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沧州文化与特产 沧州三大特产哪里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沧州文化与特产 沧州三大特产哪里最好更新时间:2022-10-05 00:11:07

一. 河北省 沧州 任丘 五香酥鱼

五香酥鱼

五香酥鱼:任丘五香酥鱼以野生活鲫鱼为原料,根据传统的制做工艺,经科学方法精制而成。味道醇厚,酥烂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老少皆宜。产品采用真空包装、高温杀菌、不含防腐剂,属纯天然食品。具有保鲜时间长、体轻、易开启、卫生、开袋即食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畅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中市场。特别是白洋淀水乡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荷花牌”五香酥鱼,1998年荣获京沧农副产品合作洽谈会名牌产品,1999年被津沧农副产品合作洽谈会评为优质产品银奖,2001年度被河北省评为第五届农副产品名优产品。

二. 河北省 沧州 肃宁县 肃宁韭菜

肃宁韭菜是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的。肃宁属海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食、棉花、蔬菜、果品生产区。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其中无公害韭菜4万亩。

近年来,河北省肃宁县通过创建无公害蔬菜基地、成立韭菜专业合作社、引进科学生物除虫技术等措施,保证韭菜四季供应,俏销京津市场。目前该县小拱棚韭菜种植规模达4万余亩,年产无公害韭菜30万吨。

三. 江西省 抚州 南丰民俗文化 南丰蜜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丰傩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傩是历史悠久的一种具有宗教性和艺术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南丰傩舞有“中国古代民间舞蹈活化石“之称。据记载,汉初,长沙王吴芮传傩于南丰西乡一带。唐开元八年(720年),南丰县治迁今所,其时颁布的《大唐开元礼》,对南丰傩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宋代是南丰傩的发展时期,宋室乐艺伎和流散艺人带来京都的文化艺术,使南丰傩戏趋于成熟;明清两代,南丰傩进一步完善,清后期,受戏曲影响,”乡傩“进一步娱乐化,编演了许多新的傩舞节目。新中国成立前夕,南丰已有傩班上百个,散布于各乡镇。

随着“乡傩”的发展,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2005年底,全县有130多个傩班,2000多个民间艺人,保留了100多个具有原生形态特征的傩舞节目和100多种、2000枚傩面具,加上不同风格流派的傩伴奏音乐、服饰道具等,构成独具特色的南丰傩文化。仪式舞主要有石邮等地的“驱疫舞“和上甘等地的”搜除舞“;娱乐舞则有近百个传统节目,风格各异,内容丰富。

南丰傩舞包括俗自然保护区“跳竹马“、跳和合“、跳八仙”等多种形态的面具舞。班队多以自然村为单位,艺人均为农民。每年春节“起傩”,走村串户演傩舞,娱神娱人,祝福纳吉。

南丰傩文化的丰富厚实,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南丰傩也成为研究中国傩文化的一个热点。自1991年以来,已有数十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南丰观傩和考察。中央电视台,江西、天津电视台及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等相继拍摄傩文化专题片。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正式命名南丰为江西“傩舞之乡”,1996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南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四. 河北省 沧州 新华区 沧州羊肠子

在沧州,吃过羊肠子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第一次是闭着眼吃--怕膻;第二次是眯着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着眼吃--解馋。真可谓越吃越有瘾,越吃越爱吃。

羊肠子上市的盛时是冬天。看吧,卖羊肠子的人一般都推着一辆小车,小车的周围都密密地围着一圈吃羊肠的顾客。在这里我要插一句,别处的小吃大都在商店里卖或饭店里吃,我们这里则不然。卖羊肠子的小贩推个长形木箱式的小车,车的前端放着碗、筷及各种佐料,在中间木箱内放一口大锅,锅内盛满热气腾腾的羊肠子,锅的旁边有剩着烧饼或饼子的箱子。他们在比较固定的地方停下车后,把锅上的盖子一掀,羊肠子的香味便立即飘进来,充溢着半条街,吸引着过往行人。当人们聚拢到推车前,小贩便会主动递给每人一个小凳,问清要吃多少,然后放好碗,用筷子从锅里夹出一段羊肠子,用一把雪亮的刀,快速地把羊肠子切成一寸左右的小段,排到碗内,再洒些胡椒粉、味精、盐、香菜等佐料,接着从锅里舀出一勺子热汤,浇在羊肠子上面,顺手又在碗上放一双竹筷,满脸笑容地递到顾客手里。人们接过碗,咬上一口,品品滋味,顿觉满口皆香热气腾腾的羊肠子驱散了身上的寒气,赶走了满身疲劳,全身热乎乎的,舒坦极了。他们往往是吃了一碗,再来一碗,有的甚至带口小锅,买上一些拿回家,请家人共同分享。

沧州羊肠汤是现在文雅一点的称呼,过去就叫羊肠子,沧州方言发音是”样尝――咋”.沧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部,却有着辖区内的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族是这里的一个主要民族,那么,以牛羊肉为主的小吃就不奇怪了。所以沧州小吃羊肠子便是代表了.羊肠子在解放前就是沧州市的早点小吃,光顾羊肠子摊儿的大部分是出卖劳动力的壮汉,时至今日喝羊肠汤的顾客也是男士居多.每天清晨,很多出卖苦力的大老爷们带着自己家的玉米饼子,买一碗羊肠子泡着吃,汤不够可以随便添.吃饱喝足之后就去车站卸煤或者到码头搬运货物,沧州话叫”扛大个儿”,意思是大个子去肩扛货物.扛大个儿的爱喝羊肠子是有原因的,因为羊的小肠肠壁里面有很多油,羊乳房也是脂肪,能够提供更多的热量,俗话说”搪工夫”,就是不容易饿,其他组织好歹也算蛋白质,多少也能补一补.当时没有什麽机械设备,挖土卸煤等等都是纯体力劳动,当年沧州(那时候叫沧镇)水路有运河,旱路有火车,好歹也算交通枢纽,装卸货物的活儿不少,卖苦力扛大个儿的男人很多,所以羊肠子特别畅销.喝羊肠子的另一个原因是价格便宜,那时候买一斤羊肉的钱能吃20碗羊肠子.穷老百姓每天汗珠子砸脚面,干一天的活儿挣钱也就够换几斤棒子面的,那舍得买羊肉吃,来碗羊肠子也算开荤了.

说起来现在的羊肠子跟过去的羊肠子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现在人们一说谁谁家的羊肠子好吃,一般都夸奖说那一家的羊肠子汤清味正干净卫生.过去根本不是这样的!过去的羊肠子根本就不怎麽洗,因为过度冲洗不但会冲掉肠子里面羊吃下去还没有消化完的草,更会冲掉肠壁上的脂肪,而吃羊肠子的大老爷们要的就是那些脂肪.听老人说过,过去煮羊肠子的汤里面都漂着很多羊油和碎油脂,许多食客趁老板忙不过来的时候,自己添汤总是多舀一些油碎子.那时候吃羊肠子,一口咬下去能看到绿绿的东西,可是人们说吃的就是这味儿.开玩笑的说法是一口咬出羊粪蛋蛋来才是正宗!笑谈了。

羊肠子能够成为沧州,跟沧州有大量的穆斯林有关,回民以吃牛羊肉为主,羊肉跟内脏全部消费掉,剩下的下脚料回民自己很少吃,因为按照老-直肠胚胎-淋巴结等都是不洁净的,回民自己只吃羊杂汤,也就是用心肝肺胃等内脏做的汤.正因为回民自己不吃,所以最初的羊肠子都灌有猪血.据说目前我国南方一些地方的穆斯林在清真寺宰牲的时候,直肠胚胎淋巴结等下脚料也是像垃圾一样被倒掉,没有人吃的.只是在沧州,这些下脚料不知道在什麽时候被什麽人拣去,煮一煮卖给穷人当饭,久而久之竟然发展成了沧州名吃.

正因为有大批劳动力做消费人群,羊肠子在沧州才站稳脚跟.所以现在有人说XX地方的羊肠子时间悠久排第一,XX地方的羊肠子排第二,都是不恰当的,最初的羊肠子就是在市区存在,后来发展到别的地方,其他地方也只是因为回民聚居,有充足的原材料才维持下来的.

沧州羊肠子做法

做法是:先将50斤清水添入锅内,待锅烧响放进鲜肉30斤,羊杂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烧(以木柴火为好),顶出血沫,尔后将佐料下锅,同时外加大葱、生姜各半斤和适量,再熬40分钟即成。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等,要按一比例适量下锅,多了则药味出头,少了则腥膻除不净。食用时,取汤锅中熟羊肉和羊杂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汤,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它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它的汤更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在沧州,吃过羊肠子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第一次是闭着眼吃--怕膻;第二次是眯着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着眼吃--解馋。真是越吃越有瘾,越吃越爱吃。很多沧州州人喜欢吃羊肠子,认为它性热,有祛除哮喘和胃寒的作用。羊肉汤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不仅低脂肪,而且排毒养颜,肠美汤鲜,百吃不厌,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口条汤有壮身补血之能,最宜病愈大补者常食;肚丝汤肥中带瘦,奶渣汤沙酥带甜,还有马峰窝汤、三孔桥汤、羊杂汤等,达72种之多

五. 河北省 沧州 肃宁县 沧州冬枣

冬枣是一种晚熟鲜食果品,单果重25克左右,果皮赭红光亮,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营养丰富,品质极佳,可食率达93.81%,经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分析,冬枣含有天然冬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总含量0.985mg/100mg,是苹果维生素C含量的70倍,梨的100倍。此外,冬枣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维生素A、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防癌之功效,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冬枣是沧州名贵,国外无栽培记载,现已销往北京、天津、深圳、香港等地,并打入欧美市场,成为当地的畅销货。

六. 广东省 广州 海珠区民俗文化 广州小凤饼

广式腊味是经历代不断实践、改善而形成的。广式腊味选料上乘,工艺精湛,以其外形美观,色泽光润、香醇芳厚、味鲜可口、皮薄脆而甘甜,耐于储存的特点而深 受大众的喜爱。广式腊味制作工艺相当严格:猪肉选料只用后腿肉和肥膘肉,酒选用纯正的玫瑰露酒;严格控制“三七肠”和“二八肠”的等级规格,制作时要求做 到“灌得行(满)、斟得匀、绑得紧”。此外,还选用自晒的生抽和老抽,使腊味真正具有“豉味”、“风味”、“香味”。生产腊肠可细分为“切肉粒”、“灌 肠”、“烘干”、“成品”等几个工序。广式腊味的代表“皇上皇腊味店” 始建于民国29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腊味家族中占到了重要地位。

七. 广西 桂林 兴安民俗文化 瑶族大粽粑

打醮这种活动解放前在瑶族中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进行。瑶族人民每当有疾病流行时就进行打醮。打醮分为三等,即(1)上元三府醮:还此愿时进行七天,请师公七人。(2)中元二府醮:还愿时进行五天,请师公五人。(3)下元一府醮:还此种愿时,需时三天,请师公三人。还愿的形式有集体进行时,如太平人丁愿;也有以家为单位进行的,如安龙愿。

太平人丁愿是集体进行时,当当地疾病流行时,即召开大会,讨论是否进行还愿,如决定还愿时,即在盘王庙中-,到冬天还愿,还愿时请几个师公和每户出一人到盘王庙住,请师公的人数和还愿的时间由还愿的种类而定,如还的是上元三府愿则要在庙内住七天,请七个师公,最后一天就将盘王庙的神位请到村里,各户所有的人都聚而进餐。聚餐和在庙住的时期所用的米,酒都是自备的,此外,平均每户还平摊用的钱。

家中有病时则单独还愿,叫安龙愿,也是在冬天还愿,时间的长短和请师公的人数,同样由-的等级而定,还愿是在自家的祠堂中进行。

八. 河北省 沧州 献县 乐寿冬枣

乐寿冬枣是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乐寿镇的。“乐寿”牌冬枣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乐寿镇特色农业发展快。红枣、速生林、畜禽是我镇的三大主导产业,红枣面积达到了17125亩,冬枣面积2000余亩,建成了八里庄2000亩绿色无公害红枣生产基地。

九. 云南省 楚雄 大姚县民俗文化 八宝印泥

彝族梅葛是云南彝族的一个主要曲种,流传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姚安、永仁等县的彝族聚居区。梅葛,意为口头说唱的古老故事,是一部古老的长篇说唱史诗,无文字记载,主要靠口耳相传、沿袭演唱而保存下来。内容是彝族人对开天辟地、万物起源的理解以及生产劳动、婚丧嫁娶、风情习俗的记述,它被视为彝族人民的“根谱”,并被誉为彝族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新中国成立后,梅葛得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并逐步为更多人所认识。1958年10月,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出席亚洲作家会议,在其报告中说:“中国彝族1万1千行的长诗《梅葛》也是口头流传的关于人类历史及对大自然斗争的史诗。”

梅葛曲本主要由“创世”、“造物”、“婚配”、“丧葬”4个部分组成,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它的每一章互相不可分割,通篇或分章演唱均可。梅葛曲调分为“正调”和“慢调”两种;根据演唱内容不同,又分为赤梅葛、辅梅葛、赤梅拉梅和娃娃梅葛四类,其中赤梅葛和辅梅葛属于比较古老的曲调,又叫“古腔调”。赤梅葛一般是悲调(又叫哀调),忧伤低沉,多用于丧葬、祭祀;辅梅葛一般是喜调,婉转抒情,多用于婚嫁、节庆、起房盖屋、生产放牧等;赤梅拉梅是在上述两种古腔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叫杂调,如大姚县昙华乡流行的“过山调”、“玛嫫诺调”、“马樱花调”等和婚礼时唱的“请客调”、“讨亲调”、“青棚调”、“进门调”、“迎客调”和“送客调”等。

梅葛演唱有单人、双人和集体3种形式,前二者一般为坐唱和站唱,多人演出为走唱,与舞蹈结合,生动活泼,富有民族特色。伴奏乐器主要有葫芦笙、口弦、笛子、月琴等。用彝汉两种语言演唱,唱词以七字句、五字句为常见,其中以五字句居多,讲求彝语声韵,诙谐风趣,深受彝族群众喜爱。

过去,演唱梅葛的歌手主要是毕摩,他们既是彝族祭师,又是彝族民间口头文学的保存、加工和传播者,是彝族的知识分子。近年来涌现出许多青年歌手,创作的曲目超出了传统的史诗范畴,多用于反映彝族人民的新生活,如《民兵队长阿利若》、《昙华山上不老松》、《彝家山寨新事多》、《红军长征过楚雄》、《美上加美》等,先后参加了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等活动并获得各种奖励。

十. 河北省 沧州 肃宁县 杏梅

杏梅

杏梅为杏、李的偶然杂交种。据县志记载,在衡水阜城县栽培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现有栽培面积2.185万亩,产量200万公斤,阜城县被誉为“中国杏梅之乡”。

杏梅果个大,单果重一般70-80g,最大单果重139.8g;果实卵圆形,缝合线浅而明显,一侧稍扁;果皮一般橙黄色,完熟果实有的具红晕;果皮较杏、李厚且有韧性;果皮光滑洁净,有透明感;果肉黄色,细腻多汁,具有杏的芳香味且极浓;含可溶性固形物16%,酸1.8%,酸甜可口;每100g果肉中含抗癌物VB170.87mg;80%的种仁胚胎败育,果仁中含苦杏仁甙2.9%,是杏的3倍,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杏梅因皮有韧性,极耐贮运。室温下可存放7-15天,冷藏条件下可存放30-40天。杏梅目前主要用于鲜食,可加工成果脯、果酱、果汁、罐头等,其加工品晶莹剔透,颇具开发价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