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用说明方法介绍眉山特产 眉山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用说明方法介绍眉山特产 眉山特产有哪些可带走更新时间:2022-10-09 00:30:46

一. 四川省 眉山 丹棱县 冻粑

冻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冻粑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冻粑是丹棱人十分喜爱的一种特色小吃,其制作食用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是逢年过节赠送亲友的美食佳晶。因民间主要在冬季制作,蒸熟后,待其冻却保存待用而得名。

丹棱冻粑由优质籼米、糯米、大豆等原料,利用发酵原理,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有花生、芝麻、红糖、白糖、玉米、核桃、玫瑰、豆沙等十多种不同口味,味道鲜美、甜而不腻、香而不粘,入口化渣,易于消化。即可作佐餐佳品,又可用于消闲食品,老少皆宜。

走在丹棱县城的大街小巷,几乎隔不了多远就有一家卖冻粑的店子。近年来,丹棱冻粑产业迅速发展,全县现有—亡百家冻粑作坊,并发展出真空包装,便于携带与储藏。

丹棱冻粑以丹棱县当地优质籼米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磨浆、入缸发酵、用玉米苞叶包裹、上蒸笼蒸制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其特点是:色泽纯正、味糯滋润、清香爽滑、入口化渣、易于消化,是老少皆宜的益寿膳食佳品。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丹棱冻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自2011年9月19日起批准丹棱冻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各地质检机构实施保护。

产地范围

丹棱冻粑产地范围为四川省丹棱县所辖行政区域。

二. 四川省 眉山 仁寿 仁寿羊肉汤

汤类是最具有仁寿特色的一道菜,其有别于简阳、成都、华阳、威远做法,其中以鳌陵廖氏家祖传秘法见长,仁寿羊肉汤做法均在此基础上发扬沿袭,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点。汤在制作过程中讲究作法,反复炮制,使汤味浓香而酽实,入口肉感滑腻,其沾料佐以山椒和青椒碟为主,也可用油碟。汤类主要有羊肉汤、羊杂汤、羊蹄花汤、羊脑汤、羊肺汤。天寒冷时,喝上羊肉汤能抵御寒冷、美容增白、益肾壮阳。

三. 四川省 乐山 峨眉山 峨眉鳝丝

峨眉鳝丝属于乐山峨眉的特色菜,是近年来四川江湖菜系中的头牌名角。将鲜活鳝鱼宰杀,然后洗净切丝,辅以黄豆芽、粉丝和蒜苗节,加郫县豆瓣、刀口辣椒等烹制而成。成菜色泽红亮,口感细嫩,麻辣味浓。

四. 四川省 乐山 峨眉山 肉包谷耙

肉包谷耙,峨眉有名的小吃。将细包谷粉用温水调和好,再把拌上香料的猪肉颗粒和在调好的包谷粉中,捏成团,放在拗子(平锅)上烙熟,然后放入炉内周围烘烤。这时香气四溢,诱人食欲。烘热后,拿在手里,黄酥酥,热腾腾,香喷喷,咬一口“嗤”的一声,香酥味美,必然喜形于色,旁人见之也会垂涎不已。( 峨眉山)

五. 四川省 乐山 峨眉山 四川黄姜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俗名火藤根、粉黄姜,属薯蓣科,为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其有效成份是根状茎内含丰富的皂甙配基(即皂素),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起始原料。以黄姜为原料制取的上述特用药,在国际卫生组织禁用化学合成甾体激素的情况下,目前尚无其它原料可替代。黄姜生产于中国和墨西哥。中国主产区在秦巴山脉,而西南地区是黄姜生长的最佳适生区,尤以川西南的黄姜品位最高,一般生药含量在3.5%以上。黄姜原产中国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最早的记录来自公元600年前的西亚地区的亚述。中古时代在欧洲称之谓印度番红花,因为此姜亦可用作染料。中国自古栽培,在国内分布很广,除东北和西北等寒冷地区外,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直立多年生,叶直立,并具可观赏的花序。狭窄多分枝的地下根茎橙色。一般广为栽培作为香料。

黄姜的用途:根茎去皮磨碎与其他香料包括丁香,芫荽子,小茴香,姜,辣椒以及肉桂同为咖喱粉的组合成分,黄姜亦用於煮糯米饭时加色於水中而成黄姜饭,马来人在节日食用。欧洲食品加工厂亦用黄姜为某些食品的染料。也可用提取鲜黄姜皂甙配基合成双烯醇酮。

黄姜的妙用: 烹调常用姜有新姜、黄姜、老姜和浇姜之分。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黄姜,香辣气味由淡转浓,肉质由松软变结实,是姜中上品;老姜,又称姜母即姜种,肉厚肉坚,味辛辣,但香气不如黄姜;浇姜,附有姜芽,可做菜肴的配菜或酱腌,味甚鲜美。

黄姜的开发前景:皂素是甾体激素类药物的起始原料。过去,由于黄姜原料紧缺,很多激素类药物都有采用代用品。一九九二年,联合国卫生组织宣布,禁止使用代用品,只能以黄姜原料为主生产的皂素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黄姜原料成为国际市场的紧俏产品,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世界年用皂素量约2800吨,我国约1000吨。我国目前皂素生产能力约为900吨,年出口量为200吨,国内供求缺口300吨。近几年来,皂素的需求量每年以6?7%的速度递增。八十年代末,皂素价格18万元/吨,九十年代末,皂素吨价达40?45万元。

万亩黄姜生产基地:该基地位于乐山市所辖峨嵋、夹江、沐川、犍为境内,沿213国道、成昆铁路附近分布,占地5万亩,是四川省最大的黄姜产区之一,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主要在秋季上市,年产鲜姜8万吨。该基地还拥有姜汁、姜片加工企业10多家,姜片出口东南亚、日本等国家。

六. 四川省 乐山市 峨眉山 峨眉山独蒜

峨眉山独蒜,是四川省乐山市的著名,乐山种植大蒜的历史悠久,早就享有“三江九叶灵芝草”之美称。峨眉山独蒜主要产地在峨眉山山麓、沿峨眉山及周边地区为最,其蒜苗、蒜苔、蒜砣(蒜头)的质量也最好。

峨眉山独蒜引峨眉山山泉浇灌,峨眉山土地肥沃,施以牲畜肥料,无需施加任何化肥,具有良好的抗病虫性,无需喷洒农药,保证了纯天然的特点,加上峨眉山独特的气候环境,最适宜独蒜的生长,也形成了峨眉山独蒜个大、肉厚、纯天然、无污染的品质。Dyv

独蒜是大蒜的一个品种,系葱属百合科二年生宿根草本栽培植物,属香辛类蔬菜。叶狭长而扁平,叶面较小而直立。幼时多层套叠包裹形成假茎,呈淡绿色,肉厚。长大,叶片逐渐增加,叶梢也随之加粗,呈淡绿色,表面蜡粉状,自茎盘中尖抽生的花茎,俗称“蒜苔”。蒜苔顶端有花序,花形成小鳞茎,称“蒜珠”,可供毓用。地下鳞茎,称“蒜砣”,有灰白色的膜被包裹着,内有小鳞茎数瓣,称“蒜瓣”,是供食用的主要部分。峨眉山“独蒜”,其特征是鳞茎只有一个,个大,色白,肉厚,其瓣有青紫色皮包裹的特点是与其他地方独蒜的主要特征。Dyv

独蒜在整个生长期间的各个组织都可食用。其蒜苗、蒜苔炒腊肉、烧猪肉均为宴席上的佳肴。蒜砣(亦称蒜头)采用蜜饯加工法可为甜蒜头,入酱为酱蒜头。入盐水为咸、酸蒜头。蒜头含有大蒜素,可供药用。它能散寒化湿、杀虫解毒。《尔雅正义》:“帝登嵩山,遭获芋毒,将死,得蒜啮食及解。”蒜叶,为叶蛊要药。李延寿《南史》:“李道念病已五年。吴郡太守褚澄诊之。曰:‘非冷非热,当是食白瀹鸡子过多也。取蒜一升煮食,吐出一物涎裹,视之乃鸡雏,翅足俱全。澄曰:‘未尽也“。更吐之,凡十二枚而愈。”范晔《后汉书·方术列传》:“佗常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萍(《魏志》及《本草》均作蒜齑)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一蛇。“又如夏子益《奇疾方》说:“人头面上有光,他人手近之如火炽者,此中蛊也。用蒜汁半两,和酒服之,当吐出如蛇状。”Dyv

七. 四川省 眉山 丹棱县 刘鸡肉

丹棱做白宰鸡的地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刘鸡肉和李鸡肉。二者皆选用上好的土鸡,虽然同为白宰鸡,却各具特色。

刘鸡肉位于人民路。做时先将鸡肉宰成均匀的鸡块.整整齐齐的摆在大盘里,然后淋上有红油辣椒、炒芝麻、花椒面等调料的汁水,再配上新鲜的青、红辣椒即可。此菜色泽鲜艳,让人馋涎欲滴。刘鸡肉有红油和藤椒油两种口味,藤椒油晶莹剔透,麻而不腻,清香浸入,吃在口里,有一股山野的浸人清凉。

八. 四川省 眉山 丹棱县 豆瓣海参

豆瓣海参

[制作原料]

水海参750克,鸡汤200克,芹菜芯30克,豆瓣酱30克,大油60克,鸡油、酱油、料酒、湿淀粉各15克,白糖2克,味精3克,胡椒粉少许。

[制作方法]

1、用凉水将海参中的泥沙杂质洗掉先泡2小时,再上屉蒸2小时,然后用清水多漂洗几次。用蒸海参的原汤澄去泥沙晾晾后,再将海参漂上。同时,将水海参剖开去肠抠净腹内壁膜洗净,顺斜片成长片(刺参片3~4片),用开水氽一遍。芹菜芯抽筋洗净切成芹菜花。

2、炒勺烧热注入大油,油热后先下豆瓣酱煽炒,待油变红色后倒入鸡汤再煮一会,捞去豆瓣酱如进海参、酱油、胡椒粉、糖、料酒用中火炖入味时加味精,并用湿淀粉勾芡,烧上鸡油,把芹菜花撒上即成。

九. 四川省 眉山 青神县 竹乡人茗茶

“竹乡人茗茶”2008年5月获得国家商标总注册商标证书,其基地位于苏东坡读书、初恋之地——四川青神。早在北宋时期“竹乡人茗茶”就得到苏翁“佳茗似佳人”妙赞。

而今,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的青神,更是孕育出了竹编、茶果之乡的美誉。青神县竹乡人果茶合作社自建茶叶基地2000多亩,自研开发了神龙茶叶加工机械,在临近峨嵋后山海拨800——1200的云雾山中拥有百亩茶园,为企业茶叶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保障。

“竹乡人茗茶”,是四川省青神县竹乡人果茶合作社历数年苦研和总结我国各类名茶的种植和制作技艺,并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绿茶新品种,不但具有集众家之长、香高味长,品质优异,而且具有造型独特,品味人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竹乡人茗茶”按其外形风格和品质,一般分为“竹乡人生”、“竹乡人品”、“竹乡人道”三大品类。

十. 四川省 眉山市 彭山区 曾醪糟

曾醪糟(公义乡人)在袁汤圆对门设摊。曾是醪糟世家,在凤鸣、观音、公义等乡镇很有名气。每场一坛(四、五十斤),风雨无阻,卖完收摊。每场到位生火,烧二炉碳,炉上置一口大铜锅。煮一锅舀一锅,每锅十几碗,接连不断。只要一开锅,醇香抓鼻,远溢三丈开外,甜香味袭人。锅内醪糟翻滚,汤汁金黄,不浓不淡,入口香甜化渣、提神。有个叫朱翠莲的川戏演员说:“我跑遍了川西坝,从来没有吃过哪里的醪糟儿有这儿弄么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