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中山南朗特产伴手礼推荐 中国的特产伴手礼推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中山南朗特产伴手礼推荐 中国的特产伴手礼推荐更新时间:2022-10-27 08:02:46

一. 广东省 中山 咀香园杏仁饼

咀香园杏仁饼创始于一九一八年,产于广东中山市。因其外形似杏仁,故称。已有八十余年历史,原属家庭自作自食;以后创制成为产品,外形改为圆形小饼。先选取一级绿豆,经传统工艺精选制成绿豆粉;配以上等菊花精制而成。饼身松脆,饼心香甜,入口松化,风味独特。中山杏仁饼,以咀香园生产为正宗,规模最大,质量最佳,故又称咀香园饼。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地区。

二. 广东省 中山 黄圃腊味

黄圃腊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统的岭南人有句俗语:秋风起,食腊味。就是说,每年农历立秋之后,北风送爽之时,民间中制作腊味季节到来了。市场的摊档里,一串串、一排排挂起的各式腊味制品,在灯光的辉映下,玛瑙般的鲜亮,流光溢彩,浓浓的腊肉香味,吸引着人们在摊档前流连往返。在这些腊味摊档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标示“黄圃腊味”商标的产品。

黄圃,是广东省中山市最北部的著名市镇。西北与顺德市为邻,东北与番禺市隔江相望。相传宁代兵灾,南雄珠玑巷先民乘筏逃难到这里,看到遍地黄花,美如园圃,就在这里登岸定居,称这里为黄圃。

千百年来,美丽的珠江为三角洲带来了大片富饶的冲积平原,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黄圃人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无比的智慧,总结了连联合国农业发展部门都赞许的农、畜、鱼循环饲养的农业生产体系:塘基上种果种菜,塘边搭棚养猪养鸭,猪、鸭的排泄物养鱼,鱼塘泥肥田种果种菜。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生命力,时至今天,丝苗米、淡水鱼虾、果蔗、香大蕉、四时蔬菜远近驰名。历史上蛋肉兼用的中山麻鸭、膘厚肠肥的大花白肥猪是这里的名产。这些名产令黄圃商人大动脑筋:把这初级的农产品转变成高级的商品-腊味制作方法就在这时候创造出来了。

相传,始作腊肠的是大黄圃一卖粥档主,名叫王洪(人称老洪先生)。光绪十二年(1886年)冬季某天,天气奇冷,雪雨纷飞,王洪准备的肉料—猪肉、猪肝、粉肠卖不出去。王洪遂用盐、糖、酱油等东西把肉料腌起来。连天阴雨,王洪只好将粉肠掰衣,将猪肉切粒,塞进肠衣,用水草分截绑好。天晴,经数天的风吹日晒,王洪的制品,吃起来别有风味,且耐储藏。王洪继续如法炮制,设档出售。因此物是猪肉辅以肠衣制成,形如猪肠,故名腊肠。腊肠,以其独特的风味、耐储藏的特性,名声日噪,求过于供。大黄圃人争相仿制。后来,更有依照腌制腊肠的方法,用五花肉制成腊肉。

由于三角洲天热潮湿,聪明的黄圃人采用盐、糖、酱油、酒腌制后再晒干的办法制作了色香味美的腊肉。之后又以这种方法对猪的各个部位进行制作。渐渐总结中一套腌制的配方和制作花式品种的方法。自此,黄圃人制作腊味的技艺闻名于世。早在三、四十年代,黄圃人在广州市开设了“沧洲”、“八百载”等烧腊店;广州著名的“皇上皇”、香港的“荣华”烧腊味店,也专聘黄圃师傅坐案,历代相传。黄圃腊味现已成为中外驰名的名店名牌产品。

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中山市《关于确定“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复函》(中府办函[2004]44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广东省 中山 大魁黄沙蚬

黄圃大魁水道是有名的“黄沙蚬”产地,蚬肉鲜美可口,人们用蚬肉、腊肉粒、韭菜炒作馅料,用生菜包着吃,也是黄圃的一道特色菜。

四. 广东省 中山 冰凌角仔

沙溪冰凌角仔在其他地方已经甚为少见了,在沙溪只有两间食店还会有这种食品的烹制方法,冰菱角仔大概在民国初年就在沙溪出现了。“冰菱角仔”是因为当它煮熟,过冷河之后就像是剥掉壳的菱角,两头尖中间鼓;又加上颜色剔透妨如冰花,故名之,吃在嘴里富有弹性,且多食不腻。

五. 广东省 中山 黄圃腊肠

“黄圃腊肠”远近闻名,风味与众不同,故一到腊味季节,很多人都买黄圃出产的腊肠作佐膳、送礼。据说清朝末期,黄圃墟上有个卖猪肉粥的固定档口,一向生意平稳,档主人称老洪“腥”(“腥”是土话的读声,意即先生),一家大小,两餐也算糊得住口。这一年的冬季持续奇冷,无人上街吃粥,逼得“老洪腥”只有将准备应市的猪肉腌制起来。过得两三日,发现腌肉不但没有变坏,反而有一阵异香扑鼻,但他不敢拿来煮粥给顾客食,恐卖坏招牌,便打算将它晒干,自己分餐作为下饭。但肉已切片,如此晒来太麻烦了,见有现成猪肠在,便灵机一动,将猪肠掰衣,将肉切细粒,塞入肠衣,用水草分截绑起来晒。经过几天风吹日晒,爽而有香味,吃起来别有风味。以后,遇来同样情况,便如法炮制,如此反复,不断改进,便放胆试销,果然大受欢迎,生意日渐兴隆。后来,老洪腥又带了两个儿子到顺德陈村开了分店,由是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广州,不少人自雇艇仔(当时来往广州陈村的唯一交通工具)去陈村采购他的腊肠。

再后来,老洪腥又到广州去开店发展,以“黄圃腊肠”之名大肆宣传,久而久之,黄圃腊肠便成了有口皆碑的土了。

六. 广东省 中山 杂交三黄鸡

这种鸡脚短、颈短、头园、身肥、羽毛和皮肤、白色均呈鲜黄色,每只重约2至3斤,其鸡肉特别丰满,用以制作白切油鸡或卤水鸡,皮爽脆肉、入口嫩滑,鸡味特浓,深受港澳地区的酒楼食家的欢迎。

七. 广东省 中山 钵仔禾虫

禾虫,产于水稻田淤泥中故名。中山沙田广阔,历来盛产禾虫,每年上半年立夏至小满,下半年寒露至霜降的节令之间,禾虫钻出泥面,这时用网具装捕。禾虫含丰富蛋白质、脂肪、铁、磷和维生素B等,营养价值高,味道非常鲜美、香甜,极受珠江三角洲群众所喜爱。禾虫的吃法有多种,有炖钵仔禾虫、生炒禾虫、晒禾虫干、制禾虫酱或禾虫饼、煲禾虫莲藕眉豆汤等,其中钵仔禾虫最受食客喜爱。

其制法一般是将禾虫洗净后放钵仔中用剪刀剪碎至充分出浆,再加上适量捣碎的蒜茸、陈皮、粉丝、旦白、榄角和油、盐等调味拌匀,放钵于锅中隔水炖熟,再将钵仔禾虫移至慢火炭炉或电炉上烘至干水有焦香味即可上桌。如将钵仔中烘好的禾虫切件用生猪网油包裹放油锅炸至微焦,其味则更佳。由于禾虫味甘香、性温,能补脾、暖胃、生血、利小便、去脚气,属滋补食疗上品。

八. 广东省 中山 椒盐水蛇

水蛇,过去属价值较低的水产品,一般只用于煲水蛇汤或水蛇粥,以前也只卖几角钱一斤。近十多年来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不少酒楼食肆把水蛇生削剥皮后斩件腌制,再放入油锅生炸,上碟前加椒盐拌匀,吃 时按每件的弯卷状况反向一拗,使骨与肉稍分离,再用牙撕其蛇肉,其香无比,诚为下酒佳品。因此,水蛇现已身价百倍,市场也卖至几十元一斤了。

九. 辽宁省 大连 中山区 炒焖子

炒焖子

焖子是大连的一道美味小吃。焖子是由一种特殊的凉粉炒制的,这种凉粉是用地瓜粉熬制的,通常是墨绿色的,并不透明,看上很厚重的样子,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的摆在案前。

炒焖子用的是直径大大的而又扁扁的平底煎锅,用油多少是影响味道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油不能太少但绝不可以太多,太少了容易糊锅底,而油放多了会使焖子四面都是腻腻的而且不会上嘎(音ge,指焖子两面煎好后那层焦焦的、黄黄的、酥酥的、香香的东东),熟练的炒手一般都用一个小扁刷均匀的把油涂匀,然后拿起一大块生焖子放入锅中,用铲子把它边铲边压碎成小块,块越小越好(决不可以用刀切,否则风味尽失。),下面就需要耐心慢慢的炒了。

炒焖子的火候也是一大关键,火决不能太大,时间决不能太短,否则焖子容易炒不透,外面看着好了,但里面是实心的,味道大打折扣(一些小摊往往因为食客多而偷偷缩短工时,一点要注意。),最好是用烧煤的大炉子滋润着炒,等炒到焖子从内到外都变成淡黄色,通体晶亮透明,软软的,糯糯的,上下都已结了一层黄灿灿的嘎,一阵阵异香扑鼻而来,可以出锅了。

吃焖子必不可少的调料只有两样,一是用兑好盐的蒜汁,二是破(指用水兑)好的芝麻酱。

十. 广东省 中山 蕉蕾粥

蕉蕾粥,粥色奶白,粥气清香,味感鲜甜,是一款沙田风味的靓粥。新鲜爽口的蕉蕾不仅好吃,而且还有很高的食补功效,除了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外,还能解湿毒、润胃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