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庆阳特产是什么干皮 庆阳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庆阳特产是什么干皮 庆阳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10-16 18:36:11

一.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陇东黄酒

黄酒,是陇东地区历史悠久(有史千年)、工艺简便、香味浓郁、色泽黄亮、营养丰富的低度饮料。饮之,酸中带甜,甜中略带苦味,酸甜适中,有壮阳、健胃、舒筋、活血、益寿延年之功效,实为居家旅行之上等饮品。

陇东黄酒在本地区极为普遍,家家户户都有可酿造。尤其是庆阳县马岭镇及环县的黄酒最为有名。

二.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九龙金枣

宁县九龙金枣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宁县九龙金枣又名宁县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其枣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核小、味甜。鲜食脆酥醇甘,适口性强。

枣系多年生鼠李科落叶乔木,在庆阳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相传宁县地方——大枣在周代即作为方物进贡王室(进贡朝廷),因而得名“晋枣”。唐时武则天特别喜用,因之声名更加远扬。庆阳的枣主要分布马莲河流域的庆城以南川道地区,其中在宁县境内比较多见。驰名中外的为宁县九龙金枣(主要是宁县晋枣),在当地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在《诗经》和隋唐史志中均有记载,198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1996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产品鉴评会金奖。 宁县大枣即九龙金枣主要品系有吊枣(即晋枣和马牙枣,统称九龙金枣)、夏枣(又名圆枣)和冬枣(又名相枣或木枣)三种。晋枣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是枣产品中的当家栽培品种。

九龙金枣皮薄肉厚,脆甜可口,营养丰富,平均单果重25克。最大的可达40克,实为枣中之王。宁县生产的“金丝蜜枣”色泽黄亮,肉质肥厚,含糖量高,曾多次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香港、澳门和全国16省、市,深受好评。 宁县的马莲河川,九龙河川和城北河川是九龙金枣的主要产地,这里生产的九龙金枣分为吊枣和圆枣两种。吊枣又称晋枣,据史料记载,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时代,就作为宫品向朝延进贡过,因之得名晋枣,这种枣形如琥珀,枣果有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枣核小,鲜食脆酥醇甘,味甜如蜜,适口性强,营养十分丰富,可称天然绿色食品。圆枣又称夏枣,也是枣中精品。九龙金枣含有脂肪、蛋白质、磷、钙、铁和丰富的维生素B,是滋补上品,有健脾止泻,补血补铁,补心安神的作用,用吊枣和圆枣制成的金丝蜜枣、金枣罐头、金枣酒等产品色亮形好,品质优良,堪称佳品,是天然的绿色保健精品,尤其是蜜枣加工考察兼有鲜枣干枣之长,色艳香浓味甜质脆,颇受人们的喜爱。 九龙金枣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糖份外,维生素含量是其它果品的几十倍,被誉为“百果之王”,营养与药用价值极高,对其进行深加工,生产蜜枣、枣粉、枣咖啡、枣茶、枣饮料、枣胶调补品、枣味饼干、枣味奶等,市场前景广阔。

九龙金枣是宁县传统名优,发展九龙金枣是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的科学决策。近以来,该县坚持把九龙金枣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县上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实地考察,解决具体问题,采取政策优惠,经济扶持,科技培训,典型引路等措施,狠抓九龙金枣基地建设。县上反复考察论证九龙金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全县建成十万亩九龙金枣基地,为了使这一决策落实到实处,县上专门成立了九龙金枣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技术小姐,并按照依托资源,规模经营,面向市场,系列开发的思路,抓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资源改造,科技推广等环节,使九龙金枣生产初迈上了商品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系列化开发的轨道,形成了以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泾浦河四河流域为主的四个大枣生产基地,以县城农贸市场为主导的金枣批发市场和以公路沿线新建的十多处田头市场。标准化栽植技术的推广,助推了以金枣为产品的加工企业。宁县先后帮助兴发果品厂、赛鲜果脯厂、新世纪果品、盛丰、泥阳公司等企业改扩建了厂房,使其拥有了必备的生产条件。

随着标准化生产的深入推进,宁县金枣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基本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模式。全县金枣标准化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枣园3.98万亩,初步形成了以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泾蒲河、川台地为主的红枣基地。2008年全县枣园持果面积达1.8万亩,产鲜枣200多万公斤,产值达700万元,枣区农民最高收入达2.1万元。今年,九龙金枣喜获丰收,全县枣产量预计可达24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前几年县上还连续4年成功举办了"九龙金枣节",进一步提高了九龙金枣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九龙金枣先后被全国优质红枣评优会评为优质产品,被首届中国(国际)枣业博览会评为金奖产品,九龙金枣入选甘肃十大名果,在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上,九龙金枣、红富士苹果被评为“奥运果品”。

三.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看灯子

“看灯子"是一种民俗小吃,属于庆阳之一。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做,用来祭拜”灶神爷“的,源于汉明帝点灯祈福,用来驱魔降福、祈求光明,最后祝愿孩子健康幸福等。等祭拜之后小孩子就可以吃了。一般做成各种动物的样子,如鸟儿、羊头、牛头、鱼儿、麒麟等,都是些象征吉祥的动物。主要食材:面团、红豆、黄豆、黑豆等,用豆类做”眼镜“,所用工具:剪刀、勺子等辅助做出各种动物的样子。

四.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庆城三角席

庆城三角席

三角席,是庆阳宴席中规格最高的一种,以其选料精细、制作考究、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而久负盛名。

三角席荤素搭配,凉热交错,浓淡相间,甜、咸、酸、辣、麻五味俱全,色、香、味、形样样皆佳。具体吃法为:宾客入席后,先上一道猪头肉、耳朵丝、红烧排骨、鸡翅、鹿角菜、虾米、发菜组成的凉盘,稍后即上热菜。热菜为八碟,可依序陈于席间。酒过数巡,即开始吃饭。吃饭菜共四碗四碟,每碟均以三种菜组成,三菜如三足鼎立,故称“三角席”。即第一次上条子肉一碗,黄焖鸡一碗;第二次上百合酥、张口饺、加三糕三碟;焖蛋、红烧肉、芥末肘子一碟;第三次上五香肉一碗、丸子一碗;第四次上酥饺、翻毛酥、八宝米饭一碟,蒜拌凉羊肉、片粉皮、黄花炖肉一碟。每味菜肴各具特色,或鲜香酥烂,或清爽脆嫩,或馨香浓郁,食者可择其所好,尽情品味。

五.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牛肉丸子

庆阳名优小吃——宁县牛肉丸子精选早胜牛精肉剁成肉浆,配上好佐料,经油炸、笼蒸等工序而成,外脆内嫩,主补中益气、养脾胃,有强筋壮骨的作用。

六.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早胜牛

早胜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早胜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早胜牛是全国优良牛种之一。其特点是成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好,颜色黑红发亮显得精神威武,站时昂首挺胸,卧时四蹄不露,产肉多,肉质好,远销海外。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庆阳早胜牛体躯高大,全身被毛纯,呈红色或紫红色为主,角小,呈“萝卜角”或“铃铃角”、“疙瘩角”,卧息时四蹄不露,公牛头大颈粗短,垂肉发达,貌雄伟,母牛头长清秀,颈细薄,成年母牛体高121.86±4.04cm,体长为137.17±5.43cm,公牛体高142±3.31cm,体长为163.5±4.5cm。早胜牛体型略小于秦川牛,卧息时四肢紧抱于胸腹之下,俗称“四蹄不漏”。全身被毛纯色,且以紫红色和红色为主,紫红色被毛数量明显多于秦川牛,而且早胜牛阉牛,体大力强和肉多驰名省内外,并受到广大客商的极大赞赏。 2、内在品质指标 庆阳早胜牛肉嫩多汁,肉质鲜美,出肉率高,净肉率55.3%,肌肉大理石纹适中,脂肪肉比为1:1.6,脂肪含量为35.2%,蛋白质含量为13.8%。 3、安全要求及产品质量控制 以《早胜牛质量控制措施》及《早胜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准,其引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法为准,遵守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畜禽养殖标识和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 4、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4.1肉牛屠宰检疫必须按照NY467—2001《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做好宰前、宰后检验及检疫检验。 4.2肉牛产品卫生指标必须符合GB2723《鲜牛肉、鲜羊肉、鲜兔肉卫生标准》和国标《冻牛肉卫生指标》。 4.3产品生产、销售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地域范围

早胜牛(当地农户也叫东牛),主产于庆阳市宁县18个乡镇的257个行政村。相邻的正宁县宫河塬、董志塬所属西峰区的肖金、董志,镇原县的屯字塬。早胜塬(早胜牛名称的由来)的早胜、良平、平子、中村为早胜牛中心产区,庆阳市其它县区都不同程度的饲养早胜牛。庆阳市位于甘肃省的东北部,泾河上游,界于东经106°24′-108°42′,北纬35°25′-37°10′,海拔高度860米-176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由于气候、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早胜牛在地域分布上所呈现的特点各不相同。早胜牛年存栏37.5万头,年产牛肉9000吨。

七.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镇原酒席

镇原酒席

本县酒席比较盛行,各地基本相似。白事(丧葬事)多用九魁、十出一等单饭酒席;喜事(婚、寿、满月等)多用十全等双饭酒席。十三花席,红白事均用,为上等宴席。县上近代出名厨师有张国俊(外号张五背锅)、段五银及秦有珍等。

通用碟果有十二个,即肉菜碟子四个(排骨、旋肉、鸡蛋、瘦肉或肝子);水菜碟子四个(鹿角、带丝、十香菜、苤蓝丝等);干果碟子四个(白炉、红炉、瓜子、花生)。唯十三花席中,另加一虎头酥或白沙糖碟子、共十三个。摆法是左骨,右旋;左鸡,右肝;左十香,右苤蓝;左鹿角,右带丝;口瓜子,掌花生;左前角和右后角炉食;中间为白沙糖或虎头酥全盘。现就十三花、八挎五、十全席的操作与端法略述如下:

十三花:大菜十三个为主,小菜八个为佐,馒头四回,端菜十七趟。先单上菜,每上一道大菜,接着上一道小菜,各上八次,俗称“风搅雪”。最后总上五道大菜。即:

①红肉(碟装大菜),有三种做法:一为两撇(酥肉、条子肉);二为三溜子(白鸡蛋、烧肉、酥肉各一溜);三为四合头(蛋黄、蛋白、烧肉、酥肉合放)。②

肋脊肉(碗装小菜),切成丝或片炒之。③

鸡肉(碗装大菜),有清炖、黄焖、囫囵等种。④

蹄花(碗装小菜),或腰花、耳脆。⑤

丸子(碗装大菜),有膘丸,糯米丸、酥丸、鸡丸、洋芋丸等。⑥

肚丝(碗装小菜),酸辣加蒜。⑦三仙蜂蜜肉(碗装大菜),蜂蜜调肉回笼几次。⑧夹三肉(碗装小菜)

,鸡饼裹酥肉,油锅炸熟。⑨骨头肉(碗装大菜),将白骨肉块放入蛋清加面糊糊中,挂袍油炸。⑩蜜汁骨肉(碗装小菜),蜜饯挂袍肉。⑾肘子(碟装大菜)。带馍。⑿冰糖肘子(碗装小菜),大肉块加白沙糖等佐料,上笼后撒冰糖。⒀甜盘子(碟装大菜),糯米饭上加桂花、蜂糖、百合等,上笼蒸之。带馍。⒁鸡杂(碗装小菜)。⒂笋煎肉(碟装小菜)。带馍。⒃肋脊或鸡马肉(碗装小菜)。

⒄五围子(总端五菜,有东坡、粉饼、炒粉、苜蓿汤、白米饭)。带馍。

八挎五:八个行菜,五个坐菜,共十三道菜。即:①红肉(碟)。②肋脊肉(碗)。③

鸡肉(碗)。④肚丝(碗)。⑤

丸子(碗)。⑥肘子或蹄子(碟)。带食馍。⑦耳脆(碗)。带馍。⑧甜米饭(碟)。带馍。

五围子(与十三花五道菜同)。带馍。

十全席:十个大菜为主,佐以数道小菜,即:

红肉(碟)。

肋脊肉(碗)。

鸡肉(碗)。④腰花(碗)。⑤

丸子(碗)。⑥肚丝(碗)。⑦耳脆(碗)。⑧蹄子(碟)。带馍。⑨糖煎山药(碗)。⑩笋煎火腿肉,或鱼肉,或三仙蜂蜜肉(碟)。带馍。⑾甜米饭(碗)。⑿凉拌肉(碟),带馍。⒀五围子(五道大菜同十三花),带馍。

宴席斟酒,除按规矩三次外,多少不限。安席后斟酒开始,上大菜斟酒一次,上小菜斟酒一次,上凉菜斟酒一次。

本县黄酒,以三岔、殷家城、方山、马渠等后山地区最好,质纯味美。殷实人家黄白二酒齐上。加十三花,为憨厚宴席。

农村仍沿用旧有的席习。机关单位已改旧习,减少中间繁琐程序,喝酒时酒菜一齐上,吃饭时馍菜一齐上。

八.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黄酒罐子

黄酒罐子

镇原农家有自酿黄酒的习惯,以备红白喜事或过节之用。酿熟的黄酒,取原酿的糟酒,装入瓦罐,加开水浸泡,如泡茶一般,再以竹筒衬箩底(起隔糟之用),投入罐中吸食,吸食酒罐子,南三镇农村较为盛行,尤其盛夏,三伏天气,于麦收困乏之余,吸几口,既解渴解馋,又消署解乏,极为酣畅。在云南苗族一些地区也盛行此种吃法,还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千里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

九. 甘肃省 庆阳 正宁县 簸箕

簸箕

手工簸箕是正宁县一个名闻遐迩的地方特优产品,数百年来传承不息,为人称道。

这个盛产手工簸箕的地方就是周家乡核桃峪村。该村以杨姓为主,约有300来户、1400多口人。其编织簸箕的手艺是杨姓祖上在公元1489年由山西曲沃县侯马乡移民时带来的,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核桃峪簸箕之所以著名,正因为它有其独到之处。

十.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凉皮

凉皮,宁县方言亦称“酿(音rang)皮”,是宁县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它虽是小吃,但既可主食充饥解饿,也可作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凉皮的做法与面筋有相似处,先将面粉用凉水和成面团,然后在清水中反复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与淀粉分离。淀粉沉淀后,滗去清水,加放食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地盘内上笼蒸熟,晾凉后切成韭叶宽的长条即可。面粉中的蛋白质则另外蒸熟,切成薄片或方块,随碗搭配。一碗晶莹透亮的凉皮,加上辣椒油、精盐、酱油、蒜泥、香醋等作料,色香味俱佳,吃起来软绵爽滑,口感细腻,回味无穷。盛夏酷暑,吃上一碗,不仅酸辣凉爽,柔韧开胃,而且解热消暑,有益健康。就在燥寒的冬季,吃一碗凉皮,犹如冰水灌肠,一凉到底,燥热顿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