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夏特产清真 临夏特产哪里买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夏特产清真 临夏特产哪里买最好更新时间:2022-10-24 18:22:16

一. 陕西省 汉中 西乡县 西乡清真凉糕

清真凉糕是深受西乡人民喜爱的小吃之一。它有“年年高”之意,意指越来越好。过年过节为了讨个吉利百姓们都会食用,吃起来又凉又甜甚为爽口。

二.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临夏大红袍

临夏县北塬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平均海拔1735-2206米之间,平均气温6.4°C-7.7°C。受刘家峡水库气候影响,加之从大夏河引水上塬,适宜花椒种植。

在土地承包到户前,花椒在县境内有一些零星种植,因数量少,只能自给自足,经济效益甚微。1981年,临夏县莲花镇加大花椒种植面积,采取椒粮混种方式,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植粮食高2.7倍。1985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1239亩,年产花椒38.5万吨。1988年后,响应临夏县委、县政府"花椒满山,果树满川"的号召,莲花镇率先从育苗入手,充分利用荒山沟壑、田边地梗,大力种植花椒,其他各乡镇也开始逐步推广花椒种植。至1992年,莲花、南塬花椒基地面积达9.14万亩,其中莲花镇产花椒11.4吨,收入37.6万元,户均209元,经济效益显著。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临夏县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优势,把建设花椒基地作为退耕还林的重点措施,提出"抓莲花,促南塬,带全县,建设20万亩花椒基地"的奋斗目标,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整体推进"思路,采取县上抓组织、抓扶持、抓推广,乡上抓规模、抓基地、抓落实,部门抓指导、抓技术、抓服务的工作措施,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大力开发"四荒地"资源,鼓励科技人员、致富能人承包花椒造林项目,并邀请省州专家实地培训种植技术,花椒基地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使花椒种植逐步成为以北塬片11个乡镇为中心、覆盖全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建成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花椒林33个,其中2000亩以上的8个,种植面积平均每年以3万亩的速度递增。2009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26.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2.2万亩,花椒产量突破2250吨,产值达到771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的莲花镇,累计栽植花椒12300亩(其中荒山荒坡造林6750亩)、87万株(已挂果66万株),户均540株,人均121株,全镇花椒产量突破600吨,收入1000万元以上,户均花椒收入5320元,人均花椒收入1180.5元,花椒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8%。

县境内花椒有绵椒和刺椒之分,刺椒发芽早,品质好,价格高,但产量稍低,不耐冻;绵椒发芽迟,品质稍逊,价格低,但产量高,耐冻。为确保收成,两种品种均有种植。基地内出产的为"大红袍"花椒,其品质优良,色泽艳丽,粒大肉厚,味道纯正,每年均有四川、山东、青海等地客商慕名前来收购。为做大做强花椒产业,临夏县从莲花镇地处临夏、永靖、东乡、积石山四县交接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的实际出发,加大花椒宣传推广力度,引导成立花椒协会,招商引资创办花椒加工企业和花椒交易市场,使莲花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和贸易集散地,周边生产的80%的花椒均通过这里销往外地。每年8、9月份是万顷塬上最美丽的季节,数万亩花椒进入成熟期,漫山遍野红灿灿一片,空气中弥漫着花椒特有的麻香味,不仅扮靓了黄土台塬,而且成了全县见效快、效益好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当家产业。

三. 甘肃省 临夏 广河县 广河甜醅

广河甜醅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的特色小吃。广河甜醅醅甘汁爽、色黄质嫩、清香味美,颇受大众喜爱。

广河特色小吃文明全国,其中有广河锅盔、羊肉、宴席丰盛摆餐、油食,尤其著名的是广河甜醅和酿皮,它们是广河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每逢斋月,广河甜醅和酿皮供不应求!

在第四届中国·甘肃美食节上,广河县伊鑫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燕麦清真甜醅荣获“甘肃名小吃”荣誉称号。广河县伊鑫食品有限公司和广河县燕麦郎甜醅店还参加了“风味名优小吃展销会”,以其醅甘汁爽、色黄质嫩、清香味美,颇受大众喜爱,销售量和收入均好于当地市场。

四.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河州发子面肠

发子面肠制作工艺与火腿有异曲同工之处,发子和面肠是用两种不同材料的羊杂和面粉灌制而成,外部包装均用新鲜羊肠发子将新鲜羊心、羊肺、羊肉剁碎,拌以葱、油、调味品,撒以适量面粉,制成馅子,装入羊肥肠中,入火蒸好后,切段入盘。面肠以面粉为主料,配以调味品,灌入羊小肠中,放入蒸笼约蒸15分钟,中间须针刺泄气,以防破裂,熟后切段入盘。按临夏习惯,发子面肠为一道菜,盘底放面肠,上面放发子。放入辣椒油、蒜泥、味醋即可享用。发子色泽暗红,面肠通体白净,配以鲜红的辣椒油,色泽亮丽,风味独特。

五. 江苏省 盐城 盐都 清真油麻饼

原为清末盐城回民哈云书开办的“哈鹿鸣”清真菜馆创制,今清真饭店仍保持这一特色。制法是将糯米粉、面粉按一定比例拌和,包入桂花糖、金桔等精制而成的馅心,放入热油煎之。制作工艺考究,制成后外脆、中粘、心甜。食用时逐层品尝,清爽可口,齿舌留香。中国盐城网提供( 盐城)

六. 甘肃省 临夏 积石山县 面肠

面肠

面肠的做法是:先将小肠反复洗净,再将面粉加水搅成糊状,调入适量淀粉、精盐、味精等调料,搅匀,灌入小肠中封口。切忌不能灌得太饱。然后上蒸笼蒸熟或放入锅中煮熟,中途针刺泄气,熟后取出切段装盘,或将切段后的面肠,放入油锅中煎至皮黄脆再装盘,调上油辣子、蒜泥、醋等食用。味道醇而不腻,味美可口,百吃不厌,经济实惠。

七.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羊肉葫茄

羊肉葫茄选牛心茄子,竖分4~5条,把子部分不能断开,油炸,备用。在高温油锅中爆炒羊肉丁、葫子丁和葱段,加入调料,再翻炒后倒入沸水,将油炸茄子把子朝上炖几分钟,勾兑淀粉水和适量酱油,分捞入碗,舀上臊子,拌以蒜泥、醋食用,质料绵软,味道醇厚悠长,润人心脾。

八.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临夏花椒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近4年来,花椒种植面积每年以3万亩的规模发展,总面积达到15万亩,已挂果近7万亩,年产花椒41万公斤。2004年底,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目前,该县花椒产业已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的80个行政村,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县还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近4年来,花椒种植面积每年以3万亩的规模发展,总面积达到15万亩,已挂果近7万亩,年产花椒41万公斤。2004年底,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目前,该县花椒产业已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的80个行政村,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县还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积石山,该县力争把小花椒做成大产业。精心编制完成花椒产业发展规划,于04年,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在推进治理措施上,该县咬定项目不放松,先后争取到8.1万亩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国务院侨办万亩花椒基地扶持项目,通过招商引资,1999年,积石山县被列为全省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该县花椒种植面积每年以3万亩的规模发展,总面积达到15万亩,已挂果近7万亩,年产花椒41万公斤。又集中全县财力实施10万亩花椒基地建设项目,在吹桥公路沿线栽植花椒10万亩、600余万株,提出建设甘肃重要花椒基地和“中国花椒之乡”的发展目标,建成贯穿铺川、银川、安集、胡林家、关家川等5个干旱山区乡镇的百里花椒长廊和集梯田、集雨节灌、小型提灌、节水灌溉为一体,林、草、粮结合,花椒种植面积达1.5万亩的尕娃顶旱作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以花椒加工为主、投资达1200万元的安集麓安山珍加工厂。精心编制完成花椒产业发展规划,着手对境内以东北部干旱山区为主的项目规划区实施综合治理。近年来,积石山县全力实施退耕还林惠民工程,整沟、整梁、整流域发展花椒,力争把小花椒做成大产业。如今,全县花椒累计栽植面积达27万亩,花椒总产量150万公斤,实现产值3000万元。花椒产业建设覆盖15个乡镇,85个行政村。花椒主产区户均收入3347元,人均收益739.8元。2004年12月,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为了增强花椒产业发展后劲,县上请来省、州林业专家,培训乡村科技人员3000多人,积极引进刺椒、油椒、白椒、串串椒等优良品种,帮助农民掌握花椒高产栽培技术。如今,该县花椒产业已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的80个行政村,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县还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栽植以花椒为主的经济林,并发放林地、林权证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花椒产业、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九.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临夏葫芦雕刻

葫芦雕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欣赏、收藏雕刻葫芦的人越来越多,雕刻葫芦已成为文人雅士博古架上的首选艺术品。临夏葫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临夏地区特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堪称临夏一绝。临夏葫芦雕刻艺术也与临夏建筑艺术中的砖雕、木刻、彩绘相媲美,而成为一张临夏名片。2006年,临夏葫芦雕刻被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葫芦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有鸡蛋葫芦、蚂蚁葫芦、疙瘩葫芦。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食用、药用到日常用具,用途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葫芦雕刻后成为独特的手工艺品,美化和装点着人们的生活。雕刻葫芦,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技法以中国画线描为基础,以其奇妙的构思、精美的图案、娴熟的刀法将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刻入画面,供人欣赏,表现题材多为中国吉祥图案、历史典故、人物、唐宋诗词等。一般先用铅笔打底稿,这叫“引”。然后找一特制的钢针(分大、中、小三种)刺破表皮,镌刻表皮,涂以松墨,最后上光。雕刻葫芦技法上大致与笔雕相同,“刀法”轻于金石、重于微雕,点、挑、划、拉、刺、勾……轻重有致,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气刻成,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近年来,艺人们的雕刻技艺日臻高妙,将绘画中的素描技法用于葫芦雕刻,将光线的表现形式和线描的表现形式相结合,使其相得益彰。

临夏葫芦雕刻名家辈出、高手如林、雕刻技艺和工艺水平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先后涌现出了甘肃省中国工艺美术特级大师马耀良、甘肃省一级美术大师马世贤、甘肃省二极工艺美术大师唐占鸿、康建林、张作良、杨永龙等一些民间艺人。

精美的雕刻葫芦,一枚在手,反复欣赏,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遐想,临夏雕刻葫芦,已带着临夏人的聪明才智,走出国门,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大放异彩。

十.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包子

康乐包子制做过程为面粉发酵后,加入食用碱,揉匀,捏搓成棒条,切成小段,压扁,擀成圆形面叶。胡萝卜擦条蒸熟,羊肉剁碎(或粉碎)葱切小段,菠菜切丝。胡萝卜、羊肉、葱、菠菜共拌,在将羊油置勺内,旺火升温融化浇入,拌匀,口尝调鲜为宜。在将馅子用小勺置入面叶内,合包,整形。然后在蒸笼底擦油,置入包子,摆匀,用大火蒸12-15分钟,取出置盘中,将滴漏在锅内的浮油撇出上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