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惠州龙华镇特产 惠州最大的土特产市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惠州龙华镇特产 惠州最大的土特产市场更新时间:2022-11-16 19:55:09

一. 广东省 惠州 龙门县 龙门蜂蜜

龙门林地面积18万公顷,山地遍布各种林果,林中的鸭脚木花是蜂蜜酿制的上等材料。此花酿制的蜂蜜香味别具特色,再加上龙门山区空气清新无污染、无公害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酿造出“龙门纯蜂蜜”。龙门蜂蜜集美容、保健、药用于一身,其中尤以地派镇出产的冬蜜为最佳,其色纯白,味道清纯,冬季可形成固体状,富含有机酸。龙门养蜂已有几百年历史。至2002年止,年饲养量达5.3万多群,蜂蜜年总产量1300多吨。现在龙门蜂蜜已经成为了游客必买的龙门之一,龙门蜂蜜为当地蜂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二. 海南省 海口 龙华区 洋蒲桃

又叫紫蒲桃、水蒲桃、水石榴,桃金娘科热带水果,原产于印度和马来半岛。营养丰富,对咳嗽、哮喘有治疗效果。( 海口)

三. 广东省 惠州 惠阳区 广东甜玉米

广东甜玉米面积及产量占全国50%以上,以鲜苞销售为主。广东第一玉米主产区是惠州。

20世纪80年代,广西育出了超甜20号甜玉米,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甜玉米品种,独特的风味立即风靡一时,地头价达到了1-1.6元/公斤。甜玉米的种植面积从零迅速升到了6万公顷。从2004年开始,广西玉米研究所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泰国合作,引进了“洋玉米”及育种材料,和本地品种杂交。科研人员正从这些“混血儿”中选出适合广西本地水土的“接班人”,让玉米增添“洋”口味。

近年来,依托罐头食品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广甜玉米种植技术,使甜玉米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得到实惠的农民群众迅速扩大甜玉米种植面积。

四. 广东省 惠州 龙门县 龙门话梅

龙门麻榨梅子质优个大,色泽美观,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机酸,肉厚核小,酸脆可口,不仅是生津止渴的消暑水果,而且是医疗上用途甚广的药品原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梅子的栽培、加工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不断改善,梅子深加工也形成了酒、饮料、梅胚系列产品,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麻榨话梅在龙门都挺有名气的,麻榨话梅美味可口!生津止渴;开胃!!!

五. 海南省 海口 龙华区 木薯

木薯是一种灌木状多年生作物,于十九世纪十二年代引入我国,现在在海南有大范围的种植。海南木薯淀粉多,入口松化、软滑、没渣,且有一种粉木薯是没有毒的,吃多了也不用担心会中毒。

木薯在农业上的用途极其广泛。在农业上,木薯块根是禽畜、鱼类的优质饲料,同时又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工业上,木薯可以加工生产出淀粉糖类、淀粉类、酒精类、有机化学品类、精细化学品类等五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用、行各个方面。木薯是不可多得的再生能源作物。

木薯是热带亚热带作物,一年有9个月以上的无霜期,年平均温度18℃以上的地区均可栽培。木薯发芽出苗的最低温度为14-15℃,18-20℃可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25-29℃。在14℃时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并受寒害。海南属热带气候区域,在全国是不可多得的终年木薯生产区。海南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木薯种质、品种、综合利用、淀粉加工生产的科研中心,木薯的品种研究处在国际的领先水平,木薯的品种研究多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木薯的种植也很容易,只要把地挖一个洞,或者犁出一条沟,把木薯茎砍成一段一段的,再放到地里,埋上土,期间只要施一两次肥,除除草,成熟的时候就可以收获了。拔木薯也是一个技术活,不能一下子用力拔,不然木薯有可能会断在地里了。得先稍微用力往上拔一点,让盖在木薯上面的泥土松一下,然后再慢慢拔出来。

六. 广东省 惠州 博罗县 石坝黑皮果蔗

石坝黑皮果蔗--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果蔗顾名思义是食用的水果甘蔗,是一种供鲜食的甘蔗。其特点是汁多清甜,脆嫩爽口。我国果蔗按皮色主要分黄皮果蔗和黑皮果蔗两种,产地主要在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省。

水果甘蔗经历了十几年的品种改良,先后出现了黑蔗、玉蔗、竹蔗、米蔗、黄皮果蔗。

七. 海南省 海口 龙华区 海产干品

各种鱼干、干鱿、贝类、海参、虾仁、海蛇干以及琼脂等。( 海口)

八. 广东省 惠州 惠阳区 炒猪大肠

炒猪大肠

炒猪大肠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客家特色美食。“炒猪大肠”又是一道苏东坡喜爱的客家菜,相传苏在贬滴途中经江西赣州(同属客家地区)初尝此菜时就被其独特的风味倾倒。寓惠后念念不忘此菜那特有的韵味,每饮必以炒大肠佐酒,百姓见其如此如痴如醉,常用炒大肠换取其墨宝,有的干脆就称此菜为“炒东坡”。

九. 广东省 惠州 惠东县 东阁蚝

东阁蚝产于惠东县吉隆镇东南的考洲洋东阁海湾。肉可食、壳可入药。呈乳白色,体大而肥,肉质细腻嫩滑,营养丰富。晒制干品后为腊黄色。鲜品滋补有益,干品煲汤滋阴降火。2004年鲜品产量45吨。

十. 广东省 惠州 惠阳区 炒螺

炒螺

惠州人爱吃炒螺,相传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吃螺有关。一天,东坡好友佛印和尚,寻得几斤田螺,生发雅兴,欲与东坡共享。不巧,坡公不在寓中。丫环问及佛印何事,那和尚伸手拍丫环臀部,又亲她小嘴,然后笑着走了。东坡归来,听完丫环投诉,哈哈大笑,说:“好!好!今晚有螺吃了。”这掌故生动、形象地比喻出吃螺特点:先敲掉螺壳尾部,再用佐料炒熟。吃时,用嘴吮螺尾吸螺口,方可得螺肉而食之。东坡吃螺掌故,一直影响着惠州人。今天,吃螺不仅仅是品尝佳肴,还已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

每当入夜,街头巷尾,百十步摆一摊者,炉火彤红,独揽生意;三五档聚一处者,灯火辉煌,争拢食客。灯光下,小桌上,田螺大、石螺靓。档主撮螺洗涤,夹去壳尾,佐以椒蒜,调以豆豉,猛火烧锅,油炒水局。稍后片刻,香气四溢。距数十米,便诱得路人唾液顿生,食欲大发。

若慕名食客前来,视盘碟若聚宝盆。一眼看定,无意挑剔,伸两指捏,出三指撮,稳稳在手。吮尾吸口,鲜美之汁,口福占先;嚼肉品味,口内留香,腹中营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