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鞋垫子烤饼是哪里的特产 麻饼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鞋垫子烤饼是哪里的特产 麻饼是哪个地方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11-20 04:38:10

一. 新疆 巴音郭楞 和硕县 烤饼

烤饼

蒙古族家中,几乎都会烤一种巨型烤饼,蒙古语称为“海生包尔斯克”,通常锅有多大,饼就有多大,一般要用2-3公斤面粉。

这种饼用发面,但不放碱,和面时放牛奶酥油,或奶皮子和少许的盐,面和好后稍烫一下,然后用手压成圆形,放在尖底铁锅里用文火烤,等一烤成焦黄色后,再扣过来烤,烤好的饼便成凹形的大圆饼。形似一个尖底的大铁锅,是蒙古人喝奶茶时离不开的主食。

二. 黑龙江省 绥化 肇东市 肇东烤饼

肇东烤饼是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的特色小吃。肇东烤饼味香耐人回味,是本地饮食一绝。后又被称为“肇东料理”,进而闻名。

肇东最著名的特色小吃是肇东烤饼,薄而小的饼刷上辣酱、鸡油、孜然等调料放在炭火上烤制,然后卷上葱花末来吃,味香耐人回味,是本地饮食一绝。后又被称为“肇东料理”,进而闻名。

肇东烤饼的制作工序:

第一步,是将饼放在炭炉上烤热一些,软一些。

第二步,在烤热的饼上,刷几层酱油。

第三步,待酱油快浸没了,饼有些干了,再刷上一层辣椒末。如果喜欢吃辣,可以刷厚一点辣椒末。

第四步,看辣椒也快干了,就刷上一层鸡油,可反复刷二、三层。(这时饼就会散发出一种香味,烧烤和着鸡油的香。光想都流口水。)

最后,撒上一些芝麻就可以吃了。 有的在饼上加一些葱末,更是锦上添花。

三. 甘肃省 张掖 高台县 胗子面条

胗子面条

胗子面条是中老年人非常喜爱的一种汤面食。尤其倍受喝酒人的青睐。因为它有汤有面,汤微稠,汤由青稞胗子煮成,吃起来滑润爽口、口感极佳,独具风味。

它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把面和的硬一点,揉好捂一会,然后擀薄,切成2寸长的细面条,待锅中的水开沸后把现成的小青稞粒下入,等煮到汤有红色,青稞粒烂后,下入切好的面条,也可再调入绿色的少许菜叶做点缀,放入少量的花椒粉、姜粉、葱花,用开锅的香油喷呛,再放入少量味精即可食用。

四.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五. 湖南省 常德市 津市 木子腐乳

木子腐乳是湖南省常德市津市的。木子腐乳王是李氏祖传食品中的瑰宝,产品入口清香,回味圆畅,风味独特,令人难忘,一扫市井俗味,尤生香雅之感,实为居家、旅行、馈赠之佳品。

木子腐乳(又名湖南十八子腐乳)是津市市十八子食品有限公司的知名品牌,木子腐乳秉承悠久的传统工艺、优选天然的绿色大豆、采用科学的配制方法,使一个民间珍品,凭着“差异化”的特色,焕发出强大的产品生命力和市场穿透力。木子腐乳以“粘口清香、纯正圆畅、麻辣香溢、回味悠长,鲜明的产品特点。1999年11月获得湖南省首届名优特浓副产品博览会优质产品奖,此后产品被带入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法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00年12月4日欧盟商业联合会及世界AWB组织经过评选,专门授予”腐乳王“美称,并荣获”金盾奖。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七.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八.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永宁的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桃子的枝、叶、果桃还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

九. 河北省 承德 隆化 一百家子拔面

一百家子拔面

拨面是隆化的,名副其实的。

要想了解拨面,首先要了解白荞面。荞麦很多人并不陌生,但荞麦是黑的,怎么会有白荞面呢?后来慢慢知道,品种是一样的,只不过加工工艺不同。荞麦上磨之前,首先将麦籽上的黑皮去掉,不但黑皮,连紧挨着黑皮的部分较黑的籽面也要去掉。最后,将剩下的核心部分磨成面粉,所以白得与小麦粉无异。荞麦本来就是低产作物,亩产最高也不到一百斤。经过这样少中选少的一番折腾,可用的荞麦粉就更少了,当然十分金贵。

现在就可以说拨面了——用白荞面做的面条。为什么叫拨面呢?这是指它的做法。将白荞面分成四等份,先用滚烫的开水将其中一份烫熟,然后将其他三份用凉水打湿,一点点搋在熟面上,最后和成面团。停放10分钟,使其软硬合适,即置于案板,擀成宽不及尺、厚达3分的面饼。现在开始拨面了,厨师双手抓住两边带把的面刀,一刀一刀迅速而匀称地将面饼截成细丝。随着拨刀的移动,面饼逐渐缩小,而面丝却在后面整齐地排列出来。最后,将面丝下入翻花的开水锅。少顷捞出,盛进饭碗,加上菜码或卤子,即可上桌。只见拨面细如挂面,棱角分明。其颜色“洁白如玉,赛雪欺霜”(乾隆语),食之,则爽利脆口,淡香绵长。

十.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