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平市博雅特产 南平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平市博雅特产 南平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0-04 15:21:17

一.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柠檬

柠檬

建阳市最有代表的之一尤力克柠檬为柠檬类良种,果实椭圆形。果顶部呈0状突起,皮淡黄色,有鲜气。果实成熟期在11月上旬。

二.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黄坑石鲮

黄坑石鲮——白玉为肌清透骨

黄坑石鲮,属蛙科两栖类动物。生活在高山密林的涧水石洞中,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背部皮肤较光滑,颜色因环境不同而异,一般呈黑灰色,腹部呈白色,全身有斑纹,前肢短小,后肢粗长,无尾,善跳跃,多在夜间活动。黄坑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适应万物生存。民间曾有“昆虫世界”“蛇类王国”“石鲮故乡”之说,尤其在坳头、大竹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带,石鲮资源十分丰富。因此,黄坑石鲮不仅数量多,而且个大体重,肉多味美,有人曾捕获过重达1斤多的石鲮王,而使“黄坑石鲮”声名远扬。谢连植先生《吟石鲮》诗云:“黄坑坳头有石鲮,结穴高栖独得天。白玉为肌清透骨,涎口何堪浑勾烹。”人们每每在餐桌上,总有“清炖石鲮”佳肴出现,没有石鲮似乎酒席不够档次。但是,经过多年来的大量捕食,石鲮成为濒危物种已成为现实,现在,人们已很难吃到大个的石鲮了。世间万物共同生存,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要素。民间传说中有关“先前,蛇好吃石鲮,后因石鲮群起攻蛇,迫使蛇改吃老鼠”的故事,颇耐人寻味。据说,现在蛇类基本可以与石鲮“和睦”共存,有时还发现毒蛇为石鲮“把守”洞口。故有石鲮的地方,亦有毒蛇存在,有经验的抓捕者如实说。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蛙科动物如青蛙、牛蛙已能进行人工养殖,唯独石鲮,人工养殖的密码至今尚未破译。

三.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水南芥菜

水南芥菜,产于建阳市潭城镇水南村,故名。芥菜,为普通蔬菜,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冬春季节,叶子表面多皱纹,叶脉显著,到处可见种植。此菜可煮食或炒食,或凉晒腌制成酸菜或咸菜食用。水南芥菜,属当地农民传统种植的独特蔬菜品种,表面看与普通芥菜没什么不同,可质量上有较大差距,主要特点是细纤维、易煮、易熟、味鲜爽、口感好。建阳居民上街多买水南芥菜。大凡宴席最后,主人都会点一道“芥菜米汤”或“水煮芥菜”以去油腻。王耘先生诗云:“闽山建水物华天,冬笋春菇次第鲜。最爱潭城霜雪后,水南芥菜透心甜。”据老菜农讲,水南芥菜栽种年代久远,大家都知道好吃,其原因无人考证,一般人分析认为,主要是水南土壤成份与别处不同,以及菜地朝东北的独特地理位置所致。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四.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莒口棕梨

莒口棕梨——旋剖轻盈照骨明

莒口棕梨,即棕皮雪梨。主要产地在建阳市莒口镇莒口村,建阳西部如麻沙、书坊也有种植。品种有雪梨、扁梨、绿皮梨、黄皮梨、饼子梨等,其中品质最好的为棕皮雪梨,俗称“莒口棕梨”。此梨皮薄、肉嫩、汁多、味美、清心、解暑,好食者称其“口感极佳世无双”。汉代时建阳就有种植。南宋时,朱熹有诗云:“珍宝浑凝露结成,香葩况是雪储精。乍惊磊落堆盘出,旋剖轻盈照骨明。”明清以来更是闻名省内外。“三苦堂”诗云:“平身爱三苦(苦笋、苦菜、苦瓜),谁解其情愫。莒口品棕梨,今生可解暑。”新中国50~60年代,莒口棕梨产量一般在30~50吨左右。“文革”期间,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有部分个人自留地里的梨树被砍伐,集体梨园则不知何因在周围大种柏树,致使梨锈病蔓延,部分果树枯萎,加上管理不善,产量急剧下降,年产量不足1吨。真正的棕梨树仅剩下两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积极培育新品种,更新梨树,1983年产量达10余吨,1993年产量上升至近20吨。但由于北方鸭梨、脆梨等品种大量占领当地市场,一年四季水果不断,且价格不高。至2000年,莒口棕皮雪梨品牌尚没能得到很好开发。

五. 福建省 南平 松溪县 南平煎粿

煎粿是地道的福建闽南地区的贺年食品。

材料:

皮:糯米粉,大米粉,红心地瓜(番薯),大约按照4:1:8的比例,

(注意:加大米粉是为了让煎粿不会太软,方便包和炸。地瓜多点会比较好吃,但是要看品质,粉的比较好,关于这个选择我也不懂。)

馅料:冬瓜糖、芝麻、花生、白糖、少许猪油——做黏合剂;

皮的做法:1.地瓜蒸熟,去皮,捣成泥;

2.加糯米粉和大米粉调匀成面团;

3。做馅料:花生炒香去皮碾碎、芝麻炒香碾碎,加冬瓜糖碎、白糖碎,全部拌匀;

4.包制,好像包子一样包好,压成饼,下锅;

5.油锅烧热,用最小的火,一次下8个,慢慢炸到煎粿浮起来,最后转大火让表面变成金黄色就可以起锅了。狐狸叔叔再三交代,火要小啊,要有耐心啊,要不然很容易炸焦了外皮里面还没有熟的。

六.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建瓯笋干

建瓯笋干是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的。建瓯笋干是以春笋为原料,通过去壳、蒸煮、压片、烘干、整形等工艺制取。片宽节短,是有名的闽笋干。笋干不仅辅佐名菜,而且有相当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由于笋的生长季节性相当强,生产期出土极快,当地百姓经过长期的摸索,逐步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笋干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及时有效地将大量的鲜笋加工成大宗的笋干,装捆为“毛把”、“统把”,再集中运往外地销售。一般好的笋干,一斤可浸泡到十二斤。

建瓯制作笋干的历史相当悠久,有文字记载的确凿年代即达百余年。但究竟始于何时,已经难以稽考了。至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建瓯已能生产一种笋干精品,名叫“玉兰片”。它具有肉厚、片薄、鲜脆、清香、功精、色艳的特点,素称“笋中之王”,在外销上享有鼎鼎盛名。

建瓯的制笋作坊,遍布各乡村,又以南雅、迪口、吉阳、玉山、房道、小桥等地产量较为突出。其中,仅小桥百丈这一个小小山村,就有制作笋干的作坊一百十五家之多。由此可以窥见建瓯传统制笋业的繁华景象。

长期以来,建瓯百姓在制作笋干的实践中,还进一步形成了一整套制笋工艺规程,甚至上升为一种习俗。从总体上看,它大致包括:择吉进山、倾村出动、安营扎寨、循规制笋等。并且,还能根据不同的笋期和笋质,加工成不同类型的笋干,其具体操作规程和方法亦有分别。兹将建瓯主要的几种笋干制作工艺规程和方法简介如下:

1、白笋干。其工艺规程和方法有十条:“一挖”——清明至谷雨时,视竹林泥土厚薄,泥厚山笋出泥皮五寸至一尺,泥薄山笋出泥皮一尺至尺五,就要及时挖掘,如此则笋短肉厚;“二剥”——用柴刀向笋的弯背削开,刀尾向两边撬开笋壳,砍断笋尾,留下笋衣,剥掉笋壳;“三修”——用刀削去笋篼的笋钉,笋篼的笋钉,笋篼要切成龙番口,不留芦仔,要保持身清洁,不粘污泥;“四爃”——把笋装入笋楻锅,灌满清水,热水煮一、二小时,至楻锅内水滚泡,笋尾软绵为熟,即尖起锅;“五漂”——将熟笋摆入清水池内,放活水入池自然流冲,清除洗涤污水杂物,当天不断更换上榨;“六榨”——笋洗涤干净后,用笋针从屋至篼打通笋节,不让含水,再顺笋的伏势摆入榨盘,摆一层榨一层,大约要榨半个月左右;“七洗”——立夏边要再次把榨里的笋搬到清水池中,用自然流水冲洗涤荡,必须把一切污泥杂物洗净,这样所制的笋干将洁白鲜明;“八烤”——夏至边把榨盘里的笋干搬出,装入烤笋焙内,厚底薄面,基层横摆,中层竖摆,上层交错摆,用木炭热水烤干,勤翻勤换,依次取出干的;“九整”——剪齐篼尾,修整分拣,分别列出秀戎、秀尖、秀片、黄标、凤尾、间笋(现在叫正牌、副牌、甲尖、乙尖、退把)。“十捆”——分档级捆扎成把。

2、冬玉兰。其制作工艺和方法是在冬至到惊蛰时,洗泥缝里的黄鼻笋,挖起剥壳,满锅水煮熟,直纹切成三五分厚片,装入焙笼,用木炭文火依次烤干。据说是与香菇混合焙烤,从而融入了香菇的美味,又被称为“进贡笋”。

3、春玉兰。其制作工艺和方法是在春分到清明时,选刚出泥皮的笋,挖起剥壳,满锅水煮熟,直纹切成圣箬形,小榨轻压去掉污水,装入焙笼,用木炭文火依次烤干。

4、乌笋干。其制作工艺和方法是在清明边,笋出泥皮两尺内,挖起剥壳,满锅水煮熟,摆放棚架凉冷,剥去笋衣,用笋针从尾到篼打通笋节,全笋装上焙床架(摆法与白笋干同),用生柴烧明火烤干。

5、烟笋干。其制作工艺和方法是在立夏边笋出现泥皮不超过两尺高,即从泥皮挖出,但不挖入泥下深处,剥壳削钉,满锅水煮熟,切成两半,榨干,用生柴烧明火烤干。

历史上(公元1937年以前),白笋干的产量,全省有70%产在闽北;而闽北的70%又产在建瓯。当时建瓯每年通过福州、温州、潮州、天津、上海等口岸出口的白笋干在千吨以上,乌笋百吨左右。 到1992年,建瓯笋干的产量达5322吨,突破了5000吨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各乡镇还出口清水笋罐头约1710吨。

七.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食抓糍

食抓糍是南平邵武名小吃,用优质晚籼白米加肉丝等配料精制而成。拿抓糍,因用手拿抓而成,故又称“包糍”。尻,方言即“脚跟”,尻米庄糍外形像脚跟踩制一般,故又称“脚跟糍”。

八.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和平豆腐

勤劳的和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耕作中还保留着稻田养鱼、田埂种豆的习俗,不但充分利用了土地,还产生了闻名遐迩的:和平豆腐。因为田埂种豆的传统,和平盛产优质黄豆,又因昔日繁华的集市,和平豆腐远近闻名。和平豆腐制作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独特的制作工艺却是世代相传,许多人以此为生。和平的游浆豆腐最具特色,其味自然纯正,鲜嫩可口,因而闻名遐迩。和平因豆腐也衍生出一系列的地方菜肴,如泥鳅豆腐汤、油豆腐、"烊豆腐"(方音)等。吃豆腐能养人,虽然现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朴实的和平人还是天天要吃豆腐。但是现在镇上做豆腐的人却越来越少,更多爱打拼的和平人带上世代相传的手艺出外闯荡,开和平饭馆,做豆腐宴。据说和平豆腐的金字招牌一出,生意保证红火。( 邵武)

豆腐、碎铜茶和摆果台被称为福建 邵武和平的三绝,第一绝就是和平豆腐。和平人为充分利用土地,历来有稻田养鱼、田埂种豆的习惯,盛产优质黄豆,因而和平豆腐也有了悠久的制作史,远近闻 名。和平豆腐也被称为游浆豆腐,采用独特的酵母凝聚豆腐的制作工艺,世代相传。和平豆腐味极纯正,软嫩爽滑,鲜美可口,久负盛名。

九.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包糍

春社,邵武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社糍”,又名“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用面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
具体做法:取粳米,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再参入大量野外摘来的一种叫做"水曲"的小草(学名:鼠麴草)墨浆。浆磨好后,入锅熬至半熟起锅,再案板上搓揉成质地均匀的米团,之后将大米浆团分成若干个鹌鹑蛋大小的小米浆团,捏成薄皮,包上馅,上笼屉熟后便可以食用,故又称其为“米饺”。春社这天的包糍馅是非常讲究的,要用上好的冬笋,熏肉,熏豆干,芋头,香菇,薤(又名:荞头)等做馅,蒸出来的包糍,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汁会沿着嘴角流出来,两人食欲大开。
包糍不仅味美,色如碧玉,而且还是一道药膳。因为米浆里添加的“水曲”,甘平无毒,功能艰危和中,祛痰止咳,饼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包糍还有一种作用:春社吃了“包糍”,竹笋称为“春笋”,不可乱挖;再社日之前竹笋称为冬笋,大家可以挖,这无形中保护了毛竹的生长繁衍。
吃包糍这一风俗一直保留下来,至今只要再邵武就能天天吃到包糍。

十.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建兰

武夷山是建兰的一个重要产地,兰花品种很多,最为有名的是“风兰”。清代晋江人苏大山在《红兰馆诗抄》一书中,曾记载武夷山有一种叫“风兰”,深为国际友人所赏识。当时有一位朝鲜朋友叫朴景山。旅居武夷山,苏大山曾与他相识结下了情谊。不久,朴景山经南平回国,苏大山见朴景山在旅馆的桌子上摆着一盆心爱的武夷山风兰,触景生情,便即席赋了一首《风兰曲》:“吁嗟万里送君行,剑水潇潇白发生,愿君如花长不老,为咏风兰当渭城”作为临别赠言,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武夷山产的“四季兰”、“素心兰”也是建兰中的珍品。《崇安县新志》载:“四季兰,生武夷山,明蒙慎《游接笋峰记》云‘石栏植兰以万计,叶长如茭花,四季不绝,芬芳触鼻’。实闽中所未见。”朱德同志生前游览武夷山时,曾为武夷山的兰花留连忘返。着罐头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冬笋为主料或配料的罐头,也就成为武夷山市出口外销的重要商品。如“清水冬笋”、“冬笋香菇”等罐头,备受海外市场欢迎。近年又出现了袋装笋,把笋干切成薄片分装成小包,携带方便,吃时便利
( 武夷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