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巴中特产是什么 四川巴中特产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巴中特产是什么 四川巴中特产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0-08 04:03:58

一.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慈姑枣泥饼

慈姑枣泥饼,炸点,特点:脆嫩爽口,味香甜。烹制法:炸。此饼确切的说法,应称为荸荠枣泥饼,因过去把荸荠误为慈姑,沿用至今,故名。

四川慈姑枣泥饼的做法:SHm

1、两粒蜜枣去核、剁茸,加入猪板化油揉匀。SHm

2、桃仁去皮炸酥斩成丁,加蜜桂花糖、猪化油少许、枣泥制成馅。SHm

3、慈姑洗干净去皮剁成丁,与干糯米粉(一半加水揉成团入锅煮熟)揉匀做成剂子。SHm

4、将剂子按扁,包入馅心,封口,再按扁成圆饼形,入猪油锅内炸熟即成。SHm

操作要领:馅心不宜太软;包馅封口要严;炸制的火候不宜大。可配各类甜羹食用。SHm

二. 四川省 巴中 平昌县 平昌青花椒

平昌青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昌青花椒

平昌青花椒栽植历史悠久,是平昌县传统特色产业。平昌县地处盆周丘陵地带,地形多以深丘地貌为主,山多但不高,坡地多,大面积坡地的土壤酸碱值、气候环境都适合花椒生长。目前,全县种植花椒20万亩,打造万亩花椒产业示范片5个,千亩产业示范村25个,创建富有地域特色的花椒品牌“平昌青花椒”。近年来,平昌县委、县政府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历史机遇,立足山区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把花椒产业基地当作景点建,把花椒产业园区当景区建,把花椒作为全县扶贫攻坚、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快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林业,加速生态惠民,实现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现辖行政区域

《平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平昌青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通知》平昌府发〔2016〕14号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1900/T8-2016

《平昌青花椒种植技术规程》

三.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南江青花椒

南-花椒是巴中市南江县传统,多栽植于境内高海拔山区,无污染、粒大、饱满、含油量高,精练出的花椒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南江位于川东北边缘,生态良好,全境皆山,全县森林覆盖率65.6%,绿化率98.5%,被誉为“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条件较好,山地面积广阔,非常适合花椒产业发展。南江自古以来盛产花椒,花椒一直是南江人民世世代代使用的食物调味品,栽培历史悠久。南江县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南-花椒等传统林产业得以快速,有效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充分发挥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本世纪初,南江县林业局组建了多个花椒种植服务站,专门从事花椒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工作,全县花椒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南江县委、政府紧紧围绕促农增收和精准脱贫目标,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全县花椒产业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着力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拓市场、强支撑,努力推进花椒产业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智能化建设,先后成立了花椒产业办,突破“分户经营”模式,以“抓大户、建协会、带散户”为重点,积极推行“公司+科研+协会+专业合作社+业主农户”的运作模式,组建花椒协会服务产业,使南-花椒的生产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县域海拔1000米-1300米适生区域基本实现南-花椒全覆盖,其规模由80年代初的零星种植发展到数十万亩的规模化发展示范园区,实现综合产值超亿元,已为全县农民增收和财政解困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四. 四川省 巴中市 平昌县 巴山小角楼酒

防伪玻瓶巴山小角楼酒是勤劳智慧的巴山人用心血和汗水将巴山之灵气化为优质的红粮、玉米、小麦和糯米。小角楼酒厂的全体职工将巴山人的累累硕果,掺和清冽亮丽的巴河水,把传统工艺与先进科技相结合,通过人工强化窖泥技术,精酿成芳香浓郁,绵甜净爽,回味悠长的浓酽醇液,配以新奇的防伪包装,外观潇洒奔放,内质热烈含情。是宴宾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成为小角楼酒厂跨世纪的品牌。

五. 四川省 巴中 巴州区 眉毛酥

眉毛酥,酥点,特点:形如娥眉,酥纹清晰,绳边完整,味甜酥香。烹制法:炸。

川味眉毛酥的做法:2in

1、用油水面35克包上酥面15克,按扁,擀成牛舌条形,再裹成圆筒。2in

2、将圆筒横切成两节,刀口向下竖立在案板上按扁,再擀成直径7厘米的圆皮。2in

3、逐个包上洗沙馅成半圆形,抄两角,锁成绳边后放入猪油锅内,文火浸炸而成。2in

操作要领:擀酥时用力轻重一致;包馅时,酥纹一面向外;一直使用文火,边炸边淋油。2in

在四川餐饮行业中,此品常用于筵席之后,准备客人带走。2in

六. 四川省 巴中市 巴州区 巴山猪

巴山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中市围绕建设西部绿色畜产品示范区,积极创建畜牧品牌,提高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促进养殖业持续增收。2011年5月,市畜牧食品局组织市畜禽养殖协会申报“巴山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商标先后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初审、终审核准,已正式出台“巴山猪”、“巴山猪肉”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该商标对促进“巴山猪”的生产、经营,提高商品质量,扩大“巴山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保护使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七. 四川省 巴中 巴州区 巴中罐罐饭

巴中罐罐饭,米食,有腊肉的、三鲜的、玉米火腿的、莲叶等多种口味,是巴中地区的著名小吃。

所谓“罐罐饭”,是巴中的土话。罐罐是一个容器,沙锅的样子。在沙锅里焖出的米饭口感很好,一颗颗的米又白又滑,像珍珠一样。等到米饭半熟的时候,加入腊瘦肉、玉米、火腿……焖片刻即端上桌,配以四川的泡菜,或者豆瓣,吃起来爽口爽心。Wns

巴中人说“罐罐”,带有一种亲切的情感。以前,那时侯生活是很拮据的,一家人只有谁得了重病,或者生了孩子,才有资格吃“罐罐饭”。罐罐饭里的内容也就比平时的餐饭不同,多了些“精华”。但那个时候,大不了就是有一点点的肉、鸡蛋,或者是煮的稀烂的粥。这就是所谓的“开私伙食”。Wns

巴中罐罐饭的做法:Wns

淘洗好的米,放入砂罐,放上适量的水,然后加上荷叶盖上罐盖,把饭闷至半熟后加猪肉,辣椒,然后煮到饭熟,取出、揭盖即可。如加入三鲜料、火腿等即成不同口味。Wns

八. 四川省 巴中 恩阳芦笋

恩阳芦笋是一种高级名贵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自上世纪90年代,恩阳开始大面积试种芦笋。恩阳区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属于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核心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非常均适宜芦笋生长。恩阳芦笋产业作为恩阳新区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的农业支柱产业,自2013年恩阳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转变发展思路,积极推动恩阳芦笋产业转型升级,采取“业主+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区育种400余亩,建标准示范园5个,在渔溪、上八庙、玉山等乡镇建立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14个乡镇、144个村发展芦笋3万亩,培育芦笋专业村12个,建立芦笋新型经营主体168个,经济效益显著。

九. 四川省 巴中 恩阳生姜

恩阳种植生姜的历史久远,民国《巴中县志》将恩阳生姜同巴中的丝绸、药材、木材等并列为输出商品。恩阳生姜富含氨基酸,性温,辛香味美,是人们用于菜肴调味的必须品。并有发汗解表、和胃止呕、宣肺化痰、温阳解水之药效。也是加工咸菜的主要原料。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恩阳古镇,至今还有保存完好的长176米专用于生姜交易的“姜市街”。恩阳属浅丘低山地势,亚热带热润性季节气候,年均气温17.5℃,极适宜种植生姜。其产区主要分部在恩阳周边踏泥桥、明扬场、青木桥一带,全镇年种植生姜面积达8000亩,年均产量在17500吨左右。过去主要通过恩阳河水运重庆。现在已销往新疆、甘肃、辽宁、河北、重庆、贵阳及成都等地,生姜栽植成恩阳老百姓致富增收的重要项目,是恩阳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

十. 四川省 巴中 恩阳银杏

早在700多年前,野生银杏已被引种在庭院中。恩阳区深山中生长着数棵古老银杏树,但都无证可查,解放后人们对银杏认识逐渐深入,开发利用速度加快。全国生物资源普查时发现,恩阳区莽莽丛林中分布着大量的野生银杏树。独特的土壤、水分、气候组成的生态系统,使方圆100平方公里的范围成为银杏的乐土,被专家认定为银杏的最佳适生区。

从此,恩阳区拉开了人工栽培银杏的序幕。1976年,巴中建立恩阳银杏发展指挥部,在恩阳镇、柳林镇、进行人工栽培。1982年成立了恩阳银杏研究所,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利用恩阳区的野生银杏开展人工栽培、良种选育、病害防治研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通过对野生资源恩阳银杏选育的恩阳1、2、号品种获得四川省政府科研进步奖,多次荣获农博会大奖。

2002年巴州区被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恩阳银杏迎来由产业优势向品牌优势嬗变的历史契机。巴州区委、区政府调整充实了创建国家级恩阳银杏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技术工作组、物资供应组、销售加工组、监督检查组,各组各司其责,协调配合,与各相关乡镇、部门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恩阳银杏标准化生产。并投入130万元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农户生产的恩阳银杏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实现了恩阳银杏由“田间”到“案头”的全程监控。

目前,该区已建成恩阳银杏标准化示范园2万亩,辐射带动全区各地发展20万亩,建成年提取银杏酮2000吨、生产银杏茶1000吨的加工厂。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