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郧阳房县特产 十堰市房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郧阳房县特产 十堰市房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0-23 06:01:00

一.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郧阳黑猪

郧阳黑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郧阳黑猪是湖北十堰市郧县的。

郧阳黑猪是鄂西北山区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地方猪种。具有适应山区生态环境条件、耐粗饲、耐寒湿、繁殖性能好、产仔数多、抗逆性强、蓄脂能力强及肉、脂宜于加工火腿、熏腊肉等特性。湖北省畜牧局在1959年开展地方家畜良种调查时,就将“郧阳黑猪”作为鄂西黑猪的一个品系而确名,并列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该品种原产于鄂西北山区秦岭南麓、大巴山东段的郧县大柳、青曲、南化、杨溪等乡镇。现广泛分布于十堰境内,尤以郧县江北12个乡镇分布最为广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郧县郧阳黑猪年饲养量约20万头,出栏10万头。郧阳黑猪核心产区——十堰郧县大柳乡化家河、杠子沟村等地黑猪常年饲养量在4000头左右。

郧阳黑猪传统上以山区千家万户散养为主,猪肉的外观色泽、肉质风味、营养价值等各项指标优异。据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郧阳黑猪肉质全面优于普通商品白猪,其中:肌肉色值优于1.3%,肌肉系水力高4.9%,肌肉水分低2.6%,肌肉蛋白质高1.3%,肌肉脂肪优于1.72%,肌肉粗灰分高0.1%,18种氨基酸总量高于2.75mg/g。2O09年湖北省《关于公布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通知》中,再次将“郧阳黑猪”列入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郧阳黑猪

湖北省郧县大柳乡、青曲镇、叶大乡、杨溪镇、谭家湾镇、白桑镇、南化塘镇、谭山镇、五峰乡共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郧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郧阳黑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陨政函〔2014〕46号

湖北省地方标准:《郧阳黑猪》草案

二.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郧阳胭脂米

郧阳胭脂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郧阳胭脂米是湖北十堰市郧县的。

成熟的胭脂稻籽粒饱满,浑圆,呈深黄色,比杂交稻略短三分之一。在稻谷的尾部有两条燕尾形分开的细毛。用剥壳机剥去胭脂稻外壳,椭圆形稻米呈紫红色,与胭脂相似,米粒有深红色顺纹米线。

胭脂米性硬耐煮,煮时有三次膨胀过程,俗称“三伸腰”。煮熟后其米饭色泽油亮红润,入口有粗糙感,咀嚼满口生香,润口生津,余味沁甜;用胭脂米煮稀饭,满碗流红溢彩,入胃有丝丝凉意,沁人肺腑;与白米混煮则红白相间,口感圆润,染色传香。

胭脂米品质极佳,但其生长环境也极为苛刻,必须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里,要有充足的冬暖夏凉的山泉,市场供不应求。

所在地域:

湖北

申请人:

郧阳胭脂米种植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郧阳胭脂米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郧县所辖的鲍峡镇、杨溪铺镇、谭家湾镇、安阳镇、五峰乡、柳陂镇、叶大乡、大柳乡、白桑关镇、南化塘镇10个乡镇,共50个行政村、3129户。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7′09〞~111°16′11″,北纬32°25′04〞~33°16′17〞。郧阳胭脂米的种植面积为675公顷,年产量2531吨,年产值2.53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独特感官特征:郧阳胭脂米米粒饱满、椭圆形,色泽棕红色,味清香,米粒有顺纹线,粒长6.1-6.3mm,在水分含量≤14.5%的条件下千粒重22.4g。 米性硬,耐煮,米饭色泽油亮红润,口感有韧性,生香味甜,回味悠长。 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郧阳胭脂米氨基酸含量≥9.1%,钙含量≥500mg/kg,镁含量≥1100mg/kg,锌含量≥50mg/kg。郧阳胭脂米属粳米,氨基酸及钙、镁、锌含量远高于一般粳米,构成了其特有的内在品质。 3、质量安全要求:胭脂米生长在高山环抱的稻田中,不打农药,不用化肥,保持纯天然品质,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391-2013)的要求,严格按照《郧阳胭脂米生产技术规程》(DB420321/T001-2014)生产,产品质量安全执行《郧阳胭脂米》(Q/HY01-2014)的标准规定。

三. 湖北省 十堰市 房县 油炸圆

油炸圆

油炸食品中有一种叫油炸圆,用糯米粉和成团,红糖作馅,外沾白芝麻,下油锅炸。吃起来香甜无比,记得以前房县城只有南门外一家和西街的一家卖这种零食;小时侯,祖父很疼爱我,经常领我去买。

四.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鲍沟贡米

鲍沟贡米是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杨溪铺镇的。杨溪铺镇鲍沟流域水土好,所产稻米营养丰富口感爽, “鲍沟贡米”由此久负盛名。

杨溪铺镇通过采取 “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成功注册了 “郧阳鲍沟贡米”商标,购置了先进的稻米加工机械设备,设计出美观、新颖的盒式、袋式包装,批量加工包装上市 “鲍沟贡米”。

五. 湖北省 十堰市 房县 房县豆油精

房县豆油精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豆油精也称固体豆油,是一种高营养,高蛋白的绿色食品。豆油精色泽淡黄、光亮油润、口感细腻、爽口化渣、营养丰富,是保健佳品和馈赠礼品。豆油精内含丰富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全物、脂肪酸、钙、钾、磷、铁、异黄酮及防衰老维生素等。长期食用对防治高血压、心血管膨胀、骨质疏松和阻断与抑制癌症发生有良好的作用。长期食用对防治高血压、心血管膨胀、骨质疏松和阻断与抑制癌症发生有良好的作用,被人们誉为“植物肉”。

湖北房县豆油精是采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采用传统工艺研制开发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房县地方特色产品,曾是唐朝庐陵王非常喜爱的一道美味佳肴。它是选用当地定点基地:门古、九道、桥上等乡村所产无环境污染的优质黄豆和神农架矿泉水,经过除皮除渣、麻浆分离、高温杀菌、化验检测、真空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封闭生产提炼而成的精华纯豆油晾干。

判断豆油精品质

最好的豆油精是黄色偏白色,黄色次之,市场上的大多是黄色的,颜色比较黄的不是采用的农家黄豆,而是东北黄豆,有化肥。黄色偏红色最差。

六. 湖北省 十堰市 房县 房县香菇

房县香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房县香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房县香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房县香菇认定标志产区位于房县城关镇、青峰、大木等19个乡镇。房县香菇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生产,唐朝庐陵王居房时已作为贡品。1981年9月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全国食用菌评审会上,房县香菇获得第一名,综合质量优于日本香菇,从此房县香菇名扬四海,畅销海内外。目前,房县香菇的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公斤,近5万名农户靠栽培香菇脱贫致富。

房县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适宜,系专家公认的香菇生产“黄金地带”。房县所产香菇(木耳)因其栽培历史悠久,自然条件独特,产品质量上乘,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畅销五大洲,被誉为“香菇燕耳之乡”。

房县香菇主要是以栎树、青冈栎等优良树种生产,超过了日本和国内其它地方所产。房县香菇大多采用山泉水、饮用水增湿和无农药栽培,完全属高蛋白、低脂肪的天然无公害有机食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防治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高血压,预防肝硬化,能益气补血,化淤理气,具有抗肿瘤、抗癌、美容的特殊效果。

㈠外在品质

房县香菇菇形紧凑,形状有半球型、扁半球型、伞型或扁平型,铜锣边,菌柄较短,菌褶金黄,花菇菌盖略呈褐色、花纹明显色白,如龟裂,厚菇、薄菇菌盖呈褐色或淡褐色。

㈡内在品质

突出表现在“两高”、“两少”:“两高”即营养成分高,药用价值高,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富含多种核酸类物质和维生素,对小儿佝偻病、成人心脏病、贫血、抗癌等病有食疗作用;“两少”即杂质含量少,有害物质少。

地域范围

房县香菇产于湖北省房县城关镇、青峰镇、大木镇、门古镇、军店镇、化龙镇、土城镇、红塔乡、榔口乡、沙河乡、万峪河乡、桥上乡、窑淮乡、上龛乡、九道乡、中坝乡、白鹤乡、五台山林业总场、姚坪乡等19个乡镇。房县地处鄂西北,界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2′-

111°15′、北纬31°34′-32°31′,海拔180-2485.6m。北与郧县、丹江口市接壤,南邻神农架林区,东界保康、谷城县,西连竹山县。总生产面积53333.3公顷,总产量535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房县土壤种类较多,有黄棕壤、山地棕壤、石灰岩土、潮土、紫色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5个亚类,44个土属,146个土种,201个变种,总面积6628万亩;全县土壤中性偏碱;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大部分缺钾、有机质含量偏低、部分土壤物理性不良;房县地貌由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地势部组成,整个地势是西高东低、南陡北缓、中为河谷平坝。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四周高山环绕,由两侧分向中部倾斜,略成盆地形势。

(2)水文情况:房县地域辽阔,河沟纵横,有堵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阴峪河)、南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的温水河)两大水系。雨量充沛,年均降

雨量为914mm,年均经流深465mm,经流总量20.46亿m3,年降雨产水量46.57

亿m3,过境容水量16.37亿m3。

房县是南水北调水源区,境内没有大型工厂,无“三废”排放和空气污染,也没有重金属污染历史,根据环境监测部门监测,房县境内地表水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水质感观良好,无色、无臭、无味、透明,pH值在5.5-7.5之间,砷≤0.05、镉≤0.005、铅≤0.05等有关指标符合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质准则。

(3)气候情况: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均温10-

15°C,昼夜温差明显;年均空气相对湿度75%;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无霜期223天;全县各地年降水量的差别不大,总的特点是南部地势高的地方降水多;北部地势低的地方降水略少。年均雨量750-1160毫米,降水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其季节分布是:3-5月平均为235.9mm占26%;6-8月平均为406.2mm占44%;9-11月平均为226.8mm占25%;12-2月平均为45.1mm占5%;本县雨日在100-140天之间,年平均雨日117天。雨日由北向南逐渐增多。

(4)人文历史情况:从唐朝至今,房县人民一直有生产、食用香菇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农桑辑要》上就有记载,在唐朝苏恭著《唐本草注》中就提到了房县香菇的人工栽培方法。史书记载,唐中宗李显(庐陵王)流放于房县回京后,钦点“房县香菇”作贡品,从而使“房县香菇”成为房县“流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我县栽培利用的历史渊源可究。房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香菇生产,一直把香菇作为房县的主导产业,先后出台了《房县食用菌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使香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模式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销售渠道不断拓宽,香菇生产已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房县香菇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986年国家商业部把房县列为全国香菇重点生产县,2006年房县香菇分别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房县已发展成为鄂西北最大的香菇集散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房县香菇基地位于房县城关镇、青峰

镇、大木镇、门古镇、军店镇、化龙镇、土城镇、红塔乡、榔口乡、沙河乡、万峪河乡、桥上乡、窑淮乡、上龛乡、九道乡、中坝乡、白鹤乡、五台山林业总场、姚坪乡等19个乡镇。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栓皮栎、麻栎、青冈栎等壳斗科树种做原木;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条件的非转基因优良菌种,符合NY5095-2002的标准。

(3)生产过程管理:房县香菇生产过程必须执行《房县香菇生产技术规程》(Q/FXXG-005)。为了保证房县香菇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重以下环节:①原木的砍伐。选择树龄8-25年,粗度约10-24cm(直径),在休眠期砍伐(以农历二九至四九最宜)。②消毒。将原木在烈日下爆晒,以紫外线杀死外层的霜霉孢子。③菇蕾期连续2-3天人为拉大昼夜温差10℃以上;人为造成55~68%的空气湿度,采用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变湿措施,经过3-4天;人为造成40%的遮荫率,促进花菇形成。④主要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可根据害虫的种类,选用无公害食品许可使用的高效低毒无残毒农药,也可用除虫菊、泽漆、青藤根、雷公藤、石蒜等经济有效、无残毒的土农药。农药使用必须符合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待香菇菌盖展开七八分,菌盖的边缘仍然内卷,菌褶的内菌膜刚破裂时及时采收,香菇采摘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早上,鲜菇要用竹制器具盛装,使用专用车辆及时运输符合绿色食品加工条件的加工厂加工,加工人员要经过房县香菇生产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原料进入烘箱前人工拣除其中的杂质,按照分级标准分级后上筛烘干,烘干时要将鲜菇均匀排放在烤筛上,菌褶朝向热能辐射的方向以利均匀脱水,烘房开始温度控制在40℃左右,约烘烤1-4小时,要打开风扇,使排风量、排气量达到最大,促进菇体水分蒸发,使水分含量降至60-70%。而后再采用慢速升温,每小时升温1-2℃,使温度保持在40-50℃,保持6-10小时。此时排气量可

略小些,以免菇体表面温度高而湿度低,内外水分扩散不平衡引起菇体表面

皱缩、变形,延长干制时间,待菇体变硬,菌褶变为淡黄色,要减少通风量,并使温度保持在50-55℃,3-4小时,防止温度变化过大而影响干菇表面光泽和外部形态,最后温度由55℃上升到60℃,保持时间1-2小时,以排除菇柄与菇盖连接处残留水分并杀死虫卵,同时要关闭风门,使香菇内外温度一致,含水量降至10-13%之间,一般冬菇干制需要13小时,春菇需要15-17小时。

(5)生产记录要求:房县香菇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必须准确、清晰、工整、完全。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房县香菇的菇形紧凑,形状有半球型、扁半球型、伞型或扁平型,铜锣边,菌柄较短,菌褶金黄。花菇菌盖略呈褐色、花纹明显色白,厚菇、薄菇菌盖呈褐色或淡褐色。色鲜、肉厚,为菇中上品。

(2)内在品质指标:房县香菇清香、滑腻,营养丰富,风味独特。100g干品含粗蛋白≥20g、粗纤维≤8g、灰分≤8g。卫生指标、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安全要求:房县香菇执行《无公害食品食用菌》NY5330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房县香菇按照《房县香菇分级标准》分为花菇1级、花菇2级、花菇3级、厚菇1级、厚菇2级、厚菇3级、薄菇1级、薄菇2级、薄菇3级共9个等级。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房县香菇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七. 湖北省 十堰市 房县 房县黄酒

房县黄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房陵黄酒”历史悠久,古代曾称为“封疆御酒”、“帝封皇酒”。有史料记载,绍兴黄酒最早产于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时期,而“房陵黄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时期已成为“封疆御酒”。闻名天下的《诗经》作者尹吉甫是房陵人,楚王派太师尹吉甫作为使者向周宣王进贡,尹吉甫带了一罈房陵人自产的“白茅”(黄酒)献给周宣王,宝物呈上殿开罈满殿香,周宣王尝了一口,大赞其美,遂封为“封疆御酒”。并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装,依“白茅”封疆土,奖诸侯。房县黄酒兴盛于唐代,武则天废中宗李显,贬为庐陵王,流放于房陵。在房陵居住十四年,随行720名宫廷匠人对房县民间酿方进行改进而成。李显登基后,封房县黄酒为“黄帝御酒”,故又称“皇酒”。

房县黄酒属北方半甜型,色玉白或微黄,酸甜可口。经检测:酒的热量为啤酒5倍,葡萄酒的1.5倍,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通经脉、厚肠胃、养脾扶肝、增加食欲、消除疲劳优点。黄酒在当地人一年四季常备不缺,婚、丧、嫁、娶必不可少

房县黄酒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房县现辖行政区域。

八. 湖北省 十堰市 房县 房县虎杖

房县虎杖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房县虎杖

虎杖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定痛、通便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虎杖含有一种重要的物质——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凝结和血管舒张,保持血液畅通,可预防癌症的发生及发展。人工种植虎杖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药材

地域范围

房县虎杖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房县境内的沙河乡、万峪河乡、青峰镇、军店镇、窑淮镇、门古寺镇、中坝乡、土城镇等19个乡镇,涉及100多个村。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0°02′~111°15′、北纬31°34′~32°31′,生长于海拔400~1800米之间,种植面积0.2万公顷,总产量15万吨(鲜)折合<7.5万吨(干)>,总产值3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特性特征:虎杖根状茎木质,黄褐色,节明显。茎直立,圆柱形,丛生,无毛,中空。切段或切片一般为3—7cm,直径约1—3.5cm,节部略突起,表面棕褐色至灰棕色,有明显纵皱纹、须根和点状须根痕,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呈棕黄色。2、内在品质指标:按本规程生产的虎杖,干燥品水分≤12%;大黄素≥1.10%,虎杖苷含量≥2.50%。房县虎杖的大黄素和虎杖苷含量这两项指标均高出药典标准2倍和20多倍。3、产品质量安全:房县虎杖种植生产过程执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1-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13)、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13)标准。

九.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郧阳红薯粉条

郧阳红薯粉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郧阳红薯粉条是湖北省十堰市郧县的。郧县的梅铺镇,拥有20万亩的红薯基地。目前,郧县拥有大小红薯淀粉加工厂20余家。

郧阳人加工红薯粉条已有数百年历史,只要产红薯的农家,基本都会加工红薯粉条。每年秋季,农家将红薯从地里挖起,用水洗净,粉碎之后过粉,待淀粉中的水分完全脱干后,将淀粉放到席子上晾晒,晒干后用细箩再过一道,这样的粉面又细又白。

入冬以后,三五家相约在一起采用传统的瓢漏式工艺漏粉条,只需要搭建一个简易作坊,砌一个灶,架一口大锅,摆几口大缸,师傅负责打芡、捶粉,其他帮忙的人挑水烧火,将漏出来的粉条用竹竿上架挂起来,经过一夜上凌,第二天太阳出来凌慢慢化开了,粉条才能返酥,晾晒风干后,就可以打捆包装,上市出售。

随着时代的进步,部分村庄的红薯粉条加工已经由机械代替手工,只有部分老年人仍坚持原始手工制作。郧县鄂鲁淀粉制品有限公司(梅铺镇)生产的老郧阳粉丝、红薯淀粉、粉皮是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绿色食品。主要畅销日本、新加坡、河南等地。目前老郧阳粉丝市场供不应求。

郧阳红薯粉条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郧县梅铺镇、谭山镇、刘洞镇、南化塘镇、白浪镇、白桑关镇、茶店镇共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郧阳大鸡

一、项目背景

独特的气候条件及自然环境,孕育了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郧阳大鸡就是我市优良地方品种之一,主产地位于竹山县。竹山饲养郧阳大鸡的历史悠久,郧阳大鸡是我国秦岭以南,巴山地区特有的优良品种。相传是由明代武当山古刹的司晨鸡与当地鸡种杂交,后经老百姓长期选育和驯化而成,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性温驯,产肉、蛋性能好等特点。1985和2001年两次入选《湖北省家禽品种志》,并于2013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二、开发现状

郧阳大鸡原名竹山大鸡,俗称“三黑鸡”(腿黑、嘴黑、皮黑),系我国秦岭以南,巴山地区的优良品种,属蛋肉兼用型,因主产于秦巴山区余脉的竹山县境内,故又称为竹山郧阳大鸡,是竹山“土鸡”的代表和特有的地方优质品种。

郧阳大鸡的形成由来已久,相传是明代武当山古刹的司晨鸡(一说斗鸡),由远近香客带入,流传于民间,与当地鸡种杂交,后经群众长期选育和驯化而成。郧阳大鸡原来在竹山称为“打鸡”,该品种于1959年在竹山和神龙架林区首先发现,后经省、市、县多方考证,“打鸡”实为“大鸡”的地方谐音。1982年5月,全国畜禽品种志专家组深入我县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将竹山“打鸡”正式命名为郧阳大鸡,并于1985年收录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2004年,郧阳大鸡再次录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成为湖北省优良的畜禽地方品种的代表。

竹山当地政府十分重视郧阳大鸡品种资源保护与发展,先后在双台、城关、深河建立郧阳大鸡养殖小区,建立种鸡群,自动控制孵化、育雏、疫病防治等配套服务措施,为规模养殖大户、小区建设服务。以培植规模养殖示范大户为着力点,推动养殖小区建设,逐步形成以主产区为主的板块经济。双台、城关、深河三乡镇三个郧阳大鸡繁育场已初具规模,现有千只以上规模养鸡场100家,1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000家,2013年底全县郧阳大鸡存笼达到150万只。

三、发展规划

(一)扩大产业规模,确保养殖户数量不断增加。在原有竹山县郧阳大鸡繁育发展有限公司基础上,全新规划,建立郧阳大鸡资源保种场、繁育场。选取城关、溢水、文峰、双台、楼台5个乡镇作为郧阳大鸡养殖基地,设立迎丰、二道坊、虎山、乔儿沟等25个村庄为试点村,培植1000只规模以上养殖场5000户。

(二)延伸产业链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良种繁育、品种选育、疫病防控、秸杆氨化、精深加工和技术服务等体系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把郧阳大鸡做成一个产业集群。在精深加工上做足文章,不仅仅只开发鲜肉及鲜蛋产品,同时在鸡翅、鸡爪、鸡腿、鸡脯肉、鸡肉香肠、鸡柳、鸡精等精深加工上创新、突破;在市场开拓上打破局限性,集思广益、创先争优、树立销售精品名牌,力促郧阳大鸡走出华中、走向全国;通过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的产业模式,最终实现从“养殖户”到“产业工人”的转变,达到从养殖场到餐桌一条龙流程;坚持“政府引导、部门配合、业主发展、市场运作”的宗旨,郧阳大鸡产业建设要真正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牧工贸一体化的路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