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丽水云和县特产是什么 云和县的主要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丽水云和县特产是什么 云和县的主要特产更新时间:2022-11-18 17:26:11

一.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乌江霸王酥

霸王酥和县乌江镇传统名点.有2000多年历史。原名哈蟆酥,又名小酥。相传西楚霸王项羽从四溃山(今驷马山)突围后,败走乌江城,感到人饥马渴,城边一卖蛤蟆酥老翁将此酥献给项羽,项羽手捏即碎,连赞“脆酥!脆酥!”自此,蛤蟆酥易名“霸王酥”。该酥以面粉、芝麻、菜油、白糖等为原料。80年代后,采用传统工艺与远红外线烘烤精制而成,内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具有开胃、润肺、健脾、强身之功能。有咸甜两种,酥松脆香,色味俱佳,甜而不厌.油而不腻。曾被评为安徽省乡镇企业优质产品。

二. 浙江省 丽水 云和 长裙竹荪

产品名称:长裙竹荪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它本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含的蛋白质、脂肪极高,还含有十七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不仅能滋补健身。且对多种肿瘤、高血压、肥胖症均有较好食疗效果。

产品简介:长裙竹荪,又称"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鸡"等,名列"四珍"即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长裙竹荪原系野生植物,因为生长条件相当苛刻,成长不易,得之更难。历来被认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为南方贡品,,只有皇帝才有幸品尝。据传,清光绪年间,慈格太后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出亲信遍访天下,好不容易觅得 "僧竺蕈"若干。所谓"僧竺蕈",即长裙竹荪。慈艳太后动用官兵三千人,费时九个月才得长裙竹荪1.5公斤,平均每人才找到0.55克,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长裙竹荪并非只是"物以稀为贵"。长裙竹荪,其味鲜美异常,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声誉极高,曾有"竹荪黄金价"之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日本前首相因中角荣来我国访问时,都曾品尝了"竹荪芙蓉汤" 并给以高度评价。

产品历史:1983年4月,在云和县沙溪乡杉后湾的山沟竹林里发现一棵野生长裙竹荪,全身由三部份组成:菌蛋、菌柄和顶装盖、盖部四周重挂网络状裙带,由紫、白、黑三色组成,宛如身穿白裙、头戴紫帽、脚着黛靴的下凡仙女。这位"长裙仙子"高40.5 厘米,裙长25厘米,裙幅边长62厘米,重450克,真是一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竹荪皇后"!云和县药用真菌实验站从1983年初春开始,着手试验长裙竹荪的人工栽培技术。他们经过多少不眠之夜,终于逐步掌握了长裙竹荪的自然习性和生长规律。他们利用原菌制成母种,生产茵种,通过三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一朵朵长裙竹荪这一"雪裙仙子"破土而出。珍稀的长裙竹荪终于按人的意志在浙南的土地上繁衍了。

三. 浙江省 丽水 云和 清明蓬餣

清明蓬餣

在清明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做清明馃,称之“蓬餣”。是云和人扫墓的祭品,亦是春日里上山下田劳作携带的点心,有的人家要做二、三十斤米,可吃很长一段时间。

蓬餣的主要原料是米粉和野生的蓬草,以及甜、咸两种馅的白糖、芝麻和肉丝、笋丝等。蓬餣看似普通,制作却很烦琐,家庭主妇很早就要开始作准备。正月元宵未过,田野上就可看到采摘蓬草的妇女和儿童的身影。云和城郊蓬草不多,只能积少成多晒干备用。以绵蓬为佳,也有用青蒿、青麻叶代替的,但味道差远了。采摘回来的蓬草,摊在篾团子上,拣去杂草、老杆,洗净、烧煮,放清水里浸一段时间,再反复漂洗、捏干。另外,按比例选用上好的糯米和粳米磨成米粉。先将蓬草加进一些米粉捏成团,放水碓里碓,等蓬草碓细后,再加进全部米粉,碓匀、碓细后成为蓬餣坯,呈浅绿色,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也有放在石臼里槌的,到了七十年代改用磨粉机,既省力又省时,而且蓬餣坯更加柔软细腻。

蓬餣分甜、咸两种,好的甜蓬餣内馅是黑芝麻,经洗净、炒熟、碾细后拌入适量白糖,入口外柔内软,麻香甜糯,余味无穷。也有用豆沙当馅的,自然别有一番风味。而咸蓬餣采用新鲜春笋炒肉丝,有些人家还加入明甫丝等,清香扑鼻,笋嫩爽口,春意融融。

蓬餣坯和馅准备就绪后,接下去就是包蓬餣。看似简单,其实也很有学问。有专业水准老手包的蓬餣,皮薄馅满,形似鸡蛋,大小一致;而新手包的蓬餣,往往皮厚馅少,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甚至皮破馅流。一家包蓬餣,左邻右舍的妇女都会来帮忙,许多老人和小孩也来看热闹。一只篾团子,中间摆放蓬餣坯和馅,大家围着团子四周坐。先将蓬餣坯扯成小团,大小要均匀,将小团揉圆揉实,用食指在中间点个小坑,双手两个大拇指插入小坑,其他手指托住外壳,慢慢地转动捏成酒杯状,尽量捏薄而不能破。然后舀上一勺馅,把四周的坯皮收好捏平,不能有缝隙,万一有了裂缝,就要扯一小块馃坯补平捏匀,不然蒸熟时坯皮开裂,特别是甜蓬餣糖水外流,既影响外观,影响质量,也难以保存。坯皮合拢后,用双手捏实,捏成椭圆球形,从而大功告成。包好的蓬餣放在洗净的箬叶上,也有用山上采摘来的大张树叶子。最后,码到蒸笼里,猛火蒸一、两个小时,要蒸熟蒸透。揭开蒸笼盖,墨野色的蓬餣在迷迈的蒸气中闪着亮光,顿时满屋清香,令人垂涎欲滴。蓬餣包好一部份后,好客的主家都要先放蒸笼里蒸熟招待大家,亦解老人、小孩之馋,无论是帮忙的人,还是来看热闹的人,都可以随便吃。

而今,蓬餣也进入了市场。清明节前,精明的商家就推出各色蓬餣,菜市场也有蓬草、芝麻粉和加工好的蓬餣坯出售,使城里人既省去了许多制作蓬餣的烦琐工序,又能享受包蓬餣的乐趣。

四. 甘肃省 陇南 西和县 砂嵌烧饼

砂嵌烧饼

砂嵌烧饼又名麻烧饼,是西和人每天早上煮灌灌茶时的首选早点。

砂嵌烧饼干脆香酥,口感咸淡,吃在嘴里,令人回味无穷。其做法是将精白面在盆中和成面团,将面团揪成大小一致的面块,加入食盐、调料,压成薄饼。最后将做好的饼坯放入炒热的砂石里面,埋上10——20分钟,砂嵌烧饼就新鲜出炉啦。

五.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红打瓜籽

  又称红打瓜籽,颜色深红,大小均匀,壳薄肉厚,独具香味,是县内重要出口产品,深受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国家消费者喜爱,主要产地为县内清溪、环峰等乡镇,是全省最大的红打瓜籽生产基地。含山县种植这种籽用西瓜历史悠久,又积累了几百年加工历史,所生产的“巢红”牌、“巨兴”牌红瓜籽,具有香脆可口,一嗑三开,营养丰富、百吃不厌的特点,有甜味、咸味、原味等多个品种,有健脾开胃之功效,系喜庆、佳节、休闲、馈赠之佳品。全县各商场、商店均有售。 

六.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蜀口茶

泰和"蜀口茶"产于该县马市镇蜀口洲。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蜀口茶从采叶到制成产品要经过杀青、揉捻、炒二青、复揉、初干、摊凉、再干七道工艺。其产品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细,弯曲秀丽,色泽翠绿油润,茸毫显露,肉质香气高爽,滋味鲜醇甘厚,汤色黄绿清亮,叶论著绿完整,入口香醇,回味长久。历史上曾列为贡品。解放后,该

茶叶生产发展较快,至一九八五年面积达650亩,总产达85000公斤。产品销往省内外和国际市场。

七.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竹蒿薯

竹蒿薯是我区传统农产品之一,在明清时曾列为贡品。主地有泰和县的沿溪、万合、塘洲和永丰县桥南、佐龙等乡。每年种植面积约2000亩,总产达300万公斤以上。该薯属一年生藤本植物,薯长50--60厘米左右,表皮褐色,肉质洁白,嫩味美,常与肉类搭配,为餐菜之佳品。

竹蒿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单个薯重0.5公斤左右,亩产一般可达1000--1500公斤在营养物质上,含淀粉82%,粗蛋白3%,粗脂肪0.2%,粗纤维0.4%.常食用对人体有补脾健胃滋补强身,润肺治油腻助消化之功能,故素有"参"之称,深童叟喜爱.

八. 浙江省 丽水 云和 金瓜丸和金瓜饼

金瓜丸和金瓜饼

南瓜,云和俗叫“金瓜”,是民间最普通的蔬果。山区农民房前屋后,田头地角大量种植,困难年景,它是救命主粮以瓜代饭,吃得边皮肤都发黄;年稔岁丰,这代主粮的瓜果,又会降格成为猪饲料。但想不到聪明灵巧、善于烹调的农家主妇,还能使它变化成为美味佳肴,接待贵宾的地方特色食品,“金瓜丸”就是其中之一。每年除夕团圆宴,就缺少不了这位名角,它名字高雅而寓吉祥,味道鲜美,风格特异,又非珍禽异兽、山珍海味所能媲美,它比肉不油,比鱼不腥,比山珍不清淡,比海味不鲜浓,可说是集百家之优点而无百珍之异味。浓淡适口,鲜香诱人,主料价廉物美,配料亦极普通,难怪民俗中流传久远!笔者从记事起,上至祖母、父、叔,下至子侄,人人爱吃,数十年来,每逢年节,年年不能无此君。

九.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酱油

泰和酱油

泰和生产酱油已有160年的历史,其配料精当、制作精细、味道咸中带甜、浓度高、烹调菜肴色泽和润。品种有建设、生产两种普通酱油,还有制作技术比较复杂,用料、工艺要求较高的富强特级酱油,近年来又在富强酱油基础上配以泰和乌骨鸡,制成营养丰富、香味醇美的乌鸡酱油。产品远销省内外。民国初年,泰和沿溪渡的酱油在美国芝加哥国际酱油评选会上获优质奖;50年代,富强酱油在上海华东调味品协作区评比中被评为优等产品;乌鸡酱油在1989年的广交会上获得好评。

十.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白桥茶干

白桥茶干:和县地方,久负盛名,有80多年历史。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干坯入锅后,用隔年的陈酱煮,再加上八角、丁香、甘草、白芷、桂皮、冰糖等精制而成,色泽红润,柔韧相济,越嚼越香,营养丰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