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阳泉小河古村特产 阳泉可以带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阳泉小河古村特产 阳泉可以带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11-08 20:39:37

一. 山西省 阳泉 盂县 盂桔梗

盂桔梗:驰名全国。

作为盂县历史悠久的地道中药材,盂桔梗这种具有乡土气息的草本药材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

桔梗,别名白药、和尚头、铃铛花、土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山坡及草丛中,既是一种中药材,又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作为盂县的十大之一,如今,盂桔梗已逐渐走出深山,成为促进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一种经济作物。

药出深山 品质优良

我国中医药历史悠久,民间以桔梗入药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桔梗主含桔梗皂苷、桦皮醇、桔梗聚果糖、桔梗糖等,主治咳嗽痰多、胸膈脾闷、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吐脓血。历史上关于桔梗的药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有甜苦两种,故名桔梗。”

虽然桔梗在我国不少地方均有种植,但由于各地的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相同,药材本身的质量与其治疗作用有着显著的差异。盂县山地面积广,海拔高,空气清新,土壤中富含磷钾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桔梗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地生长的野生桔梗品质上乘,药用、养生价值极大,被百姓称之为“小人参”,成为盂县闻名的十大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盂县的不少山区农民在采集山上的野桔梗作为药材出售的同时,也开始尝试着桔梗种植,来自河北、河南等地的中药商贩也一直把盂县作为桔梗的主要收购基地。

二. 山西省 阳泉 盂县 椒叶窝窝

椒叶窝窝是山西阳泉盂县的。

做法:花椒叶,玉米面,食盐,和面,捏成团,进锅蒸,出炉!完工

三. 山西省 阳泉 平定县 平定刻花瓷

“刻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珍品。它以刀代笔,纯手工制作。在坯体未干之前刻花,一气呵成,有线条流畅、形象概括之特点,且具朴实无华、亲切自然之本色,充分展示了陶瓷本身的材质美、装饰过程的技巧美、外表形象的简洁美以及与造型相依的整体美。产于平定的刻花瓷,历史悠久,文化远长。据《中国陶瓷史》、《大明一统志》等文献记载,平定窑始于唐,兴于宋,后因战乱不断而失传。上世纪60年代,山西陶瓷专家根据出土发现的标本,将这一失传千年的陶瓷恢复,故亦称其为“仿宋刻花瓷”。该瓷品分黑、白、棕3种釉色:黑釉刻花庄重大方,白釉刻花高贵典雅,棕釉刻花喜庆热烈,均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堪称中国“陶艺奇葩,民间绝活”。上市以来,销售看好,前景广阔,深为国内外收藏家所珍爱,也是馈赠友朋的上等礼品。2006年9月,平定被确定为“中国刻花瓷之乡”和“中国刻花瓷生产基地”,从而为平定刻花瓷冲出娘子关、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四. 江西省 萍乡 芦溪县 武功山小河鱼

1.小鱼处理干净内脏,用适量盐巴腌30分钟后用清水过一遍,沥干水分后加蚝油、料酒、五香粉、面粉拌匀。



2.油锅七八分热放入小鱼煎。煎至酥脆出锅即可。

五. 山西省 阳泉 盂县 炒不烂

用料:

土豆,面粉适量。

调料:

鸡蛋(肉),辣椒,芝麻,葱,姜,蒜等调料适量。

炒不烂做法:

1、土豆去皮切丝。淘洗后晾干。

2、面粉中洒入少许食用油,土豆丝拌入,使面粉均匀的裹在土豆丝上面。

3、如上入蒸锅,蒸熟(约15分钟)。摊在面板上,待凉。

4、配料切丝。根据口味可以选择肉炒或蛋炒,(也可以加入青椒丝,火腿丝、萝卜丝……)。

5、可根据口味用花椒%26辣椒炝锅,先把配料中的菜(肉、蛋)炒熟,后加入晾好的土豆丝。翻炒均匀,加入盐和芝麻等。一道可菜可饭的粗粮食品就好了。

温馨提示:

1、土豆可以切丝也可以切小片(类指甲盖那么大)

2、土豆淘洗后需要控水,否则带水入面粉会成一团,很难蒸熟,样子也不好看。

3、面粉中拌油是为了防止粘在一起。上锅蒸的时候也可以拌一些油。蒸到一半时间可以用筷子翻翻,如果有成团的就挑散,否则蒸不熟。

蒸完一定要凉了再炒,否则很是容易糊锅或成为一团。

六. 山西省 阳泉 平定县 平定冠山连翘茶

连翘,又名黄金条;每年早春时节开放着金灿灿的小黄花,花落后开始吐嫩绿芽,将嫩绿芽经过配料加工、泡制就可以成 为能够饮用的保健茶,名曰“连翘条”。

山西省平定境内有座冠山,山上遍布连翘,用它泡制加工成茶叶,常饮可生津解毒,清热泻火。相传,有一年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在烟雨楼喝了连翘茶,顿感心旷神治,全身异常舒爽。于是询问条由何处而来,方知是山西平定州冠山。随即下旨,把冠山连翘茶定为贡品,每年敬献50担,以供皇室饮用。制作连翘茶方法不复杂,就是将连翘嫩芽经过挑选,用清水洗净,上笼蒸制5~10分钟,以不过熟和软烂为宜;经晾晒或烘烤成半成品;然后煨糠,筛去粉末,再经窖花、提花、包装等工序,即为成品。其特点为:生津止渴,清热泻火,清凉提神。( 太原)

七.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小河白菜

据记载,早在明朝成化年间,浚县小河白菜就受兵部尚书王越的推荐,被作为贡品送往京城,成为宫廷美味。小河白菜瓷实健硕、色泽润雅、营养丰富,享有“菜中之王”的美誉,主要产于浚县小河镇崔堡、王湾、申湾、梨园、前下滩、后下滩、张刘庄等村,现已成规模产业。

“大碾萝卜香菜葱,小河白菜进北京”。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浚县人王越(字世昌),出将入相,文武全才,历经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代,官至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兼太子太傅。王越“内行交际,实也卓绝,磊磊落落,家无余财”(《明史》第一百五十六卷列传五十九《王越传》),在和王公大臣们交往中,无以馈赠,便将家乡小河白菜作为礼物,让通辽们品尝。小河白菜口感好、汤浑、纤维细、营养丰富,绝然没有普通白菜垫牙或丝丝缕缕那种感觉,让吃过他的人难以忘怀,一时间小河白菜风靡全城。而且王越“睦族敦就,周穷恤贫,援接卑幼,如恐不及:,对家道贫穷者,也以白菜萝卜接济。朝野上下,宫廷内外,对小河白菜的赞誉众口一词。上至王侯将相,下到平头百姓,无不以吃上小河白菜为荣光。有次御膳房大总管转赴浚县小河进行实地考察,逐下旨钦定小河白菜为贡品,每年通过卫河漕运至天津卫,在送往北京城,这才有了小河白菜进北京”的历代传唱。

八. 山西省 阳泉 郊区 阳泉砂货

[砂货]为本市。主要产于平定常家沟、移穰、东西小麻和郊区的小西庄、王垅、北庄等地。最早生产于唐朝;到明清时期,经过不断改进,就以其内外光洁、皮薄质细,耐酸耐碱,煮饭炖肉味道纯正无异味,盛饭放汤隔日保鲜保质不变色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本市砂货种类繁多,其中常用的有火锅、茶壶、锅、瓢、盆、笼屉、罐、花盆等100余种。(阳泉)

九. 山西省 阳泉 平定县 拉面

拉面

拉面,又叫抻面,是山西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相传,拉面源于山东省胶东半岛的福山一带,因有“福山拉面”之称。拉面传入京都,受到皇帝的赞赏,赐名“龙须面”,于是拉面又成为御膳房的常备食品。至于拉面何时传入山西或本来就由山西土生土长,无从考究。但山西人善于制作拉面和普遍爱吃拉面的习惯,却是外地人不能相比的。至今晋中、晋北一带,仍然保留着婚嫁用拉面待客、生辰用拉面祝寿的传统习惯。

制作拉面,首先要求配料准确。一般的配料标准是:标准粉五斤,兑水三斤至三斤二两(冬增夏减),食盐一钱五分,碱面五钱左右。和面时,打出面穗,揉成面团,兑水扎软,饧半小时后,加碱水揉匀,然后慢慢揉成长条,合拢旋成麻花形,如此反复多次达到粗细均匀时,放在案板上用干面粉滚匀,去掉两头,双手各执一端,上下抖动,用力抻拉,拉开,并拢,再拉开,再并拢。一般拉成六十四根为宜。下锅时,一手执两头,一手钓中间,掀去头尾,落水煮熟捞出,浇上调料即成。高明的厨师,一分钟能拉水面团三斤、抻拉十二扣,计八条、八千一百九十二根,细着银丝,根根不乱,连接起来,竟有十二华里长。

十. 山西省 阳泉 平定县 黄瓜干

黄瓜干是平定县的传统名产。早在500多年以前,黄瓜干就成为当地人酒宴上必不可少的下酒小菜。这种黄瓜干,皮肉均翠绿可爱,表面光洁、无皱。食时清脆味甜,清香可口。清朝乾隆皇帝亲笔御批为:“龙筋”,被定为进献皇宫的贡品。
黄瓜干主要产在平定县城关镇的河头、后为几个自然村。制作黄瓜干的原料并不是一般的黄瓜,而是当地民间百姓长期培育出来的一种特殊品种。这种黄瓜外表光滑无刺,色泽纯绿,肉厚瓤少,特别适宜加工。用这种黄瓜制成的瓜干,经水浸泡后,就如新摘下的鲜黄瓜一样。在旧时寒冷的冬季,蔬菜淡季,用平定“黄瓜干”招待亲朋好友、使宾贵客,确能给筵席上带来一丝春意。
这种黄瓜栽培有多道工序。播种前,种子要用煤渣粉加水浸泡、发芽;瓜蔓伸长后,须用玉米皮搓的软绳捆在瓜架上;在瓜田管理上还要做到“天旱不误锄田,雨涝不误浇园。”采摘的黄瓜必须是45厘米至54厘米之间为宜。
在加工黄瓜干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操作。加工时,先用一种特制的工具削去黄瓜外皮,然后顺长分为四条,放在架杆上,用炉火烘烤,温度保持在50C左右,经一昼夜的烘烤,便成了黄瓜干。将烤好的黄瓜干扎起后,密封于大缸内,可随食随取。装入塑料袋封口后,可长期存放而色味不变。
黄瓜含有糖、甙、氨基酸、维生素(A、B2、C)、钙、磷、铁等成分。中医学认为:黄瓜具有消热、解温、利尿的功效,适于治疗小便不畅、四肢浮肿、高血压、黄疸等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