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山特产古井贡酒 安徽黄山产什么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山特产古井贡酒 安徽黄山产什么酒更新时间:2022-11-02 07:14:03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西土布

祁门生产土布始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为农家妇女自行纺织的一种布匹。这种土布以历口为交易集散地,历口附近的村子多有出产,其中彭龙村为最。这一带均属祁门西乡,故称“祁西土布”。

祁西土布,门扣在5百至6百根纱左右,门约1尺8寸,长度3丈6尺至4丈足尺。品种有醉红、窄绿、紫青、十文青、三文青、白地青花、青花白地等,可做衣服、印花被面、包袱、头巾。因其特别厚实暖和,耐用经磨,用来做冬天的内衣和棉被里子非常适宜。

以前,祁西一带的农家妇女有不少会织土布,从棉花到成布,一般要经过轧花、弹花、搓条、纺纱、摇线、煮浆、解线、经纱、梳纱、织布等工序。所用的机件都是竹木制成,单人操作,手工完成,讲究的是个心灵手巧。如今,在历溪村的“徽州民俗物品展览馆”中,就有一套当年的织布工具,保存完好,让人可以想象那时的织布情景。据说,由于工具简陋,一个勤快的妇女一天也只能织成一个土布。在纺织过程中还有些讲究,大多数是纬线用色线,织成的一点一点的似爬满蚂蚁,叫“蚂蚁布”。也有用等距离的隔色纱织成的,叫做条子布、骰子布。

这种土布独特的是,在颜色搭配方面,主要是用青、白两色纱线交织而成,看上去朴实大方,密而有序。其染色方法有煮色、瓮染、印染3种,颜色鲜明,不易褪色。还可通过印花工艺,印染上一些简洁明快、造型生动的图案,古拙朴素,乡土气息浓郁,给人一种特别的美感。

祁西土布曾在祁门流传了百余年,在抗日战争时期,“洋布”货源枯竭,土布还解决了祁门人民穿衣的大问题。由于时代发展,土布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渐渐地不为人所知。今天,这种古朴别致的土布,若能开发利用,制成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说不定会大受欢迎呢。(摘自《祁门风物》)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麻酥糖

麻酥糖
介绍: 徽州特色名细糕点。麻酥糖从南宋流传至今为传统名品。

它是用炒熟的芝麻研粉和糖加料制成,用一张小红纸包成长方形,小红纸上印有店家的招牌,其味香甜、质感松软。麻酥糖中的精品称为“顶市酥”。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或米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幼皆宜。

徽州习俗,过年时家家都把小红纸包糖装在果子盒里招待客人,到亲戚家去拜年一定要送上麻酥糖。徽州民谚曰:“拜年不带麻酥糖,请君不要进厅堂。”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安茶

祁门安茶是一种后发酵的黑茶(安徽唯一的黑茶)。与红茶和绿茶的制作方法是不同的。前者首先通过发酵使汁水变红,后者则先通过杀青使汁水保持清绿。而祁门安茶的制作却颇特殊,其原料为根据采摘时间不同分出等级,从头芽、贡尖、毛尖、一级、二级,一般是在清明至谷雨期间采摘制作,制作时连梗带叶经晒萎凋后,稍加揉捻,制成毛茶,待当年的8月份以后,最好是白露时节,进行蒸晒,夜露等十多道工序,最后压紧装在小竹篓内(每小篓装茶3斤、每大篓装20小篓),再放入烘橱内烘干,使凝结成椭圆形块状,即依竹篓容量成型。

“安茶”是祁门一种历史名茶,民间称为“软枝茶”。明永乐《祁阊志》有软枝茶记载,“祁红”诞生前,“安茶”享有很高声誉,生产数量也较多。“安茶”专销广东,转售南洋,1988年全省名优茶评比会上,由于此茶品质优异,风格独特,荣获特种名茶称号。在粤东颇负盛名,与“徽六名茶”并驾齐驱。其条身紧结匀齐,色泽黑褐尚润,香气浓郁飘逸、泌人心脾,更为难得的是,它不但是一种上乘的饮品,还是良药,一直以来岭南中医诊方中常用“安茶”作引,广东、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更是尊它为“圣茶”。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安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和氨基酸等物质,有解渴清热去火、消瘴避邪、益寿健神、杀菌防腐防癌之功效。1988年、1992年两次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特种茶。近几年来,经过反复研制、改进,品质不断提高,需求量大增,在南方市场上深受欢迎。

如前所述,软枝茶徽属各县均有生产。但衍化成安茶后,却只有祁门一县生产。由此可以推测,安茶是祁门人创制灼。

清光绪以前,即祁红问世之前,安茶在祁门的产区很广,因为当时安茶销路比较好,是主要的外销茶,所以四乡均有生产,尤以西南乡一带为盛。祁红兴起后,安茶产区大为缩小,集中到西南乡的芦溪、溶口一带,尤其是店埠滩等地,平里、祁红、渚口3个乡亦有零星生产,其它地方则不见踪迹。

祁门西南乡地区山高林密,云雾弥漫,降水充沛,温度适宜,自古以来这里农民多种茶树,植茶经验丰富。且茶园多分于峡谷山地和河流沿岸洲地,土地肥沃。尤其是河流冲积形成的洲地,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如店埠滩一带就有连片洲茶七、八十亩,是采制安茶最佳品质茶园之一。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黟县 泗溪香榧

黄山香榧是我国的珍稀干果,早已驰名中外,黄山市黟县泗溪乡是全国闻名正宗香榧产地。它早就以壳薄、肉满、味美、香脆可口,品质特佳、深受消费者欢迎。早在明朝时期被精选为皇宫“贡榧”,黄山香榧除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外,还远销日本、港澳及东南亚各国。泗溪乡深处高山密林,土地肥沃,云雾缭绕,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越,最适宜榧树的生长,栽培香榧树已有千年历史,素有“千年榧树三代果”之称。
香榧仁肉有丰实的脂肪、蛋白质、糖份及碳水化合物,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食用后对化痰、止咳、润肺、通便、驱虫、强身,都有奇特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珍果。
黄山香榧是精选泗溪产地的优质榧仁,配以合理的各种上等辅料,用科学的方法加工而成,具有色香味俱佳,品质特优。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屯溪 大呆臭

为王致和于清康熙年间创制,康熙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特地御笔亲书“青方:二字赐王致和,从此名声大振。与浙江绍兴的臭千张、安徽淮南的臭香干呈鼎足三分之势,享誉海内外。徽州大呆臭,表面为灰、兰、黑综合色,内里洁白如玉,闻着臭、吃则异香,独具一番风味,而由于大呆臭的制作工艺很复杂,所以这道风味小吃,恐怕只有来黄山的游客才能吃到了。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臭”鳜鱼

黄山“臭”鳜鱼

黄山“臭”鳜鱼又名“腌鲜鳜鱼”,此菜烹制后以其香鲜透骨,鱼肉酥烂并带有特殊的芳香滋味而倍受广大食客的喜爱,许多来黄山旅游的客人都慕名前来品尝此肴,尝后都为有如此美味而赞不绝口。此菜历经2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具有如此影响力,关键在于它的特殊性,在烹制之前腌制后的鳜鱼闻起来“臭”,烹制后的鳜鱼吃起来香。这一“臭”一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加了此菜的魅力,使其成为徽菜的经典之一。

黄山“臭”鳜鱼的腌制方法:

制作黄山“臭”鳜鱼主要是鳜鱼的腌制,因为鳜鱼腌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菜质量。腌制黄山“臭”鳜鱼首先要选用新鲜之鳜鱼,去掉鱼鳞及内脏,清洗干净并沥干水分。

可选一木桶,先在木桶底部撒上少许精盐,然后逐一将鱼表面抹上适量的精盐,整齐地放入桶内,一层一层往上码,最后在鳜鱼上面压上重物将鳜鱼压紧,每天上、下翻动一次,数日后闻到“臭”味时便可出桶,将鱼清洗干净便可用来烹制,腌制后的“臭”鳜鱼一次用不完可以冷冻保藏。

腌制“臭”鳜鱼的关键:

(1)在腌制“臭”鳜鱼的过程中,温度和盐量的变化都起到了决定性因素。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0-30℃为宜,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腌制的速度越快;盐量则以每25kg鳜鱼400-500克盐为宜,在此范围内盐量越少腌制的速度也越快。以25kg鳜鱼500克盐为例,当温度在10-20℃时,腌制时间约为7天,当温度在20-25℃时腌制时间约为4天,温度在25-30℃时则需2天时间便可腌制完成,达到“臭”的效果。

(2)腌制“臭”鳜鱼的桶以选用木桶为佳,这样才能使“臭”鳜鱼“臭”味醇正。在腌制过程中外加重物压制可以使“臭”鳜鱼烹制后肉质紧密,每天上下翻动一次能使盐份均匀地渗透每一条鳜鱼,使其出品统一。

(3)腌制“臭”鳜鱼还可以分为整条腌(适合于250克-500克/条的鳜鱼)和块状腌(适合于较大的鳜鱼,改小块后再腌制),烹制后风味都一样,但因块状鳜鱼具有易受味,便分食的优点,故而更受食客们之喜好。

七. 云南省 曲靖 沾益 黄山羊

龙陵黄山羊是在龙陵特殊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皮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龙陵黄山羊躯体红褐红,后枕窝至尾根的背线为黑色。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管理。体格大,生长快,易育肥,屠宰率高。成年公羊体重达50余公斤,周岁公羊可达40公斤。龙陵黄山羊肉质细嫩,膻味少;板皮面积大,质地细实坚密。龙陵黄山羊在《云南畜群品种志》和《中国山羊》等书中均被载录,在农牧渔业部《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畜群刊》向全国推荐的9个肉用型山羊品种中名列第四。龙陵黄山羊品种繁育基地已基本建成,有核种群42群,种羊1460多只,分布于全县12个乡镇中的86个村126社的1610户农民之中。在品种提纯复壮方面取得了较好收效。现有繁殖群247群,山羊5400多只。全县山羊存栏35000多只,其中黄山羊占76%。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问政山笋

问政山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问政山笋是安徽省徽州地区传统名菜,用歙县问政山所出产的竹笋炖烧而成。

传统烧法中,一般都用腊肉和竹笋一起炖烧,故又称为腊香问政笋;后来该菜因加上香肠、香菇等增香,故称为两香问政山笋。

问政山笋箨红肉白,质嫩味鲜,加之在烹饪过程中加佐料提味,成菜后,脆嫩可口,笋味微甜,如同鲜笋一样,吊人胃口。

菜品历史

相传,南宋年间,徽商崛起,在杭城经商的歙人,思乡情浓,常托人捎去问政山竹笋尝新,以解思乡之情、怀故之梦。

家人起早将破土的春笋挖出,在新安江行舟时,剥尽笋壳切后入沙锅,加江水,以炭火清炖,至杭州时打开沙锅,笋味香脆可口,宛如在家吃鲜笋一样美味。地道民间徽菜从此便成为了与徽商有关的思乡美食。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黄山贡菊

黄山贡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山贡菊也称“贡菊”、“徽州贡菊”,又称徽菊。与杭菊、滁菊、亳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故名“贡菊”。盛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的广大地域。主产于著名旅游胜地黄山风景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之间,盛产于休宁县兰田、南塘等地,其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品质优良,色、香、味、型集于一体,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被誉为药用和饮中之佳品,是黄山著名,驰名中外。

传说黄山贡菊之所以被称为“贡菊”是因为清代光绪年间,京都紫禁城里流行红眼病,皇帝下旨寻求良方,遍访名医,均未见效。这时徽州知府献上徽州贡菊花干,泡后内服外洗,眼疾即愈, 一时徽州贡菊花名扬北京城,并被钦定为贡品。 黄山贡菊

.黄山贡菊原称“徽州贡菊”,又称徽菊,是从菊花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主产于著名旅游胜地黄山风景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之间,盛产于休宁县兰田、南塘等地,其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品质优良,色、香、味、型集于一体,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被誉为药用和饮中之佳品,是黄山著名,驰名中外。清末光绪年间,北京紫禁城里流传红眼病,皇帝下旨,遍访名医良药,徽州知府献上徽州菊花干,京人泡服后眼疾即愈,于是徽菊名气大振,被尊称“贡菊”。贡菊历来被当作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并出口东南亚。“黄山贡菊”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之功能,可治伤风感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用它调配其它药物可以制成桑菊感冒片等成药和菊花晶等饮料。可以泡茶、泡酒,常饮可“清净五脏,排毒健身”,有延毒美容之功效。饮用过的菊花晒干后还可充作枕芯,使人清凉降火,明目醒脑。“黄山贡菊”的制作十分讲究,鲜菊采下后,先用竹簟阴置凉干,然后用炭火悉心烘烤,成品后的贡菊以朵大色白者为佳。“黄山贡菊”是从菊花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原产于歙县金竹岭一带,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据民间传说,“黄山贡菊”原是宋朝徽商从浙江德清县作为观赏艺菊引进的。在一大旱之年,有许多人得了红眼头痛病,有人采用鲜菊花泡水将火,十分灵验。 以后人们经常用鲜花或菊花干泡水泡茶,医治目赤羞明、胆虚心燥等病。从此,这一带农家门前屋后广种菊花,为了久藏又特意烘制成干菊花,金竹岭由此闻名远近。清光绪年间,北京紫禁城里也流传红眼病,皇上下旨,遍访名医良药,黄山知府献上黄山菊花干,京人泡服后眼疾即愈。于是徽菊名气大振,被尊称“贡菊”。 贡菊历来被当作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并出口东南亚。

历史渊源

“黄山贡菊”是从菊花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既有观赏价值

.,又有药用功能。据民间传说,“黄山贡菊”原是宋朝徽商从浙江德清县作为观赏艺菊引进的。在一大旱之年,有许多人得了红眼头痛病,有人采用鲜菊花泡水降火,十分灵验。以后人们经常用鲜花或菊花干泡水泡茶,医治目赤羞明、胆虚心燥等病。从此,这一带农家门前屋后广种菊花,为了久藏又特意烘制成干菊花。清光绪年间,北京紫禁城里也流传红眼病,皇上下旨,遍访名医良药,徽州知府献上徽州菊花干,京人泡服后眼疾即愈。于是徽菊名气大振,被尊称“贡菊”。.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通过了对黄山贡菊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04年8月9日起对黄山贡菊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公告2004年第105号)。

地域保护范围

黄山贡菊原产地域范围以安徽省歙县人民0《关于请求将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列为黄山贡菊原产地域的请示》(歙政[2003]109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安徽省歙县所辖行政区域。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祁门红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祁门红茶,是我国传统工夫红茶的珍品,它创制于光绪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主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祁门红茶条索紧秀、金毫显露,色泽乌黑鲜润泛灰光,俗称“宝光”;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滋味醇厚,味中有香,香中带甜,回味隽永,汤色红艳,叶底嫩软红亮。国际市场把“祁红”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祁门红茶品质超群,被誉为“群芳最”,这与祁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是分不开的。祁门地处安徽南端,黄山支脉由东向西环绕,西北有大洪岭和历山,东有楠木岭,南有榉根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平均海拔高度为600米左右,茶园80%左右分布在海拔100~350米的峡谷地带,森林面积占80%以上,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且日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祁红”特殊的芳香厚味。

祁门红茶 ,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茶渣)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祁门茶叶,唐代就已出名。据史料记载,这里在清代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而是盛产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绿”之称。光绪元年,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创设茶庄,祁门遂改制红茶,并成为后起之秀。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祁门茶叶条索紧细秀长,汤色红艳明亮,特别是其香气酷似果香,又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牛奶调饮。祁门茶区的江西“浮梁工夫红茶”是“祁红”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

翻开美国韦氏大辞典,“祁门红茶”的译英词组悄然出现了。这上边清楚地记录着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中国安徽省祁门县。

祁门产茶可追溯到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留下:“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 的记载,当时的祁门就隶属歙州。

祁门产红茶,事出近代。当时的英国、法国、俄国、丹麦等国家都有着巨大的红茶市场。1875年前后,祁门人士胡元龙借鉴了外省的红茶制法,在祁门加工出了红茶。

英国是世界上饮红茶最多的国家之一,而饮下午茶更是一种高雅的社交活动。在英国,人们在进下午茶点时,茶要点点润饮;点心要细细品尝;着装要典雅入时,人们将饮茶视为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而当时的祈门红茶是下午茶中的极品。

祁门境内,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地面积占九成以上,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早晚温差大,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祁门红茶的采摘季节,是在春夏两季。茶农们只采鲜嫩茶芽的一芽二叶,然后,经初制、揉捻、发酵、等多道工序。红茶的加工与绿茶相比,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发酵的过程,揉捻细碎的嫩芽发酵后,由绿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要经过人们细心挑选、将茶梗剔除,加工一千克上好的红茶,一般需要六千克鲜嫩的芽叶。

祁门红茶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一百多年过去了,祁门红茶早已走红了世界。而祁门百姓以茶待客的习俗,也由绿茶改为了红茶。人们闲暇相聚,谈今论古,海阔天空,一杯红茶伴着老人们度过一个惬意的午后。

由于祁门所产的红茶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外国人称祁门红茶为“祁门香”;“王子香”;“群芳最”。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祁门红茶”曾获得了特等奖凭和金牌。所以,美国韦氏大辞典中收录“祁门红茶”这一词组,也就不足为怪了。

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

“祁门香”所用的茶树是全国茶叶品种审定委员会议定的国家良种“祁门种”,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略向上斜生,叶形长椭圆,叶面微隆起,叶色绿,富光泽,叶质柔软。

祁红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特级祁红以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为主,制作工艺精湛。分初制和精制两大过程,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精制则将长短粗细、轻重曲直不一的毛茶,经筛分、整形、审评提选、分级归堆,同时为提-度,保持品质,便于贮藏和进一步发挥茶香,再行复火,拼配,成为形质兼优的成品茶。

“祁门香”香飘五洲,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国事礼茶。-主席、-总-出国访问时都曾带过“祁门香”馈赠外国元首。

胡元龙(1836—1924),字仰儒,祁门南乡贵溪人。他博读书史,兼进武略,年方弱冠便以文武全才闻名乡里,被朝廷授予世袭把总一职。

胡元龙轻视功名,注重工农业生产, 18岁时辞弃把总官职,在贵溪村的李村坞筑5间土房,栽4株桂树,名之曰“培桂山房”,在此垦山种茶。清光绪以前,祁门不产红茶,只产安茶、青茶等,当时销路不畅。光绪元年(1875),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用自产茶叶,请宁州师傅舒基立按宁红经验试制红茶。经过不断改进提高,到光绪8年(1883),终于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胡云龙也因此成为祁红创始人之一。瓷土亦是祁门,同治4年(1865),胡元龙在祁东庄岭村,发现了“太和坑”瓷土矿,被定为御瓷专矿,祁门瓷土业因此得到大发展。

胡元龙为人急公好义,主持公道,济困扶危,威望很高。戊戌维新后,科举废止,但祁门山区风气闭塞,无人兴办学校。他乃大力倡导,邀聚南乡人士,于光绪 30年(1904)在平里创立梅南学校,开祁门办新学之先河。次年,祁门县高等小学校,在其影响之下,亦筹创成立。贵溪村四境皆山,胡元龙认为要改善群众生活,必须发展农业生产,开荒种地。当时荒山皆为祠会占有,他打破封禁条规,集合村中百姓,宣传垦荒的益处,签具公约。并自己带头,垦山千余亩,种植茶叶、茶籽、毛竹、杉树,村人群起仿效,收入大增,生活改善。以后祁门各地也都援例开垦,造成自垦自产自得之风,促进了生产发展。

胡元龙曾对子孙说:“书可读,官不可做”,并撰厅联一对曰:“做一等人忠臣孝子,为两件事读书耕田”,可见其轻视功名、注重生产的思想,后人尊其为“祁红鼻祖”。

茶史追溯

祁门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很有名。那时休宁、祁门、歙县所产茶叶以浮梁为集散地,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句子;唐代杨华所著的《膳夫经手录》中记有"歙州、婺州、祁门方茶制置精好,商贾所赏,数千里不绝于道路" 说明了祁门在唐朝已是较重要的茶叶产地。

至清光绪以前,祁门所产茶叶均为绿茶。光绪年间,黟县人余干臣由福建回乡,仿效闽红制法,试制红茶成功,这就是祁红的开端。后来,在他的带动下,附近茶农纷纷改制,逐渐形成祁红产区。

祁红一经问世,就以其优异的品质成为红茶中的后起之秀,它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伐"红茶齐名,被誉作"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1980年祁红获国家优质产品奖章,1983年获国家出口商品优质荣誉证书。祁红"祁门香"香飘五洲,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国事礼茶。

名茶鉴赏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祁红的主要特点是: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隽永。

祁门红茶 - 冲泡方法

简单泡法

将水烧沸,茶具最宜景瓷,装上大约占壶容量十分之五的茶叶,冲入沸水,冲泡后香气高锐持久,隔45秒左右倒入小杯,先闻香,再品味,满口生香,回味甘美。

祁门红茶

功夫泡法

祁门红茶采用清饮最能品味其隽永香气,冲泡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饮时要细品慢饮,好的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具体步骤

1、备具: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放在茶盘上,茶道、茶样罐放在茶盘左侧,烧水壶放在茶盘右侧。

2、赏茶:打开茶样罐,让来客欣赏茶叶的色和形。

3、烫杯热罐:将开水倒入水壶中,然后将水倒入公道杯,接着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50的比例把茶放入壶中。

5、洗茶:右手提壶加水,用左手拿盖刮去泡沫,左手将盖盖好,将茶水倒入闻香杯中。

祁门红茶

6、第一泡:将开水加入壶中,泡一分钟,趁机洗杯,将水倒掉,右手拿壶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从公道杯斟入闻香杯,只斟七分满。

7、鲤鱼跳龙门:用右手将品茗杯反过来盖在闻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闻香杯杯底,翻转一圈。

8、游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将闻香杯从品茗杯中提起,并沿杯口转一圈。

9、喜闻幽香:将闻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转90度,杯口对着自己,用大拇指捂着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细闻幽香。

10、品啜甘茗:三个口是一个品,要做三口喝,仔细品尝,探知茶中甘味。

11、第二泡、第三泡:操作同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