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合川香龙特产 合川农特产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合川香龙特产 合川农特产哪里买更新时间:2022-10-21 00:10:46

一. 重庆市 合川 “三江牌”合川桃片

是合川名品,合川桃片厂生产。它用上等糯米、桃仁、麻油、猪板油、搅糖、蜜玫瑰等材料加工精制而成,有甜、盐两个品种。甜桃片色泽洁白,厚薄均匀,散如展卷,卷裹不断,点火即燃,细腻化渣,香甜爽口,有核桃仁和玫瑰的清香味。椒盐桃片色泽微黄,香甜酥脆,有浓郁的桃仁、芝麻、花生、椒盐香味和微有甜咸麻味。两种挑片均具有补脑、健脾、润肺、利尿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馈赠亲友之洼品。曾获国家、省、市优质产品奖、国家银质奖章。产品不仅畅销省内外,还试销美国旧金山等地。合川桃片,历史悠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县城“祥云斋”糖果铺开始生产,产品为甜桃片。后内江人蒋盛文在苏家街开设“同德福”斋铺,改进桃片用料和工艺,使桃片更加香甜可口,由此名声远扬。据民国新修合川县志记载,光绪卅年(1904年)间,成渝屡开赛会,州人以此(桃片)入会,获得奖励。民国 5年( 1916年),同德福在桃片中加入陕西椒面、食盐等,烘制成新品“椒盐桃片”,香甜酥脆,咸麻适度,饶有风味。到民国15年( 19 2 6年),“同德福”甜、盐桃片均先后获成都花展会优质奖章、四)I怕第五次劝业会特等奖章、“五县”展览会一等奖。民国 21年(1932年),石尊贤等人合伙开设“三民斋”,在桃片生产中采用麻油搅糖,将桃片由窄改宽,厚度均匀,使桃片独具一格。民国25年( 936年),三民斋桃片获四川省展览会乙等奖。解放后,1952年成立合川国营糖果厂(现名合川桃片厂),招集名师巧匠,恢复桃片生产。1959年,湖北省粮油进出口公司将合川桃片组织远销港澳。1964年经中商部批准合川桃片注册为“三江牌”商标。为了提高挑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经过改进工艺,增加设备,建立健全了一套科学的质量检验体系,使“三江牌”合川桃片每年复查均获优质标准。1980年至1981年先后获省、部和国家优质产品奖,并获国家银质奖章。1982年又获四川省儿童用品委员会优胜奖。( 合川)

二. 重庆市 合川 合川大红袍

合川大红袍是指合川所产的“大红袍”柑橘。- 合川大红袍

合川水果发展历史悠久,《新唐书·地理志》对合川“进贡”果橙就有历史记载。
合川市域有果树19科的70余种,千余万株。红桔类占果树总株数近60%,其中又以“大红袍”最著名,素有“江津广柑合川桔”之美誉,除销往北京、陕、甘等省市外,还曾大宗出口前苏联、东欧等。主要产在沙溪、官渡、钱塘、龙市、云门、福寿等地。

生长特点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约2m。小枝较细弱,无毛,通常有刺。叶长卵状披针形,长4~8cm。花黄白色,单生或簇生叶腋。果扁球形,径5~7cm,橙黄色或橙红色,果皮薄易剥离。春季开花,10~12月果熟。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柚、酸橙、甜橙稍强。-

三. 重庆市 合川 合川丝瓜

合川丝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合川丝瓜

重庆市合川钓鱼城农产品协会

11351764

丝瓜(新鲜蔬菜)

四. 重庆市 合川 “五合斋”牌白橙糖

创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系三汇坝洪五合的“五合斋”糖食铺生产。产品具有白色透明,气味芳香,甜不腻人,入口化渣等特点。不但有营养,还有止咳顺气化痰的药用效能。民国15年(1926年),川军二十八军第三师师长陈书农驻合川时,经过三汇坝,品尝白橙糖后,大加赞赏,当场写了一首诗:“君家巧做白橙糖,地利人和两兼长,茶余酒后尝几片,满口香甜滋味长”。后来陈书农在合川举办五县联合展览会,白橙糖获金字匾额一块。解放后,“五合斋”白橙糖有较大发展,洪五合逝世后,儿媳贫开华接手经营,黄死后,由孙子洪发富继承家传技艺,从1956年加入合作店至今继续生产白橙糖。 1985年生产白橙糖100余吨。1982年获永川地区优质产品奖。1984年荣获四川省供销合作社优良产品奖。1985年10月,荣获重庆市优质产品称号,并获优质食品证书。( 合川)

五. 重庆市 合川 合川白山羊

白山羊属合川市内的地方良种,体型中等,毛粗、洁白无绒、羊皮经成都科技大学检测,具有立面细致、厚薄均匀、结构紧密、抗张力强的特点,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六. 重庆市 合川 椒盐桃片

椒盐桃片创制于重庆合川,20年代在重庆等地也开始生产。其特点是:粉细腻,性酥脆,香味适口,微麻,略咸,味道特别鲜美。

椒盐桃片的特色

规格:长方形片状,厚薄均匀,片体完整,楞线分明,每公斤120~160片。

色泽:谷黄色。

组织:酥脆,细腻,桃仁在糕体内粘结紧密。

口味:酥脆化,渣香甜适口,微麻略咸,风味独特。

椒盐桃片的制作方法

材料:回粉,搅糖,桃仁,芝麻,川白糖,食盐,花椒面。

1.制回粉:糯米精选后,用温水淘净,水温50~60℃、滤干后用旺火以砂拌炒。每锅炒米1公斤左右,时间1~2分钟。要求炒米泡度均匀,无硬心,色泽洁白。然后磨成细粉,用120眼筛子过筛,保证粉子细腻,这称为“火粉”。将“火粉”置于特设的环境中吸收水分,成为回粉。回粉需湿度均匀,以手捏放后不散垮时方可,回粉时间一般应在7天以上,夏季时,回粉需加温炒热,冷却后方可使用。气温越高,粉子应炒得越热;冬季不需炒熟。这样能使制品光泽,不致变形。

2.搅糖:同合川桃片中搅糖的制作方法。

3.拌果料:先熬制糖浆(用糖量为产品的2%,糖与水的比例为10∶5),待熬至105℃时起锅。糖浆完全冷却后与桃仁、芝麻(桃仁需切成玉米粒大小,芝麻去皮)拌合,再下食盐和花椒面,拌合均匀,备用。

4.装盆:用-方形平底铁盆,将搅糖与粉子揉合后,用60眼筛子过筛,再分3层装盆。其中1/3与果料拌合,作为中层糖粉,其中2/3为面、底糖粉。面、底糖粉中,底糖粉占2/3。先将底糖铺于盆底,用铜镜走平压紧,再装中层糖粉,仍走平压紧,然后再装面糖粉,走平,捶紧,再走平。

5.炖糕:将糕置于温水锅中,水温50~60℃,时间3分钟左右,然后静置。

6.静置:夏天静置12小时左右,其余季节静置24小时左右。静置时,每方糕坯之间,需撒抹大米粉,以免粘连,并使色泽更好。

7.成型烘焙:将静置后的糕坯切片成型,糕片长约6厘米,宽2.5厘米,厚2毫米,然后均匀地摆在铁盘或平锅内烘焙,炉温150℃左右,时间约8分钟。糕片呈谷黄色时,即起锅。等冷却后进行包装。

七. 重庆市 合川 合川米粉

用猪肉、鸡肉、羊肉、羊杂、牛肉等做臊子的米粉,是合川人早餐的主选饮食。你可依已口味,选择米粉的品名。吃罢米粉,再饮一杯甜豆浆,定会成为该米粉店的“回头客”。

八. 重庆市 合川 合川峡砚

合川峡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钓鱼城峡砚,俗称三峡石砚或合川峡砚,采用重庆合川钓鱼城下嘉陵江沥濞峡段的天然峡石精雕细琢而成。“峡石”又名“黑玉石”,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分布于合川嘉陵江沥濞峡(俗称小三峡)东岸草街镇麻柳村(磨刀溪)后山一带。峡砚具有石质细腻,色泽淡雅,磨墨快速,不损笔锋,砚中蓄水,数日不干,储墨不腐,石料年久不风化的特点。峡石经重庆医学院徐国民教授化验,石内含有“氧化铝”,是削金切玉的坚硬金属,利于磨刀,清口利锋。雕刻艺人们使用刻刀、钻子、手锤、磨具等工具,经过开采石材(洞采)、选材、构思、制图、初步造型、细磨、精雕、上色、抛光、评选、包装等十几道工序,采用平雕、浮雕、镂空雕、阴刻、钻花,以及镂雕和浮雕等手法雕刻峡砚,产品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数百年来深受文人墨客的钟爱,被誉为巴渝三大名砚(三峡石砚、金音石砚、虁砚)之首,2009年钓鱼城峡砚被列入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峡砚雕刻技艺始于宋代,盛于清代,历史悠久。早在明代,钓鱼城峡砚就享有盛名,明代合州人吏部尚书李实用曾题诗赞峡砚:“峡畔茅屋僻,巧工凿石盘;启墨龙云舞,运笔虎榜悬;石腻堪如玉,工艺圣手传;贵似翰家客,四宝居一员。”近代知名人士及书画家如冯玉祥、于佑任、谢无量等亦题诗赞扬峡砚。峡砚被列入巴渝十二品,是当年上海四宝斋、徽州老胡开文和汉口邹紫光阁等大文具店的上品。新中国成立后,合川三峡石砚曾经荣获四川省旅游产品优质奖、国家外经部荣誉证书、重庆市优质产品证书等。其中由合川设计雕刻的“百龙戏龟”峡砚为中南海收藏品。

峡砚雕刻技艺传承的道路艰难曲折。宋代初期,合川本地从事砚台的制作人屈指可数,但雕刻技艺远近闻名。后来随着南宋中晚期宋蒙交战,合川峡砚制作曾一度停止,到了明代才恢复了砚台的制作,到了明末,又由于战乱,工匠为了躲避战乱,举家外出,致使合川峡砚的制作再度终断。到清康熙年间,由“湖广填川”的移民与当地的明间艺人李银山又开始了从事这类手工雕刻工艺,近代的明间艺人从单一的方型、条型、小圆型演变为自然形状的各种异形体。新中国成立以后,民间雕刻艺人,将峡砚雕刻技艺传承至今,从二十世纪80年代,峡砚由几个款式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个品种,而今,雕刻工艺后继无人,整个合川本地从事砚台制作的艺人只有十位左右,雕刻技术面临失传。

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峡砚工艺品有限公司,决意大力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峡砚制作后继无人和峡石自然资源减少等困境,成立合川峡砚行业协会作为会长单位,着力整合合川本土民间雕刻技术,重金聘请本土知名雕刻大师和国内知名设计师,潜心研究峡砚的雕刻技法,精心制作峡砚精品,不断开发和推广峡砚,把峡砚这一民间的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九. 重庆市 合川 白橙糖

是合川的传统地方名品
( 重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