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七夕温州特产 温州最好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七夕温州特产 温州最好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10-16 13:28:54

一.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华阳牛肉

华阳卤牛肉从先祖已传承八代,用芎、茴香、黄酒、酱油等中草药为佐料,经八首工序卤制而成。独具保持营养,原汁原味且清香扑鼻,回味无穷之优点,为餐席之佳肴。

二.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矮人松糕

矮人松糕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口感松软绵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一年四季老小皆宜。因其创始人个子矮, 遂以矮人松糕出名
( 温州)

三.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苍南槟榔芋

苍南槟榔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槟榔芋属天星科草本植物,是一种富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宜在温暖湿润地区种植。它的根系为肉质须根,无根毛,吸收力弱,不耐干旱;叶片呈盾形,表面光滑,宽大肥厚,蒸发量大,叶柄长而组织松,易折断,怕强风;茎短缩,积累养分后长成母芋,中下部发生分蘖长成子芋,但数量少。多用于翌年做种芋,母芋休眠期长,耐保鲜贮藏。

苍南槟榔芋主要产区在五凤乡,它具有体大形美,松酥香甜,富含淀粉、葡萄糖和各种维生素而成名,是该县出口创汇的蔬菜之一。该县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注重品牌的建设,“玉苍“牌槟榔芋曾经被国家外经贸评为优质产品并在2004年浙江省农博览会获得金奖。用苍南槟榔芋粉为原料烹调的“玉苍芋泥”、“芋虾包”、“菊花芋”等名菜,加工生产“纯槟榔芋粉”、“奶油芋粉”、“多味烤干片”、“香芋酥片”、“油炸芋片”等系列产品,产品畅销海内外,以其自有的质优、珍贵、稀有领先于同类产品而占领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的真爱。

四.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老肖泡菜

泡菜:老肖,01小区,三街学士路,一街建兴路口,人民医院边上小巷老肖泡菜铁板鲫鱼

五. 浙江省 温州 瓯海区 瑞安盘菜

瑞安盘菜是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的。瑞安市梓岙在清代咸丰年间就种植盘菜,五十年代后期以梓岙为中心,北至丽岙、白门,南至凤山、南山一带,盛产盘菜,总面积数百亩,总产量百万公斤,销往永嘉、温州、瑞安一带,深得消费者嘉爱,且久负盛名。

盘菜在瑞安市种植历史悠久,以至于民间常有人对脸庞较圆者叫绰号为“盘菜”,民国时期,当时温州的乱弹班(瓯剧)有一旦角脸较大,别人戏称她“盘菜旦”。

盘菜,学名芜菁、蔓菁,因形似盘状,故俗称盘菜,是浙南地区冬天主要蔬菜。《本草纲目》记载它出自“西番吐谷浑”,现欧、亚、美等国均有栽培。盘菜原是蔓菁类的“诸葛行军菜”,可代替粮食的大头菜,亦可制腌菜,但口感欠佳。经过温州市历代菜农的精心培育,如今市区、瑞安白门、梓岙、马屿的盘菜质量全国驰名,个大、肉白、细嫩、味淡甜,是瓯菜的好原料。

盘菜可菜可粮,可制作许多菜肴或作荤菜的辅料,或腌制盘菜生,如咸肉烧盘菜、盘菜烧大蒜、盘菜炒年糕、蒸盘菜蘸虾籽肉、盘菜烧肉、红烧盘菜等菜肴。

六.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矾山肉燕

肉燕烧九层糕(那特象馄饨的就是肉燕,因为它的皮是肉加淀粉敲出来的),一碗肉燕面...

七. 浙江省 温州 鹿城区 胶冻

以黄鱼胶或其他鱼类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千鱼胶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后冷却即成。吃时用刀开成小粒,用酱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调味。口感清凉、滑润,有鲜酒功效
( 温州)

八.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苍南矾塑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苍南矾塑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矾塑为有“世界矾都”之称的苍南县所独有。

苍南县矾山镇因盛产明矾而驰名中外,素有“世界矾都”之称,明矾产量和品位均居世界之首,储量和产量占国内80%,世界的60%,是浙南最悠久的矿山集镇。矾山古老的明矾冶炼制技艺可追溯到宋朝末年,迄今已600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保护价值。

苍南矾塑技艺是由刘祖珍、刘祖伟父亲矾窑结晶工刘朝宝(1912-1995)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始创,他原是矾窑的垒土师傅,从1925年开始摸索创作,利用早己流行很久的明矾液结晶成型的原理,运用彩色绒线扎绕在铁丝、铜丝上,扎成动、植物、塔的模型,放入明矾结晶池中,经一定时间便自然形成无数个皎洁晶莹的明矾小珠子,形成别具神韵的矾塑工艺品。五十年代后,表现题材扩大,品种花样增加,不论传统的花鸟走兽、亭台楼阁、戏剧人物及现代的飞机、汽车等,均制作精巧,造型独特,绮靡浏亮,别具地域特色和观赏价值。

矾塑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矾塑艺人刘祖珍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九. 浙江省 温州 洞头县 黄金卷

黄金卷

洞头黄金卷:由鳗鱼炮胶、竹荪、墨鱼饼三种原料套成圆卷后制成。

十. 浙江省 温州 鹿城区 瓯绣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瓯绣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瓯绣,又称画帘,是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产于瓯江地区,亦名“温绣”。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它与湘绣、苏绣、蜀绣合称我国四大名绣。瓯绣是我国出口名绣之一,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有“发绣外交”之说。瓯绣的品种很多,除各式画片、挂屏等装饰品外,还有台布、戏装、枕套、被面等实用品。画面有人物、山水、花卉、走兽4大类,1000多人花色品种。

制作者将毛竹刮去青皮,通过分层开片,煮熟抽丝,编织成竹帘,然后用颜料或彩线在上面制成花鸟、山水、人物等作品。瓯绣的最大特点是针法繁多,做工精细。如《松鹰图》中一只鹰就采用了扇形针、切针、平针等十多种针法,还采用很多质地、粗细、色泽不同的色线混合使用。构图精练,纹理分明,针脚齐整,针法多变,绣面光亮适目,色泽鲜泡调和,动物羽毛轻松活泼,人物、兰竹都能绣得精巧传神。它的风格特点是“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构图精练,绣理分明。”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地方风格。它的制作方法是:将毛竹刮去青皮,通过分层片,煮熟抽丝,编织成竹帘,然后用颜料和彩线在上面制成作品,针法类型有断针、滚针、乱针等20多种。

瓯绣开始于唐宋时代,800多年以前,温州地区已运用刺绣美化服饰,绣品技艺也达到相当水平。瓯绣是浙南一带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与湘绣、苏绣、粤绣和蜀绣相媲美,被称为中国的名绣之一。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设有专业绣铺。绣工人数曾达到600至800人。据说瓯绣最早产生于民间善于刺绣的妇女之手,古时温州少女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刺绣传统,足见当时瓯绣的普遍和兴盛。

早在宋、元年间,瓯越民间就盛行在鞋、帽、衣服上刺绣,这便是瓯绣。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它的色彩越来越艳,花色品种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在工艺上独树一帜的绣种。瓯绣以构图精巧,绣法严谨,运针纤巧,色彩鲜明而著称。不少佳作被选为国家级礼品,多次参展国际艺术博览会。2001年瓯绣被浙江省列为重点保护艺种。瓯绣不是四大明绣之一。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瓯绣、顾绣、京绣都很有名,但是不属于四大名绣。

推荐特产