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内蒙特产奶酪饼好吃吗 内蒙古特产奶酪零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内蒙特产奶酪饼好吃吗 内蒙古特产奶酪零食更新时间:2022-10-17 15:24:40

一. 台湾省 嘉义 阿婆饼

店龄近50年的阿婆饼店,其循古法制作的公婆饼、大饼、草仔粿,口碑甚佳,是造访奋起湖必到之处。公婆饼实是小一号的汉式肉饼,炭烤焙成,香酥可口;此外,店里皮Q料实的草仔粿也十分出名,以菜脯、绞肉、香菇、虾仁等配料作馅制成,口味地道。( 嘉义)

二. 内蒙古 呼伦贝尔 阿荣旗 哈达饼

哈达饼是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草原的传统著名小吃。



原料配方:面粉500克瓜仁5克桃仁5克芝麻5克青红丝5克绵白糖150克奶油200克桂花香精少许



制作方法:



1.先用200克面粉与100克奶油合成干油酥。另用200克面粉与75克奶油、75克水合成油水面。再用100克面粉蒸熟与250克奶油和瓜仁、桃仁、芝麻、青红丝、桂花、香精放在一起拌成甜馅。



2.采用小包酥法,分别将酥面、油水面分别10个面剂。将小包酥擀成圆片,片上撒遍拌好的甜馅心。然后从两端相对卷拢起来,再盘成饼状后,擀成直径约20厘米、厚约3毫米的荷叶饼,上铛用小火烙熟,对切开,堆放式装盘即成。



产品特点:黄白相间,层次清晰,薄如纸,味香甜,到口即化,久贮不坏,携带方便。

三. 山西省 吕梁 汾阳 汾阳石头饼

汾阳石头饼

汾阳石头饼是中国最古老的铁板烧食品。又称石予馍,唐代称石傲饼。特别:经久耐储,携带方便,口感酥脆咸香。

汾阳石头饼历史渊源

黄河人类用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石烹法的出现,应该说与人类谷、麦等粒食食物的食用有一定的关系。植谷为食,始于神农时期。神农氏是黄河先民中的一位圣人,即传说中的炎帝,是黄河民族的祖先之一,他首创农业生产,教人食谷。

《白虎通》云:“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吕,教民劳作。”然谷物粒食,不宜于火上直接烧烤,先民就发明了“石上燔谷”之法。《古史考》云:“神农叫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熟之也。”

四. 福建省 福州 福清 紫菜海蛎饼

海蛎饼,福州及福清一带传统的特色风味小吃。

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可单独当零食吃。

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当做早点下粥小菜。外焦内嫩的蛎饼,再叫上一碗鼎边糊(锅边糊),口口滑软,令人百吃不厌。

小时候,在早点摊看见的海蛎饼用料还是比较讲究,将浸泡后的大米、黄豆按照一定的比例磨成浆,主料是一定要用海蛎的。将稀稠得当的米浆,舀到特制的长铁篦上,在其中放紫菜、卷心菜等调好的馅,外加一只牡蛎,再浇些米浆,把它盖满封密,然后放入油锅中炸,直到两面焦黄,即可捞起。因为加了海蛎,所以出锅的蛎饼鲜香扑鼻、外酥内嫩、油而不腻。

后来在家,母亲也曾尝试着做过几次,但均告失败,从此在我心里,便有了以后自己做海蛎饼的念头。

一直到邻居搬来一位福清的人家,才有机会现场看着老人家演示一遍,至于现在做海蛎饼的材料也不必如从前般自己去配比磨粉浆了,市场就有现成的海蛎饼粉卖。

托邻居回福清带了粉回来,借了他们家的特制海蛎饼工具----长铁篦(这种勺子和我们锅勺的区别在于勺子中间不是凹下去的,而是平的),按照说明书又买了油炸粉,第一次自己动手做了,在第一块炸出的形状有点失败外,我总结经验,做好的海蛎饼得到家人、邻居的一致好评,那个激动啊,赶紧着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传统的东西在我眼里,还是有必要传承下去的,小宇,你要记住哦。

紫菜海蛎饼

材料:蛎饼粉270克,油炸粉80克,370克清水

辅料:海蛎,紫菜,香葱,卷心菜

紫菜海蛎饼做法

1、将蛎饼粉和油炸粉混合,加清水、少许的盐搅拌成稠状(用筷子划过有纹路的那样状态即可)静置半个小时

2、紫菜洗净稍微切碎、香葱切粒、卷心菜切细碎、海蛎用盐水浸泡清洗干净沥干备用

3、将紫菜、香葱和卷心菜混合备用

4、烧热锅,倒入油(这个量要多些,要能浸没海蛎饼为宜),将勺子也一并放入烧热,油温大约达7成热左右吧

5、将烧热的平勺取出,在上面薄薄地倒上一层粉浆(不要倒满整个勺子,那样炸时候会包住勺子导致蛎饼无法脱落的,舞这个就是第一块海蛎饼拍的,后来赶紧调整了用量)

6、放上辅料、摆上海蛎,然后稍微压下

7、接着再浇上一层米浆,不要太厚哦,只要能盖住全部就可以了,并且还是不要溢出勺子边缘

8、放入油锅中,中火炸,待一面鼓起了,蛎饼自然就从勺子上脱落了,然后翻面炸,至2面金黄就可以了

舞语:

1、一定要控制用量,千万不要溢出勺子,不然炸的过程会紧紧包在勺子上不宜脱落,也影响成品美观

2、锅要热,油温要够,勺子也要加热过使用,然后全程中火,这些就是我做海蛎的心得了

3、蛎饼粉是从福清买的,据说当地很多都有卖这种粉的地方,当时对面的老人家教的时候没有说要放油炸粉,但是我根据说明书还是加了30%的量,事实上这个是必须的,炸好的口感确实是外酥内嫩啊,如果没有放也可以的,但是口感就没有那么酥脆了

4、有心的也可以自己磨啊,米和黄豆的比例控制在7:3为宜

5、不喜欢有馅的,你也可以在米浆中直接加入香葱末,然后舀上面糊直接炸,也一样好吃的,我们这里也叫蛎饼

五.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黄桂柿子饼

每当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时节,在临潼的大街小巷、饭铺摊头便会风行一种名叫黄桂柿子饼的时令小吃。这种黄桂柿子饼形美味佳,形似油糕而稍厚,两面金黄恰似初升的朝阳:饼心绵软似饴,远闻桂香扑鼻,近食甘糯可口,不但为古城老少所喜闻乐食,更吸引着中外广大游客的眼、鼻、口,无不欣欣然品尝果腹而后快。此时节的宴席上也往往添一道黄桂柿子饼作为点心佐餐。人们品尝着这种古城西安特有的风味细点,赞誉之余,不由得在心中询问:如此佳美之细点是如何创制出来的呢?

有一个民间传说是这样说的,在一个天高气爽、鸿雁南飞的日子,曹州举子黄巢在长安应进士考试,不第,与朋友—起来到曲江池畔散心。他看着残破的亭台楼阁,心里寻思着:三场考得都挺满意,还是落了榜,这都是因为朝政腐败,贿赂公行之故晒!他又想到自己从山东荷泽到长安‘路上目睹的种种情景:穷苦百姓们的土地被皇亲宦官豪夺殆尽,又遭到连年灾荒,处处是饿殍遍地、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这全因朝政败坏、宦官-所致啊!可皇帝却不理朝政,荒淫无耻,还放任宦官们到东、西市上去强取豪夺,实际为盗贼,却美其名曰“宫市”……由此种种,他不禁想起师傅“罗平子”曾对自己说过的一番话:“想廓清政治,走仕进的路是不行的,得走另外的路!”当时他对这话理会不深,如今看来的确是至理名言!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只见跟前亭亭玉立着一园怒放的秋菊,不禁豪气满怀,随口吟诵七绝一首,曰《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回到家乡曹州(今山东曹县北)后不久,山东、河南、河北和淮北一带又遭受严重旱灾,赤地千里。黄巢应广大百姓所愿,高举起了义旗……几年后,起义军发展到五、六十万人,于王霸三年(公元880年)攻克唐的东都洛阳,乘胜进攻唐都长安的“门户”潼关。当时唐王朝的潼关守军仿效安史之乱时的哥舒翰,每晚在关头燃烽火,通过沿途的烽火台直传长安,以报潼关尚在,长安“平安”。长安城里的僖宗每天傍晚都心惊胆战地站在大明宫含元殿的栖凤阁上眺望骊山上的“平安”烽火,默念皇天后土、列宗列祖保佑,“平安”烽火能似日月星辰,天天从骊山烽火台上升起!而长安城里和临潼等地的众百姓,却盼着那骊山顶上的烽火与腐朽的李唐王朝一起“熄灭”!他们望眼欲穿地盼望“补天大将军”黄巢早日率领义军到来!一些读书人还默诵着黄巢少年时写的一首《题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盼着“黄王”赶快推翻唐朝,使众百姓从充满肃杀的寒秋回到温暖而又生机盎然的春日里去!他们还想着用什么好东西来犒劳自己的队伍呢。

但是,直到烽火绝灭、黄巢率义军攻下潼关马不停蹄地向长安奔来的时候,人们还没有想好用什么来犒劳义军兄弟,因为时逢灾荒之年,人们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本该箪食壶浆,以迎黄王的啊!但室中无粮,手中缺银啊!咋办呢!”

临潼区任村是火晶柿子的发源地,但这年夏、秋两料庄稼都歉收,唯有一树树火晶柿子象得了啥仙气似的,结得又繁又大,甜得似蜜糖,红得赛玛瑙,真真地喜煞人。但是,任老汉瞅着这一树树象挂满了红灯笼的柿子树,心里还是犯愁得不行:“要是这满树的红柿子都变成白米白面、鸡鸭鱼肉就好了,就能用来犒劳义军了,可是……”这时正是做晌午饭的时候,他的大女子准备擀面,掺和些野菜吃汤面条,面已经挖在瓦盆里了,还没顾上添水,女子肚子已经饥了,顺手抓了一个软和透了的火晶柿子剥了皮正准备往嘴里送,一不小心,柿子掉进面盆里了,沾上了一层白面!女子吓得伸长了舌头,害怕遭她大的旱烟锅子磕打,谁知,任老汉非但没弹女子一指头,反而失声地叫起好来:“有了,有了!有犒劳义军兄弟的好吃食了!”女子被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任老汉走过去拣了一筛子软柿子,叫女子跟他一起剥皮,把整个一筛子软柿子全倒进干面里,用柿子揉和起面来,不一会揉和成一团金黄色的柿子面。柿子面揉到家了,但是,倒底是上蒸笼蒸成柿子馍,还是寻出久置不用的鏊锅烤烙成柿子饼呢,这却使父女俩犯起了思量。女子水灵灵的大眼珠子一转,抢先说:“我看只能烙成柿子面饼,因为咱没给柿子面里掺发面酵子啊!”倒底是女儿年轻心眼儿活,于是任老汉寻出鏊锅子搭到火上,揉起一团柿子面就要往鏊锅子边上贴:女子一把扯住她大的手说:“别忙往里放!死面的,得给鏊子里抹些油!”但穷家贫户,一年得头吃盐都是数颗颗呢,哪儿来菜油抹锅哇只见女子登登登走过去,把那盏清油灯端到锅灶前来了,用灯里的清油抹了鏊锅后把柿子面饼一个个贴了进去。霎时间,一股浓郁的香甜气味充盈了整个院子,又翻越院墙,随风飘散至四周邻舍,于是人们便纷纷闻味而至,向任家父女“取经”。一时间,整个任村、整个临潼各村各户都烙开了柿子面饼。

黄巢义军在临潼县古道上小憩时,任村和沿途各村的百姓们用礼盒子抬着柿子面饼,用瓦盆盛着桂花醪糟,犒劳“黄王”义军。黄巢见了万分感动,称临潼的柿子面饼为“义军佳食”,并吩咐把辎重队里的军粮分一半出来,赈济众百姓,还带头脱下自己黄袍,给缺衣的任老汉披上,底下的将士们也纷纷仿效黄王,脱下或取出自己多余的衣物周济灾民百姓。当再鸣鼓出发时,黄巢以下几十万义军将士的干粮袋里都装满了香甜可口的柿子面饼。黄巢义军吃了这种既好吃又耐饥的甜饼后,精神更加抖擞,士气更为旺盛,一鼓作气攻到长安,唐僖宗闻风丧胆,逃往四川去了。当黄巢军前锋将柴存进入长安境内时,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大臣数十人在灞桥恭迎投诚。当黄巢率师进入长安城时,倾城百姓设香案,陈菊花、桂花等秋花,夹道拜迎。纷扬扬的桂花瓣洒落在义军将士们的头上、肩上和柿子面饼上,香气袭人。

第二天,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并一再宣谕百姓曰:“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你们),汝曹但安居无恐。”同时还宣谕了镇压残害百姓的皇族和-污吏、以及“淘物归民”(收缴逃亡皇帝贵族和被镇压的-污吏之财物,分给贫苦百姓)等决策旨意。众百姓听了欢声雷动,众起义军将士听了更是兴高彩烈,他们高兴得吃起沾上桂花的柿子面饼来,味道更加香甜。吃后,寻找缘故,才发现是因偶然沾上了郁香扑鼻的桂花所致。因此,在做柿子面饼时,有意地加入黄桂(干桂花末),柿子面饼也因此得名曰:“黄桂柿子饼”。

六. 湖北省 荆州 监利 屈原饼

荒湖糕点厂生产的“屈原饼”,说起来还有一段趣话呢。相传,屈原初到毫口的第一个夜晚,已是饥肠辘辘,精疲力竭,瘫软在一家渔民的门前,被一位老大娘发现,将他扶进草堂,经过询问,方知是久为楚国人民深深敬仰的屈原大夫。大老娘满怀热情,虔心地精选了自己家中存放的糖料、面粉、干桃仁等原料,别具匠心地做了几个香喷喷、甜滋滋的饼子,庄重地端到大夫面前,屈原接饼吃了几口,顿觉心清目爽,连叫“妙饼兮”!......第二天,老大娘又用同样的技世再次做了几个饼子,屈原更是感激万分,喜称在朝中也未尝过这种佳品。后来,屈原就长期住在这位渔民家里,每当远近慕名来访的骚人墨客一到这里,屈原总是请老大娘做这种饼子招待客人。久而久之,人们都把屈大夫喜爱吃的这种饼子叫“屈原饼”了。从此,“屈原饼”之名不胫而走,“屈原饼”之技不师而传,流芳至今,经久不衰。现在,这个厂又在此传统产品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先进技术,配以精炼食油、上等白面、白糖和上等蜜饯等原料,精工制作而成,远销甘肃、宁夏、河南等数省。( 监利)

屈原 (前339~前278)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屈原是“楚辞”的...... 详细>>>

七. 四川省 德阳 广汉 鲜花饼

鲜花饼,形似牡丹盛开,因似得名。饼馅用鲜玫瑰花和冰糖渣等作原料,油炸 而成。( 广汉)

八. 西藏 阿里 札达县 畚箕饼

这是五○年奋起湖火车站时就贩售的传统美食,出产的「和记美食」以手工制饼的方式完成,内馅有绿豆沙、卤肉、虾米等原料,充满古早味。畚箕饼的摊位不在老街上,而在距街道不远的169县道旁。

九. 台湾省 桃园县 地瓜饼

地瓜饼为大溪的另一项土产,昔日大溪人以地瓜蒸熟后捣成泥状,与红糖、糯米粉拌匀,裹上薄薄的面皮,烘焙成颜色与形状都像满月的地瓜饼,既是大溪人中秋节少不了的应景食品,亦是平日生活的可口小点。好吃的地瓜饼内馅Q软、甜而不腻、皮薄而不硬,但因地瓜馅不耐久放,得每日现做,故新鲜是品赏地瓜饼的第一要素。大溪镇上的大小糕饼铺几乎都有贩售地瓜饼,惟以百年老店的合珍香及永珍香、振馨轩较知名;此外,以槟榔心芋头所做的芋头饼、白豆沙饼、咖哩饼也值得一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