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番禺特产2019年 番禺十大特产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番禺特产2019年 番禺十大特产送人更新时间:2022-11-09 13:21:53

一. 辽宁省 本溪 本溪满族自治县 铁刹山二十年陈酿

铁刹山二十年陈酿

香型酒,它以东北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以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经长期贮存、精心酿制而成,产品香气幽雅,浓酱谐调,酒体醇厚丰满,余味悠长,风格独特,是您宴请馈赠之佳品。
此外,该厂开发的系列产品还有久哥酒、陈年窖酒、全家福酒、高粱酒、满堂春酒、醉天桥酒、佳酿酒、十年陈酿酒等。

野生葡萄酒

是该厂开发果酒系列产品之一,该酒选用山区纯天然无污染野生山葡萄为原料,采用现代高新技术精心酿制而成,它保留了野生葡萄的全部营养成分,色泽呈瑰丽的宝石红,酒香浓郁,酒体丰满,回味绵长,风格独特。

生产厂家:辽宁铁刹山酒厂
厂址: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
销售电话:0414-6405640 2849960
0419-2158669
0427-85878659

二.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番禺米粉

是广东米粉中获得“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的米粉,包括排粉及银丝米粉两种。其特点是:爽滑、不断条、不退溶,适合放汤、煎、炒、火局、炸等多种烹饪方法
( 番禺)

三.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白菜干

白菜干是清热润肺煲熬肉类的上佳汤料,以干身、味香、菜茎较白、菜叶乌亮者为优选,50公斤的白菜,一般只可制成 3公斤左右的白菜干,民国时期今沙头区“蔡均兴”牌子的白菜干最负盛名,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各地。现今南村、坑头、蔡边以及邻近石基、大小龙一带的村仍保留加工这一传统产品
( 番禺)

四.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东涌水瓜

东涌水瓜,皮厚早熟、皮色青绿、耐贮运,肉质细嫩,香甜软滑。

东涌镇地处大沙田地区,水源充足,具有种植水瓜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而且该镇农民向来都有种植水瓜的习惯。因此,自1995年起,东涌镇水瓜生产由过去的零星分散种植,发展到现在全镇铺开。同时,东涌镇水瓜生产具有早熟、皮色青绿、皮厚、耐贮运,肉质细嫩,香甜软滑的特点,深受客商和消费者欢迎。因此,迅速发展成为我镇蔬菜拳头产品。

2001年,东涌镇水瓜种植面积1700多亩,可供上市产品约680万公斤,上市时间可从4月份收获到10月份,可持续供应7个月左右。

五.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广州砖雕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砖雕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是古代建筑装饰工艺之一,清代更加蓬勃发展,名家辈出。艺人选用上等小块青砖,运用高超的技法雕成各种故事人物、花鸟山水、博古图案等,然后拼接成整幅画面,镶嵌在青砖墙上,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陈氏书院的大型砖雕,就是当年番禺的黄南山、杨鑑廷、黎壁竹,南海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著名砖雕艺人的杰作,也是广东砖雕艺术的精华。

早在汉初,古南越王宫御苑中(现在广州市中山四路)便已出现了广州砖雕的雏形-——刻有花纹的汉砖,可见其历史久远。广州砖雕到了明代,在民居中的运用已非常广泛,形成了岭南水乡民间建筑的独特风格。影响所及,直达东南亚各地。到了清代时期,广州砖雕艺术更是受到了宫廷的赏识。清咸丰、同治年间的沙湾雕塑、壁画大家黎文源曾被慈禧太后召入京城,装饰颐和园,封为“内廷供奉”之职。

清代后期,随着现代建筑的兴盛,砖雕艺术逐渐被现代雕塑工艺装饰所取代。至民国初期,采用砖雕装饰已较为罕见,续当时的古坝村艺人韩作轩之后,沙湾砖雕便走向沉寂。目前,沙湾砖雕艺人也是寥寥无几,仅有自学成材的青年艺术家何世良一人仍在执着地追求着这门渐渐被世人忘却的传统工艺。

与其他地方的砖雕不同,广州砖雕在选料方面,广州砖雕以建筑用砖作为原材料,充分体现了砖雕艺术为建筑服务的实用性特征;在技法方面,广州砖雕将高浮雕、浅浮雕及线刻艺术互相穿插应用,手法自然生动,刀法明快、干脆,并秉承了岭南雕刻艺术细腻为主的艺术特征,讲究刀工、注重精雕细刻,线条清细玲珑;在题材方面,广州砖雕喜表现繁花似锦、龙凤呈祥、仙子献瑞等内容,也善于将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入画,表现出热闹非凡的盛世景象,这也正是岭南特色工艺美术风格的体现。另外,广州砖雕讲究造型和层次,图案紧凑、层层叠叠,立体感强,形成了以挂线雕为代表的雕刻技法。

广州砖雕既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砖雕艺术的一个重要支流,又是岭南地区传统的民间工艺品种,是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由于砖雕工艺复杂、成本高,而经济效益低,加上少有建筑使用砖雕,使深谙这门工艺的艺人越来越少,乏善可陈。这项民间工艺正濒临失传,现状堪忧。

六.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绿村黑蔗

绿村黑蔗

榄核镇绿村村位于榄核镇中部,是番禺大沙田地区中土地肥沃的一个村,种植黑蔗(即黑皮果蔗)是全村农民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总耕地面积2424亩,其中黑蔗面积175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2%。2000年,种植黑蔗带来的经济收入达到

708万元,占绿村村农业总收入的62.6%。

绿村种植黑蔗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土地改革以来村民就已经种植黑蔗,当时是每家每户在自留地种植小量的黑蔗,面积只有60多亩。随着政策的引导、经济意识的提高,黑蔗种植逐步进入规模化生产,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技术的提高,产量的不断增加。种植面积由1984年的100亩,跃升到1985年的300多亩;1986年以后,黑蔗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90年已达到1200多亩。

为提高黑蔗种植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村干部想方设法扩大黑蔗的销售渠道,通过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的动态,引导发动农户组织北运专业队将村里种植的黑蔗运往上海、郑州等地销售。同时,积极指导群众从生产技术上严把质量关,在用药时结合虫期发生使用无公害农药,在施肥上根据土壤地力的情况因地制宜实施配方施肥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绿村黑蔗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主要特点有:表皮黑而油润无虫节,蔗身高而挺直,节与节之间疏而有序,肉质脆而甘甜。由于质量好而得到了销售市场的认同,销售价格一般比邻近镇、村的黑蔗高3—5元/担,从而增强了农户种植黑蔗的信心。本村黑蔗面积由90年1200多亩大幅度增加至2000年1750亩,年亩产量也由1990只有5—6吨提高到2000年7-8吨,北运队伍由1990年的2个专业队增加到目前的6个专业队。

绿村黑蔗以连片规模的种植,优良的品质,加上畅通销售渠道,成为榄核镇农业的拳头产品之一。在近年黑蔗销售形势处于历史低谷的情况下,仍然能产销两旺,2000年更是取得产量、收入两大丰收,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七. 江西省 上饶 万年县 万年贡米

万年贡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相传,早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皇帝南巡,途中梦见江南有“千斤冬瓜, 寸长大米”,便差人到南方查访。当差人查访至江西万年县(明置县)荷桥、尤港一带时,果然在野生稻谷中发现有“三寸粒”稻米,而且米质非同一般,便速回朝呈 报皇帝。皇帝听后大喜,当即传旨江西荷桥、尤港“代代耕食,岁岁纳贡”。万年贡 米由此得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种植历史。

万年贡米颗粒大,体细长,颗形如梭,米色似玉。用其做饭,质软不腻,味道浓香; 以贡米为原料酿酒,浓而不烈。其米、其酒都品质优良,别具风味。

产于万年县裴梅镇一带。明正德七年(1512)进贡朝廷,皇帝食用后大加赞赏,遂传旨“代代耕食,岁岁纳贡”,贡米因而得名。清时各州县纳粮送至京城后,必待万年贡米运到,方可封仓。贡米三粒一寸,粒细体长,光洁透亮,香糯不腻,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誉盖五谷。1958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博览会上展出,受到好评。1959年中共庐山会议期间选为食米,颇受赞誉。与江西农大、农科院合作开发出贡香米1、2、3号、贡丝米1、2号、珍珠贡米等十多个品种。1998年,万年贡米系列产品被评为“98江西名牌产品”。

八.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钟村凤眼果

别名频婆果、富贵子,形似黑壳鸡蛋,果实含丰富的淀粉、脂肪、糖、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熟食菘香,可作烹饪的配料
( 番禺)

九.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洛浦慈菇

慈菇(又称芽菇)一种无公害的绿色保健食品,其果实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蔬菜水果,肉质较坚实,皮和肉均呈黄白色,主要成分为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铁、锌、硼等多种活性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肌能有调节促进作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有记载,中医认为慈菇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对劳伤、咳喘等病有独特疗效。洛浦慈菇主要产区为东乡村、沙溪村、洛溪村,按当地的乡俗,过去多以慈菇比作男丁赠予新嫁的女子,并祝愿:“来年生个慈菇丁”,这样使带有多子多孙寓意的慈菇颇受人们青睐。洛浦出产的慈菇个体较大,品质特优,近年更荣登番禺“十大名特农产品”之列。2006年,新成立的洛浦街为进一步推广这张番禺农业产品的名片,通过立项扶持、建立生产基地等,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扩大品牌效应,让慈菇远销海内外,成为人们喜爱的送礼佳品,别具风味的特色手信。

十.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新造胡萝卜

新造胡萝卜

新造红萝卜有较长的种植历史,从60年代引进日本红萝卜品种栽培至今,已有30多年。由于不断引进改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优良的耕作条件,农民有丰富的生产经验,生产出来的红萝卜具有味甜、肉质鲜、皮色红有光泽、纤维少等优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谱的改变已进入千家万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产品远销港澳等地。

红萝卜是喜凉作物,适宜生长在9—4月,上市期在12—4月,上市高峰期在1—3月,预计今年红萝卜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红萝卜含蔗糖、葡萄糖、淀粉和维生素A,也含有多量的钾、钙、磷、铁等无机盐,其中维生素A含量最多,是防治夜肓症和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物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价格全面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镇委、镇政府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认为: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就必须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新造镇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确立把红萝卜生产作为本地农业的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