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晋城特产米酒 山西最好的黄米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晋城特产米酒 山西最好的黄米酒更新时间:2022-11-02 04:54:39

一. 云南省 大理 祥云县 米酒

米酒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古人叫“醴”。

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泡4-5小时,

笼屉上放干净的屉布,将米直接放在屉布上蒸熟。因米已经过浸泡,已经涨了,不需要象蒸饭那样,在饭盆里加水。蒸熟的米放在干净的盆里,待温度降到30-40度时,拌进酒药,用勺把米稍压一下,中间挖出一洞,然后在米上面稍洒一些凉白开,盖上盖,放在20多度的地方,经30小时左右即可出味。糯米酒做好后为防止进一步酒化,需装瓶放入冰箱存放,随时可吃。

二.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小米煎饼

清晨,走在阳城的大街上,只见小吃店前,人头攒动,一个个顾客用盘子端着金黄色的圆饼状食物吃得津津有味,这种食物就是阳城的传统名牌小吃——小米煎饼。其气香味醇,松软适口,配以当地的小米粥稀饭或杂格,味则更佳;又因营养价值丰富,成为当地人早餐的首选之食。

小米煎饼的用料虽简单,但制做却麻烦。制做煎饼的第一步关键是“发”。将小米用水泡软后磨成粥,放在适度的温度下“发”六到八个小时,至虚软为止。第二步才是煎,当地人俗称为“摊”。摊煎饼前,要先将鏊加热。煎饼鏊是一套阳城独有的特殊煎制工具,圆形,中间凸起,需配备两个盖子,一个盖在鏊上,一个座在半火上。发好的粥舀入鏊内,随着“哧……”的一声,立即盖上盖子,接着两个盖子要不时替换,这样鏊内的煎饼才能均匀受热。约5分钟香气飘出,煎饼也就熟了。

当地人还有一种习惯,煎饼快熟时,在上面或打入鸡蛋,或撒上葱花,或放些红糖,于是衍生出三种煎饼:鸡蛋煎饼、葱花煎饼、红糖煎饼。也许,不远的将来,智慧的阳城人会向全世界推出小米煎饼的系列产品:有奶味的,有果味的,还有巧克力味的……

三.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烧肝

当你坐在环境优雅的餐馆,点上几碟可口小菜,配以啤酒,或自斟自饮,或与朋友斗酒,别忘了要上一盘阳城的烧肝。不一会儿,服务生端着一盘冒着热气、略显焦黑、切成片状的小菜走来,一上餐桌,便有香气扑鼻而来。赶快趁热动筷吧,这就是阳城的烧肝。忘了告诉大家,动筷前一定要一小碟山西的老陈醋。夹起一片,醮点老陈醋,放入口中,细细咀嚼,顿时清鲜脆嫩,舒爽适口。眨眼间,一盘已被扫光,那再来一盘吧。

阳城烧肝全国独有。为什么呢?可能是配方独特,制作精细,工序复杂吧。它的配料有13种之多,主要原料有:鲜猪肝、猪花油、淀粉、猪油脂粉、鸡蛋、甜面酱等。就让我们试着动手做一做吧。

第一步,将猪肝剁碎或切成丝状,加猪油脂粉、鸡蛋、甜面酱以及姜、葱、蒜、花椒粉、精盐等调味品,然后再加入湿淀粉拌匀。

第二步,把猪花油平铺开,将拌好的原料放置上面,用猪花油裹成直径约3厘米,长约25厘米的圆条,随即迅速放入热油中煎至柿黄色取出。这就是初成模型的烧肝。

第三步,将成型烧肝放入笼中用大火蒸20分钟左右取出。顿时香气四溢,诱人至极,忍不住拿起一根就吃——千万不可!这时的烧肝虽算是做好了,但吃前还少一道工序。要将它切成7毫米厚的片状,放入油锅中炸一下,略黑,即捞出装盘,撒些葱丝,这下才可尽情享用。当然,如果您感到制作起来太麻烦,可以带些当地正宗的成型烧肝回家,切成片,炸一下就可以了。

四.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糖醋溜丸

糖醋溜丸以丸子为主料,加上糖、醋及其精致调料制作而成,丸子个头小、吃起来外焦里嫩,汤酸甜可口。

五.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桂花米酒汤圆

好黏的,汤圆很软很软,非常好吃,其实武汉人吃的讲究一点也不比四川人差,也是非常有钻研精神的。

六.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乔氏琉璃

琉璃的制作在古代晋城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技法,而晋城的琉璃制作又以阳城县乔氏琉璃为最。阳城的琉璃制作世家——乔氏家族专门从事黑、绿瓷器和琉璃的生产,远近闻名,人称乔氏琉璃。

阳城县寿圣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琉璃塔、东岳庙舞楼正脊楼阁式琉璃塔刹(建于明隆庆元年)均采用乔氏琉璃。由于乔氏琉璃质地优良,明代故宫的琉璃狮子和明十三陵的部分琉璃制品也为阳城乔氏所制。现在,釉色发展到十多种,产品远销海外。

七.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木耳圪贝

说起来木耳圪贝其实是道汤菜,烧上一锅水,把准备好的食材都放进去,锅开了掉点香油散点芝麻就可以出锅了,用筷子捞上一些半透明的、类似凉粉一类的淀粉类制品,其色泽洁白清亮,柔软利口,汤味清香。

八. 四川省 乐山市 五通桥 西坝米酒

西坝米酒始于东汉时期,以西坝境内出土的东汉崖墓文物中的酿酒器皿和乐俑得以印证。其酿制 方法一直流传于民间。到了宋代,曾经和赵匡胤比剑论道于华山的陈老祖,隐居西坝圆通寺 。他收集民间配方进行工艺改进、提升,产出道家米酒,使西坝酒作坊品质大大增加,产品 远销沿江各地,有绵延数公里的古陶窑遗址为证。

后仅秘传于陈氏家族之中,其酒质纯净, 米香浓郁,口感极好,少饮有温胃养颜、滋阴壮阳之功效。

九.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一都米酒

要是你到永春县一都镇做客,热情的乡民便会敬上一杯色香味俱佳的米酒,让你沉醉其中。一都米酒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其制酒技术家喻户晓。酒是好酒,却没有商标,也没有装瓶,人们把酒储藏在瓮中,再严严实实地盖上一袋“沙包”,年代越久,这酒便会越发醇香。这醇美的米酒,永春人一喝就是几十年、几百年……

米酒一酿已千年

一都米酒源远流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史载:南宋绍兴年间,一都的进士陈光辞官后隐居岱山岩,与他同年中进士的朱熹曾多次前来拜访,两人在岱山上吟诗唱和,当时就有米酒助兴,朱熹把酒吟诗,赞美岱山为“月蓬第一峰”。可见,在此之前一都人就会酿制米酒了。

说米酒还得从红酒说起,这里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太平年代,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当时的一都叫碧溪,在碧溪两岸山上居住着善良勤劳的人们。有一位教书的秀才喜欢游山玩水,他常带着妻子为他准备的饭囊登山探险。

一次,他上山时采到许多味美的野果,填饱了肚子后,将饭囊遗忘在一个向阳的山洞里。几个月后,秀才再去攀崖,见到自己遗漏的饭囊,拿起来一看,米饭变得微红,不但没有发霉,而且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从来没有闻过的香味。他很高兴,将这个饭囊带回家,聪慧的妻子也很惊奇。她善于做馒头,从面粉的发酵想到米饭的发酵,便产生了一个试验的念头。

于是,秀才的妻子就蒸了一桶米饭、烧了一锅水,凉了以后倒入缸中,再将那个饭囊里的米饭均匀地拌入其中,将其密封。果然,缸中的米饭开始发酵,颜色逐渐变红,一股香气扑鼻而来,1个月后就能舀出清红透亮的红酒来。夫妻俩经过半辈子的精心研究,发明了制造红曲、红酒、米酒的原始技术,并传给了后代。就这样一代代地相传着,人们便喝上了红酒和米酒,并逐渐懂得了酒的制作方法、药用价值,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间酒文化。

清代,一都设立黄坂汛,黄坂街(现为旧街)开始繁华,每逢墟日,漳平、大田、德化和安溪等地的部分农民和商贩会带着本地区的到这里来交易。其时,黄坂街就开起了几家酒铺,酒装在小瓮中,销往附近四个县,可谓远近闻名。一都米酒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好,从制作红曲、选取原料到“烧酒”方法、储藏办法,人们经过反复试验,逐渐摸索出最好的酿酒技术,使米酒晶莹透亮、醇香诱人。

长期以来,米酒成为当地人居家必备的饮品。劳碌一天后,晚上饮点温酒,能起到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的功效;米酒还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老中医常用它来做药,内外受伤、腰酸背痛都用得着;当地妇女“坐月子”要先喝几天米酒“散气”,再喝1个月的红酒“补气”;红酒和米酒还是人们炒菜、熬汤等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酿酒过程细又腻

酿造好米酒先要有好的红曲,现在一都只有两家会制作,据说是祖传秘方,不外传。据说是用曲霉和大米等合制而成,先将大米蒸熟放入地窖中,并掺入曲霉,经过特定的时间、温度、湿度和特定的工序,一粒粒大米饭就会变得暗红,形成红曲。人们用米换曲,至今还用斗量,双方都要“斟酌”一番度量和换算。

酿造米酒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红曲和冷开水。好的米酒都是用糯米制作,农民家家都有。经过加工的糯米蒸熟后,晾在竹匾上。山民们都能得到大自然的恩赐,从石崖缝里找到一个泉水汩汩直流的泉眼,将天然“矿泉水”引到家中,尽情地享用。在糯米饭凉却之时,烧开一锅“矿泉水”,冷却待用。

人们将糯米饭、红曲和冷开水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好,密封在大缸中。在农家小屋中,往往可以见到一个个大缸整齐地排列着,缸中的糯米正在发酵着,清红透亮地直冒泡儿。过一段日子,缸中的原料融化为一体,颜色由清红逐渐变成深红,最后变成暗红色。

发酵时间一般是20天至30天(不同的季节因气温不同发酵速度也不同),有经验的人靠眼观、口尝就可以判断出发酵的程度。然后在大缸中挤入一个酒盏,精红透亮、醇香甜美的红酒就会滤入其中,再将红酒一勺勺地舀起来,装入瓮中。

再发酵几天,就可“烧酒”了。山民们自制“烧酒鼎”,用木块加工成一个圆桶,上小下大,上部安装一口锅,锅中盛满冷水,水温一升高就要换掉。烧酒时将大缸中的原料分批倒入大锅中加热,上面紧盖一个“烧酒鼎”。火候要适度,大锅中的酒精随着蒸气上升,遇到“烧酒鼎”锅的底面冷却凝结,通过引管连绵不断地流出一股细小的米酒来。这米酒晶莹剔透、清甜爽口、香溢四方。

美酒养活一家人

酿造米酒的技术一代代传下来,现在一都各村都有几家米酒大户。永春县著名革命老区黄沙村的村民黄继就是一个典型,他家酿酒的技术经验是祖传的,也说不清是从哪一代开始酿酒了。乡亲们以前用的“烧酒鼎”都是向他家借的,说那鼎烧的酒又多又醇。

黄继的母亲今年70多岁了,酿酒用的糯米从推磨到机器碾米,不知用了几柜谷子,也记不起酿了多少酒,但她说自家烧的酒一缸也没坏过。现在子承母业,老人轻闲多了,谁家酿酒碰到什么难题常会上门请教,她都乐意解答,不留一点秘密。谁家要准备“坐月子”用的红酒、米酒,也总要邀请她去指导一番,她同样热情地上门当“顾问”,而且时常去看看,以免红酒发酸。

黄继家的屋里排满了大大小小的缸,远远地就可闻到酒香,那四季飘洒的酒香足以使人不喝也醉。每天,夫妻俩早起打扫卫生后,先要计划一下一天的工作。早饭后一般是蒸糯米饭、烧开水,中午或是舀红酒,或是“烧米酒”,下午就将各种原料均匀地倒入缸中,并且认真地编号。余下的时间还得准备猪食,黄继家常年都养四至六头猪,猪吃了“烧酒”后的酒糟特别会长膘,几个月就可以出栏,卖猪钱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夫妻俩就这样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即使天天洗澡换衣服,身上还时时散发着一股“酒气”。因为他家酿的酒质地好,销路也广,客户一般是上门来,或买散酒,或成批地载回去。黄家就靠着卖米酒过日子,还供养儿子在北京上大学。

酒文化多姿多彩

一都米酒成为当地的,红曲也成为。附近乡镇的人常常自己来或委托亲朋好友到一都买红曲,都说一都的红曲发酵酿成的酒与众不同,甘醇透亮、韵味十足。

因为家家户户都备有米酒(没有自酿的也会买点散装的),逢年过节、招待客人,难免要喝上几杯。久而久之,自然地孕育出一代一代善于喝酒的一都人,也自然地孕育出淳朴直爽、性格豪放的一都人。当地的人们从小就学会了品酒,很讲究酒的品位,在于质而不在于量,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酒文化。

以敬酒为例,一般是主人先敬,先敬疏远的客人,再敬亲密的客人,前后敬一回是三杯,方显有诚意;客人酒量大的会回敬,显得有礼貌,也有礼尚往来之意;敬酒还可以增加餐桌上的气氛,方式不拘一格,如打通关、猜酒拳……

人们还可以从一个人喝酒时的仪态、言语,酒量大小,喝酒的方式来判断一个人的修养、性格和社会见识等。一个人力气的大小又与酒量大小有着某种联系,强壮的男人一般都很会喝酒,干起重活来力大无比,而且很有耐力。

一都人家家都备有米酒,人人都能说点酒文化或酒规矩来。

一都人的生活,因为米酒,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十. 云南省 曲靖 师宗 内脏泡米酒

米酒是壮族人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在米酒中配以鸡胆即为“鸡胆酒”、配以鸡杂即为“鸡杂酒”、配以猪肝即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将酒水一饮而尽,鸡杂、猪肝则留在嘴里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