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邛崃市土特产 邛崃的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邛崃市土特产 邛崃的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11-02 07:19:14

一. 四川省 成都 邛崃 邛崃甜皮烧鸭

皮脆肉嫩、香味四溢的烫油鸭通常被邛崃人称为烧鸭子,是一道十分受欢迎的家常菜。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周鸭子

油烫鸭子,是流传已久的邛崃名小吃。县人周福元根据传统工艺,细心制作,在临邛镇畅销时,被人们称为“周鸭子”。

他用料考究在选鸭和卤水上肯下工夫,先用多种香料起好卤水,再将宰杀洗净的土鸭熟起锅,晾至微温,抹上糖汁,放入油锅炸制而成。他制成的油烫鸭子色泽红亮,皮酥肉嫩,咸甜适宜,味香回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1987年,“周鸭子店”的油烫鸭子在成都市个体名小吃、名工艺、名产品评比展销会上获名小吃奖。( 邛崃)

三.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水果

临济镇位于邛崃市西南边陲,地处名山、蒲江、邛崃三市之交界处,下辖8个村,67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9.75平方公里,总人口10036人,种有各类优质水果100多万株,年生产优质柑桔1000万斤,各类优质水果400万斤,茶叶1000担。 主要水果品种有:脐橙、柑桔、特罗科血橙、乔柑、寿柑、布朗李系列品种、早熟梨、油桃、枇杷等二十多个优质水果品种是远近闻名的水果茶叶之乡。( 邛崃)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邛崃黑茶

邛崃黑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崃黑茶

四川省邛崃市临济镇、夹关镇、平乐镇、道佐乡、卧龙镇、孔明乡、水口镇、油榨乡、火井镇、南宝乡、高何镇、天台山镇、大同乡、宝林镇、临邛镇、茶园乡共1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邛崃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邛崃黑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邛府〔2014〕41号

邛崃市(区域性)地方标准:DB5203/T003-2014《邛崃黑茶生产技术规范》

五. 四川省 成都 邛崃 家常豆腐乳

记“富贵春”家常豆腐乳始于明朝,由平乐黄氏首创黄记“富贵春”名号之系列豆制品。黄记“富贵春”家常豆腐乳精选黄豆、辣椒、食用植物油、花椒、食盐、八角等配料,

具有入口芳香味浓、回味悠长、食之难忘之特点,一直为平乐古镇周边乡民佐餐之佳品。2005年被中国国际美食节特邀参展,同期被《今日邛崃》报头版头条报道。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张洋姜

腌菜又名酱菜,四川腌菜,源远流长。我县临邛镇的张文芬夫妇,继承传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认真选料,注重卫生,精工细作,把洋姜晒成半干,加菜油、精盐,调匀装坛,封口腌制,售前再加多种调味品即成。他们所腌制的洋姜、酱萝卜成品,皮色鲜,形完整。鲜香脆嫩,微带甜酸。进口脆响。算得上色、香、味俱全。因而得名张洋姜。统奖;1991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优质小吃。张文芬腌洋姜1987年在成都个体名小吃、名工艺、名产品评比会上获名小吃奖;1990年在获成都市个体名小吃传。( 邛崃)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奶汤面

奶汤面是我县地方传统食品。即用新鲜猪骨、猪蹄、香肘、鸡炖成香味浓郁的奶汤,将其盛入碗内,配以佐料,加入煮熟的水叶面即成。民国时期,经县人麻子(本名艾春廷,因身体肥胖,生性随和诙谐,好与人开玩笑,故称。)经营发展,名已有60多年历史。现在县境内经营该食品的有数百之多。而且在品种方面也有进一步发展,如加鸡丝绍子的叫成“鸡丝奶汤面”,如三鲜绍子的叫“三鲜奶汤面”……等。彭月明在继承这一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因精工细作,诚实经营而独占鳌头。一位因去台湾而阔别家乡四十多年老人,特地到彭月明店吃奶汤面,食后赞不绝口:“这才是真正的家乡奶汤面。” 并乘兴操作人员合影留念。( 邛崃)

八. 四川省 成都 邛崃 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是以精细彩色或素色的竹丝,均匀地编贴于洁白的瓷上,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价值,曾荣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章。现代又有不少陶胎、漆胎、玻胎、木胎、楠竹胎、竹压胎和无胎竹编问世,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实用工艺品。( 成都)

九. 四川省 成都 邛崃 钵钵鸡

“钵钵鸡”因盛放食品的陶钵而得名,系清代流行于我县的传统小吃。黄维忠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当人民对食品的爱好要求,改进二成。其作法是:将熟鸡去骨切片,以麻辣为主,再辅以多调料。它的特色是:色鲜味美,红白相间,皮脆肉嫩,微带甜咸,麻辣鲜香。吃奶汤面时用以佐食别具风味;饮酒时用于佐酒亦佳

黄维忠的钵钵鸡在1990年成都市个体名小吃优质奖,1991年被成都市人名政府命名为优质名小吃。( 邛崃)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邛茶

四川省邛崃市地处邛崃山脉、成都平原西南边缘介于东经103度03’至103度46`,北纬30度12`至30度33`”之间;市境问东低西高,坝、丘、山俱全,呈‘六山一水三田’的地貌结构,幅员面积 1377平方公里,辖33个镇乡,总人口65万人。 邛崃市茶叶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山丘二十个镇乡,该地区宜茶面积都在海拔600至1000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5℃,降雨量1117.3毫米,日照时数1107.9小时,无霜期285天。‘邛茶’以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产区宽广,品种优良著称于世。据《古代的巴蜀》一书介绍茶叶时,称:‘汉有杨雄,司马相如……之徒皆饮焉”说明2100年前成都、邛崃(古称邛州)一带民间饮茶蔚然成风。据唐朝陆羽在《茶经》一书有这样的字句:“万担茶乡,唐代闻名,”“邛州盛产茶”《新唐 书,地理志》还将邛州和雅州列入全国产茶的十七州之内,并记载有邛州开始征收茶税;据明朝顾元庆的《茶谱》一书记述的“茶之产于天下多矣!……”“邛州有火井思安,……其名皆著”;据宋元年《九域志》记载:“临邛有火井茶场,生产邛州贡茶,造茶成饼,二两重,印龙凤形于上,饰以金箔,每八饼为一斤入贡,俗称为砖茶。”到清嘉庆年时, 邛崃已年产茶叶200万斤以上。 西汉卓文君马相如冲破古代封建思想牢笼,敢于反抗,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故事,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佩与传颂,邛崃“文君井”就是对他们这段姻缘记载的见证。中国大文家郭沫若失生曾题词:“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会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既赞颂了卓文君司马相如反抗封建,争取自由的精神,又赞美了“邛酒、邛茶”。1955年,邛崃被中央列为全国万担茶县之一;1956年,邛崃茶叶产量即达到了13050担。 邛崃具有得天独厚的适宜茶树生长的优势环境,历来是成都市的重要产茶区。经过多年不断地发展、改造,全市现有茶园面积5万余亩。具有一批大面积的“福选9号”、“福顶大白茶”、‘名山白毫”、“花揪茶”、“云南大叶茶”等优质茶树良种。全市茶叶基地镇乡二十个,生产加工企业40余个,年产成品茶叶2000余吨,拥有“文君牌”、“花揪牌”、“崃山牌”为代表的二十多个系列、上百个品种;“文君绿茶”、“文君毛峰”、“一芽迎春”、“天台龙井”、“天台银针”、“天台毛峰”、“文君香茗”等多个品种,曾连续多次评为国优、省优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畅销国内十余个省市,远销日本、美国、泰国、新加坡等。( 邛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