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井陉县特产包装盒印刷 井陉县礼盒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井陉县特产包装盒印刷 井陉县礼盒图片更新时间:2022-10-12 16:05:02

一. 河北省 石家庄 井陉县 白节枣

白节枣

二. 河北省 石家庄 井陉县 井陉核桃

核桃,产于井陉深山之中,皮薄肉足,清香利口,具有醒脑养发保健作用,花椒、山枣、柿子等特长,都是家乡美味。

井陉县地处省会西部山区,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核桃的历史,特别是苍岩山镇、南障城镇、测鱼镇种植数量大,且大多是大树,有一定的产量和规模。

到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2000亩,其中优种面积 20000 亩,年产量2200吨,产值达到4400万元,核桃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经济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 江苏省 扬州市 广陵区 扬州雕版印刷

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于纸张的工艺技术,称雕版印刷。在古代,雕版印刷又称版刻、梓行、雕印等。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一是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二是雕版,即写版、校正、上版、雕刻;三是刷印与套色;四是装帧。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保留着国内惟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共有二十多道工序,整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

明代雕版印刷,地域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都超过前代。政府的司礼监经厂,有刻、印、装订等工匠近千人。民间印刷的新品种是有插图的戏曲、话本,各级地方政府广泛编印地方志。新崛起的徽派刻工群体,代表了版画雕刻技艺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后期,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大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不可胜计。

清代初期的1,曾影响民间印刷业的发展,技艺没有新的提高,但印刷量还是很大的。康熙年间皇帝命两淮盐政曹寅于扬州天宁寺内设扬州诗局,召集全国各地雕版印刷的能工巧匠前来效力,刊刻过三千余卷内府书籍,其中包括《全唐诗》,这些殿版图书世称“扬州诗局本”。这一期间,扬州雕版印刷以空前辉煌的业绩跃居中国刻书名区之列。民国年间,扬州地区雕版印刷趋于衰微,但余风犹存,仍刻印了不少书籍。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60年成立“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66年遭到“0”的破坏,人员被遣散,版库遭强占,版片受到部分损毁。1972年,在1总理的关注下才使处于濒危状态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1978年,广陵古籍刻印社得以恢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全面恢复,修补、印行了大量古版图书,还新刊刻了《里堂道听录》等一批新版古籍,为扬州雕版印刷史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被海内外誉为“江苏一宝”,乃至“全国一宝”。

四. 河北省 石家庄 井陉矿区 锅魁

锅魁

拌和适量温水反复操作,使之软、硬适度,张拉柔韧。水的冷热观气温高低而定,水温与气温成反比。配料方法别具一格,实行起面(酵面)与子面(生面)随打随配的原则。起面的多少,根据子面拌和后时间长短而定。子面时间长,起面多配;反之少配。再用撕去表膜的猪生板油、拌上八角、茴香、三萘、花椒、生姜、精盐、味精等香料,切碎揭绒,抹在拉长的面皮上,经卷压成形,上煎锅煎烤,最后放进炉膛烘脆。

如今,“酥锅魁”还发展了鲜肉锅魁、椒盐锅魁、化丝盐锅魁等十多个品种。北京亚运会期间国内外食客排长队争相购买,因制作难以满足,让不少人来不及一饱口福,一时传为佳话,名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五. 河北省 石家庄 井陉县 圆景苹果

2013年,圆景果品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2014年,投资近百万的1000立方米的冷库投入使用;

2014年10月,中国廊坊第十八届农产品展销会圆景果品喜获“果王”称号。

圆景主要产品:有红富士、王林、红星、黄元帅、果光等。

圆景红富士苹果为长富二号,品种优良,果品光洁鲜艳、肉质细腻晶莹、脆爽多汁、酸甜适口。

1、天然优势生长:井陉,属于山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这是我们区别于平原果品特有的一大优势:有利苹果糖份的积蓄,口感好,营养高。

2、生态精心培植:果树全部施用农家肥、不打农药,采用是本高光效开心型苹果修剪技术,通风透光,日照时间长,果品味道厚重,回味无穷。

3、供应时间:红星、黄元帅各200吨,3—10元/斤,9月中旬上市;红富士800吨,3—20元/斤;果光、王林20吨,10月中旬上市,3—20元/斤;售完为止。

六. 河北省 石家庄 井陉矿区 井陉矿区高粱秸秆工艺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矿区高粱秸秆工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粱秸秆工艺主要分布于井陉矿区,始于清末民初,作品以矿区周边井陉部分农村农民种植的高粱秸杆为原材料,其创作手段完全采取手工手法进行,即使用“选、剪、削、雕、刻、咬合、粘”等综合工艺流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器具有自制刀、剪、钳、锉、小电锯(自制)、黏合剂等,其作品工艺结构严谨,造型独特,形象逼真、纯朴自然,具有典型的地域性能和民间特色。作品类别有花、鸟、虫、兽、古建及人物肖像等。

在井陉矿区秸秆扎刻艺人中,尤以民间艺人徐耀德为代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徐耀德向老艺人学习用高粱秸杆咬合制作出小灯笼、小绣球、编草帽等较简单的作品,之后,经过不断摸索,研制出系列作品。其作品形象逼真,做工精细,特色鲜明,极具保护价值。代表作品《中国百龙壁》,长9米,高3米,共用高粱秸、杆、皮30多万件,100多万道工序,带12个徒弟、学员制作10多个月完成。《百龙壁》取九九归一的创意,99条龙形态各异、活灵活现。1996年在南戴河中国万博文化城展出时,国家主席-参观后连声称赞并与作者亲切握手鼓励祝贺。《龙门新姿》,本作品选用了高粱秸、杆、皮,以雕、剪、贴、编、咬合等综合工艺,用14个月完成,其制品分上、中、下三联体结构,即上层为凌霄宝殿(古建),中层为26条小龙在莲花池中喷水戏珠,下层为巨龙越海。1990年捐赠北京亚运会作品4件,有《龙门新资》、《腾飞》、《宇宙九龙杯》等。另有作品《玉龙金凤》、《金鸡报晓》、六扇屏及曹雪芹、雷锋肖像等。

由于技艺主要靠口传身授,传承艰难。目前,矿区已成立秸杆艺术研究会,对高粱秸秆工艺秸杆艺术的制作工序,以及已成品的部分作品艺术内涵进行挖掘、保护。

七. 河北省 石家庄 井陉矿区 抓炒全鱼

抓炒全鱼用的是大鲤鱼,精彩之处在于刀功。端盘上桌,一盘菜就占去三分之一桌面,好吃又有气氛。从传统菜的角度看,石家庄太年轻了,年轻得没有自己的特色,所谓的石家庄菜,其实就是吸收了京、鲁等地菜系特点,再加以创新而成。本地菜里有一道抓炒全鱼颇见石家庄人的这种“胸襟”。

八. 河北省 石家庄 井陉县 苍岩山核桃

苍岩山镇:苍岩山核桃,以皮薄、味香闻名。

九. 河北省 石家庄 井陉县 井陉沙锅

井陉沙锅,制作工艺复杂,在井陉窑千百年的演变中,沙锅的工艺做法延续至今,井陉沙锅独具特色,耐高温、乡土味浓郁,用它炖制菜肴、肉食能够保持原汁原味,营养不流失。井陉沙锅曾出口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