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咸宁地区的主要特产有哪些 湖北咸宁最有名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咸宁地区的主要特产有哪些 湖北咸宁最有名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10-18 10:58:24

一.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捶肉

猪排上的里介肉这样的肉无筋,准备精制苕粉,先用刀把肉切成薄片,再用木锤把肉捶成和纸一样薄片,再捶的时候一定要加苕粉,不然肉会成为肉酱。

二.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永宁的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桃子的枝、叶、果桃还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

三.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黄焖九宫石鸡

通山县九宫山是湖北旅览避暑胜地之一。在长满绿苔的岩石间,生长着一种石鸡(青蛙),每只重250克左右,肉质细嫩肥美。黄焖九宫石鸡选用肥嫩腿肉,配以葱、姜、高汤等调料,用小火焖至酥烂。加味精、胡椒粉、糖、淀粉勾芡,起锅装盘即成。系佐酒佳肴。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五.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通山香榧

通山香榧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山香榧

通山县香榧产业协会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通山榧树资源丰富,仅厦铺镇林上村就有百年以上榧树300多株,幼树及成年榧树1000余棵。经中国香榧专家考证,通山可以种植香榧的林地面积达100万亩以上。

香榧属红豆杉科榧树属植物,是榧树中的优良变异类型或优株经人工嫁接繁殖而成的一个优良品种,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香榧果因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由于目前产域范围小,供应量少,市场价格不断上升,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同时,香榧属常绿乔木,树姿壮美,细叶婆娑,是优良的观赏树种和生态树种,具有绿化、美化和保护环境的作用。香榧盛果期长,花实连年,千百年盛产不衰,故有“一年种榧千年香”、“一人种榧,十代受益”之说。

通山县地处北纬30度,具有良好肥沃的高山荒地资源,丰富优质成片的野生香榧林。所辖杨芳林乡海拔400~550米,周边植被情况良好,无任何污染源,土质为石灰岩发育的淋溶、石灰土,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极高,气候湿润凉爽,光照充足,是香榧标准化种植的极佳地点。

六.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咸宁桂花

咸宁桂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桂花,属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由于长期精心培育,变种很多,常见的有金桂(花橙黄色)、银桂(花黄白色)及丹桂、四季桂等。是我国一种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花可提取芳香油或用作食品、糖果的香料。 咸宁县,素有“桂花之乡”的美誉。这里出产的金桂、银桂,以花瓣厚实、色泽晶莹、香味浓郁、质地优良而驰名中外。这里的人民,在实践中试验成功的“压条繁殖法”,“嫩枝压条法”,都为加速发展桂花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现在桂花乡已有桂树二十多万株,年产桂花九万多公斤,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咸宁市的桂花享誉全国,并且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湖北咸宁市的桂花资源全国第一,被世间广泛公认为“中国的桂花之乡”。

据史料记载,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500年前民间就有酿制桂花美酒的传统。咸安现存少量千年古桂。

民间相传桂花树是嫦娥撒下的种子而成。嫦娥传说在咸安广为流传。据说嫦娥出生在咸安大幕钟台山,后羿居住在柏墩木梓坳,两人由玉兔相识,在桂树下成亲。2009年8月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咸宁市咸安区为“嫦娥文化之乡”。

桂花属于木犀科常绿乔木,由于叶脉的形状象圭(矿石纹路)而称桂,又因为木质细密、纹理如犀角,又称“木犀”。比较常见的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桂花极具观赏价值,树枝婆娑,花开万点金黄,香气远溢,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桂花不仅是名贵的园林观赏花木,而且是香料、食品、药材加工的宝贵原料。因桂花性平味甘,有化痰散瘀的功能;桂子有散寒破结、化痰生津、暖胃、平肝、益肾的作用;桂枝则有解温表寒、温经通阳的功效,其药用价值极高。特别是桂花天然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

桂花资源全国第一,“桂乡”美名享誉全国。我市桂花品种数量、古树数量、基地面积、鲜桂花产量、桂花品质等五个主要资源指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全市6县市区45个乡镇分布有桂花,拥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品种群,近三十个桂花品种。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建设四乡六业特色农业进程中,明确了“两手抓”的思路,坚持一手抓资源发展,一手抓资源保护,促进了桂花产业的健康发展。现存地径5厘米以上桂花150万株,折合面积5万多亩。特别是全市百年以上古桂达2000株,占全国2200株的91%。1963年、1983年国家先后两次命名咸宁为“桂花之乡”;2000年,国家再次命名咸安区为唯一的“中国桂花之乡”。我市以无可争辩的资源优势,先后赢得了全国性的众多荣誉。据桂花专题调查显示,与1999年同比,桂花面积、产量、产值、税收和提供农民纯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桂花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素有“桂花之乡”之称咸安区桂花镇以面积大、品种全、产量高、花质好、古桂多而著称。境内有金桂、银桂、铁桂、丹桂、四季桂、月桂等9个品种的桂花树近100万株,年产桂花20万公斤以上。目前幸存有一株最古老的“桂花王”,树高29米,树冠占地154平方米,最大分枝直径48.7厘米,已有600多年。目前仍枝繁叶茂,可产鲜花150余公斤。目前以桂花镇为中心,在马(桥)柏(墩)公路、咸(安)通(山)公路两线栽植桂花,建设总长为29公里的桂花走廊。并规划兴建桂花生态旅游区。包括兴建金桂园、银桂园、丹桂园、百桂园和桂花展览馆以及度假村等。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传统的桂花加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培植了系列知名品牌。咸安区生产的桂花酥心糖、桂花糕,“淦水牌”桂花酒、桂花蜜酒和桂花浸膏等知名品牌多次荣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近几年新开发了桂花米酒、桂花露等饮料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七.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天梯板粟

位于通山县中部沉水山(亦名天梯),是通山县板粟的重要基地,素以“板粟之乡”著称。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清代就盛产板粟。天梯板粟品种多样,主要有早粟、红光粟、羊毛粟、油粟等。它们的风味不尽相同。早粟,果壳红润,内质松脆,其味甘香;红光粟,质脆嫩爽口,入食香甜;羊毛粟,生食清香,熟食甜滋;油粟,青乌发亮,富有油腻,甜似梁饴,为板粟之上品。

八.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咸宁宝塔肉

宝塔肉的制作方法:

宝塔肉又名大席肉、海参条肉,千百年来是咸安农家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

1、宝塔肉的主要原料:

农村乡猪肉(即五花肉、瘦肉)、金酱、豆腐、苕粉、米花

2、宝塔肉制作工艺:

(1)将五花肉块和瘦肉块放入锅中焯水至八成熟后即起,将肉切成2公分宽,6公分长肉条,瘦肉切成1.5公分厚,4公分宽,6公分长肉块,再将金酱和肉一起回锅上色。

(2)丸子用豆腐、苕粉、米花手拌调味后,搓成坨状下油锅炸熟后起锅,然后将丸子和肉装放在大花碗中(注:两块五花肉中间夹壹个丸子,顶上瘦肉块码放成塔字型),再放入蒸笼蒸熟起锅即可。

九.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隐水枇杷

隐水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畈镇隐水村,从江浙引进枇把种植栽培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该村地处四周环山的小盆地之中,气候湿润温和,适宜于枇杷的生长。全村几百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田头地边都栽有枇杷,总计有2000多株,大的枇杷树有两尺围,树盖有20多平方米。每逢挂果季节,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的枇杷象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不但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给该村平添了一道亮丽风景。隐水村枇杷以果大,味美著称。其果主要供生食,同时也可以制罐头食品,树供观赏,花为良蜜源,叶可入药,其性平、味苦,功能清肺下气,和胃降逆,主治肺热咳嗽,呕吐呃逆等症。

十.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杨芳酱油

杨芳酱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杨芳乡是鄂东南黑豆的主要产地,年产量60万公斤,以地产黑豆生产的酱油、豆豉具有原汁原味的天然食品风味,早在康乾年间就被称列为贡品闻名于世,绵延300多年。杨芳酱油、豆豉以其香浓味醇,汤色厚爽,开胃健脾,滋补健身而誉湘、鄂、赣的周边地区,堪称调料之精品。1987年9月经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杨芳酱油含人体需氨基酸17种,含氨基酸总和达10.76%。且保鲜期达12个月以上。

杨芳酱油为湖北省通山县。杨芳酱油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清乾隆年间还曾作为宫廷贡品。1995年,经省农科院测试,杨芳酱油的氨基酸浓度达到26.1%,不但有食用价值,还具有健胃等功能。2010年,杨芳酱油手工制作技术被列为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芳酱油为什么味道如此醇厚浓郁呢?追其原因,除了独特的祖传秘方外,与杨芳林当地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因为杨芳酱油使用的主料,即是当地——牛肝豆,因其形状颜色与牛肝近似而得名。据了解,这种豆子质地饱满,营养价值高,只能在杨芳林一带种植成功,即使在杨芳林邻近的地方栽种都会变异。

一直以来,杨芳酱油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虽然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文革1,制作酱油的家庭作坊相继歇业。直到改革开放,杨芳酱油家庭作坊再次推到新高峰,在1981年左右,杨芳林乡集体和个体共兴办了35家酱油作坊,年产酱油十余万公斤。

虽然杨芳酱油拥有数百年的制作传统,在当地是响当当的品牌。然而,限于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加上地处偏僻,杨芳豆制品的名声仅限于咸宁与周边地区的小范围内。通山文化馆工作人员称,只有整合各项资源、打造龙头品牌、加大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才能让杨芳酱油接受市场竞争的洗礼,让这项传统民间技术源远流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