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实拍蒙古族特产美食图片 蒙古族的特色食品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实拍蒙古族特产美食图片 蒙古族的特色食品图片更新时间:2022-11-03 03:28:02

一.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蒙古炒米

有人说蒙古族的炒米是中国最早的方便食品。是不是“最早”,暂不追究,可由此引开的话题却是颇有意趣。蒙古语称炒米为“呼日森布达”,是草原牧民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蒙古人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炒米。有客人到家,好客的蒙古人总会佐着奶茶、奶皮、奶豆腐、黄油,在桌上摆上一碗黄橙橙的炒米。

炒米是蒙古民族的传统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时就有用煮、炒、碾等工序加工制作糜子的食用方法出现,到了宋末元初,蒙古族人民便开始广泛地食用炒米。

炒米的原料是糜米,要经过煮、炒、碾等工序制成。先将洗净、去掉杂质的糜米放入锅中煮沸,待破开米嘴后,马上出锅晾干再炒熟,炒锅中要加入干净的细沙和糜米混在一起。这样炒出的炒米发硬,有嚼头,是蒙古人喜欢的口感。但没有破嘴就炒出的炒米,发软好咬,但没有什么嚼头,被当地人称作“汉人炒米”。最后,将炒好的糜米用石碾碾去皮,既可食用。

蒙古人食用炒米的方法可为变幻无穷,讲究和多种食物搭配。干嚼可做零食,泡入肉汤可当主食。总之,怎么吃仿佛都是信手拈来,全凭个人口味。

二.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海拉尔 蒙古刀具

蒙古刀具主要有蒙古刀和王节腰刀。



蒙古刀刀身一般采用优质钢打制,十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刀柄和刀鞘非常讲究,有钢制、银制、牛角制、骨头制等多种;刀柄和刀鞘的表面有精美的花纹,有的还填烧珐琅,镶嵌宝石。



王爷腰刀采取浑厚的蒙镶手法,配以花丝工艺,腰刀刀柄呈蒙古王爷顶戴挽沿帽形,刀鞘顶端似鹰头,鞘身有八瓣含珠的二朵金花编嵌的图案,一条小龙伏在刀套上的腰挂,使王爷腰刀显得生机勃勃。

三. 吉林省 松原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查干湖胖头鱼

查干湖胖头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查干湖胖头鱼,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内的查干湖一带鱼类。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生长环境,其品质优异。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查干湖胖头鱼味道鲜美纯正,肉质细嫩,个大体肥,肥而不腻。胖头鱼的肉体中特别.是鱼头中含有丰富的DNA高不饱和脂肪酸。常食胖头鱼(特别是鱼头),可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孕妇常食胖头鱼可促进胎儿大脑发育;老年人常食胖头鱼可降低血脂、减少痴呆病状的发生。查干湖的胖头鱼是在纯天然的状态下生长,不投任何饵料,不施化肥料和农药。.

生长习性

胖头鱼,学名鳙鱼,又名花鲢。因为头大,民间故称为胖头。它生活在水的上层,性情比较温和,主要食水中的浮游动物,也食浮游植物,适宜于大型湖泊、水库放养。.

产品认证

查干湖胖头鱼于2001年取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后,2002年11月,又取得了绿色食品A-产品认证;2003年4月,查干湖渔场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国家A-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成为中国国内淡水渔业行业通过此项认定的少数几个企业之一;2003年7月10日,查干湖鱼取得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简称COFCC)“有机食品”认证(认证标志编号为COFCC-R-0307-0015)。查干湖渔场成为松原乃至吉林省水产行业首家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2006年获“中国名牌农产品”,成为全中国获此殊荣的仅有的两个渔业产品之一。.

生产情况

2007年,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年产鲜鱼5000吨,包括胖头鱼、名优野生鱼和深加工鱼在内的三大系列商品鱼已有22个品种,除鲤、鲫、鲢、鳙、草等常规品种外,还有鲶鱼、麻连鱼、鳌花、武昌鱼、大白鱼等名优品种,其中,全区胖头鱼年产量达3000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组织下,分别与日本海外商品检查有限公司(简称OMIC)和瑞士通用公证行(简称SGS集团)签署认证业务合作协议。SGS集团是全球最大、最有影响的检验、测试和认证机构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检验、测试和认证领域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查干湖鱼取得中绿华夏有机认证后,与世界有机食品市场正式接轨。.

养殖历史

查干湖位于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东部、松原市西北部,水域面积65万亩, .可养鱼水面45万亩,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四周环境优美,碧水茫茫,芦苇无际,鱼跃鸟飞,水草繁茂,景色秀丽,风光迷人。宽广的水域面积和良好的水质,必然有丰富的水产资源,这里除盛产“四大家鱼”和鲤、鲫等经济鱼类外,还出产红鳍鱼白、黄颡鱼、鲶等名特品种。查干湖渔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以小型鱼类的增殖为主,主要鱼类品种为红鳍鱼白和鲫鱼。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主要水源霍林河、洮儿河水位下降,补水不足,查干湖一度变成了盐碱湖,鱼类基本绝迹。1984年,前郭县修建“引松入查”工程,使查干湖水位稳定在海拔130米,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使鱼类也得到了繁衍生息,为发展渔业提供了水源保证。每年可生产小型经济鱼类几百吨。1992年起,有关部门开始实施开发查干湖渔业工程项目,当年投入鱼种65万公斤,经过两年封湖,1994年捕捞商品鱼1200吨、1997年生产商品鱼3000吨。此后,查干湖渔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到2007年,每年商品鱼生产量在6000吨左右,年渔业产值超过3000万元。查干湖位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湖水洁净、无污染,天然饵料丰富,出产的鱼类肉质细嫩、口感良好,深受消费者喜爱。2006年12月28日,在前郭县举行了以“游查干湖冰雪世界,赏查干湖冬捕奇观”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当天,查干湖冬捕以单网捕鱼10.45万公斤的重量成功入选吉尼斯世界之最。.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对查干湖胖头鱼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总局公告2010年第28号)。.

保护范围

查干湖胖头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内的查干湖、新庙泡、库里泡和余热鱼苗繁殖场,地理坐标东经124°03′28″至124°30′59″,北纬45°5′42″至45°25′50″。.

四. 内蒙古 蒙古羊

【主产区与分布】 蒙古羊原产于蒙古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形成历史】 据史书记载,蒙古高原自古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聚居之地,绵羊是他们的主要的饲养品种之一,大约在公元1206年左右,随着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北方各部落形成统一的蒙古民族后,才把饲养的绵羊品种统称为蒙古羊。

五. 辽宁省 朝阳市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辽青瓷

辽青瓷是中国瓷器中最古老的品种,喀左的青瓷产品瓷质细腻,釉色丰盈滋润,造型古朴醇厚,线条明快流畅,风格清纯自然,堪为高贵典雅的陶瓷工艺品,填补了东北地区辽青瓷工艺品生产的空白。

喀左天佑陶艺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建成了生产研发基地——喀左陶瓷艺术馆和喀左辽青瓷研发中心,主要从事辽青瓷和紫砂的研发、培训和成果展示,为生产基地提供技术、人才和品种保障。该公司与江苏宜兴周明亮和刘曰明两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进行合作,并从外地聘请高级技术人才投入创意研发,现已形成青瓷产品三大类,30多个系列。产品瓷质细腻,釉色丰盈滋润,造型古朴敦厚,线条明快流畅,风格清纯自然,堪为高贵典雅的陶瓷工艺品。

购物推荐|喀左县利州工业园区北方紫陶之都

|喀左县利州工业园区天佑紫砂

|喀左县城紫陶艺术馆

六. 辽宁省 朝阳市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羔羊脖

菜品选自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羔羊肉为原料,羔羊吃的是草原上天然牧场的草料,喝的是自然泉水,纯天然无污染,肉质肥美,鲜香细嫩,羔羊具有“安中益气”,“温补脾胃的功效。

尤其是羔羊肉脖子,本身活动量大,肉大,筋多等优点。菜品羊肉鲜美香嫩,骨髓营养丰富,汤汁益气补肾。形成餐饮一大新特色,是宴请亲友,宾朋聚会的理想佳肴。

来源: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旅游局

七.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满洲里 蒙古烤肉

马背民族的地道风味是烤出来的。等你进过了蒙古包,喝过了奶茶,双手接过热情好客的牧马人双手递过来的哈达!等你围着熊熊篝火,享受着草原徐徐微风送来的烤肉香,你肯定会想起“风吹草底见牛羊”。

八.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察哈尔右翼中旗 蒙古蒸饺

蒙古蒸饺是草原牧民最喜欢的食品。蒙古包子不用发酵面做皮,采用小麦面粉,用热水和好后,称为烫面。

当地蒙古蒸饺是草原牧民最喜欢的食品,蒙古蒸饺也叫蒙古包子、玻璃饺饺。面皮不用面粉发酵,而是采用小麦面粉加少量马铃薯粉,用开水和好后,称为烫面。馅有几种,一种是全羊肉馅,即整羊不分部位,全部剁馅只加葱、姜等调味品,这样的馅是纯正蒙古蒸饺;二是在馅中加土豆或韭菜等其他菜的叫做蒙古包子或玻璃饺饺。

九.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凉城县 蒙古野果

蒙古野果

内蒙蒙古凉城县是蒙古野果的主要产地,蒙古野果色泽艳丽,具有味道鲜美、耐储藏、易运输、无污染等特点,是造物主赐给草原人民的天然珍果。

十.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土默特左旗 蒙古手把肉

顾名思义就是手抓羊肉。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它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着吃。客人不要自己动手随意选食,主人会视客人的年龄,选择不同部位的羊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