,创造性地把各种荤素菜搭配在一起,煎、煮、烹、炸、炒,做出一桌桌丰盛的宴席来大宴四乡八邻百姓。

八仙之一吕洞宾高兴万分,拔剑在岩石上刻下七律一首:“古木丛林号白云,高岩更去谒观音。路逢青嶂上头上,寺隐白云深处深。法鼓震开天地眼,飞轮推出圣凡心。时人到此如中悟,何必南岩海上寻。”从此,有了竹溪八景之一的“云岩剑迹”。竹溪县现存的清同治版县志《艺文志》收录的《游白云岩》一诗,署名吕岩,而吕岩正是成仙之前的吕洞宾的真名。传说吕洞宾真有其人,没有成仙之前,名吕岩,故乡在今山西芮城。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自幼熟读经史,中过进士,当过唐末地方官。后因厌倦乱世,抛却人间富贵,和妻子一起到中条山上各居一洞修行。其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济世济民。

八仙走后,竹溪百姓学会了八仙的烹饪方法,并将菜的原料采集分类,制成佳肴,每逢重大节日、祭祀活动等都用这种宴席招待四方来宾,为纪念八仙授艺,取名八大碗,于是形成了今天流行于竹溪河流域的八大碗菜系。

八大碗内容有何变化?

竹溪是移民建县,据《竹溪县志》记载,明成化十二年建县时,竹溪人口构成“陕西之民五,江西之民四……今则四川江南山西广东湖南本省武昌黄州安陆荆襄之人亦多入籍。”目前现存的江西馆、湖南馆、黄州馆即是佐证。

特殊的人口结构,有利于文化相互渗透,使竹溪菜融合了川、陕、鄂等各地饮食习惯,兼收并蓄,形成了现在以四川的辣、山西的酸相融合的酸辣特色。八大碗落户竹溪以后,就约定俗成为四荤四素,荤菜常见的有红肉、大酥、小酥、卤水拼盘等;素菜有煎豆腐、煮粉条另加两个时令蔬菜。八大碗中蒸菜、卤菜、粉条、豆腐都可以头天准备,而竹溪的红白喜事多开“流水席”,灶里不断火,路上不断人。八大碗便于准备的优点自然被竹溪人所接受,成为红白喜事和年节的主打席面。

竹溪八大碗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富裕也在不断变化,八个菜内容因时而变,因口味而变。最重要的是增加了汤,有的还把汤换成了蒸盆。(十堰晚报文、图/特约撰稿人陈耀林)

七.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伊尹治国美食养生宴

伊尹,商初大臣。出任前,曾在我县莘亭一带躬耕。《孟子》中记载:“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伊尹是商朝五朝元老,历佐商汤、外丙、仲壬、汤孙太甲和沃丁,理政安民60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为商朝600年基业奠定了基础。伊尹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宰相、第一位帝师,被孟子称为“圣之任者”。同时,伊尹还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饪鼻祖”和“厨圣”。

伊尹治国美食养生宴,把握了伊尹治国、养生、美食三个理念。伊尹以鼎烹说汤,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注重尊贤、用贤。“治大国若烹小鲜”是对他的高度评价。《汤液经》为后世食疗、养生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伊尹五味调和等烹饪理论,被历代宫廷食典延续使用。本套宴席既体现了伊尹时期的美食养生文化,亦体现了伊尹的治国理政思想,是上古治国美食养生的生动再现。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九.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竹溪大鲵

大鲵是一种珍贵的两栖动物,属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它不仅在物种分类和进化上地位显著,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及观赏价值。大鲵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其肉蛋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大鲵作一种的名贵药用动物,早在《山还经》,《本草纲目》中已有记载。根据现代临床观察,大鲵对贫血、霍乱、痢疾、疟疾、癫痫、血经等症具有显著疗效。此外,它还有滋润补肾、强劲壮骨、补血行气之功效。大鲵还能起到调节人体内微循环、预防重金属中毒、延缓衰老和癌症辅助治疗的作用。由于其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开发利用的前景,因而颇受社会各界关注,尤其是其保健、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广泛的认可。

我市地处山区,境内河流纵横,溪流密布,水质清新,植被繁茂,气候温凉湿润,雨量充沛,自然环境优越,为大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是大鲵良好的栖息、繁衍地。大鲵作为我市自然水生生物资源,在我市分布广泛,资源量丰富。但由于大鲵的繁殖率低,加之近年来大鲵的栖息、繁衍生态环境屡遭破坏和人为过度捕捉,造成大鲵生存分布区域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尤其是繁殖群体数量减少,导致野生大鲵资源严重衰退。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大鲵资源,199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竹溪县万江河大鲵自然保护区”,通过加大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力度,野生大鲵种群不断恢复,大鲵自然资源衰退趋势得到一定遏制。

近年来,随着仿生态繁育技术的突破和人工养殖技术的推广,为实现大鲵养殖规模化和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在我市发展势头良好,成鲵养殖生产和苗种繁育已初具规模。全市已有大鲵养殖户2000多家,人工屯养大鲵达30余万尾,产值近3亿元。

今后,我市将利用山区地理资源优势和大鲵种群资源优势,在保护好野生自然资源的同时,抓好大鲵人工繁育养殖和精深加工,实现大鲵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我市渔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农民增收的亮点工程。规划在房县、竹山、竹溪和十堰城区建设大鲵特色养殖经济带,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建设标准化大鲵生态苗种繁育场15家,繁殖幼鲵50万尾,带动3000户农户从事大鲵养殖,年产成鲵500吨。同时,通过发展大鲵产品精深加工业,开发大鲵食品、药品、美容、保健等高附加值系列产品,形成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养殖生产、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大鲵产业链,实现产值10亿元。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苏派美食

苏派美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